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揮別2017|七大關鍵字看完2017車市競爭這台戲|中國汽車報

編前

2017年的中國車市, 就是一個紛爭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的白銀時代, 各路車系“你方唱罷我登場”, 或是為了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 或者為了奪回失去的客戶, 無不使出看家本領。 縱觀2017年全年各個車系的發展與變化, 我們特別選取七個關鍵字, 概括性描述去年各個車系的概況, 感受和重溫2017年車系發展脈動。

德系品牌 穩健

資料顯示, 2017年1~11月, 德系品牌銷量達到444.86萬輛, 同比增長5.24%, 整體表現依舊穩健, 而且在2017年下半年銷量出現明顯提升和加速。 位居合資品牌銷量排名前三位的德系品牌“南北大眾”, 市場地位依然穩固。 在市場增速趨緩的情況下, 上汽大眾去年1~11月累計銷量達184.36萬輛, 一汽-大眾累計銷售新車162.89萬輛, 均實現同比增長。

全國乘用車市場訊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 在車市整體低迷的情況下, 德系車之所以能夠發展得較為穩健, 主要得益於轎車市場的強勁表現。

據資料統計, 去年1~11月德系品牌轎車銷量為354.05萬輛, 以33.25%的佔有率位居整體轎車市場第一位。

從產品上看, 轎車市場銷量排名前十的車型分別是上汽大眾朗逸、上汽通用別克英朗、東風日產軒逸、一汽豐田卡羅拉、一汽-大眾捷達、一汽-大眾速騰、上汽大眾桑塔納、長安福特福睿斯、吉利帝豪、一汽-大眾寶來。 不難看出, 德系品牌產品佔據了排行榜前十名的半壁江山。 其中, 全新朗逸去年1~11月累計銷售達到50.21萬輛, 奪得A級車市場銷量第一。

德系品牌的穩健不單單表現在市場銷售方面, 在產品行銷上, 德系品牌對轎車、SUV和MPV均有不同程度的宣傳投放, 引領市場全面發展, 同時也將更多產品的設計理念向消費者灌輸。 從這一點看,

德系品牌穩健的市場表現可以說是市場根基穩固的必然結果, 是產品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互相助力後的綜合表現。

自主品牌 分化

回顧2017年車市整體表現, 自主品牌的分化已經愈發明顯。 從中汽協發佈的去年前11個月市場銷售資料來看,

廣汽、上汽、吉利均實現了兩位數的高增長, 而諸如奇瑞、江淮等品牌則光鮮不再, 市場表現一直難有起色。

去年1~11月, 吉利累計銷量達到109萬輛, 同比增長66%, 已經完成全年銷量目標110萬輛的99%。 廣汽乘用車完成銷量46.5萬輛, 同比增長38.41%。 年初廣汽乘用車制定了50萬輛的銷量目標, 目前來看, 廣汽乘用車將超額完成任務。 這兩家車企在2017年車市整體增幅較低的情況下, 增長幅度可謂遙遙領先。 與之相對的是, 前11個月, 長安、東風以及北汽則呈不同程度下滑。 此外, 去年前11個月, 比亞迪、奇瑞分別出現15.79%和24.91%的跌幅, 江淮汽車銷量同比下跌32%。 可以說, 自主品牌的淘汰賽在2017年就已經打響。

2017年1~11月, 銷量排名前五的5家自主品牌共計銷售汽車417.4萬輛, 占乘用車整體銷量的18.9%。

而在2016年末, 銷量排名前5的自主品牌銷量占比僅為11.8%。 由此可以看出, 自主品牌的集中度正在逐漸提升, 強者恒強的趨勢十分明顯, 預計在今年, 將有自主品牌退出市場。

韓系品牌 反轉

2017年上半年, 韓系品牌市場表現趨近穀底, 有媒體甚至宣稱, 韓系品牌可能要退出中國市場。 但是,在隨後的幾個月中,韓系品牌市場銷量一路攀升,北京現代去年11月份的銷量達到近10萬輛,環比增長18.73%。

資料顯示,韓系品牌市場銷量增幅明顯,11月整體銷量達到14.5萬輛。轎車方面,去年11月,北京現代領動領跑韓系品牌,累計銷售2.03萬輛,是轎車市場中銷量最高的韓系品牌產品,起亞K3市場銷量則達到了1.82萬輛。SUV市場上,韓系品牌也有不錯的表現,北京現代途勝在11月銷量達到1.58萬輛,位列SUV市場排行第15位。

