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塢牆趙門樓:一個村莊的歷史和傳承,史書所不記載的村志

1、說說村莊的歷史和傳承

塢牆鎮偏東南5公里處, 有一個隸屬于大郭莊行政村的小自然村, 地理位置比較特殊, 它南臨宋集鎮的鄧樓村, 東接塢牆鎮的校張莊村, 北邊是東孟樓村和薛莊的地, 西北又是趙莊的地, 西邊和宋集鎮鄧樓村和鄧水坑村的地接壤, 卻和它行政村所在地大郭莊相聚4裡路, 成了一個被人遺忘的村落, 這個村就是趙門樓。

說到趙門樓, 要先說樓崗子, 也是“趙門樓”村名的由來。 樓崗子地處村西頭路北, 據傳以前是一座門式的清代節孝牌坊, 建于清朝嘉慶年間。 節孝牌坊高5米, 寬4米多。 此節孝牌坊坐北朝南, 砌五級石臺階, 門兩側是一對石獅子, “節孝無雙”的匾額鑲嵌於牌坊之上。

牌坊門口有拴馬石, 有欽賜的“文官下轎, 武官下馬”牌和節孝碑, 門口前面特辟三畝多空曠的場地, 逢年過節鄉間的花會必到此撂場演出。 每有歸德府尹新的縣官上任必須來“趙門樓”拜謁,

以示對“節孝牌坊”的尊崇。

據傳:趙氏先祖在明朝永樂年間由山西洪洞遷居於此, 安家立業, 繁衍生息, 成為一大家族。 第八世孫弘紹, 康熙六十年(1721年)生, 雍正十一年(1733年)去世, 年僅十三歲, 幼年時被父母訂為娃娃親, 未婚妻是歸德府人姓張。 張氏康熙五十六(1717年)生, 得知弘紹病故前來弔唁, 其張氏善良賢慧, 雖不識文墨, 卻深明孝悌禮儀, 看到弘紹一死, 其父母以後無人贍養, 便動惻隱之心。 毅然決定, 雖未和弘紹結婚, 但一生侍候公婆, 盡兒媳之孝道, 從此, 冬則溫, 夏則清, 日則躬耕田園, 夜則拾掇針線, 任勞任怨, 歷經苦難艱辛。 曾經有人勸其改嫁, 卻絲毫不動失志守節盡孝的決心。 從黑髮青年一直到白髮老嫗,

將公婆養老送終後, 過繼嗣子為生, 待嗣子如親生, 撫以慈、教以諄, 培養嗣子成人後, 張氏于嘉慶九年(1804年)故去, 享年八十八壽。

當時, 張氏守節盡孝, 教子成人有方的故事已廣為流傳。 嘉慶年間, 時任歸德府教諭(負責弘揚儒學思想教育的官員, 相當於現在的教育局長)趙士結, 為張氏的行為所感動。 寫表文上書朝廷給予敕封。 嘉慶皇帝也為張氏這種世間少有的節孝品德深受感動, 下旨欽賜銀兩建造節孝牌坊, 並賜良田七畝, 敕授張氏為安人。 歸德府教諭趙士結奉旨崇祀節孝祠, 負責承辦建造牌坊, 並親書“節孝無雙”四個大字的牌匾懸於牌坊之上。

清末民初, 由於戰亂饑荒, 趙門樓趙氏子孫紛紛投親外遷, 所剩寥寥。

趙門樓節孝牌坊歷經風雨破敗倒塌, 變成了一處高崗。 直至建國後, 遷居趙莊等處村民陸續回遷, 時至今日全村人口仍不足二百人。

2、說說村西的土地廟和關於土地廟的故事

趙門樓村的土地廟歷史悠久, 據史料記載, 土地廟興建于清朝嘉慶年間, 由於附近沒有寺廟,

再加上趙門樓土地廟裡的土地公公比較靈驗, 周邊村的善男信女每逢初一十五都來土地廟裡上香還願, 一時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清末民初, 以及日寇入侵等戰亂損毀, 以前的土地廟坍塌不見了, 土地廟院裡西南角的一棵柳樹卻保存了下來。 趙門樓村民在柳樹東側建了一座方不過丈的小型土地廟。

