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回首2017:京津冀一體化對秦皇島旅遊業的影響

長城萬里跨龍頭, 縱目憑高更上樓。 大風吹日雲奔合, 巨浪排空雪怒浮。 兩京鎖鑰無雙地, 萬里長城第一關。

2017已然謝幕, 站在初冬落雪的山海關城樓回首, 看到的是一片青山

也是“京津冀”一體化, 這一國家戰略帶給每個人的變化。

回首2017, 京津冀一體化從“紅頭文件”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京津冀三地聯合推出涵蓋200多個景點的10條“紅色旅遊”線路, 旅遊“一體化”大幕正式拉開……如今, 以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區域為目標的京津冀旅遊業正呈現出新的風貌。

一本“路書”打通三地資源

從北京市區出發一路自駕,

船游碧波蕩漾的雁棲湖、策馬揚鞭在層林盡染木蘭圍場……今年的“十一”黃金周, 北京市民周聰手拿京津冀旅遊路書, 將原本計畫的短途自駕遊由北京懷柔延伸到200多公里外的承德, 體會了京冀兩地不同的風景。 “有了這本路書參考, 不管從北京、河北還是天津出發, 都能選出一條適合遊覽的路線, 體會不同遊覽主題。 ”周聰說。

在旅遊市場“一體化”中, 京津冀旅遊路書成為一個重要載體, 囊括週末親子游、歷史文化遊、紅色主題遊、休閒自駕遊等。 旅遊行走京津冀, 有這樣的一本路書就可以“搞定”。 這本路書打破了區域限制, 將京津冀三地的景區、景點串聯起來, 其中由北京出發的18條, 天津10條, 河北20條。

而對於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遊客,

公路“直通車”和鐵路“旅遊專列”承擔起服務任務。 在位於北京前門的旅遊集散中心前, 時不時有遊客來諮詢發往河北旅遊直通車的班次和線路。 “沒想到除了去天安門、故宮, 還能直接從這再到河北避暑山莊玩兩天。 ”來湖南岳陽的遊客李冬正盤算著把一家人的“皇城體驗”再延長些。

目前, 以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城市為中心, 已開通班線化直通車40多條, 車輛近800輛, 全面覆蓋避暑山莊、北戴河、野三坡等重點景區;在鐵路方面, 三地鐵路部門先後開通“衡水湖號”“邯鄲號”“西柏坡號”“正定號”旅遊專列, 如同旅遊“一體化”程度更高的長三角, 一地旅遊集散中心覆蓋環三地重點景區的格局已經逐步形成。

旅遊“一體化”成協同發展“新引擎”

2015年, 京津冀三地共接待國內遊客超過8億人次, 超過國內旅遊人數的20%;共接待入境遊客884萬人次, 占全國6.66%;國際旅遊外匯收入85億美元, 占全國7.5%。

“旅遊產業協作互利性大於博弈性, 在區域合作中具有天然優勢”。 南開大學旅遊與服務學院院長白長虹認為, “京津冀旅遊一體化”不僅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更可以成為撬動協同發展進程的重要引擎。

2014年8月, 覆蓋京津冀區域的旅遊投融資服務平臺正式啟動運營, 促進三地旅遊資源與社會資本的有效對接, 推動京津冀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據瞭解, 截至2015年底, 交易平臺掛牌專案230餘個, 涉及金融超過1000個億。

北京市旅遊委委員鄒偉南表示, 三地旅遊投融資專案平臺將有益於京津冀三地旅遊部門、旅遊企業以及旅遊專案之間的溝通交流、深度合作,

最大程度實現資金、人才和市場資源的優勢互補。 通過引進一批有實力的戰略投資者、金融機構和產業基金參與京津冀區域的旅遊開發, 將迅速提升京津冀旅遊軟硬體設施水準, 滿足三地居民對高品質週末休閒旅遊的龐大需求。

面向京津遊客休閒度假的龐大市場需求, 河北今年在北京西部打造了覆蓋面積6600多平方公里的京西百渡休閒度假區。 這個景區用10多億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近300億元, 投資建設了一批特色小鎮、康養基地等新業態專案。

河北省旅遊委副主任張勝利介紹, 三地將建立京津冀旅遊產業體系, 加快旅遊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

如“旅遊+文化、農業、工業、體育、研學、養老”等, 提升旅遊對其他產業的貢獻率。

錯位發展共建旅遊大格局

北京平谷區金海湖鎮紅石門村村北山頂上, 不僅有古老的明長城, 最高的烽火臺上還有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界碑。 俯瞰之下, 北京平谷、天津薊縣、河北遵化、三河、興隆彼此相鄰, 形成一塊完整區域。

