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唐朝經常打仗,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眾所周知, 戰爭就是一個猛獸, 把國家的資源吃的差不多。 當年文景之治所留下的豐厚財產, 基本被漢武帝發動戰爭給掏空了;康熙連年征戰, 結果雍正接班時國庫差不多都空了。

可李世民時候大唐建國才十幾年, 修生養息不到十年, 整個大唐就敢對外發動大規模戰爭, 滅突厥, 征西域, 滅吐谷渾。 而且當時大唐還是一片治世, 那麼很多人就奇怪了, 難道唐朝打仗不花錢嗎?

這就要從府兵制講起, 最開始時候唐朝是府兵制, 就是多少戶中有1戶是職業軍人就是世世代代當兵的。 但是府兵制隨著唐朝國力人口和疆域的擴大根本無法承受, 第一, 軍戶的子女也是世代當兵的, 可是生出來個殘疾怎麼辦, 那就意味著這兵沒啥作用。 第二, 軍戶長期駐紮在各地方, 戰時才會集結, 等集結完畢仗都打完了, 第三, 折衝府邊境地區訓練還好, 可富庶的核心地區訓練一塌糊塗,

等到戰時一集結, 訓練好的和訓練差的混在一起根本就沒法打仗。 前期唐朝多是以一個國家為敵, 打敗一家再去打另一家, 中期四鄰被唐朝打怕了就一起來攻, 而且唐朝強大的國力支持著唐朝有能力進行多場同時的局部戰爭, 所以府兵根本得不到休整也沒啥戰鬥力。 在中期唐朝是廢除了府兵制改為募兵制, 就是志願兵。 這種兵戰鬥力非常強, 因為一輩子當兵, 當兵的目的就是發財升官, 戰鬥意志高的可怕, 很類似於羅馬帝國的常駐軍團。 志願兵就是後來的邊兵, 從當上邊兵開始就受到優待, 然後分為戰區, 就是各節度使, 邊兵通常是集中在一個地區所建的兵營中, 訓練是不間斷的, 而且因為處於邊境打仗頻繁,
沒有敢怠練的。 裝備精良, 國力強了自然要配好裝備, 一個邊兵訓練不易, 就得要他們生存率高戰鬥力高耐久力高, 所以邊兵多數配備橫刀, 至於槊都是常備兵器, 大多都是人手2把以上的, 還有邊兵是有馬匹的, 但是多數邊兵並不具備操縱馬匹的騎術, 馬匹的主要作用是運輸物資和機動, 很多時候會把良馬給騎兵部隊, 步兵部隊會改用騾馬一類的, 簡單點說就是騎馬的步兵。 當時唐朝的軍隊很多時候都是兵力處於劣勢, 往往要麼潰敗要麼打出很精彩的戰鬥就是在於此, 實際上邊兵在唐朝中期幾乎不會出現被圍殲的局面, 因為他們都有馬, 敵軍一旦潰敗就可以上馬追擊, 己方潰敗就上馬逃命。
後期邊兵不行被裁撤了, 因為馬場都沒了, 馬供應不足, 拿錢武裝起來的邊兵太過精貴。

唐朝改府兵為募兵後實際上並未裁撤府兵, 而是轉府兵為徵兵制, 就是義務兵, 要知道邊兵精貴,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可是軍隊不僅僅要打仗, 更重要的是要維持治安, 而府兵打仗不行, 收拾老百姓總行了吧。 所以唐軍有的時候幾百人就能打對方幾萬, 幾千人就敢跟對方幾萬人叫板, 有的時候出動10萬人卻能死上一大半, 實際上就是出少了很有可能是甲種王牌邊兵外加帶上輜重各種坦克裝甲火炮若干, 出多了就肯定是王牌甲種某某裝甲師外加某某軍某某軍組成某某方面軍, 其實能打仗的就是那麼些人, 其餘的搖旗呐喊追殺還可以,

真要打惡仗跑的比兔子還快。 唐朝的府兵數目是相當龐大的, 這些府兵在服役期滿後退下來依然是府兵, 實際上府兵分為服役和預備役2種, 名義上還是一輩子軍戶, 實際上已經不是那麼回事了, 保守估計唐朝中期府兵募兵時期大概有高達150萬的府兵, 因為最開始唐朝建國時十二衛是15萬人, 那時候全國人口是600萬, 到了中期已經6000萬+人了, 10倍軍戶, 150萬, 不過中期府兵可不免稅了。