除了降價促銷外,韓系車在品質上表現尚佳,發動機和變速器等核心技術也具有一定競爭力。相比自主品牌在自動變速器上的薄弱環節,韓系品牌所有核心零部件的採購基本可以做到自給自足。當這些核心零部件的採購價格下降時,韓系品牌產品的競爭力也隨之凸顯。

法系品牌 復蘇

2017年國內市場上,法系車和韓系車一樣在“夾縫”中掙扎。這一年,日系品牌產品價格下探,尤其是強有力的新產品、新技術的導入,自主品牌高端車型和高端品牌站穩腳跟,收窄了法系品牌的生存空間。經過2017年一系列企業調整,法系品牌從2017年10月起有了復蘇回暖的跡象。

資料顯示,2017年1~8月,神龍汽車(東風標緻和東風雪鐵龍兩大品牌)累計銷量為19.52萬輛,相比2016年52.18萬輛的成績暴跌近六成,與其70萬輛的年度銷量目標相去甚遠。經過人事調整、資源整合等一系列動作,以及“金九銀十”車市銷售旺季的帶動,神龍公司兩大品牌在10月份共銷售新車4.1萬輛,在實現環比增長的同時,也讓神龍汽車重新走回月銷4萬輛的軌道。

據瞭解,神龍公司通過採取以交付導向的行銷體系改革,積極改善經銷商生態,不僅經銷商庫存結構大幅優化,庫存降到了正常水準(截至2017年11月30日,經銷商庫存係數為1.3),而且經銷商體系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最新資料顯示,東風標緻2017年11月銷量達到3萬輛,環比增幅6.37%。這是繼8月以來,東風標緻連續第4個月環比正增長,5008和4008已經在SUV市場站穩腳跟,單月銷量合計近萬輛,308、408轎車“雙子星”月銷量近1.5萬輛。

2017年三季度後,東風雪鐵龍市場表現開始回暖。值得一提的是,東風雪鐵龍天逸C5 AIRCROSS成為東風雪鐵龍最新旗艦SUV,新車上市不到2個月,訂單已經趨近萬輛,不僅對提振東風雪鐵龍整體銷量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更成為SUV市場的熱點車型之一。據記者實地走訪,天逸C5 AIRCROSS並沒有採取法系車終端銷售大幅讓利的行銷策略,而是以高性價比、貼心服務為最大賣點,這款產品市場表現較好,說明消費者對法系品牌產品的認可度在不斷提高,而這也成為法系品牌市場復蘇的最佳保障。

美系品牌 喜憂參半

2017年1~11月,美系車依舊穩居外資品牌五大車系中第三的位置,在總體銷量上漲的同時,美系品牌中各個品牌的表現卻是喜憂參半。作為美系品牌的上汽通用與長安福特表現各不相同,呈現漲跌不一的態勢。

2017年1~11月,上汽通用累計銷售177.9萬輛。其中,11月份銷量達到21.7萬輛,同比增長10%,環比增長7.87%。這是上汽通用在2017年取得最好的月銷量成績。上汽通用的強勢表現,主要來自於別克品牌的穩定發揮及凱迪拉克品牌的高歌猛進,另外,雪佛蘭品牌連續五個月呈兩位數增長也貢獻不菲。

作為美系品牌重要組成部分的長安福特,在2017年出現大幅下滑。2017年11月,長安福特月銷量僅為8.2萬輛,同比下滑12%,1~11月累計銷售新車73.7萬輛,同比跌幅達到14%。從車型來看,除蒙迪歐市場銷售尚有一定增幅外,屬於銷量主力車型的翼虎、銳界、福克斯均出現30%以上的下滑。

長安福特市場下滑與其在2017年新車較少不無關係。縱觀2017年長安福特投放的新車,幾乎都是小改款車型,缺乏對消費者的吸引力。而別克品牌在2017年連續推出閱朗、GL6、全新GL8、昂科威等車型,雪佛蘭則有探界者推向市場,不斷提升市場熱度,是銷量提升的有力保障。

日系品牌 追趕

2017年,日系品牌在華銷量增幅可觀,中汽協資料顯示,日系品牌市場佔有率已達18%,距德系品牌不到3個百分點,是國內汽車市場上最有能力挑戰德系品牌的汽車系別。作為日本第一大汽車製造商,豐田汽車多年來在華充當日系品牌“領跑者”的角色,但在近幾年這種情況卻悄悄發生了改變。2017年,豐田在華累計銷售105.6萬輛,不敵本田的128.64萬輛和日產的133.5萬輛。2017年本田市場表現最為耀眼,不但成功超越豐田,而且大有威脅日產日系品牌銷量“老大哥”的市場地位。2017年,“日系三強”的排名依舊是日產、本田、豐田。

