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納粹將軍受邀變身美國空軍科學家,醜聞爆出後被送往阿根廷養老

1951年12月9日清晨,《波士頓環球報》在頭版頭條刊登了一則爆炸性新聞。

這則新聞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據當地醫學人士透露,美國空軍內部有一名前納粹高官。 ”

享譽世界的醫學罪行權威人士利奧波德·亞歷山大博士指證, 在美國空軍航空醫學院為美國軍方服務的瓦爾特·保羅·施萊伯博士是一名納粹分子,而且還擔任過第三帝國軍醫署長, 犯有醫學罪行。

這條新聞不脛而走,迅速傳遍德克薩斯州。

醫學博士瓦爾特·保羅·施萊伯博士隨即被召往美國蘭道夫空軍基地的特別調查處。 施萊伯確認,“二戰”期間,他曾在德國國防軍中擔任高官,相當於美國軍隊的軍醫總監”,但是他的經歷遠不止於此。 施萊伯講述了自己在柏林被俘的經過、在蘇聯作為戰俘的遭遇以及“在紐倫堡戰爭罪審判中充當檢方證人的情況”。 施萊伯回憶說, 由於佯裝對蘇聯人“唯命是從”,他被授予東德警局的高級職務。

但他並沒有接受,反而逃了出來。 接著,施萊伯向特別調查處謊稱,他在紐倫堡見過利奧波德·亞歷山大博士,並且“亞歷山大博士親自給我頒發了無罪證明”。

美國空軍航空醫學院

由於涉密級別過低,美國蘭道夫空軍基地的安全官員無法查看美國聯合情報調查局(美國中央情報局前身)或德國佔領區美國軍事政府辦公室為施萊伯博士撰寫的安全報告,所以他並不清楚此人的廬山真面目,

但可以肯定,沒有人告訴過他們,施萊伯不僅是一名納粹分子,而且還擔任過前第三帝國軍醫署長,在美國空軍航空醫學院,所有人都只知道他是一名加入了“迴紋針”行動的德國科學家。 當時,該醫學院已經聘請了34名德國科學家。

1951年12月14日,美國聯邦調查局也被捲入了這樁公案。

在聯邦調查局看來, 在波士頓揭露施萊伯的利奧波德·亞歷山大博士是享譽世界的醫學罪行權威人士, 他的指控應該不是空穴來風。

但美國空軍方面不願立即放棄施萊伯博士,為了對其進行聲援,空軍基地向美國聯邦調查局涉案人員分發了一份題為《瓦爾特·施萊伯的博士的職業素質和個人資歷》的備忘錄,並將其列為“機密”。

美國空軍基地

這份備忘錄稱施萊伯博士:“他具有敏銳的頭腦、審慎的判斷和客觀的態度,掌握了大量詳細而準確的寶貴資訊。

”施萊伯瞭解“在全面戰爭中,軍方和民間應當採取哪些預防性衛生措施”。 他掌握著“沙漠戰和“北極”戰在醫學問題的具體資訊”,他的論文“曾被刊登在《蔡斯傳染病學圖集》中”。 他是“蘇聯的一名“關鍵’戰俘,在被羈押長達三年半的時間裡,作為一名顧問,針對至關重要的醫學問題為蘇聯提供權威資訊”。

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調查因此擱淺。

然而《波士頓環球報》的報導激起了公憤,緊張形勢迅速升級。 美國五角大樓也被捲進這起醜聞之中。 這起案件最終被送往美國空軍軍醫總監辦公室。 軍醫總監正是剛剛晉升少將的哈裡·阿姆斯壯。 阿姆斯壯十分清楚, 局面可能很快失控。 無論是從個人角度還是事業角度,此事對他都至關重要。

美國五角大樓

哈裡·阿姆斯壯本人也曾在1945年9月,在休伯特斯·斯特拉格霍爾德博士的幫助下,親自招募了58名前納粹醫生,為在德國海德堡的美國航空隊航空醫學中心工作。這58名前納粹醫生之後其中的5人因戰爭罪被捕,4人在接受審判,2人在紐倫堡被判有罪,1人在被無罪開釋後由美國重新起用,但隨後因不能勝任而遭到解聘。

