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被晚清搞丟,保存在國外藏館的我國十大價值連城的國寶

眾所周知, 清代以後由於戰爭、動亂、盜竊或者是不正當交易, 導致我國歷史文物流失海外不計其數, 其中不乏國寶級別的歷史文物, 真是令人痛心疾首。 以下是被清朝後期、民國流失出去, 被外國收藏的我國十大國寶。

漢代玉琥

漢代玉琥多以一種紋飾圖案出現, 裝飾於玉鋪首等四靈紋中。 單獨的琥形佩其頭部則很像龍頭, 輪廓線也飾以繩紋。

殷商青銅象尊

該尊背部的開口形狀判斷,

其原先應有一個蓋, 遺憾的是頂蓋已失, 象鼻也大部分被毀, 但它仍不失為目前世上所知的動物型尊中最大的一件。

如同同時代的大部分尊的風格, 象尊應該屬於殷商晚期的作品, 甚至可追溯到西周初期。 傳說該尊出土于湖南長沙, 但無處查證, 不過其自然寫實的造型和紋飾風格使得專家們判斷更傾向於“它出自長江流域中部盆地的工匠之手”。

1903年6月, 法國收藏家卡蒙多伯爵以3000法郎將其收入手中。 卡蒙多過逝後, 該尊被轉入盧浮宮, 成為國家不可轉讓變賣的財產。

不幸的是, 1914年盧浮宮遠東分部將其歸入“緬甸或高棉的雕塑”中, 到1922年, 象尊才找到自己的正式位置, 被納入“中國雕塑”範圍, 放入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中。

2004年, 象尊曾被借到上海博物館, 首次與中國觀眾見面。

《瀟湘臥遊圖》

南宋李氏《瀟湘臥遊圖》, 為與李公麟同鄉的李姓畫家所作。 相傳為南宋的雲谷禪師雲遊四海之後, 隱居于浙江吳興的金鬥山中。 他不無遺憾地想到自己尚未踏足的瀟湘山水,

於是請一位姓李的畫家替他繪出瀟湘美景, 將畫掛于房中, 躺在床榻之上, 就能欣賞美景, 故為瀟湘臥遊。

這幅畫是乾隆皇帝最喜愛的山水畫, 整幅長卷淡墨皴染一氣呵成, 不施勾勒, 不露筆痕。 大片的留白, 朦朧的山水, 山色空蒙, 水到天際, 大氣磅礴, 讓觀者一時筆法墨意盡忘, 完全沉浸在畫家營造出來的那片廣闊的境界之中, 恍惚有神遊天外的感覺, 完全就是個神品。 當年這幅畫的價值甚至在《溪山行旅圖》和《富春山居圖》之上, 清末為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所得。

《女士箴圖》

《女史箴圖》為中國東晉顧愷之創作的絹本繪畫作品。 原作已佚, 現存有唐代摹本, 原有12段, 因年代久遠, 現存僅剩9段, 為絹本設色, 現收藏于大英博物館。

作品描繪女範事蹟, 有漢代馮媛以身擋熊, 保護漢元帝的故事;有班婕妤拒絕與漢成帝同輦, 以防成帝貪戀女色而誤朝政的故事等。 其餘各段都是描寫上層婦女應有的道德情感, 帶有一定的說教性質。

雖然作品蘊涵了婦女應當遵守的道德信條, 但是對上層婦女梳妝妝扮等日常牛活的描繪, 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貴族婦女的嬌柔、矜持,無論身姿、儀態、服飾都合乎她們的身份和個性。《女史箴圖》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宮廷婦女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處時代的婦女生活情景。

猛虎食人卣

虎食人卣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青銅器珍品,也是日本藏中國青銅器中最重要的兩件之一(另一件為永青文庫的狩獵紋銅鏡),通高35.7釐米,造型取踞虎與人相抱的姿態,立意奇特。它和許多出土于湖南的商代後期的青銅器一樣,紋飾繁縟,以人獸為主題,表現怪異的思想。這件作品究竟是要表現老虎吃人的兇猛,還是人獸和諧的天人合一,歷來說法不一,但可以確定的是,商代青銅器中很少。

《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編纂於永樂年間,由翰林院大學士解縉擔任總纂修,歷時六年(1403-1408年)編修完成,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它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為後世留下許多豐富的故事和難解之謎。編纂于明朝永樂年間,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共計2293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1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

《永樂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確定是否存在長陵外,永樂副本卻慘遭浩劫,大多亡於戰火,今僅存800餘卷且散落於世界。

圓明園鎏金佛塔

高約 2 米,與故宮內現存的佛塔基本相似。通體各層鑲嵌著綠寶石,這在乾隆年間各種佛塔中都是少見的。這座金塔頂部為日、月、傘和三寶,代表佛教中最理想的天界,日、月鑲嵌巨大的綠寶石。中間的半圓體有一佛龕,佛龕中為釋迦牟尼像,形態自然、鑄造藝術精湛。下部四方體有雄獅托起整個塔體造型。這是藏傳佛教佛塔的典型樣式。