解放後, 由於移風易俗、破四舊等小廟也被扒了, 若干年後趙門樓村民在柳樹前面蓋了一座更小的土地廟。 無論廟大廟小, 土地公公無時無刻不在保佑著趙門樓的村民, 土地公公的靈驗路人皆知。

據村裡上了歲數的馬雷爺講, 這也是他聽別人說的。 解放戰爭時期, 國民黨大面積潰敗, 兵力不足, 就四處強抓壯丁, 鬧的人心惶惶。塢牆西孟樓有一孟姓村民,年約二十,在家排行老三,人們就一直叫他孟三。

這天,村長又帶著人來抓壯丁了,提前聽到風聲的孟三嚇壞了,急忙翻牆逃跑。慌不擇路的孟三一路往南狂奔,不知跑了多久,到了一個莊西頭,這個莊就是趙門樓。孟三看到前面有一座土地廟,眼見天色已晚,心想應該不會有人追來了,於是決定留宿在這土地廟裡到。

走進這土地廟一看,整個廟也不大,方不過丈,雜草叢生,一尊石頭雕刻的土地公公映入眼簾,被一層厚厚的灰塵覆蓋著。但依稀可見這土地別著頭髮,一身長服,和藹的眼神,慈祥的臉龐。再看這土地公公身下,一個香爐也不知被誰踢倒在地。地上也積滿厚厚的灰塵,一步就能踩出一個腳印,一個不大的房子裡還到處結滿了蜘蛛網,充斥著冷清。觸景生情,孟三看到土地廟竟然也如此荒涼,不由搖頭歎息,挽起袖子,就開始打掃起房間。找來一些乾草,小心翼翼的把土地公公身上的灰塵一一掃掉,又把香爐擺正,最後當打掃完廟裡,孟三歪著頭想了想,又出去把外面的雜草也給清理了。

看著煥然一新的土地廟,孟三滿意的點了點頭,頓時又眼珠一轉,出去抓來一把濕潤的泥巴,搓土成香。來到土地面前,撲通一下就跪下了,嘴裡念叨著:“土地公公,我孤身一人逃命到此,也沒有香火孝敬你,特用泥土成香代替,略表我的心意,你莫怪。”說完後很虔誠的磕了三個響頭。

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孟三扯來一些乾草鋪在地上,就依靠著土地昏昏沉沉的睡去。孟三隱約聽到有人進來,迷迷糊糊的睜開眼睛一看,頓時嚇的魂飛魄散,眼前兩人拿著兩把大刀竟然架在了自己脖子上,兩人身後還有一人站著一手拿著火把,一手拿著一把步槍指著自己。

仔細一看,這三人全都兇神惡煞,一看就是那種亡命之徒,殺人不眨眼的。“幾位大哥饒命啊,幾位大哥饒命啊。”孟三急忙求饒,嚇得頭皮發麻。這時候那拿槍的說話了,一臉猙獰的說道:“把身上的錢財全部交出來,否則馬上打死你。”孟三瞬間就慌了,自己晚飯都沒吃呢,哪有錢啊,家裡也是窮的揭不開鍋的那種,“大哥們,我真的沒錢啊,你們就饒了我吧,我也是逃命逃到這裡來的啊!”孟三苦苦哀求。三人根本不信,架著刀的兩人於是在劉四身上一通亂摸,結果真的分文沒有,這下可激怒了三人,帶槍那人惡狠狠的說道:“瑪德,既然沒錢,那就一槍打死算了。”聽到要打死自己,孟三頓時趁兩人收刀拉他的時候,左右一撞,想從窗戶跑出去,這時候那領頭的人直接就對著孟三扣動了扳機。“嘭,”孟三嚇得抱著腦袋躲在角落裡,以為自己要被打死了,等了一會兒,沒感覺到身體的疼痛,摸了摸身體,才小心翼翼的回頭看去。

這一看,孟三更是驚訝了,不知何時,廟裡竟然又多了一人,一身長服,背對著自己,與那三個強盜對峙著。再看那兇狠的三人,一臉的驚恐,相互依靠著,顫顫巍巍的,拿著刀和槍的手竟然都在不停的發抖,領頭那人提起槍剛要開槍,這時候這人似乎根本沒有把那一隻槍放在眼裡。就兩拳一腳,三人就被打翻在地,再也爬不起來了,直接被打暈了。

