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天龍八部中段譽和慕容複五百年前曾是一家,而且後來還世代通婚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說到了喬峰祖上和慕容複祖上的世代恩怨, 這裡我們接著來說說段譽祖上和慕容氏的淵源。 前面我們提到了這三個家族都是始於遼西, 出自當時的大族東胡族, 後面才慢慢演變成了蕭峰祖上的宇文部、慕容氏以及段氏三個不同的氏族。

據史料記載, 早在唐宋時期, 白族出身的段思平就在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帶建立了大理王朝, 最後被蒙古人忽必烈給滅了, 前後一共存在了317年之久。 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大理段氏來歷, 這顯然和慕容氏沒什麼關係, 所以關係還得再往前深挖,

繼續尋找段氏的老祖宗。

不知大家是否看過《左傳》上的一篇文章, 叫《鄭伯克段于鄢》。 說的是春秋時期, 鄭武公的妻子武姜在第一胎的時候難產, 第二胎卻很順利, 所以她不喜歡第一胎的孩子, 也就是後來的鄭莊公寤生, 而喜歡第二胎的孩子共叔段。

鄭武公死後, 共叔段便和她合謀, 準備襲擊寤生, 結果被寤生提前知道了消息派兵討伐, 共叔段大敗之後逃到了一個名為“共”的地方。 共叔段的後代為了紀念他, 便把原來的姬姓改為了段姓。 隨後他的子孫為了避難, 一部分前往了北方, 另一部分則從潼關開始往西, 一直到了敦煌、張掖、武威等地。 而後來的武威段氏就是雲南大理段氏的先祖。

這其中跟慕容氏有交集的是逃往北方的那部分段氏子孫。 當年他們到了北方之後, 大概是在東漢中葉, 由遼東又開始了西遷, 從而分佈在了現在的遼西一代, 一直到晉朝初年, 開始逐漸強大起來, 成為了當時東部最強盛的部落之一, 其管轄的範圍西到漁陽, 東至遼水。

他們的先祖日陸眷最初因為戰亂被賣給了漁陽烏桓大人庫辱官做了家奴, 後來漁陽鬧饑荒, 日陸眷因為身強力壯被主人派遣到了遼西擴張地盤。 到了地方的他招納了當時遼西各地的鮮卑人, 同時還有烏恒人、匈奴人、漢人等等, 隨著時間的增長, 慢慢就形成了日益強大的鮮卑集團。

在其死後, 他的弟弟乞珍接過接力棒, 繼續發展壯大部落。 他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當時慕容部的首領慕容廆(wěi), 從而生下了前燕的第一個皇帝慕容皝(huàng)。 從此之後, 段氏和慕容氏世代通婚, 在慕容氏建立的幾個燕國政權中, 出了好幾位很有名氣的段氏後妃。 即便是後來段氏部落滅亡了, 這種婚姻關係也依舊維持了下來。

說完北方的段氏, 我們再來說說武威段氏。

當年共叔段的子孫到了武威之後的第一世祖, 被公認為是西漢文帝時期的北地督尉段仰;而最先到達雲南的北魏朔州刺史段嚴, 正是他的後人;至於大理國的開國皇帝段思平, 則正是段嚴的後代。 那麼這有什麼證據呢?證據就在於大理段氏的取名有著明確的北方鮮卑族習俗。

段思平的兒子叫段思英, 孫子叫段思聰, 三人名字中都有一個“思”字, 這並不是什麼“段思氏”, 而是北方鮮卑人姓名的習俗。 再有就是大理段氏父子以重名制為主, 連名制為輔, 不同於漢族的避諱。 我們來看重名制:三個字的姓名, 第二個字祖父子三人一樣,比如段正淳、段正嚴、段正興,段素順,段素英,段素廉;從連名制來看:父親姓名最後一個字是兒子姓名第二個字,比如段思廉,段廉義。接著我們再來看這五個皇帝:段智興,段智廉,段智祥,段祥興,段興智,前三個重名,後兩個連名,第一個和最後一個是倒名。如果是漢族,是絕對不允許這樣重複的。

