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被遺忘的大師:以一己之力撐起中國科學界半壁江山,如今卻被遺忘

大家都知道中國科技界有“三錢”——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 還知道我們有“原子彈之父”王淦昌, 有“航太之父”趙九章, 也知道我們有“光學之父”王大珩。 但是, 我卻不知道這群人的老師——葉企孫。

1898年夏天, 葉企孫出生在上海的一個書香世家。 當時的葉企孫還不叫葉企孫, 叫葉鴻眷。 葉企孫的父親葉景沄是上海有名的教育家, 在很多學校當過老師、校長。 他對葉企孫厚愛有加。 五歲教他識字, 讓他上私塾。 九歲又給他轉校, 讓他上當時最早期引進西方教育的敬業學校。 十二歲那年, 清華學堂開始招生。 葉企孫當時聽到這個消息躍躍欲試, 於是在葉景沄的慫恿下, 就報名了。 不考不知道, 一考, 居然就考上了。 就這樣, 敬業學校都還沒畢業的葉企孫, 一夜之間直接上大學了, 而且上的還是清華。 可是才上了幾個月的學, 清華就因為辛亥革命被迫停課了, 葉企孫也因此回到了上海。

1913年夏以葉企孫之名(以字為名)再考取清華學堂, 1918年, 葉企孫考取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 與他一同登上這座現代文明巨輪, 前後的同行者有:梅貽琦、趙元任、胡適、金岳霖、吳宓……他們後來都成為了中華民族復興的頂梁之柱。

赴美留學的葉企孫十分給他的父親長臉。

其中被人說得最多的, 肯定就是他跟夥伴一起重新測出了當時被認為是最精確的普朗克常數值, 而且據說, 這個測量值一直被物理界沿用了16年。 中國人的名字, 第一次載入經典物理學著作。 葉企孫也成為了現代科學中第一個揚名世界的中國科學家。 他在哈佛大學三年內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 1923年夏末取道歐洲回國, 1924 年年初抵上海。

1925年, 清華大學在亂世之中完成了華麗轉身。 這座後世被披上神聖光輝的象牙塔, 終於迎來了它宿命中的兩位主人:梅貽琦和葉企孫。 葉企孫正式成為清華大學物理系主任。 不過, 這是屬於葉企孫“一個人的大學”。 因為, 整個物理系只有他一名教授。

1938年, 西南聯大成立, 葉企孫領導的理學院其畢業生的能力, 足以和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巴黎大學這些世界頂尖的學府平分秋色。 為了挖掘華羅庚, 即使當時的華羅庚只有初中學歷, 力排眾議, 硬是把他引進清華當助教, 僅僅一年多後又把他送到劍橋進修, 這才有了日後的“中國現代數學之父”。

1931年, 九一八事變之後, 抗日戰爭烽煙四起。 之後清華南遷, 葉企孫因病滯留天津。 “老師, 我要上戰場!”當一個又一個的學生向他辭行的時候, 葉企孫的心中既驕傲、又擔憂。 驕傲的是, 他的救國理想已經深入到每一個學生的骨髓;擔憂的是, 戰火紛飛的沙場他深愛的這些孩子們將命懸一線。但是,最終他還是同意了。而且作為老師的他也決定留在被日寇鐵蹄踐踏的北方,積極地配合抗日的敵後工作。於是,這才有了每個人小時候耳熟能詳的那部“戰爭大片”——《地雷戰》。冀中戰場上那些讓日寇聞風喪膽的地雷,他們幕後的功臣正是葉企孫和他的學生們。1968年,已經70歲高齡的他,在文革中因學生熊大縝的事,被疑為國民黨特務導致逮捕。一年半的監獄生活,讓他身心皆備受折磨。之後他再次入獄,出來的時候,已身患重病,小便失禁,雙腿腫脹難以站立,整個身子弓成90°。

1977年1月13日,一代宗師葉企孫溘然長逝。1992年,包括王淦昌、王大珩、吳健雄等在內的127名海內外著名學者聯名向清華大學呼籲為葉企孫建立銅像,聯名者平均年齡高達72歲。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和他的學生曾撐起了中國科學界的半壁江山。

戰火紛飛的沙場他深愛的這些孩子們將命懸一線。但是,最終他還是同意了。而且作為老師的他也決定留在被日寇鐵蹄踐踏的北方,積極地配合抗日的敵後工作。於是,這才有了每個人小時候耳熟能詳的那部“戰爭大片”——《地雷戰》。冀中戰場上那些讓日寇聞風喪膽的地雷,他們幕後的功臣正是葉企孫和他的學生們。1968年,已經70歲高齡的他,在文革中因學生熊大縝的事,被疑為國民黨特務導致逮捕。一年半的監獄生活,讓他身心皆備受折磨。之後他再次入獄,出來的時候,已身患重病,小便失禁,雙腿腫脹難以站立,整個身子弓成90°。

1977年1月13日,一代宗師葉企孫溘然長逝。1992年,包括王淦昌、王大珩、吳健雄等在內的127名海內外著名學者聯名向清華大學呼籲為葉企孫建立銅像,聯名者平均年齡高達72歲。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和他的學生曾撐起了中國科學界的半壁江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