孟三急忙起來上前說道:“多謝大哥的救命之恩,沒有大哥出手相助,我今天一定逃不出強盜毒手。”說完孟三才抬頭打量這恩人。只見這恩人別著一頭長髮,身穿灰色長袍,留著花白鬍鬚,五十歲左右,一臉的慈祥,也不說話,正笑吟吟的看著自己。

孟三看到這奇怪的打扮,很是不解,這都民國了,還穿成這樣?一扭頭眼角不經意間瞟到土地石像,像是想到了什麼,愣了一下,又仔細看了一眼石像,這一看,劉四心裡是翻起了滔天巨浪。“土……土地公公?”劉四結結巴巴的望著老者說道。撲通一聲就給跪下了,孟三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見到了土地,怪不得剛才那三個強盜驚恐的眼神,應該也是不敢相信吧。

上邊的故事有點長,說一個短的。58年那會兒,鬧饑荒加瘟疫,村裡多個人夢到有一白鬍子老頭夜裡挨家挨戶給每家的水缸裡撒藥面。結果鄰村不斷有人得瘟疫死亡,唯有趙門樓村裡的人只餓肚子不得病。

這個事是發生在十多年前的事。老集有一姓任的村民,有一天用架子車拉了兩袋小麥去鄧水坑給親戚送去,架子車上坐著八九歲的兒子,當他們走到葦坑南邊的時候,兒子在車上直喊難受,從車子上下來站不住,躺在地上直打滾。任姓村民知道前邊大柳樹那是土地廟,於是急忙趕到土地廟前跪下,求土地公公救救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沒事了明天就來上香還願。結果不到一顆煙的功夫,他兒子慢慢緩過神來沒事了。第二天,任姓村民焚香上供,還放了一盤鞭炮。

3、說完村西的土地廟,我們再說說村裡的老洋槐樹。

塢牆鎮趙門樓村“趙財主”家有棵洋槐樹,據傳這棵樹是清朝嘉慶年間,趙門樓村的時任歸德府國學教諭(相當於現在的教育局長)趙士結所栽,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了,整棵樹有數丈高,瓊枝交錯,綠葉馥鬱,遮天蔽日,狀如華蓋。

趙士結是趙氏祖先自明朝永樂年間從山西洪洞遷徙過來的第七世孫。他秉性清高耿直,雖主政一方的教育,卻沒有一點官架子,是非常隨和的一個人。

趙士結一生獨愛洋槐樹,自認為春能吃洋槐花,夏能乘涼,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樹種。

大部分人都知道桃木可以辟邪, 古代有放桃枝于門邊辟邪的習俗,最早的春聯也是桃木製成。而除了桃木,很多人都疑問洋槐木是否辟邪,因為洋槐樹有鬼字旁,就有傳說說洋槐樹招鬼。那洋槐樹是否也是辟邪木?

洋槐樹木質堅硬,可為綠化樹、行道樹等,在風水上被認為代表祿,古代朝廷種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坐于其下,面對三槐者為三公,因此洋槐樹在眾樹之中品位最高,鎮宅有權威性。漢武帝修建上林苑時,群臣遠方,各獻名果異樹,其中洋槐樹也被列為異樹貢獻了六百多株。

幾乎所有人都希望老了以後可以落葉歸根,洋槐中的鬼是人百年之後身體入土,靈魂歸祖廟的意思,而不是木中有鬼。

在古代風水學專著《陽宅十書》中記載:“中門有槐,富跚三世。”可見洋槐樹不僅為護衛之樹,還可辟邪招財。 原來“趙財主”家人丁興旺日進鬥金,都是這棵洋槐樹在暗中保佑他。

4、說說村裡那個年代悠久的“墩窯子”

金秋時節,漫天飄著細雨,我穿著笨重的膠鞋,漫步在塢牆鎮趙門樓村泥濘的街道上,恍如有一種從遠古穿越過來的感覺,煙雨朦朧中好像看到284年前趙氏第八代孫弘紹之妻張氏在街邊“對窯子”那勞作的身影。