有業內專家認為,導致豐田業績相對疲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豐田在小型SUV市場上缺少相應的產品,而這一細分領域恰好是其他日系品牌藉以提升銷量的關鍵市場。尤其是近兩年來,依靠繽智和X-RV兩款小型SUV,本田在華銷量持續”開掛”,不僅連續兩年超越豐田,而且與日產的差距也大有縮小的趨勢。

從產品上看,繽智和X-RV去年前11個月分別貢獻了13.1萬輛和14.9萬輛的市場銷量,占到了本田在華整體銷量的三成,可以說是“功不可沒”。日產也擁有了一款表現優異的小型SUV車型——勁客。勁客上市後,在2017年11月銷量1.09萬輛,截至11月底累計銷售3.9萬輛,正式邁入合資小型SUV市場第一陣營。相比之下,豐田迄今在小型SUV市場上仍是一片空白。

日系品牌在華表現日益強勢,與年輕消費者崛起不無關係。近年來,日系品牌加大產品和技術的導入力度,如本田將地球夢發動機向在華全部產品上普及,馬自達引入創馳藍天發動機技術,吸引大批年輕消費者的追捧。從這可以看出,日系品牌在華表現出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國內消費者日趨理性的汽車消費觀。

高端品牌 白熱化

2017年初,一股寒流席捲國內汽車市場,導致眾多車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高端品牌市場表現卻呈逆勢上揚態勢,而且均以兩位數的同比增長跑贏乘用車整體增幅。資料顯示,去年1~11月,高端品牌累計銷量依次是賓士,寶馬,奧迪,其中賓士、寶馬以56.02萬輛和54.24萬輛分列冠亞軍,奧迪則以52.77萬輛的成績位列第三;第二梯隊的捷豹路虎與凱迪拉克分別給出13.08萬輛與15.82萬輛的銷量成績單,爭奪高端品牌第四名的競爭絲毫不亞於頭名的競爭熱度。

2017年,高端品牌德系三強的月銷量差距甚微,有的月份銷量差距僅在百輛之間,競爭的白熱化不言而喻,原本奧迪一家獨大、銷量遙遙領先的形勢已不復存在。這主要是由於“ABB”三個品牌在不同細分市場都有“爆款”出現。如在競爭尤為激烈的轎車市場,“ABB”各有一款車型去年累計銷量超10萬輛。資料顯示,截至去年11月底,奧迪A6累計銷量為13.38萬輛,賓士C級累計銷量為11.58萬輛,寶馬3系累計銷量為11.24萬輛,同比增長分別達到6.39%、21.94%和19.61%。“窺一斑而知全豹”,多年來,奧迪、寶馬、賓士三大德系高端品牌佔據中國高端車市場七成以上份額,三大品牌之間的激烈角逐日趨白熱化。

2016年高端品牌第二梯隊以捷豹路虎奪冠收官,當年凱迪拉克全年銷量與其僅差3000輛。2017年,凱迪拉克加大市場行銷力度,一舉反超捷豹路虎。另外,高端品牌第二梯隊中增長最快的當屬林肯品牌,雖然林肯品牌目前整體銷量僅有5.17萬輛,但同比增長速度已經達到驚人的83%。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林肯品牌產品還全部是進口車型,未來本土化產後,銷量有望進一步提升。高端品牌中表現一貫穩定的雷克薩斯和富豪在去年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其中富豪累計銷量10.4萬輛,同比增長29.2%,雷克薩斯銷量達到11.98萬輛,同比增長22%。

從銷量增速來看,高端品牌第二梯隊的增長速度遠遠高於一線高端品牌,尤其是2017年奧迪品牌在年中出現一定程度市場下滑後,讓第二梯隊的高端品牌看到超越的希望。2017年,高端品牌第一陣營中的“德系三強”輪流坐莊,第二梯隊中的諸多高端品牌產品線日趨完善與豐富,讓其具備挑戰“ABB”的實力與信心。相信在2018年,高端品牌競爭將更加激烈,期待在銷量前三名中見到新面孔。

文:韓冬 編輯:郭晨

版權聲明

但是,在隨後的幾個月中,韓系品牌市場銷量一路攀升,北京現代去年11月份的銷量達到近10萬輛,環比增長18.73%。

資料顯示,韓系品牌市場銷量增幅明顯,11月整體銷量達到14.5萬輛。轎車方面,去年11月,北京現代領動領跑韓系品牌,累計銷售2.03萬輛,是轎車市場中銷量最高的韓系品牌產品,起亞K3市場銷量則達到了1.82萬輛。SUV市場上,韓系品牌也有不錯的表現,北京現代途勝在11月銷量達到1.58萬輛,位列SUV市場排行第15位。