唐朝的稅賦是歷史朝代中比較輕的,其實唐朝的稅賦很高,當然比不得宋朝,恰恰唐宋的稅賦比值卻是歷朝中比較低的,原因很簡單,唐宋人均收入高,明清不加賦號稱盛世,告訴你,明清的收入連唐宋1/6都達不到。這個大家都想到了吧,唐朝為什麼能維持如此巨大的軍隊,因為唐朝有錢,宋朝當然也有錢,不過80萬禁軍戰鬥力恐怕遠不如唐朝49萬邊軍,當然唐朝自己的30萬中央軍也沒打過安祿山的15萬邊軍,後來還是靠著抽調朔方河西等地20萬邊軍才平定的。唐宋和明清最大的區別就是經濟,完全不同的經濟模式,唐宋是重賦,明清輕賦,但是唐宋的日子都是小康,明清一個個窮的面黃。歸根究底是什麼?就是貿易。唐宋的貿易非常頻繁,明清卻是閉關鎖國,其實宋朝和明清都是亡於貿易,貿易是把雙刃劍,發財的是它,打仗的也是它。不貿易,周邊鄰國就會窮,窮就沒錢打仗,沒錢打仗就四方無事,當然你也窮的揭不開鍋。貿易了,周邊鄰國也會跟著有錢,有錢就想歪主意,就會跟你打想更有錢,到最後就會打來打去不消停。唐朝從建國開始就沒完沒了的打仗就源於此,因為唐朝跟鄰國天天都在談買賣,吐蕃打得起仗就是靠跟唐朝賣東西才打得起的,當然後面會說吐蕃也死在這問題上了。吐蕃和唐朝青海打仗時候,鄰近的互市還在交易。唐朝為什麼不關了互市,怎麼關,那麼多的軍隊關了互市喝西北風嗎,沒等餓死鄰國自己先造反了。

然而安史之亂後,這種格局就被打破了。

安史之亂使社會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舊唐書·郭子儀傳》記載:“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中間畿內,不滿千戶,井邑楱荊(楱應改為榛),豺狼所號。既乏軍儲,又鮮人力。東至鄭、汴,達于徐方,北自覃、懷經於相土,為人煙斷絕,千里蕭條”,幾乎包括整個黃河中下游,一片荒涼。杜甫有詩曰:“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裡百餘家,世亂各東西”。這說明經過戰亂,廣大人民皆處在無家可歸的狀態中。

由於戰爭,造成勞動力嚴重不足,統治階級不得不增加稅收,使階級壓迫和統治階級的壓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農民和地方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化,最後迫使農民不得不舉兵反叛,形成唐中葉農民叛亂的高潮。安史之亂後,國家掌握的戶口大量減少。潼關和虎牢關之間,幾百里內,僅有“編戶千余”,鄧州的方城縣,從天寶時的萬餘戶,驟降至二百戶以下。政府卻把負擔強加在猶在戶籍上的農民。唐憲宗元和年間,由於政令不及,稅收只能征自東南八道(浙西、浙東、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 在方鎮統治下的人民,也遭受著“暴刑暴賦”,如田承嗣在魏博鎮“重加稅率”,李質在汴州搞得地區“物力為之損屈”,等等。唐政府和各藩鎮的橫徵暴斂,終於激起了農民的不斷武裝叛亂,代宗一朝,全國各地叛亂四起,其中規模較大的有發生于寶應元年(西元762年)的浙東袁晁之亂,同年的浙西方清之亂,以及同期的蘇常一帶的張度之亂,舒州楊昭之亂,永泰年間(西元765年)邠州之亂等等。這些叛亂雖說很快就被鎮壓,但更加削弱了唐朝的力量。

