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邲之戰 ……

戰爭前景

楚軍聽說晉軍渡過黃河, 在內部也就戰與和的問題產生了不同意見。 楚莊王想要退兵, 他的愛臣伍參主戰, 令尹孫叔敖主和。 孫叔敖說:“昔歲入陳, 今茲入鄭, 不無事矣。 戰而不捷, 參之肉其足食乎?”伍參反駁說:“若戰而勝利, 孫叔敖就是沒有謀略了;若戰而不勝, 我的肉將在晉軍那裡, 您怎能吃到呢?”令尹孫叔敖下令“南轅、反旆”, 即掉轉車頭, 大旗反向, 準備退兵。

伍參對莊王說:“晉之從政者新, 未能行令。 其佐先克剛愎不仁, 未肯用命。 其三帥者, 專行不獲。 聽而無上, 眾誰適從?此行也, 晉師必敗。 且君而逃臣,

若社稷何?”莊王無言對答, 命令尹調轉車頭北上, 大軍駐紮在管(今河南鄭州市)地待命。

晉軍駐紮在敖、鄗(二山俱在今河南省滎陽縣北)。 鄭國為求生存, 希望兩強決戰, 以便擇勝而從。 特派皇戌為使者, 勸晉軍對楚作戰, 說:鄭國所以屈服楚國, 是為挽救國家的覆亡, 不敢對晉國抱有二心。 楚國因屢戰屢勝而驕傲了, 楚軍在外數月, 也已疲勞, 又不設備, 請晉軍攻擊, 鄭軍願做幫手, 楚軍一定失敗。 對鄭國的態度, 晉軍將佐看法也不同。 中軍佐先縠主戰, 說:打敗楚國、威服鄭國, 就在此舉, 一定答應鄭。 趙括、趙同支持先縠意見, 說:“率師以來, 唯敵是求。 克敵得屬又何俟?必從彘子!”而下軍佐欒書則認為, 楚自戰勝庸國(在今湖北省枝江縣東)以來,

其君在國無日不教訓國人, 民生艱難, 禍至無日, 戒懼不可以懈怠。 在軍無日不告誡將士, 勝利不可仗恃, 紂王百戰百勝終於滅亡。 君臣不驕, 軍事有備。 鄭國勸我們交戰, 我們若勝, 他們就會服從我們;我們若敗, 他們就會服從楚國。 是拿我們來占卜啊!不能聽鄭國的話!趙朔說:欒書說得好, 聽他的話, 能使晉國長久。 但是, 中軍元帥荀林父猶豫不能決斷。 [4]

戰爭過程

楚軍派樊姬來試深晉國軍情, 說:我軍的行動在於撫定鄭國, 豈敢得罪晉國, 請貴軍不必久留此地。 晉上軍佐士會回答說:“昔平王命我先君文侯曰:‘與鄭夾輔周室, 毋廢王命!’今鄭不率, 寡君使群臣問諸鄭, 豈敢辱候人?敢拜君命之辱。 ”先縠認為答詞謅媚, 派趙括重新更改為:寡君派我們把楚軍趕出鄭國,

說:無辟(躲避)敵!我們不敢違命。

楚軍洞悉晉軍將帥不和, 又派使者向晉求和, 晉國答應了。 但在約定了會盟日期以後, 楚軍突遣許伯、樂伯、攝叔駕單車向晉軍挑戰, 逼近晉軍, 車右攝叔跳進軍壘, 殺一人取其左耳, 生俘一人而還。 晉人分三路追擊。 楚樂伯射中一麋, 奉獻于晉追兵鮑癸, 鮑癸下令停止追擊。

楚軍求和本為懈怠晉軍, 挑戰仍在於試探晉軍虛實。

晉將魏錡、趙旃, 一個求做公族大夫, 一個求做卿, 都沒有得到, 所以心懷怨恨, 想要使晉軍失敗。 他們請求向楚軍挑戰, 未得到允許;要求去請盟, 被允許了。

二人走後, 上軍將佐士會、郤克指出:大軍一定要做好迎戰準備, 否則必然失敗。 但中軍佐先縠說:“鄭人勸戰,

弗敢從也;楚人求成, 弗能好也。 師無成命, 多備何為?”拒絕做戰鬥準備。 於是士會命鞏朔、韓穿在敖山前設七道伏兵, 進行警備。 中軍大夫趙嬰齊派所部在河岸準備了船隻。