“這五縣市區地處燕山山脈, 從地形上看就是一體的, 五地間來往的交通車程都不到一個半個小時。 ”五縣市區都有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 有淺山、深山、溫泉、民俗, 生態環境好, 適合發展休閒旅遊。

京津冀旅遊日益便捷

隨著京津冀一體化建設及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的推進, 三地民眾出遊獲得了意想不到的便捷。

一體化成就1小時旅遊圈

“以前回家只能選擇長途公車,要到天橋或者六裡橋坐車,每到節假日人會特別多,要排兩個小時的長隊。現在,從北京回老家已有了高鐵,只需要20多分鐘。”老家在河北、曾在天津上大學、現在北京工作的史哲告訴本報記者。她說,這幾年自己感受到了交通日新月異的變化,也切實享受到了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所帶來的便利。

2017年8月21日,開往石家莊的G9061次“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在北京西站迎接旅客。中新社記者賈天勇攝

無獨有偶,也有人分享過類似的體驗:以前,從保定東站到天津西站,需先從保定東到北京西,再從北京西乘車到北京南,而後從北京南到天津西站,不算轉車時間,全部車程要用2小時。現在,從保定東站到天津西站不必再繞道北京,直達只需1小時。統計顯示,近年來,“軌道上的京津冀”已惠及12億多人次、近6萬家企業、200多個縣市地區。早出發,晚返程,坐高鐵就像坐公交一樣便利!

縮短的是時間,拉近的是距離。

近年來,京津冀三地先後打通京台、京港澳、京昆、首都地區環線等幹線公路“斷頭路”和“瓶頸路”,累計達到1400公里。2017年又加快推進了太行山、京秦等高速公路建設,天津至石家莊、延慶至崇禮高速公路也已開工建設。目前,京津冀三地在全國率先實現區域交通一卡通的互聯互通,已經為三地市民提供了百萬次的跨城市出行服務。

便捷的交通,使旅遊發展迎來了黃金期。目前,以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城市為中心,開通了班線化旅遊直通車40多條,車輛近800輛,全面覆蓋避暑山莊、北戴河、野三坡、古北水鎮等環京津重點景區,為遊客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旅遊產品、自由靈活的出行方式、便捷優惠的旅行服務。此外,“衡水湖號”“邯鄲號”“野三坡號”等旅遊專列也先後開通,遊客出遊有了更多的交通選擇。

隨著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不斷推進,到2020年,京津冀1億多人口將逐步邁進1小時旅遊圈。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厲新建認為,市場、交通、環境治理等方面的發展至關重要。交通一體化有助於區域內各種要素的充分流動,包括旅遊流的無障礙流動。

整合三地資源做大旅遊市場

京津冀三地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但以前一直處於“單打獨鬥”的狀態,而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推進以來,這一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觀。

京津冀三地共同設計推出了紅色旅遊、冬季滑雪等特色旅遊線路,還有週末親子遊、攝影之旅、休閒自駕游、古村古鎮遊、濱海休閒遊等滿足各類人群不同需求的旅遊線路。圍繞這些旅遊線路,三地共同舉辦了房車巡遊、科普旅遊等系列活動。“三地本著共同整合區域旅遊資源、共塑區域旅遊品牌的原則,大力推進旅遊市場一體化建設。”天津市旅遊局副局長何智慧說,京津冀三地不僅設計推出了多條旅遊線路,還聯合編制了“一本書、一張圖、一張網”,遊客的出遊福利變得實在而可觸摸。

同時,京津冀三地還一同建設京東休閒旅遊示範區、京北生態(冰雪)旅遊圈、京西南生態旅遊帶、京南休閒購物旅遊區、濱海休閒旅遊帶這五大旅遊試點示範區。“三地立足各自不同的旅遊資源優勢,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框架之下,拓展原有的活動空間,優勢互補,為百姓搭建起更為優質的旅遊服務平臺。”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首都旅遊協調與區域合作處副處長胡虎告訴本報記者。

京津冀的旅遊線路打通了,旅遊產品也更加豐富了。

據瞭解,2018京津冀旅遊年卡加盟景區的豐度及廣度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提升,持有一張卡即可暢遊199家景區。中國老教授協會副會長王富德向本報記者說道:“京津冀旅遊年卡是由中國老齡產業協會老齡旅遊產業促進委員會發放的福利性質的旅遊年卡產品,順應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趨勢,滿足了人民群眾、特別是老年群體的旅遊需求。這一張小小的旅遊年卡,將京津冀三地的旅遊市場、資源和產品串聯到一起,同時還能帶動旅遊與農業、工業等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

