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揮別2017|汽車流通業“治病”的“藥方”是勰?|中國汽車報

中國汽車流通行業的健康發展, 有著持續增長的資料是一方面, 如何面對各種環境、政策變化, 依然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這是每位汽車流通人都在思考的問題。

回顧2017年, 與車市整體趨緩的增長態勢相符, 這一年的中國汽車流通市場也同樣表現出增長放緩的姿態。 然而在這看似風平浪靜的表面下, 實則暗流湧動:汽車四化、新零售、環評風暴、二次費改、跨界整合……新機遇、新挑戰相伴而至, 汽車流通人沉著應戰。 這一年, 汽車流通人對於未來, 似乎已成竹在胸, 這背後的深層原因, 源於他們對癥結看得更透徹, 也有了對症下藥的把握。

2017年12月, 車享家B輪融資發佈會上, 一個“勰”字不僅為自身發展做了注腳, 同時也把其為汽車流通業開出的“藥方”分享與共:“劦”與“思”聯合, 齊心協力, 冷靜思考, 面對各種機遇與難題, 最終成就新高度。

機遇

2017年, 伴隨著汽車行業電動化、智慧化、電商化、共用化的“四化”熱度的提升,

汽車流通行業迎來更多新鮮元素, 有了新技能的加持, 如同開掛一般, 創新機遇應接不暇。

這一年, 新能源汽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全球汽車圈, 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制定燃油車禁售時間表, 我國政府也明確表示正在考慮中, 並且已有車企率先發佈了自身的傳統燃油車禁售時間表。 伴隨車用能源的轉變, 隨之而來的是汽車後市場將面臨重塑。

這一年, 人工智慧不再只局限於概念熱炒, 政策的支持以及越來越多車企的加入, 它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進步。 而作為人工智慧不可或缺的應用場景, 汽車流通行業也因此迎來了提升工作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營收的多種解決方案。

這一年, 新零售概念席捲各行各業, 讓流通人士對以往矛盾頻發的電商平臺和線下零售有了全新的認知, 他們承認電商平臺的便捷性與資源豐富性, 同時也開始加強對線下體驗的改造。

這一年, 共用經濟在汽車後市場集體爆發, 運用共用用車、共用洗車等多種共用模式的後市場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這種不再強調擁有權的經營模式帶給汽車流通行業未來發展以更多可能。

陣痛

福禍相依, 伴隨著機遇而來的必然有種種不如意之處, 而身處多樣化發展的汽車流通市場, 也必然在此期間遭遇高速成長期的陣痛尬局。

這一年, 經銷商們盼望已久的《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正式落地並實施,

但並未從真正意義上解除經銷商的枷鎖, 反而多了一些來自市場的制約。 雖然消費者一片叫好之聲, 但經銷商依然有苦難言。

這一年, 環評風暴席捲整個汽車行業, 為加強環保和規範汽修經營, 各地政府紛紛重拳打擊汽修市場的違規行為, 多家不符合環保規範的汽修企業被查處、整頓甚至關停, 整個汽修行業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這一年, 商業車險二次費改開始在全國全面鋪開, 車險市場競爭也變得更加白熱化。 競爭帶來的不只是險企的恐慌, 亦有長期以來作為仲介商而存在的汽車4S店的壓力。 利潤的縮水以及手續費數量的變化, 都給車險市場發展提出了新命題。

這一年, 二手車限遷問題依然待解。

“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問題凸顯, 稅收與環保的壓力讓多座城市選擇性地忽視二手車車商的呼聲, 各層級之間互相推諉責任, 更有甚者醞釀再次提升限制二手車遷入的標準。 二手車商生存維艱, 急需政府伸出強力援手。

蛻變

面對過往, 無論機遇還是挑戰, 汽車流通人依然焦慮, 但與此同時, 他們也已深諳“求人不如求己”之道, 開始轉向思考, 另謀行業發展之路。

這一年, 跨界合作成為大勢所趨, 京東收購淘汽檔口、蘇寧汽車與淘汽互聯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各類的投資與合作大戲不斷上演。 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 如今的汽車流通人更加懂得如何以人之長補己之短。

這一年, 阿裡提出S2b2c是未來最具商業價值的模式, 並成為被大量電商推崇的創新商業模式。 歷經以往的多次失敗,電商平臺已不再把顛覆掛在嘴邊,而是更多將賦能理念灌輸給服務物件。

這一年,多家二手車電商發佈進軍“新車+金融”業務的轉型戰略,這一舉動看似冒險,實則是對自身產品品類的升級補充。與此同時,這一舉動將促成二手車電商自身的流通閉環,有效規避二手車市場產品品質難以把控的問題。

這一年,越來越多的後市場從業者開始談論“生態”一詞,從大搜車“汽車新零售和新金融生態圈”的打造,到易鑫集團“中國汽車零售交易大生態宣導者”的定位,後市場從業者們對未來有了更加長遠的思考。

回首2017年,得益於多種新鮮元素的刺激,汽車流通業釋放出創新發展的新動力,汽車流通人亦以新姿態從容應對。總結過往,我們有欣喜有遺憾也有焦慮,但歸根結底都增加了直面2018年的信心。

翩然而至的2018年,又隱藏著哪些驚喜與驚險,讓我們攜手共度。

文:鄧英英 編輯:焦玥

版權聲明

歷經以往的多次失敗,電商平臺已不再把顛覆掛在嘴邊,而是更多將賦能理念灌輸給服務物件。

這一年,多家二手車電商發佈進軍“新車+金融”業務的轉型戰略,這一舉動看似冒險,實則是對自身產品品類的升級補充。與此同時,這一舉動將促成二手車電商自身的流通閉環,有效規避二手車市場產品品質難以把控的問題。

這一年,越來越多的後市場從業者開始談論“生態”一詞,從大搜車“汽車新零售和新金融生態圈”的打造,到易鑫集團“中國汽車零售交易大生態宣導者”的定位,後市場從業者們對未來有了更加長遠的思考。

回首2017年,得益於多種新鮮元素的刺激,汽車流通業釋放出創新發展的新動力,汽車流通人亦以新姿態從容應對。總結過往,我們有欣喜有遺憾也有焦慮,但歸根結底都增加了直面2018年的信心。

翩然而至的2018年,又隱藏著哪些驚喜與驚險,讓我們攜手共度。

文:鄧英英 編輯:焦玥

版權聲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