對窯子又叫石臼,和石碾、石磨一樣,是加工糧食的主要器具。對窯子是過去農村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用它砸米、砸鹽、砸作料面,直到各種機器出現後,這個對窯子才逐漸走出人們的生活。

聽父輩們講,以前在發爺家西半拉放著這個對窯子,那是村民們用來舂糧食的。

那時候,人們吃得最多的就是紅薯乾。紅薯乾要磨成面,就需要先在“對窯子”裡砸碎;否則,是無法上磨的。用來砸紅薯乾的傢伙叫做“對對頭”。對窯子和對對頭都是青石做的。對對頭有一定的分量,輕了很難砸碎紅薯乾。砸的時候需用力,常常是雙手緊握對對頭上的木把,一下連一下,一下接一下的砸。這種單純的機械勞動是挺費力的。

而且幹這種活,一般都是勞累一天趁晚上的月色。有時砸著砸著就睡著了,昏昏沉沉迷迷瞪瞪中砸著自己手的也有,醒來後望著天空中明麗的月亮,有時自然會想到月中桂樹下搗藥不止的玉兔。

我小的時候,春季人們用對窯子砸泡胖了的大豆,把大豆砸碎,煮熟,發酵,摻入鹽、辣椒面做成豆醬窩窩,或是豆醬餅子。

也許,二百多年前,張氏也用它砸過豆子吧!

小編的話:

首先要感謝“三農快線”公眾號,讓小編在浩瀚的網路中,翻到一篇關於塢牆趙門樓的來歷,傳承和歷史。小編小時候經常從趙門樓村西過,因為一是小編老家是孟樓的,二是,小編姥姥家在老集。每年都要從趙門樓村西那個小廟和葦子坑過好多趟。

從小時候,小編就認為趙門樓一定是一個有故事的村莊。因為她就像一個隱士靜靜地隱居在一條溝的旁邊,它的四周沒有挨著任何一個村莊。它孤獨地矗立在那裡靜觀身邊的一切。今天,有幸拜讀“三農快線”上的文章,果不其然,三農快線的作者“泥鰍”把趙門樓村莊的來歷和傳承娓娓道來,猶如一個說書人讓小編沉醉癡迷。

小編拜讀後,將其文字轉載至民工劄記,讓塢牆、宋集、馮橋周邊的村人都瞭解一下趙門樓的歷史和故事。在此向三農快線致敬。

鬧的人心惶惶。塢牆西孟樓有一孟姓村民,年約二十,在家排行老三,人們就一直叫他孟三。

這天,村長又帶著人來抓壯丁了,提前聽到風聲的孟三嚇壞了,急忙翻牆逃跑。慌不擇路的孟三一路往南狂奔,不知跑了多久,到了一個莊西頭,這個莊就是趙門樓。孟三看到前面有一座土地廟,眼見天色已晚,心想應該不會有人追來了,於是決定留宿在這土地廟裡到。

走進這土地廟一看,整個廟也不大,方不過丈,雜草叢生,一尊石頭雕刻的土地公公映入眼簾,被一層厚厚的灰塵覆蓋著。但依稀可見這土地別著頭髮,一身長服,和藹的眼神,慈祥的臉龐。再看這土地公公身下,一個香爐也不知被誰踢倒在地。地上也積滿厚厚的灰塵,一步就能踩出一個腳印,一個不大的房子裡還到處結滿了蜘蛛網,充斥著冷清。觸景生情,孟三看到土地廟竟然也如此荒涼,不由搖頭歎息,挽起袖子,就開始打掃起房間。找來一些乾草,小心翼翼的把土地公公身上的灰塵一一掃掉,又把香爐擺正,最後當打掃完廟裡,孟三歪著頭想了想,又出去把外面的雜草也給清理了。

看著煥然一新的土地廟,孟三滿意的點了點頭,頓時又眼珠一轉,出去抓來一把濕潤的泥巴,搓土成香。來到土地面前,撲通一下就跪下了,嘴裡念叨著:“土地公公,我孤身一人逃命到此,也沒有香火孝敬你,特用泥土成香代替,略表我的心意,你莫怪。”說完後很虔誠的磕了三個響頭。