更不必說此時此刻,,哈裡·阿姆斯壯知道在美國空軍航空醫學院雇用的34名醫生中,很多都是納粹分子兼党衛軍和衝鋒隊成員。

施菜伯醜聞仿佛觸發了多米諾骨牌,將一大批美國重新起用的前納粹醫生或科學家的極其可疑的背景置於聚光燈下,而這絕非是美國軍方希望看到的結果。

哈裡·阿姆斯壯少將決定捨棄施萊伯博士,他寫信給美國空軍情報局局長:

"我從德克薩斯州蘭道夫空軍基地美國空軍航空醫學院院長那裡得到通知,他們最近向貴局遞交了一份申請,希望與瓦爾特·施萊伯博士簽訂新的工作合同,合同期限到1952年6月,”

“但近來各方資訊顯示,施萊伯博士可能涉及‘二戰’時期德國的醫學罪行,而且他在國內出現也引起了公眾的廣泛批評。有鑑於此,我們明確表示除了已經簽訂的6個月合同外,空軍醫學院不應當再與施萊伯博土發生任何聯繫。”

“我們還建議,在這份合同到期前將其終止。”

阿姆斯壯表示,航空醫學院院長奧提斯·本森少將“與我們意見一致”。本森將軍同樣希望施萊伯醜聞悄無聲息地消失。“(二戰結束後,本森曾經擔任住德國海德堡美國陸軍航空隊醫學中心德國科學家的技術主管)。

醜聞爆發兩周以後,施萊伯博士得知,美方不會再與他續簽工作合同。本森少將親自向他傳達了這一消息。

本森向施萊伯提出了另一個有關他在美國未來職業生涯的計畫。本森將軍表示,他肯定施萊伯可以為美國政府其他部門或其他醫學院提供服務,並願意説明施萊伯申請相關職位。

除了《波士頓環球報》,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關注此事。

1952年1月中句,美國聯合情報調查局也開始干預此事。

美國軍方最高權力機構參謀長聯席會議決定,軍方必須將施萊伯博士遣返德國。

“申請將其遣返的原因如下:

總體來說,施萊伯博士不屬於研究型科學家,他對航空醫學院的作用也極其有限。”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一份備忘錄中寫道。

集中營受害者

“施萊伯博士不僅是前納粹醫學高級官員,而且牽涉到在集中營受害者身上開展的殘忍人體實驗,因此受到社會各界的猛烈抨擊。近來,輿論批評和負面報導開始將矛頭指向航空醫學院。考慮到上述負面言論影響惡劣,航空醫學院和軍醫總監不希望為施萊伯承擔罪責。”

但駐德國海德堡的美國軍方總部對這項參謀長聯席會議決定表示反對。

1952年2月5日軍方向美國聯合情報調查局發去一份簡明扼要的密電。

“建議採取行動將施萊伯留在美國。此人掌握著有關蘇聯的寶貴情報,而且在專業領域貢獻突出。”

美國軍方駐德國高級專員辦公室也反駁稱:

“除非出於自願,遺返“迴紋針行動’德方人員會對聯合情報調查局的有關專案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備忘錄寫道。“請求與陸軍參謀部二部協調,就遣返一事作出最終決定。”

但在美國空軍總部,另外一項提議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為什麼不幫助施萊伯博士“搬到”阿根廷呢?

為此,情報機關陸軍參謀部二部聯繫到阿根廷的阿裡斯托布羅·菲德爾·雷耶斯將軍,就“利用醫學博士瓦爾特·保羅·施萊伯的工作”一事進行了討論。

阿根廷

美國陸軍參謀部二部詢問阿根廷方面,是否“有可能讓他的才智為阿根廷所用”。稱“阿根廷現行法律中並沒有與“禁止前納粹高官移民本國”相類似的條款,如果阿根廷方面能夠提供幫助,無異於雪中送炭。”

面對來自美國軍方高層的阻力,美國聯合情報調查局對遺返施萊伯一事的態度稍顯緩和,現在只是延長後者留在美國的時間。

美國聯合情報調查局之後打算這樣處理施萊伯案例:

“由於施菜伯此前曾經從蘇聯人手中逃脫,他本人及其家屬有可能遭到報復”,“因此不宜將其遣返。

如果為其頒發簽證,他就有可能繼續留在國內。有鑑於此,懇請為其頒發移民簽證。”