協同發展以來,京津冀三地的旅遊資源得到了更大範圍的整合,遊客的選擇也更多了,出遊也更為貼心了。

共用平臺推動旅遊轉型發展

京津冀旅遊的協同發展漸入佳境,離不開三地相關部門的努力。

近日,京津冀旅行社聯盟、景區聯盟在北京成立,搭建起京津冀三地旅行社、景區與政府資訊溝通的橋樑,實現三地旅行社、景區資源互通和資訊共用。

此外,為了實現京津冀行業執行資訊系統之間的資料共用交換,京津冀旅遊行業資訊共用平臺已經建立,彙集京津冀旅遊行業基礎資訊,整合三地旅行社、A級景區、星級飯店、旅遊從業人員資訊以及行業監管等內容,實現京津冀旅遊行業資訊的動態共用。

在北交所旅遊資源交易平臺上,共掛牌京津冀地區旅遊專案242宗,掛牌金額863.99億元,成交項目28宗,成交金額6.01億元,京津冀旅遊投融資服務平臺為三地的優質旅遊資源提供了發展的資本。

類似於這樣的工作,這幾年來,京津冀三地一直在進行不斷的探索。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委員鄒偉南介紹,在旅遊組織一體化方面,三地建立了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工作協調機制,成立了領導小組及相應的辦公室;建立了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項目對接機制,先後建立了旅遊直通車發展協作機制,成立了旅遊網站聯席會,建立了旅遊諮詢服務合作機制,建立健全了旅遊市場一體化監管機制、執法合作機制、資訊共用機制等。

“旅遊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行者。”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宋宇說,旅遊是京津冀產業融合的加速劑,高關聯性和無邊界性特徵使它能夠和很多產業實現高度融合,實現與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四化同步,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旅遊是京津冀大市場形成的新引擎,旅遊帶來了遊客,客流推動了市場,市場引領旅遊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投資等發展要素跟進,從而帶動旅遊產業鏈的發展。

“京津冀旅遊需要發展縱深,用好溢出效應,推動轉型和發展。”厲新建建議,一要加強產品建設突破,如面向域外市場的標誌性產品、觀光性產品建設及域內市場的休閒性、度假性產品等;二要加強政策的突破,跨域旅遊合作區與免稅政策突破相結合,成立京津冀旅遊產業投資基金、旅遊扶貧產業基金;三要加快軟體建設,構建更高效的旅遊經濟運行系統、真實的區域旅遊統計系統指導決策、更及時的旅遊品質監測機制、更融通的智慧旅大資料平臺等。

推薦閱讀

一體化成就1小時旅遊圈

“以前回家只能選擇長途公車,要到天橋或者六裡橋坐車,每到節假日人會特別多,要排兩個小時的長隊。現在,從北京回老家已有了高鐵,只需要20多分鐘。”老家在河北、曾在天津上大學、現在北京工作的史哲告訴本報記者。她說,這幾年自己感受到了交通日新月異的變化,也切實享受到了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所帶來的便利。

2017年8月21日,開往石家莊的G9061次“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在北京西站迎接旅客。中新社記者賈天勇攝

無獨有偶,也有人分享過類似的體驗:以前,從保定東站到天津西站,需先從保定東到北京西,再從北京西乘車到北京南,而後從北京南到天津西站,不算轉車時間,全部車程要用2小時。現在,從保定東站到天津西站不必再繞道北京,直達只需1小時。統計顯示,近年來,“軌道上的京津冀”已惠及12億多人次、近6萬家企業、200多個縣市地區。早出發,晚返程,坐高鐵就像坐公交一樣便利!

縮短的是時間,拉近的是距離。

近年來,京津冀三地先後打通京台、京港澳、京昆、首都地區環線等幹線公路“斷頭路”和“瓶頸路”,累計達到1400公里。2017年又加快推進了太行山、京秦等高速公路建設,天津至石家莊、延慶至崇禮高速公路也已開工建設。目前,京津冀三地在全國率先實現區域交通一卡通的互聯互通,已經為三地市民提供了百萬次的跨城市出行服務。

便捷的交通,使旅遊發展迎來了黃金期。目前,以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城市為中心,開通了班線化旅遊直通車40多條,車輛近800輛,全面覆蓋避暑山莊、北戴河、野三坡、古北水鎮等環京津重點景區,為遊客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旅遊產品、自由靈活的出行方式、便捷優惠的旅行服務。此外,“衡水湖號”“邯鄲號”“野三坡號”等旅遊專列也先後開通,遊客出遊有了更多的交通選擇。