圓明園琺瑯麒麟

銅胎鍍金麒麟外形四足站立,麒麟張口作嘶吼狀,臀部豐滿高翹,似有躍動之勢,通體填海藍琺瑯為地,掐銅絲作鱗紋,並以寶藍琺瑯點綴,頸部飾以綠鬃,眉毛鬍鬚皆外展鎏金。

麒麟背上有蓋應為後配,作為燃香用具,腹內點燃香料後,香氣可從口內圓孔向外擴散,兼具觀賞及實用雙重功能。

琺瑯麒麟原為一對,屬清乾隆時期文物。中國圓明園學會資料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稱,這只琺瑯麒麟的經濟價值很難具體化,因為目前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很少出現類似藏品,在造型和品質上是獨一無二的,且又出自圓明園,因此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據傳另一隻現在藏於中國臺灣私人收藏家手中。

漢代玉馬首

此玉馬首是漢代玉器代表作之一,高約14釐米,材質為新疆和田玉,馬首矯健,體太豐腴,神情逼真動人,馬低首嘶鳴,嘴微頜,仿佛在蘊力,隨時揚蹄飛奔,氣魄動人,威武雄壯。玉馬首用料講究,雕琢精緻,栩栩如生,充滿靈動之美。漢代玉器表現手法較寫實,此玉器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在寫實之餘,又表現出深遠的意境。

《歷代帝王圖》

傳為唐代閻立本畫作,絹本,設色,現存後人摹本。畫面為橫卷是一幅歷史人物肖像畫, 摹本現藏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此圖絹本,設色,縱51.3釐米,橫531釐米。全卷共畫有自漢至隋十三位帝王的畫像,從畫像來看,雖仍有程式化的傾向,但在人物個性刻畫上表現出很大的進步,不落俗套,而顯得個性分明;畫中按等級森嚴的封建倫理觀念,處理人物的大小。《歷代帝王圖》用重色設色和暈染衣紋的方法,有佛教藝術的影響。

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貴族婦女的嬌柔、矜持,無論身姿、儀態、服飾都合乎她們的身份和個性。《女史箴圖》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宮廷婦女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處時代的婦女生活情景。

猛虎食人卣

虎食人卣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青銅器珍品,也是日本藏中國青銅器中最重要的兩件之一(另一件為永青文庫的狩獵紋銅鏡),通高35.7釐米,造型取踞虎與人相抱的姿態,立意奇特。它和許多出土于湖南的商代後期的青銅器一樣,紋飾繁縟,以人獸為主題,表現怪異的思想。這件作品究竟是要表現老虎吃人的兇猛,還是人獸和諧的天人合一,歷來說法不一,但可以確定的是,商代青銅器中很少。

《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編纂於永樂年間,由翰林院大學士解縉擔任總纂修,歷時六年(1403-1408年)編修完成,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它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為後世留下許多豐富的故事和難解之謎。編纂于明朝永樂年間,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共計2293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1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

《永樂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確定是否存在長陵外,永樂副本卻慘遭浩劫,大多亡於戰火,今僅存800餘卷且散落於世界。

圓明園鎏金佛塔

高約 2 米,與故宮內現存的佛塔基本相似。通體各層鑲嵌著綠寶石,這在乾隆年間各種佛塔中都是少見的。這座金塔頂部為日、月、傘和三寶,代表佛教中最理想的天界,日、月鑲嵌巨大的綠寶石。中間的半圓體有一佛龕,佛龕中為釋迦牟尼像,形態自然、鑄造藝術精湛。下部四方體有雄獅托起整個塔體造型。這是藏傳佛教佛塔的典型樣式。

圓明園琺瑯麒麟

銅胎鍍金麒麟外形四足站立,麒麟張口作嘶吼狀,臀部豐滿高翹,似有躍動之勢,通體填海藍琺瑯為地,掐銅絲作鱗紋,並以寶藍琺瑯點綴,頸部飾以綠鬃,眉毛鬍鬚皆外展鎏金。

麒麟背上有蓋應為後配,作為燃香用具,腹內點燃香料後,香氣可從口內圓孔向外擴散,兼具觀賞及實用雙重功能。

琺瑯麒麟原為一對,屬清乾隆時期文物。中國圓明園學會資料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稱,這只琺瑯麒麟的經濟價值很難具體化,因為目前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很少出現類似藏品,在造型和品質上是獨一無二的,且又出自圓明園,因此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據傳另一隻現在藏於中國臺灣私人收藏家手中。

漢代玉馬首

此玉馬首是漢代玉器代表作之一,高約14釐米,材質為新疆和田玉,馬首矯健,體太豐腴,神情逼真動人,馬低首嘶鳴,嘴微頜,仿佛在蘊力,隨時揚蹄飛奔,氣魄動人,威武雄壯。玉馬首用料講究,雕琢精緻,栩栩如生,充滿靈動之美。漢代玉器表現手法較寫實,此玉器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在寫實之餘,又表現出深遠的意境。

《歷代帝王圖》

傳為唐代閻立本畫作,絹本,設色,現存後人摹本。畫面為橫卷是一幅歷史人物肖像畫, 摹本現藏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此圖絹本,設色,縱51.3釐米,橫531釐米。全卷共畫有自漢至隋十三位帝王的畫像,從畫像來看,雖仍有程式化的傾向,但在人物個性刻畫上表現出很大的進步,不落俗套,而顯得個性分明;畫中按等級森嚴的封建倫理觀念,處理人物的大小。《歷代帝王圖》用重色設色和暈染衣紋的方法,有佛教藝術的影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