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2017大數據紮心了!最傷孩子的居然是這種爸爸

近日, 《2017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發佈。

報告顯示, 中國家庭普遍意識到了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97.2%的家長願意花時間陪孩子, 超過50%的家庭每天會留出固定的時間陪伴孩子。 即使面對工作和陪孩子的“兩難之選”, 依然有24%的家長選擇以孩子為重。

但是仔細讀完這份報告, 卻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隱形爸爸”太多了。

從大資料上看, 超過55%的家庭, 由媽媽擔當陪伴孩子的主力。 而爸爸陪孩子時間較多的家庭, 比例只有12.6%, 還沒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陪伴得多呢。

看來爸爸普遍陪娃少, 真沒被冤枉, 大數據中一眼見分曉。

仿佛全世界的爸爸都得了一種“病”:忙!

爸爸們為家庭負重前行, 奔波勞累的確很辛苦, 家人看在眼裡疼在心。 可是再忙, 也不能錯過陪伴孩子的關鍵時期,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錯過就真的錯過了。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 工作再忙, 每天都會回家吃飯陪孩子。

他的夫人蜜雪兒說:

“無論發生什麼事, 每天下午6點半, 我們會停下手中的所有事情, 一起吃晚餐。 哪怕他還在旅行, 他也會及時趕回家, 會利用晚飯時間跟女兒談心, 跟老婆聊天, 和家人一起度過美好的時光, 我家每天都是這樣。 ”

曾經有人總結, 中國媽媽養孩子最大的痛苦就是:“喪偶式”育兒。 這個精妙的比喻瞬間戳中媽媽們的痛點, 引得大家紛紛吐槽。

孩子小的時候, 老公不僅帶孩子少, 還是“豬隊友”。

給娃換紙尿褲, 常常弄得尿和粑粑流一床。 能分清楚紙尿褲正反面的, 就可以頒發“五好老公”獎狀了。 給娃沖奶粉, 溫度太高, 燙得孩子哇哇大哭。 看會兒孩子, 五分鐘以內肯定會把孩子惹哭, 勘稱“神助攻”……

活兒幹不好也就罷了, 挑毛病的水準卻是杠杠的:

“孩子怎麼又哭了,是不是你沒給他吃飽?”

“孩子怎麼還不睡,你白天能不能讓他少睡點!”

“尿不濕這麼一坨,你咋不給他換啊?”

娃稍微長大一點,會說會走會蹦躂了,面對這麼一個玲瓏可愛的“活玩具”,爸爸偶爾也會良心發現,主動請纓陪孩子玩,可是不出點什麼么蛾子總是不肯甘休。

據說,陪孩子的爸爸都有兩個殺手鐧:玩手機、去找媽媽。

劉燁在上《爸爸去哪3》時,有時就總是自顧自地玩手機,對兒子諾一敷衍了事。

諾一甚至腦洞大開,跟爸爸說:

“爸爸我做了一個夢,觀音菩薩讓你陪我聊會兒天……”

前段時間有個小學生更是戲稱自己的爸爸是“手機的爸爸”。

那句“你已經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機的爸爸了”,讓多少爸爸汗顏!

而那句“爸爸,我一直想對您說:和我玩一會兒”,又是多麼讓人心疼!

一邊玩手機一邊陪孩子,沒有走心的溝通和交流,這不是陪伴,這只是“陪同”。而即使在“陪同”的過程中,一有什麼風吹草動,爸爸就會立馬開啟“去找媽媽”模式。

“拉粑粑了,去找媽媽”,

“衣服髒了,去找媽媽”,

“不會做作業,去找媽媽”,

“講睡前故事,去找媽媽”。

可是對孩子來說,只找媽媽哪裡夠啊?父親和母親在孩子成長中擔任的角色是不同的,缺一不可。

母性教育是一種“根”的教育,目標是使生命滋潤、豐滿。

而父性教育是一種“主幹”的教育,目標是建立孩子人生的“主心骨”。

美國衛生部組織編寫的《父親在兒童健康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中,提出“父親功能”包括七個方面:

1. 和孩子的母親培養積極的關係

2. 花時間陪孩子

3. 養育孩子

4. 恰當地規訓孩子

5. 引導孩子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

6. 保護和供養

7. 成為孩子的模範

哈伯特說,一個好爸爸勝過100個好老師。

毫不誇張地說,父親是引領孩子走向世界最重要的人之一。對於男孩來講,父親是最初的模仿對象,他長大後,身上會有父親的影子。

而對於女孩來說,父親是女兒生命中的第一個男性形象,她對於男性的認知和理解就來自于父親。

心理學家赫塞林頓研究表明:“女孩如果缺少父親陪伴,可能會造成性別認知混亂,缺乏性別認同感。”

“小龍女”吳卓林從出生就缺乏爸爸的陪伴,父親甚至不承認她的存在。吳卓林的成長過程中一直伴隨著各種質疑和嘲諷,也伴隨著自卑,因為和家庭的種種矛盾,不斷爆出“離家出走”的風波。而2017年10月,年僅18歲的她在社交網站上公開宣佈出櫃,與30歲的女友同居。

對於父親成龍,吳卓林說,倘若有一日碰到他,會當他是“just another person”(一個普通人)。

父親是一個銀行,發行知識,收穫愛。

在凱叔之前發佈的一篇文章《世界正在偷偷懲罰不陪孩子的父親》中,有段話令人印象深刻:

“父親是一個銀行,倘若父親在這個銀行裡存滿了陪伴,老了會收穫到孩子們滿滿的陪伴和愛;而如果父親在這個銀行裡面餘額不足,那麼老了很可能會成為一個孤獨的老人。”

這個世界正在偷偷地懲罰“不陪孩子的父親”。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陪伴,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法國兒童教育專家卡特琳娜·蓋岡在《如何高品質陪伴孩子》中說:與孩子一起度過一些溫暖、快樂、親密的時光,帶給他們活著的樂趣。用溫暖的語言和動作表達對孩子的愛意,這是他們快樂的源泉,也是他們情感的啟蒙課。

當孩子感覺到被愛,他就會去關愛別人。

讓爸爸參與到育兒中來,一起跟孩子度過一段段快樂而溫暖的親密時光吧。

抓住父親育兒的關鍵期

《美國科學院學報》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

孩子的出生會促使父親的大腦中生長出新的神經元。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無論男性和女性都會產生“育兒”大腦網路。

換句話說,父親在照顧和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會表現出“母性”。

據研究者介紹,爸爸這個“母性”的強烈程度,跟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成正比,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越長,“母性”越強烈。因此,從孩子出生起,就讓爸爸參與到育兒中來,抓住這個“關鍵期”,讓爸爸享受到育兒的樂趣,培養親密的親子感情。

做一個“懶媽媽”

伊能靜是一個事事追求完美的媽媽,從女兒小米粒出生起,就一個人承擔起照顧女兒的責任,怕老公帶不好,很少讓他插手。

在《媽媽是超人》中,伊能靜收拾行李的時候讓老公秦昊照顧米粒。沒有經驗的爸爸,一邊看手機一邊陪女兒。

很快女兒就不樂意了,要找媽媽,不明就裡的秦昊就開始舉高高、玩翻滾,嚇得女兒哇哇大哭,伊能靜趕緊跑來救場。

在採訪中,伊能靜說自己很累,很辛苦,有時候真想偷懶。

其實,女人有時候真的可以做“懶媽媽”,學會放手。

多給爸爸一些照顧孩子的機會,慢慢培養他帶娃的興趣,積累養育的經驗,不僅能讓媽媽得到解放,也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良好的父子關係。

多多給“豬隊友”鼓勵和讚美

在《爸爸去哪兒5》剛開始的幾期中,陳小春帶孩子的經驗很少,雖然吼孩子是家常便飯,可是每當他有一些進步,應采兒就會鼓勵他,還調侃他們參加的是“爸爸變形記”。

在節目錄製結束時,陳小春進步神速,已經跟兒子Jasper建立起了非常親密的父子關係。當老公把紙尿褲穿反的時候,把“你怎麼這麼笨”換成“不要緊,慢慢來,已經進步很多了”。