除了降價促銷外,韓系車在品質上表現尚佳,發動機和變速器等核心技術也具有一定競爭力。相比自主品牌在自動變速器上的薄弱環節,韓系品牌所有核心零部件的採購基本可以做到自給自足。當這些核心零部件的採購價格下降時,韓系品牌產品的競爭力也隨之凸顯。

法系品牌 復蘇

2017年國內市場上,法系車和韓系車一樣在“夾縫”中掙扎。這一年,日系品牌產品價格下探,尤其是強有力的新產品、新技術的導入,自主品牌高端車型和高端品牌站穩腳跟,收窄了法系品牌的生存空間。經過2017年一系列企業調整,法系品牌從2017年10月起有了復蘇回暖的跡象。

資料顯示,2017年1~8月,神龍汽車(東風標緻和東風雪鐵龍兩大品牌)累計銷量為19.52萬輛,相比2016年52.18萬輛的成績暴跌近六成,與其70萬輛的年度銷量目標相去甚遠。經過人事調整、資源整合等一系列動作,以及“金九銀十”車市銷售旺季的帶動,神龍公司兩大品牌在10月份共銷售新車4.1萬輛,在實現環比增長的同時,也讓神龍汽車重新走回月銷4萬輛的軌道。

據瞭解,神龍公司通過採取以交付導向的行銷體系改革,積極改善經銷商生態,不僅經銷商庫存結構大幅優化,庫存降到了正常水準(截至2017年11月30日,經銷商庫存係數為1.3),而且經銷商體系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最新資料顯示,東風標緻2017年11月銷量達到3萬輛,環比增幅6.37%。這是繼8月以來,東風標緻連續第4個月環比正增長,5008和4008已經在SUV市場站穩腳跟,單月銷量合計近萬輛,308、408轎車“雙子星”月銷量近1.5萬輛。

2017年三季度後,東風雪鐵龍市場表現開始回暖。值得一提的是,東風雪鐵龍天逸C5 AIRCROSS成為東風雪鐵龍最新旗艦SUV,新車上市不到2個月,訂單已經趨近萬輛,不僅對提振東風雪鐵龍整體銷量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更成為SUV市場的熱點車型之一。據記者實地走訪,天逸C5 AIRCROSS並沒有採取法系車終端銷售大幅讓利的行銷策略,而是以高性價比、貼心服務為最大賣點,這款產品市場表現較好,說明消費者對法系品牌產品的認可度在不斷提高,而這也成為法系品牌市場復蘇的最佳保障。

美系品牌 喜憂參半

2017年1~11月,美系車依舊穩居外資品牌五大車系中第三的位置,在總體銷量上漲的同時,美系品牌中各個品牌的表現卻是喜憂參半。作為美系品牌的上汽通用與長安福特表現各不相同,呈現漲跌不一的態勢。

2017年1~11月,上汽通用累計銷售177.9萬輛。其中,11月份銷量達到21.7萬輛,同比增長10%,環比增長7.87%。這是上汽通用在2017年取得最好的月銷量成績。上汽通用的強勢表現,主要來自於別克品牌的穩定發揮及凱迪拉克品牌的高歌猛進,另外,雪佛蘭品牌連續五個月呈兩位數增長也貢獻不菲。

作為美系品牌重要組成部分的長安福特,在2017年出現大幅下滑。2017年11月,長安福特月銷量僅為8.2萬輛,同比下滑12%,1~11月累計銷售新車73.7萬輛,同比跌幅達到14%。從車型來看,除蒙迪歐市場銷售尚有一定增幅外,屬於銷量主力車型的翼虎、銳界、福克斯均出現30%以上的下滑。

長安福特市場下滑與其在2017年新車較少不無關係。縱觀2017年長安福特投放的新車,幾乎都是小改款車型,缺乏對消費者的吸引力。而別克品牌在2017年連續推出閱朗、GL6、全新GL8、昂科威等車型,雪佛蘭則有探界者推向市場,不斷提升市場熱度,是銷量提升的有力保障。

