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讓歐洲人聞風喪膽的軍隊,卻被明朝大軍打回了老家

巍巍五千年歷史, 有無數個王朝崛起、興盛、衰落。 在我國古代眾多朝代中, 疆域最廣闊的是元朝, 領土面積達1800萬平方公里, 差不多是如今中國領土的兩倍, 而這些領土都是元朝統治者南征北戰打下來的, 最遠的時候打到了歐洲多瑙河附近, 當年的蒙古鐵騎可以說是讓歐洲人都聞風喪膽, 蒙古人是名副其實馬背上的民族 。 蒙軍騎兵來無影、去無蹤, 驍勇善戰, 冷酷嗜殺, 堪稱鐵血雄強的“戰鬥民族”。 可是元朝的軍隊如此強大也只享國八十幾年就敗於朱元璋之手, 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 蒙古人馬上得天下, 馬上治天下, 靠快馬彎刀說話, 治國施政堪稱簡單粗暴。 以至於喪失民心, 元統治者制定了極度不平等的民族歧視政策, 將人分為四等:一等人是蒙古人, 居統治階層 , 屬社會地位最高、政治待遇最優的特權等級;第二等是色目人, 含西域、中亞、阿拉伯、東歐等較早被征服地區的民族,

屬地位元較高的統治階層;長江以北地區的漢人、契丹人、女真人、西夏人、渤海人為第三等級;長江以南地區的漢人, 也就是原南宋統治之民, 被一律視為“南蠻”而遭打壓 。 南人處於社會最下層, 為第四等人。 這種等級森嚴的制度導致民怨沸騰, 同時這也是這偌大帝國迅速走向衰亡的主因。

第二, 入主中原後元朝軍隊迅速腐敗, 戰鬥力銳減。 史載, 到了元末, 蒙古軍隊的主力變成來自中亞的色目人與漢人 ;官員、將領也大多由色目人擔任 。 從此草原民族身上的血性與戰鬥力煙消雲散。 元帝國當年金戈鐵馬的傳統以及蒙古騎兵橫掃一切的強悍戰力就此一去不復返, 取而代之的是一群沉迷於吃喝玩樂的寄生蟲。

第三、元軍內訌, 擴廓帖木兒(王保保)在平定中原以後, 開始不遺餘力地參與元朝內部黨爭。 王保保先與孛羅帖木兒爭權, 擔任了左丞相後又犯了眾怒, 朝廷及關中四軍閥(李思齊、張良弼(思道)、孔興、脫列伯)的軍隊都在攻打他。 當明軍前鋒開進河南時,

關中軍閥才不得不與王保保停火, 趕緊溜回了關中。 但朝廷軍隊還在圍困王保保, 根本不去支援河南, 直到七月時, 河南已被明軍拿下, 王保保大破擊敗貊高、關保等朝廷軍隊, 雙方這才互相諒解, 此時王保保才開始擔當起復興元朝的重任。 後來明軍進軍大都時, 元帝命令四路出擊, 但只有丞相也速聽命, 結果被明軍前鋒打敗, 王保保一看形勢不對, 便決定固守山西老巢, 不援大都, 導致大都失守。

第三, 從明軍方面說, 明軍統帥和漢人謀士長期對蒙古戰法研究和創新,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戰術戰法的研究使得明軍能夠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明軍中出現了一匹卓越的騎兵將領, 有徐達、常遇春、藍玉等人,

這些將領都是可以橫掃一方的, 在軍事指揮上明軍佔有優勢。 明軍還對做戰武器進行了革新, 已經出現了大量的火器和大炮, 明朝軍隊擅長運用火器這一新式武器。 自然如虎添翼。

得民心者得天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這兩句話是任何一個國家和統治機構都必須牢記的鐵律。 歷史已成為過去;留給我們的只有無盡的唏噓和深思。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讓我們以史為鑒,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歷史已成為過去;留給我們的只有無盡的唏噓和深思。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讓我們以史為鑒,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