隨後聯合情報調查局獲得了一份新的檔,檔指出:

施萊伯的妻子奧爾加·施菜伯現年40歲,是一名資深納粹分子。根據納粹黨官方檔記載,她早在1931年10月1日就加入該黨派,而希特勒直到數年後才上臺。

檔上面標有“僅供親閱”字樣,被聯合情報調查局忽略,裝進了施萊伯的秘密檔案裡。

施萊伯遣返事宜懸而未決。

隨著時間的推移,眼看被美國空軍聘用的施萊伯安然無事,這起事件引發了越來越多的各界關注。

在得知一名受到戰爭罪指控的前納粹將軍仍然留在美國,及其被美軍聘用一事時,公眾感到怒不可遏。

一個由36個國家的醫生代表構成的“醫師論壇”組織,曾就此事特別致信美國參議院:

“既然施菜伯博土曾被紐倫堡國際軍事特別法庭抓獲井逮捕,”

“幾乎可以肯定,他應當與其同夥一起接受審判,而其中很多人為犯下的罪行被判處終身監禁或被處以絞刑。但施萊伯目前仍在美國,為我們的空軍部門工作。”

這些醫生一致建議:

“立即將施萊伯博士驅逐出美國,並且徹底調查為何此人得以進入美國並在空軍部工作。

最後一條要求為美國空軍帶來的危機,將遠遠超出醫師論壇的預料。

假如美國參議院召開聽證會,對“與曾在二戰”期間擔任納粹軍隊高官的德國醫生簽訂類似合約一事展開調查”,施萊伯事件將產生連鎖反應,那麼整個“迴紋針行動”就會暴露在睽睽眾目之下,屆時將會有很多美國官員為此身敗名裂。

施萊伯則明確表示不願被遣返回德國,否則......

順利地將施萊伯一家重新安置,成為美國軍方的一個棘手問題,這對美國空軍來說至關重要。

美國軍方代表裡特爾中校受命前往施萊伯住所與他交談。

裡特爾中校在一份交給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機密報告中寫道:

“我們受到了施萊伯博士的熱情款待,雙方交談了大約兩個小時。”

在裡特爾表示會將“施萊伯一家人“送往南美洲”,並支付“旅行費用”和“施萊伯一家人差旅津貼”後,施萊伯博士表示同意立即離開美國。

施萊伯一家自願前住布宜諾賽勒斯,這無疑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為了使施萊伯一家自願離開美國,美國軍方究竟為其支付多少酬勞,“迴紋針行動”的解密文件中並未提及。

可以知道的是,1952年5月22日,施萊伯博士及其家人乘坐美國軍用飛機,從加利福尼亞州的特拉維斯空軍基地飛往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奧爾良。在那裡,他們登上前往阿根廷的輪船。

阿根廷首都布宜諾賽勒斯

抵達阿根廷首都布宜諾賽勒斯後,施萊伯博士及其家人乘汽車前往美國領事館,拿到能使他們居留於阿根廷的相關檔。而阿根廷的阿裡斯托布羅·菲德爾·雷耶斯將軍已經做好了安排。

在過渡期間,施菜伯博士及其家人會受到阿根廷警方保護,這筆費用由美國空軍支付。

事後,美國參議院從未就此事舉行聽證會,美國司法部長也沒有進行調查。

在阿根廷,施萊伯博士買了一棟住宅,將其命名為“ Sans souci”,意即“無憂無慮”。

1970年9月,施萊伯老死于阿根廷裡奧內格羅省的聖卡洛斯·德巴里洛切。

“迴紋針行動”背景:

“迴紋針行動”是二戰結束後,美國軍方“極其危險的尖端德國科學家”轉移出德國,不惜一切代價使其遠離蘇聯掌控的秘密行動。“極其危險的尖端德國科學家”的名單達1600人之上,其中有眾多是本應受到紐倫堡審判的戰犯。“迴紋針行動”是美國軍方千方百計守護的黑暗內幕。