隨著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不斷推進,到2020年,京津冀1億多人口將逐步邁進1小時旅遊圈。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厲新建認為,市場、交通、環境治理等方面的發展至關重要。交通一體化有助於區域內各種要素的充分流動,包括旅遊流的無障礙流動。

整合三地資源做大旅遊市場

京津冀三地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但以前一直處於“單打獨鬥”的狀態,而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推進以來,這一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觀。

京津冀三地共同設計推出了紅色旅遊、冬季滑雪等特色旅遊線路,還有週末親子遊、攝影之旅、休閒自駕游、古村古鎮遊、濱海休閒遊等滿足各類人群不同需求的旅遊線路。圍繞這些旅遊線路,三地共同舉辦了房車巡遊、科普旅遊等系列活動。“三地本著共同整合區域旅遊資源、共塑區域旅遊品牌的原則,大力推進旅遊市場一體化建設。”天津市旅遊局副局長何智慧說,京津冀三地不僅設計推出了多條旅遊線路,還聯合編制了“一本書、一張圖、一張網”,遊客的出遊福利變得實在而可觸摸。

同時,京津冀三地還一同建設京東休閒旅遊示範區、京北生態(冰雪)旅遊圈、京西南生態旅遊帶、京南休閒購物旅遊區、濱海休閒旅遊帶這五大旅遊試點示範區。“三地立足各自不同的旅遊資源優勢,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框架之下,拓展原有的活動空間,優勢互補,為百姓搭建起更為優質的旅遊服務平臺。”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首都旅遊協調與區域合作處副處長胡虎告訴本報記者。

京津冀的旅遊線路打通了,旅遊產品也更加豐富了。

據瞭解,2018京津冀旅遊年卡加盟景區的豐度及廣度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提升,持有一張卡即可暢遊199家景區。中國老教授協會副會長王富德向本報記者說道:“京津冀旅遊年卡是由中國老齡產業協會老齡旅遊產業促進委員會發放的福利性質的旅遊年卡產品,順應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趨勢,滿足了人民群眾、特別是老年群體的旅遊需求。這一張小小的旅遊年卡,將京津冀三地的旅遊市場、資源和產品串聯到一起,同時還能帶動旅遊與農業、工業等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

協同發展以來,京津冀三地的旅遊資源得到了更大範圍的整合,遊客的選擇也更多了,出遊也更為貼心了。

共用平臺推動旅遊轉型發展

京津冀旅遊的協同發展漸入佳境,離不開三地相關部門的努力。

近日,京津冀旅行社聯盟、景區聯盟在北京成立,搭建起京津冀三地旅行社、景區與政府資訊溝通的橋樑,實現三地旅行社、景區資源互通和資訊共用。

此外,為了實現京津冀行業執行資訊系統之間的資料共用交換,京津冀旅遊行業資訊共用平臺已經建立,彙集京津冀旅遊行業基礎資訊,整合三地旅行社、A級景區、星級飯店、旅遊從業人員資訊以及行業監管等內容,實現京津冀旅遊行業資訊的動態共用。

在北交所旅遊資源交易平臺上,共掛牌京津冀地區旅遊專案242宗,掛牌金額863.99億元,成交項目28宗,成交金額6.01億元,京津冀旅遊投融資服務平臺為三地的優質旅遊資源提供了發展的資本。

類似於這樣的工作,這幾年來,京津冀三地一直在進行不斷的探索。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委員鄒偉南介紹,在旅遊組織一體化方面,三地建立了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工作協調機制,成立了領導小組及相應的辦公室;建立了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項目對接機制,先後建立了旅遊直通車發展協作機制,成立了旅遊網站聯席會,建立了旅遊諮詢服務合作機制,建立健全了旅遊市場一體化監管機制、執法合作機制、資訊共用機制等。

“旅遊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行者。”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宋宇說,旅遊是京津冀產業融合的加速劑,高關聯性和無邊界性特徵使它能夠和很多產業實現高度融合,實現與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四化同步,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旅遊是京津冀大市場形成的新引擎,旅遊帶來了遊客,客流推動了市場,市場引領旅遊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投資等發展要素跟進,從而帶動旅遊產業鏈的發展。

“京津冀旅遊需要發展縱深,用好溢出效應,推動轉型和發展。”厲新建建議,一要加強產品建設突破,如面向域外市場的標誌性產品、觀光性產品建設及域內市場的休閒性、度假性產品等;二要加強政策的突破,跨域旅遊合作區與免稅政策突破相結合,成立京津冀旅遊產業投資基金、旅遊扶貧產業基金;三要加快軟體建設,構建更高效的旅遊經濟運行系統、真實的區域旅遊統計系統指導決策、更及時的旅遊品質監測機制、更融通的智慧旅大資料平臺等。

推薦閱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