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河津村名文化」官莊村名由來

官莊村名由來

官莊村現屬趙家莊鄉管轄, 南鄰趙家莊村, 北接伏伯村, 東依北辛興村, 西靠樊家莊村。 全村1800余人, 其中趙姓為第一大姓, 占總人口的3/4。 官莊村土地肥沃, 平疇萬畝, 自古以來, 豐衣足食, 村名遠揚。 在以農業為主的時代, 有句口頭禪, “官莊家吃卷子(白饃)勻常的”, 婦孺皆知, 是全市有名的富裕村子。 民風淳樸善良, 崇尚勤儉持家, 小日子過得悠閒。

官莊村, 歷史悠久, 何時建村現已無證可考。 從現存眾多的歷史遺跡來看, 官莊是個曾有輝煌歷史的村莊。 僅從現存清光緒三年(1876年)碑文記載看, 當時有村民1700余人, 可見官莊當時是有名的大村莊。 最近幾年, 有一種說法是:兩千多年前, 在官莊娘娘廟西300米處有古冀國, 冀亭東南 500米處有東西兩個官莊, 分別是冀國公卿、大夫、大臣們及家眷居處的官邸, 後稱官莊村。 由於歷史原因, 現在只留下東官莊, 即現在的官莊村。

還有一種說法, 北山至翟店到安邑的官道(大道), 經過官莊村西, 村西北的娘娘廟歷史久遠, 聲名遠播, 騾馬大車多在此小憩, 村名由此而得。 這種說法, 更不得要領。 就先有村後有廟, 官道都是後來的事。 至今該村還有北官道、南官道、前花園、後花園、院東、院西等道路和地名。

據官莊村關帝廟北殿天花板上載, 明隆慶四年(1570年)二月初九創建, 至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四月初三未時重修, 這樣的文字記載在全市是不多見的, 還有康熙、乾隆、道光、光緒年間的碑文多塊, 也非常珍貴, 也從側面反映出村莊的古老及人文的燦爛。

從全國的縣郡來看, 基本上每個縣都有官莊村或者與之對應的村名, 鄰近的洪洞縣、聞喜縣、襄汾縣都有官莊村名,

可見官莊村名大有來頭, 不是隨隨便便能叫的, 真是“官風傳千里, 莊明照九州”。

官莊村典型的社火有:花車、高蹺隊撲蛾和過橋。 社火中的花車獨具一格, 20世紀50年代初多次赴縣城彙報演出, 特別是花車周圍鏡子上粘貼的瓷磚最為出色。

高蹺隊撲蛾和過橋表演由三人組成, 表演者就地翻滾、叉腿、撲蛾, 然後三人分別走過三米高的木板、橋樑, 在橋上分別表演各種高難度動作與絕活。

官莊村廟宇寺塔鱗次櫛比, “觀音廟”3座, “關帝廟”“三官廟”“三清廟”“龍王廟”“文昌帝君廟”“雷音寺”“娘娘廟”“瘟神廟”“寺後廟”各一座。 “開天文運”文筆塔1座。

由於歷史原因, 多數廟宇已被損毀, 村中現僅存:一是關帝廟北殿;二是村東南“開天文運”文筆塔一座。

建置沿革

明代———豔掌裡東官莊、西官莊。 清代———豔掌裡官莊。

民國時期———第三區官莊村。

1947年 4月河津解放———第三區官莊村。

1953年———辛興鄉官莊村。

1971年———趙家莊公社官莊大隊。

1984年至今———趙家莊鄉官莊村委會。

(撰文:趙平 趙章管 趙志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