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我們的節日」元旦詩話

“元旦”其實古而有之, 不過和現代不同, 古代的“元旦”其實指的是大年初一。 三國時代周處的《風土記》載元旦風俗雲:“正旦當生吞雞子一枚”,

也就是大年初一。 古代以正月初一為歲首, 這一歲首的名字有元旦、元辰、元正、正旦、正日, 等等。 清代徐珂《清稗類鈔》即明確指出:“京語謂元旦為大年初一。 ”該書記京城元旦風俗雲:

屆日, 于子初焚香接神, 燃爆竹以致敬。 接神後, 王公百官入朝朝賀, 複謁親友, 謂之道新喜。 親者登堂, 疏者投刺而已。 是日, 無論貧富貴賤, 皆以白麵作角而食之, 謂之煮餑餑。 富貴之家, 潛以金銀小錁及寶石等藏之餑餑中, 以卜順利, 食得之者, 終歲大吉。

這裡所說的風俗, 如子時放鞭炮啦, 拜訪親友啦, 都和現在差不多。

當然, 除了這些, 古人在元旦這一天寫詩來感懷新歲的開始, 也成為一個重要的傳統了。 鐘嶸在《詩品序》中說:“氣之動物, 物之感人, 故搖盪性情, 形諸舞詠。 ”元旦是春氣勃發的節候, 詩人也跟著自然的律動, 以詩鳴之。

古代在元旦這一天, 文武百官要入朝朝賀, 南宋孟元老所著《東京夢華錄》中即有“元旦朝會”的相關記載, 於是有大量的元旦朝賀詩留存到現在。 我們可以看到的比較早的一首是南朝梁代沈約的:

四氣新元旦, 萬壽初今朝。 趨拜齊袞玉, 鐘石變簫韶。 日升等皇運, 洪基邈日遙。

不過大多朝賀詩都依從慣例, 內容上少有個人的情感和面目, 現在看起來頗覺無味。

除了元旦朝賀詩, 朋友之間以詩唱和, 也是非常普遍的。 明代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記載了曾任內閣首輔的申行時和詩人王穉登在元旦這一天以詩往來二十餘年的趣事:

申文定相公與王伯谷相公同裡同庚, 為史官時即與相善, 及罷相歸, 每元旦必然作一七言律詩以示王, 王即和而答之, 旋以兩詩並粘壁間, 直至歲除不撤。

次年元旦, 申再有詩及又和而揭之齋屏, 舊者始除去。 ……凡二十一年, 歲歲皆然。

古代詩人在元旦這一天寫詩是很普遍的, 這個故事是一個典型的反映。 不同于朝賀詩, 這種個人化的寫懷之作往往是更有人情味的。 下面我們就來以明代才子文徵明的幾首元旦詩為代表作一品讀。

明代的文徵明(1470-1559)是以為詩、書、畫俱佳的才子,他的畫名列“吳門四家”之一,而書法也是“吳中三家”之一。他也有在元旦這一天寫詩的習慣,活到九十高齡的他一共留下了十多首元旦詩。當然,他也有上述一類的朝賀之作:

仙音縹緲恊和鸞,天上春回白玉闌。

日出雞人徐唱卯,雪消風伯為驅寒。

萬方玉帛看王會,一歲儀文重履端。

滿目升平題不得,白頭慚愧直金鑾。

(《元旦朝賀》)

但更多的是述懷之作。而隨著歲月的變遷,每一年的元旦詩都有不同的故事和心情。

嘉靖六年丁亥(西元1527年),五十八歲的文徵明在旅途中度過了一個元旦。他於嘉靖二年到京城修《武宗實錄》,直到嘉靖五年實錄修成,方得以踏上回蘇州的歸途,但當年的十月正趕上大運河結冰無法通行,他就被阻在了京城東郊的潞河,直到來年春天冰解,他才得以回家。這一年的元旦,他寫了兩首次韻黃佐的詩《丁亥元日次才伯韻二首》。其一雲:

東風早晚到天涯,客子逢春正憶家。

柏葉漫傳元旦酒,江梅應發故園花。

不愁逆旅無親戚,依舊江湖有歲華。

深負鄭莊騰薦剡,遊岩痼疾久煙霞。

春風終於也吹到了遙遠的天涯,也吹動了久客之人的思鄉之情。詩人和友人一起喝著柏葉酒,一邊想著蘇州故園裡的梅花應該開放了吧。賴有友人陪伴,和我一起在遙遠的天涯度過這一年的元旦。很慚愧友人鄭啟范的屢次舉薦,我卻無意仕途,只想讓山水煙霞來醫治自己的痼疾。在逆旅思鄉之情中,文徵明透露了歸隱田園的志願。

第二首雲:

朝日曈曨照水涯,春風次第到貧家。

輕煙漠漠初含柳,殘雪飛飛不作花。

芳草開筵酬上日,紫雲飛鞚憶東華。

即須作伴還鄉去,滄海東頭看落霞。

朝陽照耀著潞河,春風把溫暖吹送到了貧窮的農家。柳樹發出了嫩芽,開始呈現漠漠如煙之色,殘雪被春風吹起來,好像飛舞的花瓣。我和友人一起回憶,懷念那些策馬出入東華門的日子。但此刻我們將要結伴還鄉,去滄海東邊觀賞美麗的落霞了。在這首詩中,文徵明流露出對在京城官宦生涯的留戀,但對於能夠歸隱家鄉,他還是很高興的。

嘉靖丙午年(西元1546年),文徵明七十七歲,這一年的元旦他寫下了《元旦書事》一首書懷之作:

奕奕祥光報令辰,融融淑氣轉洪鈞。

開門聊自占風色,展刺先欣見故人。

晴日笑談驚隔歲,暮年光景喜迎春。

桃符曆日年年事,一度相看一度新。

元旦的曙光照射進來,詩人打開門沐浴著新年的清風,這時候朋友過來投刺拜訪,他們談笑著,驚訝著一日之隔已經成了新的一年,而自己雖然很年老了,但到了新年還是很高興。而到處貼掛的桃符和新年曆正是新年的見證。這首詩充滿了新年的歡喜。

而到了嘉靖己未年(西元1559年),文徵明已經九十歲高齡,進入了他生命中最後一年的元旦,他在《己未元旦》一詩中表露此時的心境:

勞生九十漫隨緣,老病支離幸自全。

百歲幾人登耄耋,一身五世見曾玄。

秪將去日占來日,誰謂增年是減年。

次第梅花春滿目,可容愁到酒樽前。

人生七十古來稀,何況文徵明已經九十高齡了,他欣幸著自己老病纏身但仍自保全,而且五世同堂,兒孫繞膝,可謂盡享天倫,對於世事他已經能夠以隨緣的心態處之。雖然說每增加一歲,自己的生命就少了一年,但面對滿目的春光,他還是開懷飲酒,不以之縈心。這首詩中的文徵明,展示出的是極高的生命智慧。(西安交通大學中文系講師 中華好詩詞第四季擂主、總決賽四強 李明)

2018年第001期-總第412期

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責編|何其偉

◀◀◀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明代的文徵明(1470-1559)是以為詩、書、畫俱佳的才子,他的畫名列“吳門四家”之一,而書法也是“吳中三家”之一。他也有在元旦這一天寫詩的習慣,活到九十高齡的他一共留下了十多首元旦詩。當然,他也有上述一類的朝賀之作:

仙音縹緲恊和鸞,天上春回白玉闌。

日出雞人徐唱卯,雪消風伯為驅寒。

萬方玉帛看王會,一歲儀文重履端。

滿目升平題不得,白頭慚愧直金鑾。

(《元旦朝賀》)

但更多的是述懷之作。而隨著歲月的變遷,每一年的元旦詩都有不同的故事和心情。

嘉靖六年丁亥(西元1527年),五十八歲的文徵明在旅途中度過了一個元旦。他於嘉靖二年到京城修《武宗實錄》,直到嘉靖五年實錄修成,方得以踏上回蘇州的歸途,但當年的十月正趕上大運河結冰無法通行,他就被阻在了京城東郊的潞河,直到來年春天冰解,他才得以回家。這一年的元旦,他寫了兩首次韻黃佐的詩《丁亥元日次才伯韻二首》。其一雲:

東風早晚到天涯,客子逢春正憶家。

柏葉漫傳元旦酒,江梅應發故園花。

不愁逆旅無親戚,依舊江湖有歲華。

深負鄭莊騰薦剡,遊岩痼疾久煙霞。

春風終於也吹到了遙遠的天涯,也吹動了久客之人的思鄉之情。詩人和友人一起喝著柏葉酒,一邊想著蘇州故園裡的梅花應該開放了吧。賴有友人陪伴,和我一起在遙遠的天涯度過這一年的元旦。很慚愧友人鄭啟范的屢次舉薦,我卻無意仕途,只想讓山水煙霞來醫治自己的痼疾。在逆旅思鄉之情中,文徵明透露了歸隱田園的志願。

第二首雲:

朝日曈曨照水涯,春風次第到貧家。

輕煙漠漠初含柳,殘雪飛飛不作花。

芳草開筵酬上日,紫雲飛鞚憶東華。

即須作伴還鄉去,滄海東頭看落霞。

朝陽照耀著潞河,春風把溫暖吹送到了貧窮的農家。柳樹發出了嫩芽,開始呈現漠漠如煙之色,殘雪被春風吹起來,好像飛舞的花瓣。我和友人一起回憶,懷念那些策馬出入東華門的日子。但此刻我們將要結伴還鄉,去滄海東邊觀賞美麗的落霞了。在這首詩中,文徵明流露出對在京城官宦生涯的留戀,但對於能夠歸隱家鄉,他還是很高興的。

嘉靖丙午年(西元1546年),文徵明七十七歲,這一年的元旦他寫下了《元旦書事》一首書懷之作:

奕奕祥光報令辰,融融淑氣轉洪鈞。

開門聊自占風色,展刺先欣見故人。

晴日笑談驚隔歲,暮年光景喜迎春。

桃符曆日年年事,一度相看一度新。

元旦的曙光照射進來,詩人打開門沐浴著新年的清風,這時候朋友過來投刺拜訪,他們談笑著,驚訝著一日之隔已經成了新的一年,而自己雖然很年老了,但到了新年還是很高興。而到處貼掛的桃符和新年曆正是新年的見證。這首詩充滿了新年的歡喜。

而到了嘉靖己未年(西元1559年),文徵明已經九十歲高齡,進入了他生命中最後一年的元旦,他在《己未元旦》一詩中表露此時的心境:

勞生九十漫隨緣,老病支離幸自全。

百歲幾人登耄耋,一身五世見曾玄。

秪將去日占來日,誰謂增年是減年。

次第梅花春滿目,可容愁到酒樽前。

人生七十古來稀,何況文徵明已經九十高齡了,他欣幸著自己老病纏身但仍自保全,而且五世同堂,兒孫繞膝,可謂盡享天倫,對於世事他已經能夠以隨緣的心態處之。雖然說每增加一歲,自己的生命就少了一年,但面對滿目的春光,他還是開懷飲酒,不以之縈心。這首詩中的文徵明,展示出的是極高的生命智慧。(西安交通大學中文系講師 中華好詩詞第四季擂主、總決賽四強 李明)

2018年第001期-總第412期

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責編|何其偉

◀◀◀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