魏錡先至楚營挑戰, 為楚將潘尫所驅逐。 夜間, 趙旃又至楚營, 在楚軍門之外席地而坐, 命部下襲入楚營。 楚王指揮左廣追逐趙旃, 趙旃棄車逃入林中。 晉軍在魏、趙二人出發後, 特派軘車隨後迎接。 楚將潘尫在追擊魏錡道上, 望見軘車掀起的飛塵, 回營報告說:“晉軍至矣!”楚令尹孫叔敖擔心楚王有閃失, 命令全軍出動, 布成三個方陣:工尹齊將右矩, 唐侯將左矩, 向晉軍攻擊。 孫叔敖說:“進之!甯我薄人, 無人薄我!《詩》雲‘元戎十乘, 以先啟行, ’先人也。 《軍志》曰:‘先人有奪人之心’,

薄之也。 ”楚軍迅速進擊, “車馳卒奔, 乘晉軍。 ”

在進擊中, 楚將潘尫所率追擊魏錡的四十乘戰車也加入了唐侯的右翼方陣。

晉中軍帥荀林父見楚軍大舉來攻, 前有強敵, 後有黃河, 心中慌亂, 竟在中軍敲響戰鼓說:“先渡過河的有賞!”中、下軍混亂中一道湧向河岸, 爭船搶渡。 先上船者揮刀亂砍, 船中斷指之多, 竟至可以捧起。

晉軍向右翼潰敗。 楚右矩追逐晉下軍, 左矩追逐晉上軍。 晉上軍因有戰備, 從容退去。 此役晉僅上軍未敗。

在晉軍的潰散中, 晉下軍大夫荀首之子知被楚大夫熊負羈俘虜。

荀首立即率所部族兵, 由魏錡駕車, 向楚國反攻。 下軍士卒也多跟隨, 去尋找知。 在反擊中, 射殺楚國大夫連尹襄老, 俘虜楚莊王的弟弟公子谷臣。

荀首的反擊雖為救援其子,但在客觀上起到了掩護晉中、下軍渡河的作用。

潰散的晉軍,爭舟渡河,喧囂之聲,徹夜不絕。有的戰車陷入泥坑,無法前進,楚人教他們抽去車前橫木。馬仍盤旋不進,楚人又教他們拔去大旗,扔掉轅前橫木,戰車才沖出陷坑。晉軍反而回頭對楚人說:“吾不如大國之數奔也(唉!我沒有你們楚國人熟悉逃跑的招數啊!意在諷刺楚國以前老是打敗仗,善於逃跑)。”

次日,楚軍進駐衡雍,輜重到達邲地。楚王在衡雍祭祀河神,並修築楚先君的宗廟,向先君廟告捷而後凱旋。

這年秋,晉荀林父率殘兵回到晉國,自請死罪,晉景公想答應,經士貞子諫止,晉景公仍用荀林父為中軍元帥。

戰爭結果

邲之戰是晉、楚爭霸中的一次重要戰役。楚勝晉敗,鄭國自然屈從了楚國。楚莊王為控制整個中原,又進擊宋國。周定王十二年(西元前595年)秋九月,楚莊王出師伐宋,經九個月圍困,宋國陷入困境,達到了“易子而食,析骨以爨”的程度。而晉不能救,遂於次年三月力盡降楚。宋降楚後,魯也轉而依附楚國。楚又與齊通好。一時中原形勢完全落入楚國的掌握之中,楚莊王如願以償地取得了中原霸權。

荀首的反擊雖為救援其子,但在客觀上起到了掩護晉中、下軍渡河的作用。

潰散的晉軍,爭舟渡河,喧囂之聲,徹夜不絕。有的戰車陷入泥坑,無法前進,楚人教他們抽去車前橫木。馬仍盤旋不進,楚人又教他們拔去大旗,扔掉轅前橫木,戰車才沖出陷坑。晉軍反而回頭對楚人說:“吾不如大國之數奔也(唉!我沒有你們楚國人熟悉逃跑的招數啊!意在諷刺楚國以前老是打敗仗,善於逃跑)。”

次日,楚軍進駐衡雍,輜重到達邲地。楚王在衡雍祭祀河神,並修築楚先君的宗廟,向先君廟告捷而後凱旋。

這年秋,晉荀林父率殘兵回到晉國,自請死罪,晉景公想答應,經士貞子諫止,晉景公仍用荀林父為中軍元帥。

戰爭結果

邲之戰是晉、楚爭霸中的一次重要戰役。楚勝晉敗,鄭國自然屈從了楚國。楚莊王為控制整個中原,又進擊宋國。周定王十二年(西元前595年)秋九月,楚莊王出師伐宋,經九個月圍困,宋國陷入困境,達到了“易子而食,析骨以爨”的程度。而晉不能救,遂於次年三月力盡降楚。宋降楚後,魯也轉而依附楚國。楚又與齊通好。一時中原形勢完全落入楚國的掌握之中,楚莊王如願以償地取得了中原霸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