所以有部分學者專家就此證實,大理段氏是來源於甘肅的武威段氏,正是共叔段之後,先遷武威,後遷雲南。

大理段氏政權雖說被忽必烈給滅了,但大理段氏卻並沒有就此終結,他們繼續在元朝擔任大理總管,一直又延續了130多年。元朝滅亡之後也一直抗拒明朝的統一,終於在1382年,大明軍隊開進雲南,段氏末代總管段世抵抗到了最後。

那麼《天龍八部》中又有多少大理段氏在歷史上是確有其名呢?他們分別是段正明、高升泰、段正淳、段譽。

段正明,也就是書中的保定帝、本塵大師,不過歷史上的他卻不是書中描寫的那般聖明,只是一個傀儡皇帝罷了。

高升泰,書中的鄯闡侯說的就是他,不過他也不是小說中描繪的賢臣,而是一個權臣。歷史上他是大理的相國,權傾朝野,曾在1094年廢黜段正明,建立“大中”國,改元上治。在位二年後病重,認識到當時的段氏還有相當強悍的實力,於是又在遺囑中讓兒子高泰明把皇位還給段氏。

段正淳,段正明的弟弟,小說中那個風流倜儻的鎮南王。不過歷史上的他並非只是個王爺,而是皇帝;也並非只會尋花問柳,而是努力的“中興”;晚年禪位為僧,也並非書中的不得善終。

當年高升泰死後,其子高泰明遵照遺囑將皇位還給了段氏,擁立段正淳為帝,仍號“大理”,自己為相,史稱後理。不過在後理,宰相高家還是一直把持著朝政,皇帝基本上還是沒有實權。

段正嚴,又名“段和譽”,段正淳的兒子,也就是書中的段譽。歷史上的他也並不是花癡,他勤理政事,愛民用賢,是一個好皇帝。不過最後因為幾個兒子爭奪帝位,弄得心煩,也出家了。曾受北宋封金紫光祿大夫、雲南節度使、大理國王。

第二個字祖父子三人一樣,比如段正淳、段正嚴、段正興,段素順,段素英,段素廉;從連名制來看:父親姓名最後一個字是兒子姓名第二個字,比如段思廉,段廉義。接著我們再來看這五個皇帝:段智興,段智廉,段智祥,段祥興,段興智,前三個重名,後兩個連名,第一個和最後一個是倒名。如果是漢族,是絕對不允許這樣重複的。

所以有部分學者專家就此證實,大理段氏是來源於甘肅的武威段氏,正是共叔段之後,先遷武威,後遷雲南。

大理段氏政權雖說被忽必烈給滅了,但大理段氏卻並沒有就此終結,他們繼續在元朝擔任大理總管,一直又延續了130多年。元朝滅亡之後也一直抗拒明朝的統一,終於在1382年,大明軍隊開進雲南,段氏末代總管段世抵抗到了最後。

那麼《天龍八部》中又有多少大理段氏在歷史上是確有其名呢?他們分別是段正明、高升泰、段正淳、段譽。

段正明,也就是書中的保定帝、本塵大師,不過歷史上的他卻不是書中描寫的那般聖明,只是一個傀儡皇帝罷了。

高升泰,書中的鄯闡侯說的就是他,不過他也不是小說中描繪的賢臣,而是一個權臣。歷史上他是大理的相國,權傾朝野,曾在1094年廢黜段正明,建立“大中”國,改元上治。在位二年後病重,認識到當時的段氏還有相當強悍的實力,於是又在遺囑中讓兒子高泰明把皇位還給段氏。

段正淳,段正明的弟弟,小說中那個風流倜儻的鎮南王。不過歷史上的他並非只是個王爺,而是皇帝;也並非只會尋花問柳,而是努力的“中興”;晚年禪位為僧,也並非書中的不得善終。

當年高升泰死後,其子高泰明遵照遺囑將皇位還給了段氏,擁立段正淳為帝,仍號“大理”,自己為相,史稱後理。不過在後理,宰相高家還是一直把持著朝政,皇帝基本上還是沒有實權。

段正嚴,又名“段和譽”,段正淳的兒子,也就是書中的段譽。歷史上的他也並不是花癡,他勤理政事,愛民用賢,是一個好皇帝。不過最後因為幾個兒子爭奪帝位,弄得心煩,也出家了。曾受北宋封金紫光祿大夫、雲南節度使、大理國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