1950年6月,東北亞地區的那場戰爭拉開序幕。戰爭燃起了美國軍方對“迴紋針行動”的更大熱情。五角大樓認為蘇聯即將入侵西歐。

蘇軍

1950年7月14日,萊特派特森空軍基地的指揮官向“迴紋針行動”的內部支持者唐納德上校發出一份緊急備忘錄。

“鑒於歐洲目前劍拔弩張的局勢,以及蘇聯軍隊可能迅速佔領該大陸,和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空軍情報局向聯合情報調查局提議,應當在德國立即開展“大規模招募工作”。

美國聯合情報調查局對此表示同意,並與高級專員辦公室共同著手制訂正式計畫,將這項提議付諸實施。

在高級專員辦公室內,麥克洛伊設立了一個名為“科學研究部”的小組,由卡爾·諾德斯特洛姆博士負責,專門應對有關德國科學家的問題。從麥克洛伊上任之後,諾德斯特洛姆就想方設法加快工作進度,以便將更多德國科學家送往美國加入“迴紋針行動”。諾德斯特洛姆博士編纂了一份名為《對德國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的分配問題》的厚重檔案,並向麥克洛伊報送了許多“僅供親閱”的秘密備忘錄,以對其認為關係到國家利益的“某些研究項目予以支持”。

東北亞地區的那場戰爭爆發後,諾德斯特洛姆從聯合情報調查局獲得了一份新工作,他被任命為該局新專案“迴紋針加速計畫”在德國的聯絡員,在五角大樓以外力推動項目快速發展。

由於一些德國人對“迴紋針”一詞感到不滿,所以這項行動在實際工作中也被稱作“63計畫”。該計畫旨在將“極其危險的尖端科學家”轉移出德國,不惜一切代價使其遠離蘇聯掌控。

於是,駐德國高級專員辦公室開始與陸軍情報部合作,將代號為“K名單”中的科學家從德國疏散到美國。

限於篇幅,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或進入本頭條號《一世明哥私家歷史》。

讀私家歷史,品黔台美酒

美國五角大樓

哈裡·阿姆斯壯本人也曾在1945年9月,在休伯特斯·斯特拉格霍爾德博士的幫助下,親自招募了58名前納粹醫生,為在德國海德堡的美國航空隊航空醫學中心工作。這58名前納粹醫生之後其中的5人因戰爭罪被捕,4人在接受審判,2人在紐倫堡被判有罪,1人在被無罪開釋後由美國重新起用,但隨後因不能勝任而遭到解聘。

更不必說此時此刻,,哈裡·阿姆斯壯知道在美國空軍航空醫學院雇用的34名醫生中,很多都是納粹分子兼党衛軍和衝鋒隊成員。

施菜伯醜聞仿佛觸發了多米諾骨牌,將一大批美國重新起用的前納粹醫生或科學家的極其可疑的背景置於聚光燈下,而這絕非是美國軍方希望看到的結果。

哈裡·阿姆斯壯少將決定捨棄施萊伯博士,他寫信給美國空軍情報局局長:

"我從德克薩斯州蘭道夫空軍基地美國空軍航空醫學院院長那裡得到通知,他們最近向貴局遞交了一份申請,希望與瓦爾特·施萊伯博士簽訂新的工作合同,合同期限到1952年6月,”

“但近來各方資訊顯示,施萊伯博士可能涉及‘二戰’時期德國的醫學罪行,而且他在國內出現也引起了公眾的廣泛批評。有鑑於此,我們明確表示除了已經簽訂的6個月合同外,空軍醫學院不應當再與施萊伯博土發生任何聯繫。”

“我們還建議,在這份合同到期前將其終止。”

阿姆斯壯表示,航空醫學院院長奧提斯·本森少將“與我們意見一致”。本森將軍同樣希望施萊伯醜聞悄無聲息地消失。“(二戰結束後,本森曾經擔任住德國海德堡美國陸軍航空隊醫學中心德國科學家的技術主管)。

醜聞爆發兩周以後,施萊伯博士得知,美方不會再與他續簽工作合同。本森少將親自向他傳達了這一消息。

本森向施萊伯提出了另一個有關他在美國未來職業生涯的計畫。本森將軍表示,他肯定施萊伯可以為美國政府其他部門或其他醫學院提供服務,並願意説明施萊伯申請相關職位。

除了《波士頓環球報》,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關注此事。

1952年1月中句,美國聯合情報調查局也開始干預此事。

美國軍方最高權力機構參謀長聯席會議決定,軍方必須將施萊伯博士遣返德國。

“申請將其遣返的原因如下:

總體來說,施萊伯博士不屬於研究型科學家,他對航空醫學院的作用也極其有限。”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一份備忘錄中寫道。

集中營受害者

“施萊伯博士不僅是前納粹醫學高級官員,而且牽涉到在集中營受害者身上開展的殘忍人體實驗,因此受到社會各界的猛烈抨擊。近來,輿論批評和負面報導開始將矛頭指向航空醫學院。考慮到上述負面言論影響惡劣,航空醫學院和軍醫總監不希望為施萊伯承擔罪責。”

但駐德國海德堡的美國軍方總部對這項參謀長聯席會議決定表示反對。

1952年2月5日軍方向美國聯合情報調查局發去一份簡明扼要的密電。

“建議採取行動將施萊伯留在美國。此人掌握著有關蘇聯的寶貴情報,而且在專業領域貢獻突出。”

美國軍方駐德國高級專員辦公室也反駁稱:

“除非出於自願,遺返“迴紋針行動’德方人員會對聯合情報調查局的有關專案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備忘錄寫道。“請求與陸軍參謀部二部協調,就遣返一事作出最終決定。”

但在美國空軍總部,另外一項提議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為什麼不幫助施萊伯博士“搬到”阿根廷呢?

為此,情報機關陸軍參謀部二部聯繫到阿根廷的阿裡斯托布羅·菲德爾·雷耶斯將軍,就“利用醫學博士瓦爾特·保羅·施萊伯的工作”一事進行了討論。

阿根廷

美國陸軍參謀部二部詢問阿根廷方面,是否“有可能讓他的才智為阿根廷所用”。稱“阿根廷現行法律中並沒有與“禁止前納粹高官移民本國”相類似的條款,如果阿根廷方面能夠提供幫助,無異於雪中送炭。”

面對來自美國軍方高層的阻力,美國聯合情報調查局對遺返施萊伯一事的態度稍顯緩和,現在只是延長後者留在美國的時間。

美國聯合情報調查局之後打算這樣處理施萊伯案例:

“由於施菜伯此前曾經從蘇聯人手中逃脫,他本人及其家屬有可能遭到報復”,“因此不宜將其遣返。

如果為其頒發簽證,他就有可能繼續留在國內。有鑑於此,懇請為其頒發移民簽證。”

隨後聯合情報調查局獲得了一份新的檔,檔指出:

施萊伯的妻子奧爾加·施菜伯現年40歲,是一名資深納粹分子。根據納粹黨官方檔記載,她早在1931年10月1日就加入該黨派,而希特勒直到數年後才上臺。

檔上面標有“僅供親閱”字樣,被聯合情報調查局忽略,裝進了施萊伯的秘密檔案裡。

施萊伯遣返事宜懸而未決。

隨著時間的推移,眼看被美國空軍聘用的施萊伯安然無事,這起事件引發了越來越多的各界關注。

在得知一名受到戰爭罪指控的前納粹將軍仍然留在美國,及其被美軍聘用一事時,公眾感到怒不可遏。

一個由36個國家的醫生代表構成的“醫師論壇”組織,曾就此事特別致信美國參議院:

“既然施菜伯博土曾被紐倫堡國際軍事特別法庭抓獲井逮捕,”

“幾乎可以肯定,他應當與其同夥一起接受審判,而其中很多人為犯下的罪行被判處終身監禁或被處以絞刑。但施萊伯目前仍在美國,為我們的空軍部門工作。”

這些醫生一致建議:

“立即將施萊伯博士驅逐出美國,並且徹底調查為何此人得以進入美國並在空軍部工作。

最後一條要求為美國空軍帶來的危機,將遠遠超出醫師論壇的預料。

假如美國參議院召開聽證會,對“與曾在二戰”期間擔任納粹軍隊高官的德國醫生簽訂類似合約一事展開調查”,施萊伯事件將產生連鎖反應,那麼整個“迴紋針行動”就會暴露在睽睽眾目之下,屆時將會有很多美國官員為此身敗名裂。

施萊伯則明確表示不願被遣返回德國,否則......

