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最具影響力100人,第18位周公,兩大聖人之一,儒學奠基人

周公(約西元前1100年), 言孔子必及周公, 他是古代兩大聖人之一。 周公進一步規明社會秩序, 是中國古代國家典制、人倫禮儀和教育制度的開拓者和創建者之一, 被尊為儒學奠基人。 周公確立的嫡長子繼承制, 制定一系列嚴格的君臣、父子和尊卑等禮儀制度, 影響深遠。 《周禮》若為其作, 排名將更前。

周公禮制

即在周公主持下, 對以往的宗法傳統習慣進行補充、整理, 制定出一套以維護宗法等級制度為中心的行為規範以及相應的典章制度、禮節儀式。 周王朝建立之後, 統治者在夏禮和商禮的基礎上, 以“親親”和“尊尊”為基本指導思想, 綜合本族的風俗習慣, 制定了一整套禮制, 史稱“周公制禮”。 這次制禮的內容非常廣泛, 大到國家的政治制度, 小到個人的日常行為都有詳細規定。 大的方面包括宗法制、分封制和國家重大活動的制度禮儀, 小的方面包括人的婚姻、喪事、成人禮儀、祭祀活動等等。

通過周公制禮, 統治階層力圖使西周的社會制度、國家制度和人們生活以及思想, 都要符合禮的要求, 做事以禮為準則。 此後, 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中, 雖然朝代更替很多, 但西周時周公制禮所確定的各種禮制都被繼承了下來,

特別是婚姻制度的影響, 一直到現在還可以看到周禮的影響(參見“六禮”和“七出三不去”)。 周禮的有關內容比如:辦喪事的時候禁止談笑;遠望靈柩的時候不許唱歌;吃飯的時候不要歎息;鄰居有喪事, 不許在街巷唱歌;聽音樂的時候不要唉聲歎氣。

後世影響

以周公為代表的周初統治階級已完成了祭祀由自然宗教向倫理宗教的轉變。 周代祭祀與其說是為了取悅于諸神祗, 毋寧說是做給活著的人看。 其嚴格的等級規定, 與宗法制度緊密配合, 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起到了強制性規範的作用。 祭祀制度已完全融入宗周禮樂文明之中。

周代祭祀制度對中國以後歷代祭祀活動產生了十分明顯的影啕。 雖然具體的祭祀情況各代有別, 但直到清代末期, 各種祭祀舌動仍是王朝的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 從表面上看, 中國傳統文比中神鬼眾多, 祭祀不斷, 然而, 人們對於祭祀活動卻是完全持蕒用的立場。 正如孔子所說:“祭如在, 祭神如神在”(《論語》)。 人們祭祀鬼神, 並沒有在超自然的神力上做文章, 而是常理性地對待祭祀, 藉以治國安邦。 這種理性的祭祀觀的產堇, 正是周公所宣導的祭祀制度的必然結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