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你知道這首歌唱的是哪裡嗎?

“風在吼, 馬在叫, 黃河在咆哮!”黃河流經陝西許多地市, 留下了不少波瀾壯闊的美景。 要感受母親河的博大、深厚, 壺口瀑布是必須走一趟的。 因為這裡不僅有著壯美的風光, 還留下了一首我們耳熟能詳的《黃河大合唱》, 以及一段讓令人記憶猶新的紅色歷史。

壺口瀑布

那是1938年的深秋, 一群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因為抗戰聚集在了陝西宜川的壺口附近。 他們要從這裡東渡黃河, 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 給戰士們唱歌演出。 走到黃河邊, 忽聽雷聲滾地而來。 臨近初冬, 晴日下哪裡來的雷聲?趕牲口的老鄉指向東方, 說這響聲來自山那邊的壺口。 壺口瀑布奔騰咆哮、怒濤洶湧的壯景, 以及河上船夫拼著性命與風浪搏鬥發出的高亢、悠長的號子聲深深的印在一個年輕人的腦海裡, 他的名字叫做光未然。

《黃河大合唱》歷史照片 冼星海指揮

1939年年初, 延安的窯洞裡, 26歲的光未然正在朗誦他渡過黃河時有感而發剛創作的《黃河頌》長篇詩歌。 當他念完最後一句“向著全世界勞動的人民, 發出戰鬥的警號”, 窯洞裡一片安靜。 頃刻, 掌聲響徹整個窯洞。 掌聲中, 一名34歲的作曲家激動地站起來, 一把將詞稿抓在手裡:“我有把握把它譜好!我一定及時為你們趕出來!”這名激動不已的作曲家,

名叫洗星海。

當光未然遇見黃河壺口, 當洗星海遇見光未然, 於是, 一曲名為《黃河大合唱》的巔峰之作唱響延安, 又很快唱響全中國。 後來, 周恩來在聽過《黃河大合唱》之後, 也激動地為之親筆題詞:“為抗戰發出怒吼, 為大眾譜出呼聲!”“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成了幾乎所有中國人關於那段歷史的記憶聲響。 今天我們到了壺口瀑布, 依然能感覺到《黃河大合唱》中“風在吼, 馬在叫, 黃河在咆哮”的熱血沸騰。

《黃河大合唱》油畫(局部)

如今的壺口瀑布還肩負著紅色教育的功能, 畢竟, 這裡留下的歷史如此鮮活, 距離我們並不遙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