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釘民影像|一代龍駒寨人的記憶——老街百年寶厚理髮店

《百年傳承》

一一專訪龍駒寨老街百年寶厚理髮店

攝影、撰文:張釘民

但凡, 只要是地道的丹鳳人都知道在丹鳳縣龍駒古寨的老街上, 有一家相當有名氣從事理髮的百年老店一一寶厚理髮店。 每每我從這家老店門口經過, 都要情不自禁的站在老店門口仔細端詳許久, 看著既陌生又熟悉的百年老店, 心裡一股暖流瞬間使我激動萬分。

當年的小魏師傅已是74歲高齡, 白髮蒼蒼說話乾淨俐落、快人快語, 身邊還是那把笨重的轉椅、幾個暖瓶站立在牆角, 洗頭臉盆依然是鐵皮做的半圓小鐵桶, 小鐵桶下方安一銅質熱水籠頭, 籠頭口上紮一小節毛巾, 左前方牆上掛著備剃頭刀的備條, 一切是那麼的陌生, 但又是那麼的熟悉我從小就是由父親帶著在這刮的光頭, 後來理鏟鏟頭再後來理平頭、留長髮、再⋯⋯我的兒子滿月刮頭、百天剃頭全都是魏師傅給理的, 魏師傳從我父親到我再到我兒子, 他理我們祖孫三代的發, 魏師傳由於手藝好、待人熱情、為人正直、好多顧客在老店裡不光是理髮,

更多的是享受, 有位老者刮完臉後風趣的對我說:娃呀, 反正比蒸飯肉香!等你長大後就明白了, 那年我剛剛上初中一年級。 如今魏師傳與老伴經營老店的生意, 有次我與魏師傳談起他這門手藝的傳承之事, 他臉上掠過一

在這百年老店的門口, 我抬頭望著這塊百年老店的牌匾, 心裡在想:魏師傳的老父親當年一定讓他把寶厚理髮店的這塊牌子扛起來的用心是何等的良苦啊!這不是讓魏師傳先做人, 再做事把寶厚理髮一路走來以及傳承下來的文化, 再傳承下去嗎?!想到這我回過頭望著深䆳的遠方, 心裡也不知是什麼滋味在慢慢的漫延, 漫延⋯⋯

2015年5月5日上午初稿

于丹鳳龍駒寨老街寶厚百年理髮店

圖為:魏師傅62年前給作者所理的:糞掀子頭。

作者簡介

張釘民,男,漢族,大學文化程度,中共黨員,陝西丹鳳人,國家公務員,已退休現定居丹鳳。中國民俗攝影家協會會士(2008年至今);青海省攝影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民俗攝影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

一九七四年元月參加工作,先後在陝西丹鳳、青海省格爾木市工商局工作,時任格爾木市工商局商標廣告、經濟合同科科長等職務;曾任《青海工商報》格爾木通聯站站長、記者。自幼酷愛攝影,從15歲便獨立攝影至今,幾十年的攝影實踐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攝影風格,擅長紀實、人物、風景、微距的拍攝,很多作品先後在青海、國家很有影響力的攝影雜誌和攝影大賽中發表並榮獲大獎。

2002年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岀版發行《西部情韻》張釘民攝影作品專集;2016年本人攝影作品應邀參加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作者聯糸方式:139 0979 9999 。

作者簡介

張釘民,男,漢族,大學文化程度,中共黨員,陝西丹鳳人,國家公務員,已退休現定居丹鳳。中國民俗攝影家協會會士(2008年至今);青海省攝影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民俗攝影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

一九七四年元月參加工作,先後在陝西丹鳳、青海省格爾木市工商局工作,時任格爾木市工商局商標廣告、經濟合同科科長等職務;曾任《青海工商報》格爾木通聯站站長、記者。自幼酷愛攝影,從15歲便獨立攝影至今,幾十年的攝影實踐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攝影風格,擅長紀實、人物、風景、微距的拍攝,很多作品先後在青海、國家很有影響力的攝影雜誌和攝影大賽中發表並榮獲大獎。

2002年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岀版發行《西部情韻》張釘民攝影作品專集;2016年本人攝影作品應邀參加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作者聯糸方式:139 0979 9999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