當孩子哇哇大哭的時候,把“你怎麼又把他弄哭了”換成“孩子哭很正常,我帶他的時候也常常這樣”。你會慢慢發現,爸爸對孩子的愛一點也不比媽媽少,只是他神經大條,總是找不到正確的方法,而在你的鼓勵和認同之下,他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畫家劉墉曾經說:

許多爸爸在孩子的圖畫裡,沒有手。

為什麼?因為在孩子的記憶裡,

爸爸像一團影子,總是抓不住。

但是,孩子的內心是多麼渴望爸爸的大手能夠拉著自己的小手,一起快樂玩耍……

爸爸們,多多陪伴你的孩子,在孩子漸行漸遠的人生路上,給他留下一個個美好的瞬間,留下一段段清晰的記憶。多年後,當孩子長大,他一定會對你說:爸爸,謝謝您一路相伴。

作者:杜小艾,一個少女心滿滿的媽媽,自由撰稿人,專注兒童心理學研究,跟孩子一起快樂成長。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郵箱tougao@ksjgs.com。

你家誰陪孩子多?為了鼓勵爸爸陪孩子,你有哪些好方法呢?歡迎給凱叔留言。

挑毛病的水準卻是杠杠的:

“孩子怎麼又哭了,是不是你沒給他吃飽?”

“孩子怎麼還不睡,你白天能不能讓他少睡點!”

“尿不濕這麼一坨,你咋不給他換啊?”

娃稍微長大一點,會說會走會蹦躂了,面對這麼一個玲瓏可愛的“活玩具”,爸爸偶爾也會良心發現,主動請纓陪孩子玩,可是不出點什麼么蛾子總是不肯甘休。

據說,陪孩子的爸爸都有兩個殺手鐧:玩手機、去找媽媽。

劉燁在上《爸爸去哪3》時,有時就總是自顧自地玩手機,對兒子諾一敷衍了事。

諾一甚至腦洞大開,跟爸爸說:

“爸爸我做了一個夢,觀音菩薩讓你陪我聊會兒天……”

前段時間有個小學生更是戲稱自己的爸爸是“手機的爸爸”。

那句“你已經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機的爸爸了”,讓多少爸爸汗顏!

而那句“爸爸,我一直想對您說:和我玩一會兒”,又是多麼讓人心疼!

一邊玩手機一邊陪孩子,沒有走心的溝通和交流,這不是陪伴,這只是“陪同”。而即使在“陪同”的過程中,一有什麼風吹草動,爸爸就會立馬開啟“去找媽媽”模式。

“拉粑粑了,去找媽媽”,

“衣服髒了,去找媽媽”,

“不會做作業,去找媽媽”,

“講睡前故事,去找媽媽”。

可是對孩子來說,只找媽媽哪裡夠啊?父親和母親在孩子成長中擔任的角色是不同的,缺一不可。

母性教育是一種“根”的教育,目標是使生命滋潤、豐滿。

而父性教育是一種“主幹”的教育,目標是建立孩子人生的“主心骨”。

美國衛生部組織編寫的《父親在兒童健康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中,提出“父親功能”包括七個方面:

1. 和孩子的母親培養積極的關係

2. 花時間陪孩子

3. 養育孩子

4. 恰當地規訓孩子

5. 引導孩子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

6. 保護和供養

7. 成為孩子的模範

哈伯特說,一個好爸爸勝過100個好老師。

毫不誇張地說,父親是引領孩子走向世界最重要的人之一。對於男孩來講,父親是最初的模仿對象,他長大後,身上會有父親的影子。

而對於女孩來說,父親是女兒生命中的第一個男性形象,她對於男性的認知和理解就來自于父親。

心理學家赫塞林頓研究表明:“女孩如果缺少父親陪伴,可能會造成性別認知混亂,缺乏性別認同感。”

“小龍女”吳卓林從出生就缺乏爸爸的陪伴,父親甚至不承認她的存在。吳卓林的成長過程中一直伴隨著各種質疑和嘲諷,也伴隨著自卑,因為和家庭的種種矛盾,不斷爆出“離家出走”的風波。而2017年10月,年僅18歲的她在社交網站上公開宣佈出櫃,與30歲的女友同居。

