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草根明軍憑什麼戰勝強大元朝?看這三個明朝開國將軍就知道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中國歷代王朝開國軍隊, 若論最草根的一支, 必須得說大明軍隊。 從士兵到軍將, 幾乎清一色苦農民出身,

半點名門榮耀都不搭, 還常被強敵元朝譏諷成泥腿子。 可就是這麼個泥腿子隊伍, 卻漂亮闖過一個高難度門檻:北伐!

這門檻的困難程度, 可以問白衣飄飄的東晉, 或者富得流油的南宋, 敢挑戰這難度, 立刻就狼狽摔進坑, 直到“泥腿子”明軍高調亮劍, 竟是大軍呼嘯殺過,

把曾橫掃歐亞大陸的元朝精銳一路碾壓, 這才揚眉吐氣, 把這門檻霸氣踩平!

而其中居功至偉, 更堪稱勵志傳奇的, 就得是明軍裡的各位名將們, 各個苦出身, 半點專業學習沒受過, 卻在殘酷戰爭裡百煉成鋼, 待到北伐號角吹響, 更成堅硬鐵拳,

霸氣席捲北方, 生生打出明王朝輝煌山河!“泥腿子”明軍為什麼創造奇跡?得先問他們怎麼變這麼強!

如果看過三位明朝開國戰將的事, 答案一目了然!

一:大明淡定哥

明軍開國名將裡的頭號招牌人物, 必須魏國公徐達, 身為大明北伐的最高統帥,

幾場關鍵決戰惡戰更是親自指揮, 手把手打下明朝大半國土, 公認明軍頭號戰神。 以某位武俠小說大師的話說, 這位戰神打仗這麼神, 全因運氣太好, 一次飯局上偶然拿到嶽飛的《武穆遺書》, 從此邊讀邊開竅, 這才橫掃天下, 戰無不勝!

當然這種好運氣, 才只有武俠小說裡才有, 但真實歷史上的徐達, 一個出名脾氣, 卻比拿到多少本《武穆遺書》都重要——淡定!

他有多淡定?說個私生活, 早年徐達娶了名媛謝氏為妻, 蜜月還沒過完, 老丈人謝再興就造了朱元璋的反, 撒腿帶兵投了敵。 媳婦謝氏也狠下心回娘家, 為了不株連丈夫, 求著徐達離婚, 娘家門都不叫徐達進。 誰知這麼火燒眉毛, 徐達照樣淡定, 不聲不響在媳婦門口站一通宵, 惹得媳婦淚眼婆娑開了門。 朱元璋知道了也沒怪:這事都能這麼淡定, 說明問心無愧, 還能對我不忠?

放在戰場摸爬滾打上, 好男人徐達同樣出名淡定。 別看也是窮出身, 書都沒念幾本, 但不論打仗多苦多累, 隊伍裡都帶著一群讀書人, 閑了就給他講兵法, 剛經歷的生死搏殺,全都擺開來對照兵法來複盤,一討論就是整天。不管打了勝仗敗仗,功勞立的有多大,這個習慣卻是一輩子不變。就靠這個笨辦法,兵法韜略連年刷刷漲,終於漲出高水準!

而在那場明朝與元朝的空前主力大決戰——定西血戰上,徐達的淡定風格,更是關鍵時刻定勝敗!當時徐達的老對手,元朝頭號戰將擴敦帖木兒,悍然祭出夜襲殺招,派千餘精銳夜襲徐達東南營,果然一擊得手,眼看著東南營大亂,一旦淪陷,十萬明軍勢必崩潰。

但叫擴敦帖木兒看不懂的是,理論上夜襲應該成功了,可眼前的明軍主力,卻是巍然紋絲不動,半點慌張場面都沒有。摸不清虛實,當然也就不敢跟進行動,直到東方破曉,這才腸子悔青:得悉東南營被襲,徐達相當淡定,立刻嚴令全軍別吱聲,然後自己帶著衛隊殺到東南營,發佈軍令:徐大將軍在此,盡數圍殲韃子!三下五除二打完收工!

還沒等擴敦帖木兒後悔完,第二天夜裡,徐達依葫蘆畫瓢一場夜襲,八萬元朝精銳猝不及防,一夜血戰後全數淪為俘虜。元朝最後的家底徹底賠光,不淡定的擴敦帖木兒?只帶著老婆孩子抓著破木頭渡過黃河逃生。高手過招,“淡定”這事的差距,就是這麼大!

所以,武俠小說裡,一群高手為了《武穆遺書》打到頭破血流的場面,比比徐達就知道多沒必要:就算搶到了兵書,兵法韜略可以學,可這淡定的制勝風格,可不是讀兵書學來的。

二:暖男戰將

明朝開國名將裡,誰在臺灣古裝劇裡被黑的最慘?曹國公李文忠肯定算一個!

這位戰功比肩徐達,且公認顏值最高的一代名將,放在臺灣某“咆哮教主”主演的武俠大片裡,幾乎出落成了吃裡扒外的猥瑣形象,好幾個橋段都被修理的死去活來。真不知道和李文忠多大仇!