日系品牌 追趕

2017年,日系品牌在華銷量增幅可觀,中汽協資料顯示,日系品牌市場佔有率已達18%,距德系品牌不到3個百分點,是國內汽車市場上最有能力挑戰德系品牌的汽車系別。作為日本第一大汽車製造商,豐田汽車多年來在華充當日系品牌“領跑者”的角色,但在近幾年這種情況卻悄悄發生了改變。2017年,豐田在華累計銷售105.6萬輛,不敵本田的128.64萬輛和日產的133.5萬輛。2017年本田市場表現最為耀眼,不但成功超越豐田,而且大有威脅日產日系品牌銷量“老大哥”的市場地位。2017年,“日系三強”的排名依舊是日產、本田、豐田。

有業內專家認為,導致豐田業績相對疲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豐田在小型SUV市場上缺少相應的產品,而這一細分領域恰好是其他日系品牌藉以提升銷量的關鍵市場。尤其是近兩年來,依靠繽智和X-RV兩款小型SUV,本田在華銷量持續”開掛”,不僅連續兩年超越豐田,而且與日產的差距也大有縮小的趨勢。

從產品上看,繽智和X-RV去年前11個月分別貢獻了13.1萬輛和14.9萬輛的市場銷量,占到了本田在華整體銷量的三成,可以說是“功不可沒”。日產也擁有了一款表現優異的小型SUV車型——勁客。勁客上市後,在2017年11月銷量1.09萬輛,截至11月底累計銷售3.9萬輛,正式邁入合資小型SUV市場第一陣營。相比之下,豐田迄今在小型SUV市場上仍是一片空白。

日系品牌在華表現日益強勢,與年輕消費者崛起不無關係。近年來,日系品牌加大產品和技術的導入力度,如本田將地球夢發動機向在華全部產品上普及,馬自達引入創馳藍天發動機技術,吸引大批年輕消費者的追捧。從這可以看出,日系品牌在華表現出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國內消費者日趨理性的汽車消費觀。

高端品牌 白熱化

2017年初,一股寒流席捲國內汽車市場,導致眾多車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高端品牌市場表現卻呈逆勢上揚態勢,而且均以兩位數的同比增長跑贏乘用車整體增幅。資料顯示,去年1~11月,高端品牌累計銷量依次是賓士,寶馬,奧迪,其中賓士、寶馬以56.02萬輛和54.24萬輛分列冠亞軍,奧迪則以52.77萬輛的成績位列第三;第二梯隊的捷豹路虎與凱迪拉克分別給出13.08萬輛與15.82萬輛的銷量成績單,爭奪高端品牌第四名的競爭絲毫不亞於頭名的競爭熱度。

2017年,高端品牌德系三強的月銷量差距甚微,有的月份銷量差距僅在百輛之間,競爭的白熱化不言而喻,原本奧迪一家獨大、銷量遙遙領先的形勢已不復存在。這主要是由於“ABB”三個品牌在不同細分市場都有“爆款”出現。如在競爭尤為激烈的轎車市場,“ABB”各有一款車型去年累計銷量超10萬輛。資料顯示,截至去年11月底,奧迪A6累計銷量為13.38萬輛,賓士C級累計銷量為11.58萬輛,寶馬3系累計銷量為11.24萬輛,同比增長分別達到6.39%、21.94%和19.61%。“窺一斑而知全豹”,多年來,奧迪、寶馬、賓士三大德系高端品牌佔據中國高端車市場七成以上份額,三大品牌之間的激烈角逐日趨白熱化。

2016年高端品牌第二梯隊以捷豹路虎奪冠收官,當年凱迪拉克全年銷量與其僅差3000輛。2017年,凱迪拉克加大市場行銷力度,一舉反超捷豹路虎。另外,高端品牌第二梯隊中增長最快的當屬林肯品牌,雖然林肯品牌目前整體銷量僅有5.17萬輛,但同比增長速度已經達到驚人的83%。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林肯品牌產品還全部是進口車型,未來本土化產後,銷量有望進一步提升。高端品牌中表現一貫穩定的雷克薩斯和富豪在去年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其中富豪累計銷量10.4萬輛,同比增長29.2%,雷克薩斯銷量達到11.98萬輛,同比增長22%。

從銷量增速來看,高端品牌第二梯隊的增長速度遠遠高於一線高端品牌,尤其是2017年奧迪品牌在年中出現一定程度市場下滑後,讓第二梯隊的高端品牌看到超越的希望。2017年,高端品牌第一陣營中的“德系三強”輪流坐莊,第二梯隊中的諸多高端品牌產品線日趨完善與豐富,讓其具備挑戰“ABB”的實力與信心。相信在2018年,高端品牌競爭將更加激烈,期待在銷量前三名中見到新面孔。

文:韓冬 編輯:郭晨

版權聲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