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孟三扯來一些乾草鋪在地上,就依靠著土地昏昏沉沉的睡去。孟三隱約聽到有人進來,迷迷糊糊的睜開眼睛一看,頓時嚇的魂飛魄散,眼前兩人拿著兩把大刀竟然架在了自己脖子上,兩人身後還有一人站著一手拿著火把,一手拿著一把步槍指著自己。

仔細一看,這三人全都兇神惡煞,一看就是那種亡命之徒,殺人不眨眼的。“幾位大哥饒命啊,幾位大哥饒命啊。”孟三急忙求饒,嚇得頭皮發麻。這時候那拿槍的說話了,一臉猙獰的說道:“把身上的錢財全部交出來,否則馬上打死你。”孟三瞬間就慌了,自己晚飯都沒吃呢,哪有錢啊,家裡也是窮的揭不開鍋的那種,“大哥們,我真的沒錢啊,你們就饒了我吧,我也是逃命逃到這裡來的啊!”孟三苦苦哀求。三人根本不信,架著刀的兩人於是在劉四身上一通亂摸,結果真的分文沒有,這下可激怒了三人,帶槍那人惡狠狠的說道:“瑪德,既然沒錢,那就一槍打死算了。”聽到要打死自己,孟三頓時趁兩人收刀拉他的時候,左右一撞,想從窗戶跑出去,這時候那領頭的人直接就對著孟三扣動了扳機。“嘭,”孟三嚇得抱著腦袋躲在角落裡,以為自己要被打死了,等了一會兒,沒感覺到身體的疼痛,摸了摸身體,才小心翼翼的回頭看去。

這一看,孟三更是驚訝了,不知何時,廟裡竟然又多了一人,一身長服,背對著自己,與那三個強盜對峙著。再看那兇狠的三人,一臉的驚恐,相互依靠著,顫顫巍巍的,拿著刀和槍的手竟然都在不停的發抖,領頭那人提起槍剛要開槍,這時候這人似乎根本沒有把那一隻槍放在眼裡。就兩拳一腳,三人就被打翻在地,再也爬不起來了,直接被打暈了。

孟三急忙起來上前說道:“多謝大哥的救命之恩,沒有大哥出手相助,我今天一定逃不出強盜毒手。”說完孟三才抬頭打量這恩人。只見這恩人別著一頭長髮,身穿灰色長袍,留著花白鬍鬚,五十歲左右,一臉的慈祥,也不說話,正笑吟吟的看著自己。

孟三看到這奇怪的打扮,很是不解,這都民國了,還穿成這樣?一扭頭眼角不經意間瞟到土地石像,像是想到了什麼,愣了一下,又仔細看了一眼石像,這一看,劉四心裡是翻起了滔天巨浪。“土……土地公公?”劉四結結巴巴的望著老者說道。撲通一聲就給跪下了,孟三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見到了土地,怪不得剛才那三個強盜驚恐的眼神,應該也是不敢相信吧。

上邊的故事有點長,說一個短的。58年那會兒,鬧饑荒加瘟疫,村裡多個人夢到有一白鬍子老頭夜裡挨家挨戶給每家的水缸裡撒藥面。結果鄰村不斷有人得瘟疫死亡,唯有趙門樓村裡的人只餓肚子不得病。

這個事是發生在十多年前的事。老集有一姓任的村民,有一天用架子車拉了兩袋小麥去鄧水坑給親戚送去,架子車上坐著八九歲的兒子,當他們走到葦坑南邊的時候,兒子在車上直喊難受,從車子上下來站不住,躺在地上直打滾。任姓村民知道前邊大柳樹那是土地廟,於是急忙趕到土地廟前跪下,求土地公公救救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沒事了明天就來上香還願。結果不到一顆煙的功夫,他兒子慢慢緩過神來沒事了。第二天,任姓村民焚香上供,還放了一盤鞭炮。

3、說完村西的土地廟,我們再說說村裡的老洋槐樹。

塢牆鎮趙門樓村“趙財主”家有棵洋槐樹,據傳這棵樹是清朝嘉慶年間,趙門樓村的時任歸德府國學教諭(相當於現在的教育局長)趙士結所栽,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了,整棵樹有數丈高,瓊枝交錯,綠葉馥鬱,遮天蔽日,狀如華蓋。

