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先天性失聰?可從這5點進行分析

文/孕嬰幫, 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家寶貝患有先天性耳聾, 聽不見大人說話, 如果早期可以通過他的某些行為發現徵兆, 也不至於現在東奔西跑全國各地醫院, 為孩子治療。 ”

在醫院附近一家咖啡廳, 我們見到了小西, 一位單親媽媽。 兩年前的她由於寶寶生病, 辭去銀行的優渥工作, 專職在家帶孩子, 兩年內, 跑遍大大小小的醫院, 孩子的病始終不見好轉。 25歲的她被生活打磨出與實際年齡不相符的面容。

“為了孩子, 你付出這麼多值得嗎?”

同行的實習生美美問到。

“沒有哪一位母親不關心自己的孩子, 只要我所做的努力可以讓他聽到來自這個世界的聲音, 就是值得的。 ”

夏日的陽光透過玻璃窗照在小西面帶微笑笑的臉上。

生活中有這麼一類如小西寶寶的失翼天使, 他們聽不到任何聲音, 失去學習語言的機會, 從而變成啞巴。 如果能早期發現寶貝聽力不好,

利用殘餘聽力, 加強語言聽覺訓練, 即可使寶寶說話, 做到聾而不啞。

怎樣知道寶寶是不是先天耳聾呢?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1.1個月的以外的寶寶聽到突然發出的較大的聲音, 會全身驚動, 出現閉眼或睜眼的現象, 甚至哭鬧。 這說明寶貝的聽力正常。 如果寶貝沒有上述反應, 仍然酣睡, 說明聽覺有問題。

2.3個月的正常寶寶, 睡眠時突然聽到聲響, 可緊閉雙眼, 手指活動, 大多數無全身驚動。 不睡覺時, 聽到音樂或哄逗聲, 可出現高興的表情。 如果毫無反應, 可能聽覺不靈。

3.6個月的寶寶能分辨出父母的聲音, 可讓媽媽在寶貝背後大聲叫喊, 或在寶寶背後發出巨大聲響, 然後觀察寶寶的面部表情, 是否左顧右盼, 尋找生源, 如果沒有反應, 可能聽力不佳。

4.8—9個月的寶寶, 能主動發出聲音, 聽到訓斥聲會哭鬧, 聽到“再見”會招手。 如果對聲音沒有反應, 可能聽力不好。

5.10個月的寶寶已經會叫“爸爸媽媽”或說一些簡單的詞語, 以後逐漸學會說話。 如果10個月以後, 仍不會說幾個詞語, 可能是由於某種原因說話晚, 或聽力不好, 爸媽這時應帶寶貝去醫院檢查啦。

11.讓寶貝自己玩能發出特殊聲響的玩具。 正常寶寶對有聲響的玩具十分感興趣, 表示驚奇或高興, 聽覺不靈的寶貝沒有明顯反應。

12.觀察寶貝的舉止行動, 以及對外界的興趣。

一般情況下, 先天性耳聾的寶寶沒有正常寶寶活潑機靈, 不能咿呀學語, 常用眼睛觀察大人的口唇動作、面部表情或手勢來理解意思。

耳朵和眼睛一樣, 是人體與外界保持聯繫的重要門戶。 寶貝嬰兒時期, 由於語言的發育和神經功能都不完善, 雖然發現寶寶聽覺比較困難, 但父母只要平時多留意還是有規律可循的。

我是幫媽,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兼具插畫師,有關孩子教育、生理、心理、營養、日常保健與護理等方面問題,問我吧。

但父母只要平時多留意還是有規律可循的。

我是幫媽,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兼具插畫師,有關孩子教育、生理、心理、營養、日常保健與護理等方面問題,問我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