對於父親成龍,吳卓林說,倘若有一日碰到他,會當他是“just another person”(一個普通人)。

父親是一個銀行,發行知識,收穫愛。

在凱叔之前發佈的一篇文章《世界正在偷偷懲罰不陪孩子的父親》中,有段話令人印象深刻:

“父親是一個銀行,倘若父親在這個銀行裡存滿了陪伴,老了會收穫到孩子們滿滿的陪伴和愛;而如果父親在這個銀行裡面餘額不足,那麼老了很可能會成為一個孤獨的老人。”

這個世界正在偷偷地懲罰“不陪孩子的父親”。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陪伴,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法國兒童教育專家卡特琳娜·蓋岡在《如何高品質陪伴孩子》中說:與孩子一起度過一些溫暖、快樂、親密的時光,帶給他們活著的樂趣。用溫暖的語言和動作表達對孩子的愛意,這是他們快樂的源泉,也是他們情感的啟蒙課。

當孩子感覺到被愛,他就會去關愛別人。

讓爸爸參與到育兒中來,一起跟孩子度過一段段快樂而溫暖的親密時光吧。

抓住父親育兒的關鍵期

《美國科學院學報》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

孩子的出生會促使父親的大腦中生長出新的神經元。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無論男性和女性都會產生“育兒”大腦網路。

換句話說,父親在照顧和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會表現出“母性”。

據研究者介紹,爸爸這個“母性”的強烈程度,跟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成正比,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越長,“母性”越強烈。因此,從孩子出生起,就讓爸爸參與到育兒中來,抓住這個“關鍵期”,讓爸爸享受到育兒的樂趣,培養親密的親子感情。

做一個“懶媽媽”

伊能靜是一個事事追求完美的媽媽,從女兒小米粒出生起,就一個人承擔起照顧女兒的責任,怕老公帶不好,很少讓他插手。

在《媽媽是超人》中,伊能靜收拾行李的時候讓老公秦昊照顧米粒。沒有經驗的爸爸,一邊看手機一邊陪女兒。

很快女兒就不樂意了,要找媽媽,不明就裡的秦昊就開始舉高高、玩翻滾,嚇得女兒哇哇大哭,伊能靜趕緊跑來救場。

在採訪中,伊能靜說自己很累,很辛苦,有時候真想偷懶。

其實,女人有時候真的可以做“懶媽媽”,學會放手。

多給爸爸一些照顧孩子的機會,慢慢培養他帶娃的興趣,積累養育的經驗,不僅能讓媽媽得到解放,也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良好的父子關係。

多多給“豬隊友”鼓勵和讚美

在《爸爸去哪兒5》剛開始的幾期中,陳小春帶孩子的經驗很少,雖然吼孩子是家常便飯,可是每當他有一些進步,應采兒就會鼓勵他,還調侃他們參加的是“爸爸變形記”。

在節目錄製結束時,陳小春進步神速,已經跟兒子Jasper建立起了非常親密的父子關係。當老公把紙尿褲穿反的時候,把“你怎麼這麼笨”換成“不要緊,慢慢來,已經進步很多了”。

當孩子哇哇大哭的時候,把“你怎麼又把他弄哭了”換成“孩子哭很正常,我帶他的時候也常常這樣”。你會慢慢發現,爸爸對孩子的愛一點也不比媽媽少,只是他神經大條,總是找不到正確的方法,而在你的鼓勵和認同之下,他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畫家劉墉曾經說:

許多爸爸在孩子的圖畫裡,沒有手。

為什麼?因為在孩子的記憶裡,

爸爸像一團影子,總是抓不住。

但是,孩子的內心是多麼渴望爸爸的大手能夠拉著自己的小手,一起快樂玩耍……

爸爸們,多多陪伴你的孩子,在孩子漸行漸遠的人生路上,給他留下一個個美好的瞬間,留下一段段清晰的記憶。多年後,當孩子長大,他一定會對你說:爸爸,謝謝您一路相伴。

作者:杜小艾,一個少女心滿滿的媽媽,自由撰稿人,專注兒童心理學研究,跟孩子一起快樂成長。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郵箱tougao@ksjgs.com。

你家誰陪孩子多?為了鼓勵爸爸陪孩子,你有哪些好方法呢?歡迎給凱叔留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