趙士結是趙氏祖先自明朝永樂年間從山西洪洞遷徙過來的第七世孫。他秉性清高耿直,雖主政一方的教育,卻沒有一點官架子,是非常隨和的一個人。

趙士結一生獨愛洋槐樹,自認為春能吃洋槐花,夏能乘涼,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樹種。

大部分人都知道桃木可以辟邪, 古代有放桃枝于門邊辟邪的習俗,最早的春聯也是桃木製成。而除了桃木,很多人都疑問洋槐木是否辟邪,因為洋槐樹有鬼字旁,就有傳說說洋槐樹招鬼。那洋槐樹是否也是辟邪木?

洋槐樹木質堅硬,可為綠化樹、行道樹等,在風水上被認為代表祿,古代朝廷種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坐于其下,面對三槐者為三公,因此洋槐樹在眾樹之中品位最高,鎮宅有權威性。漢武帝修建上林苑時,群臣遠方,各獻名果異樹,其中洋槐樹也被列為異樹貢獻了六百多株。

幾乎所有人都希望老了以後可以落葉歸根,洋槐中的鬼是人百年之後身體入土,靈魂歸祖廟的意思,而不是木中有鬼。

在古代風水學專著《陽宅十書》中記載:“中門有槐,富跚三世。”可見洋槐樹不僅為護衛之樹,還可辟邪招財。 原來“趙財主”家人丁興旺日進鬥金,都是這棵洋槐樹在暗中保佑他。

4、說說村裡那個年代悠久的“墩窯子”

金秋時節,漫天飄著細雨,我穿著笨重的膠鞋,漫步在塢牆鎮趙門樓村泥濘的街道上,恍如有一種從遠古穿越過來的感覺,煙雨朦朧中好像看到284年前趙氏第八代孫弘紹之妻張氏在街邊“對窯子”那勞作的身影。

對窯子又叫石臼,和石碾、石磨一樣,是加工糧食的主要器具。對窯子是過去農村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用它砸米、砸鹽、砸作料面,直到各種機器出現後,這個對窯子才逐漸走出人們的生活。

聽父輩們講,以前在發爺家西半拉放著這個對窯子,那是村民們用來舂糧食的。

那時候,人們吃得最多的就是紅薯乾。紅薯乾要磨成面,就需要先在“對窯子”裡砸碎;否則,是無法上磨的。用來砸紅薯乾的傢伙叫做“對對頭”。對窯子和對對頭都是青石做的。對對頭有一定的分量,輕了很難砸碎紅薯乾。砸的時候需用力,常常是雙手緊握對對頭上的木把,一下連一下,一下接一下的砸。這種單純的機械勞動是挺費力的。

而且幹這種活,一般都是勞累一天趁晚上的月色。有時砸著砸著就睡著了,昏昏沉沉迷迷瞪瞪中砸著自己手的也有,醒來後望著天空中明麗的月亮,有時自然會想到月中桂樹下搗藥不止的玉兔。

我小的時候,春季人們用對窯子砸泡胖了的大豆,把大豆砸碎,煮熟,發酵,摻入鹽、辣椒面做成豆醬窩窩,或是豆醬餅子。

也許,二百多年前,張氏也用它砸過豆子吧!

小編的話:

首先要感謝“三農快線”公眾號,讓小編在浩瀚的網路中,翻到一篇關於塢牆趙門樓的來歷,傳承和歷史。小編小時候經常從趙門樓村西過,因為一是小編老家是孟樓的,二是,小編姥姥家在老集。每年都要從趙門樓村西那個小廟和葦子坑過好多趟。

從小時候,小編就認為趙門樓一定是一個有故事的村莊。因為她就像一個隱士靜靜地隱居在一條溝的旁邊,它的四周沒有挨著任何一個村莊。它孤獨地矗立在那裡靜觀身邊的一切。今天,有幸拜讀“三農快線”上的文章,果不其然,三農快線的作者“泥鰍”把趙門樓村莊的來歷和傳承娓娓道來,猶如一個說書人讓小編沉醉癡迷。

小編拜讀後,將其文字轉載至民工劄記,讓塢牆、宋集、馮橋周邊的村人都瞭解一下趙門樓的歷史和故事。在此向三農快線致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