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有600年歷史的鶴年堂和“血饅頭”不得不說的故事

北京的老字型大小, 可以說是北京歷史文化的一面旗幟。 而廣為人知的, 大多是幾十年乃至上百年歷史的老字型大小。

但說到鶴年堂, 則是有著600多年歷史的醫館和中藥鋪。 在民間, 素有“丸散膏丹同仁堂, 湯劑飲片鶴年堂”的美譽。 它比同行業的同仁堂早264年, 比地壇早125年, 甚至比故宮和天壇還要早15年, 是個名副其實的“老北京”。

明永樂三年, 也就是1405年, 鶴年堂由回族詩人、著名醫學家、養生大家丁鶴年在北京創辦。

丁鶴年出身醫藥世家, 深得回、漢醫藥的精髓, 養生的真諦, 他的曾祖父就是北京名噪一時的飲膳太醫老阿丁。

年輕時期的丁鶴年歷經磨難, 加之戰亂不斷, 瘟疫肆虐, 他目睹了百姓生靈塗炭、生活困苦, 立志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醫者, 免除百姓忍受疾病之苦。 他所到之處均以教書行醫為生, 積累了許多民間驗方、丹方, 收集了大量民間中草藥。

終於,

待天下安定之後的1405年, 時年70歲的丁鶴年在牛街附近的菜市口創辦藥鋪, 取漢族民俗“松鶴延年”之意, 以自己的名字為藥鋪起名為“鶴年堂”。

據說, 懸掛於正堂的“鶴年堂”匾額可謂來歷不凡。

相傳, 這是明朝首輔、權傾朝野的嚴嵩親筆手書。 還有人說, 鶴年堂的所在地正是這位明朝大奸臣嚴嵩家的後花園,

而“鶴年堂”正是園中堂名, 流傳至今的“鶴年堂”匾額是嚴嵩手書的遺物。

至於在此匾兩側懸掛的“調元氣”、“養太和”這兩句鶴年堂養生理念精髓的牌匾, 則是出自抗倭英雄戚繼光親筆手書, 而且戚繼光在抗倭得勝還朝時, 又專為鶴年堂寫下了“擷披赤箭青芝品”、“制式靈樞玉版篇”稱讚鶴年堂藥材品質之精良、藥方之經典。

在民間, 還有“鶴年堂討刀傷藥——死到臨頭”的歇後語。 這又是什麼意思呢?

“鶴年堂”地處鬧市菜市口, 正是古代刑場的所在地。 於鶴年堂前殺人, 是舊時常事。

據說, 明朝良臣楊繼盛, 肅順、“戊戌變法”中的“六君子”都是在菜市口鶴年堂前被殺。

每逢官府要殺人的前一天,

鶴年堂都會被告之:明日行差, 準備酒食, 切勿外傳, 日後付款。 到了第二日, 藥鋪要關門停業, 監斬官、劊子手們先集中在鶴年堂大吃大喝一頓, 酒足飯飽後, 在鶴年堂門口放好監斬台, 午時三刻一到, 監斬官朱筆一圈, 頃刻間人頭落地。 因此, “鶴年堂前討刀傷藥——死到臨頭”就成了老北京的一句俚語。

一般行刑之後, 劊子手照例會向鶴年堂討點安神藥, 而圍觀的人往往一擁而上, 有的搶綁犯人的繩子, 據說拴牛拴馬不會驚;有的搶著買監斬官的朱筆, 說是可以驅魔避邪。 更有一些犯人家屬, 在事前買通劊子手, 請他在人頭落地時, 適時用一個大饅頭塞入死者的脖腔, 以防鮮血濺出, 陰魂不散。

鶴年堂工作間

所以, 人血饅頭的故事便在清朝流傳很遠, 據說魯迅先生的小說《藥》, 就是因此而創作的。 早年間, 這樣的血饅頭, 鶴年堂也曾保留過。

“鶴年堂”作為北京的老字型大小, 經歷了封建統治者樁樁殺人血案, 它恰恰又是一座起死回生, 拯救病人的中藥店, 鶴年堂就在這鬧市、名人、法場與治病救人之聖殿的矛盾的交融中, 以文人開店的獨特之風,集鴻儒雅士風範與中醫、中藥、養生為一體,六百餘年長盛不衰,名聞遐邇,演繹了鶴年堂600餘年歷史的傳奇。

(責編:李兆年)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本文系BeijingCom原創稿件,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以文人開店的獨特之風,集鴻儒雅士風範與中醫、中藥、養生為一體,六百餘年長盛不衰,名聞遐邇,演繹了鶴年堂600餘年歷史的傳奇。

(責編:李兆年)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本文系BeijingCom原創稿件,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