經過安史之亂,唐王朝也失去了對周邊地區少數民族的控制。安祿山亂兵一起,唐王朝將隴右、河西、朔方一帶重兵皆調遣內地,造成邊防空虛,西邊吐蕃人乘機而入,盡得隴右、河西走廊,唐朝仍然控制西域安西北庭,數十年後,約西元790年,唐朝失去西域安西北庭。唐王朝從此內憂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唐朝的稅賦是歷史朝代中比較輕的,其實唐朝的稅賦很高,當然比不得宋朝,恰恰唐宋的稅賦比值卻是歷朝中比較低的,原因很簡單,唐宋人均收入高,明清不加賦號稱盛世,告訴你,明清的收入連唐宋1/6都達不到。這個大家都想到了吧,唐朝為什麼能維持如此巨大的軍隊,因為唐朝有錢,宋朝當然也有錢,不過80萬禁軍戰鬥力恐怕遠不如唐朝49萬邊軍,當然唐朝自己的30萬中央軍也沒打過安祿山的15萬邊軍,後來還是靠著抽調朔方河西等地20萬邊軍才平定的。唐宋和明清最大的區別就是經濟,完全不同的經濟模式,唐宋是重賦,明清輕賦,但是唐宋的日子都是小康,明清一個個窮的面黃。歸根究底是什麼?就是貿易。唐宋的貿易非常頻繁,明清卻是閉關鎖國,其實宋朝和明清都是亡於貿易,貿易是把雙刃劍,發財的是它,打仗的也是它。不貿易,周邊鄰國就會窮,窮就沒錢打仗,沒錢打仗就四方無事,當然你也窮的揭不開鍋。貿易了,周邊鄰國也會跟著有錢,有錢就想歪主意,就會跟你打想更有錢,到最後就會打來打去不消停。唐朝從建國開始就沒完沒了的打仗就源於此,因為唐朝跟鄰國天天都在談買賣,吐蕃打得起仗就是靠跟唐朝賣東西才打得起的,當然後面會說吐蕃也死在這問題上了。吐蕃和唐朝青海打仗時候,鄰近的互市還在交易。唐朝為什麼不關了互市,怎麼關,那麼多的軍隊關了互市喝西北風嗎,沒等餓死鄰國自己先造反了。

然而安史之亂後,這種格局就被打破了。

安史之亂使社會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舊唐書·郭子儀傳》記載:“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中間畿內,不滿千戶,井邑楱荊(楱應改為榛),豺狼所號。既乏軍儲,又鮮人力。東至鄭、汴,達于徐方,北自覃、懷經於相土,為人煙斷絕,千里蕭條”,幾乎包括整個黃河中下游,一片荒涼。杜甫有詩曰:“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裡百餘家,世亂各東西”。這說明經過戰亂,廣大人民皆處在無家可歸的狀態中。

由於戰爭,造成勞動力嚴重不足,統治階級不得不增加稅收,使階級壓迫和統治階級的壓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農民和地方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化,最後迫使農民不得不舉兵反叛,形成唐中葉農民叛亂的高潮。安史之亂後,國家掌握的戶口大量減少。潼關和虎牢關之間,幾百里內,僅有“編戶千余”,鄧州的方城縣,從天寶時的萬餘戶,驟降至二百戶以下。政府卻把負擔強加在猶在戶籍上的農民。唐憲宗元和年間,由於政令不及,稅收只能征自東南八道(浙西、浙東、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 在方鎮統治下的人民,也遭受著“暴刑暴賦”,如田承嗣在魏博鎮“重加稅率”,李質在汴州搞得地區“物力為之損屈”,等等。唐政府和各藩鎮的橫徵暴斂,終於激起了農民的不斷武裝叛亂,代宗一朝,全國各地叛亂四起,其中規模較大的有發生于寶應元年(西元762年)的浙東袁晁之亂,同年的浙西方清之亂,以及同期的蘇常一帶的張度之亂,舒州楊昭之亂,永泰年間(西元765年)邠州之亂等等。這些叛亂雖說很快就被鎮壓,但更加削弱了唐朝的力量。

經過安史之亂,唐王朝也失去了對周邊地區少數民族的控制。安祿山亂兵一起,唐王朝將隴右、河西、朔方一帶重兵皆調遣內地,造成邊防空虛,西邊吐蕃人乘機而入,盡得隴右、河西走廊,唐朝仍然控制西域安西北庭,數十年後,約西元790年,唐朝失去西域安西北庭。唐王朝從此內憂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