順利地將施萊伯一家重新安置,成為美國軍方的一個棘手問題,這對美國空軍來說至關重要。

美國軍方代表裡特爾中校受命前往施萊伯住所與他交談。

裡特爾中校在一份交給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機密報告中寫道:

“我們受到了施萊伯博士的熱情款待,雙方交談了大約兩個小時。”

在裡特爾表示會將“施萊伯一家人“送往南美洲”,並支付“旅行費用”和“施萊伯一家人差旅津貼”後,施萊伯博士表示同意立即離開美國。

施萊伯一家自願前住布宜諾賽勒斯,這無疑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為了使施萊伯一家自願離開美國,美國軍方究竟為其支付多少酬勞,“迴紋針行動”的解密文件中並未提及。

可以知道的是,1952年5月22日,施萊伯博士及其家人乘坐美國軍用飛機,從加利福尼亞州的特拉維斯空軍基地飛往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奧爾良。在那裡,他們登上前往阿根廷的輪船。

阿根廷首都布宜諾賽勒斯

抵達阿根廷首都布宜諾賽勒斯後,施萊伯博士及其家人乘汽車前往美國領事館,拿到能使他們居留於阿根廷的相關檔。而阿根廷的阿裡斯托布羅·菲德爾·雷耶斯將軍已經做好了安排。

在過渡期間,施菜伯博士及其家人會受到阿根廷警方保護,這筆費用由美國空軍支付。

事後,美國參議院從未就此事舉行聽證會,美國司法部長也沒有進行調查。

在阿根廷,施萊伯博士買了一棟住宅,將其命名為“ Sans souci”,意即“無憂無慮”。

1970年9月,施萊伯老死于阿根廷裡奧內格羅省的聖卡洛斯·德巴里洛切。

“迴紋針行動”背景:

“迴紋針行動”是二戰結束後,美國軍方“極其危險的尖端德國科學家”轉移出德國,不惜一切代價使其遠離蘇聯掌控的秘密行動。“極其危險的尖端德國科學家”的名單達1600人之上,其中有眾多是本應受到紐倫堡審判的戰犯。“迴紋針行動”是美國軍方千方百計守護的黑暗內幕。

1950年6月,東北亞地區的那場戰爭拉開序幕。戰爭燃起了美國軍方對“迴紋針行動”的更大熱情。五角大樓認為蘇聯即將入侵西歐。

蘇軍

1950年7月14日,萊特派特森空軍基地的指揮官向“迴紋針行動”的內部支持者唐納德上校發出一份緊急備忘錄。

“鑒於歐洲目前劍拔弩張的局勢,以及蘇聯軍隊可能迅速佔領該大陸,和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空軍情報局向聯合情報調查局提議,應當在德國立即開展“大規模招募工作”。

美國聯合情報調查局對此表示同意,並與高級專員辦公室共同著手制訂正式計畫,將這項提議付諸實施。

在高級專員辦公室內,麥克洛伊設立了一個名為“科學研究部”的小組,由卡爾·諾德斯特洛姆博士負責,專門應對有關德國科學家的問題。從麥克洛伊上任之後,諾德斯特洛姆就想方設法加快工作進度,以便將更多德國科學家送往美國加入“迴紋針行動”。諾德斯特洛姆博士編纂了一份名為《對德國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的分配問題》的厚重檔案,並向麥克洛伊報送了許多“僅供親閱”的秘密備忘錄,以對其認為關係到國家利益的“某些研究項目予以支持”。

東北亞地區的那場戰爭爆發後,諾德斯特洛姆從聯合情報調查局獲得了一份新工作,他被任命為該局新專案“迴紋針加速計畫”在德國的聯絡員,在五角大樓以外力推動項目快速發展。

由於一些德國人對“迴紋針”一詞感到不滿,所以這項行動在實際工作中也被稱作“63計畫”。該計畫旨在將“極其危險的尖端科學家”轉移出德國,不惜一切代價使其遠離蘇聯掌控。

於是,駐德國高級專員辦公室開始與陸軍情報部合作,將代號為“K名單”中的科學家從德國疏散到美國。

限於篇幅,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或進入本頭條號《一世明哥私家歷史》。

讀私家歷史,品黔台美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