但哪怕是你死我活的大明開國戰爭年代,就算是對面敵人,想和李文忠結仇,都是非常不容易。這位戰將與戰功同樣聞名天下的,卻是另一個形象:暖男!

有多暖?簡直是從童年起就暖,作為朱元璋的親外甥,早年和父親一起逃難,一路吃夠了苦頭,父親都快要放棄認命了,卻是十二歲的他不認命,硬扛著父親摸爬滾打逃出來,終於找到了正在滁州帶兵的舅舅朱元璋,一見面就把朱元璋暖哭了,抱著小李文忠鼻涕眼淚一把!

而自從在舅舅麾下開始帶兵後,到了殺伐不留情的戰場上,他卻是繼續暖,不但愛撫士兵,多大惡戰都站在最前頭,常掛嘴上的口頭禪,就是“不敢貪生而死於三軍之後”。越是生死大戰越暖一片,一打仗全軍都燃了,爭先恐後朝對手猛衝,作戰風格就像怒濤,後來在草原對上元朝精銳騎兵,照樣呼嘯衝垮!

但最暖的事,卻是紀律。他帶的部隊,從來以紀律嚴明著稱,平日行軍打仗,擅自進入民居甚至亂拿百姓東西,抓住了就是死罪!而且當他的兵,不但要努力打仗,還得努力做公益,只要遇上饑民,勒緊褲腰帶也常賑濟,甚至外出打仗一路,部隊的軍將們都得收養孤兒,每次出征就救回一大波孩子。

他戎馬生涯最後一戰,是平定洮州叛亂,打贏後給朱元璋提一個要求:西安老百姓吃水困難,趕緊挖新水渠吧。於是龍首渠破天荒引進了西安,老百姓終於吃上了水。打多大仗,心裡念叨的都是百姓。

日久天長,“李文忠”三個字都成了招牌,好些明軍的關鍵戰役,對手聽說李文忠來了,立刻毫無壓力就投降。甚至好些強敵投降時,點名都要李文忠來受降。撐起他一生輝煌戰功的,就是這種暖風格,還有暖風格換來的大明民心!有戰功的部隊,可以喧囂一時,有民心的軍隊,才能真正守住江山!

三:忠烈敗將

明初的開國猛將們,各個戰功輝煌到出名,史料上大書特書的,更是各種追亡逐北的經典戰役。但是卻有一位特殊的將軍,非但沒打勝仗,還把幾千精兵賠光,卻叫明太祖朱元璋看過戰報後,當場連連感泣,然後以隆重禮儀祭拜他的英靈,更將他的牌位請入雞籠山功臣廟,享受世代香火!

而明朝的各位猛將名將們,對這個決定,非但沒有任何非議,相反對他的忠烈殉國,卻是清一色唏噓感佩。如此特殊“敗將”,正是明初駐守西北鞏昌的鷹揚衛指揮使,懷遠將軍于光!

別看也掛著“將軍”名號,但這個職位在明軍的序列裡,只是個普通角色,於光手裡的兵馬,更只有五千冒頭。在那場明軍奠定山河的北伐戰爭裡,十足的龍套角色!

可是明朝與元朝之間的定西大決戰,卻把這位龍套,一下推到了風口浪尖。圖謀反撲中原的元朝戰將擴敦帖木兒,精心設下大圈套,十萬精銳死死圍困蘭州,部下天羅地網,就等著明朝主力部隊上鉤!

這麼個精心套路,以於光的職位和水準,當然未必能看明白,但他給鞏昌將士們的話說,蘭州是西北樞紐,萬萬丟不得,自己雖然兵少,去了必死無疑,但哪怕能多殺幾個敵人,叫蘭州弟兄們瞧見,也必然能鼓舞他們戰鬥下去的士氣!既然是必死,不願意的可以不勉強!士兵們聽完就激動了,爭著都要去。於光反復篩選,選了三千勇士!

就這樣,帶著這三千熱血男兒,默默無聞的於光,踏上了這場必死之戰。果然毫無懸念在蘭州東部馬蘭灘中伏,然後在蘭州軍民的眼皮子底下,打了一場悲壯血戰,三千明軍將士,與數萬元朝伏兵死磕到最後,全數壯烈殉國,只有於光被炮石打暈後被俘!

這些士兵的浴血場面,也震驚了擴敦帖木兒,他特意把於光五花大綁,拿刀押到蘭州城下:你是個勇士,我可以不殺你,但你要告訴蘭州的明軍,開城投降是唯一的出路!

重傷的於光,就此演出了他人生最後,也是最壯烈一幕,在蘭州城下哈哈大笑,告訴城上的袍澤一定要堅持住,大明不會拋棄你們,大明的援軍很快就到。任憑元軍抽他耳光,拿大棍猛打,依舊怒喝不止,直到當場遇難!而蘭州的滿城軍民,卻是淚如雨下後,再度士氣高漲!

此情此景,就連元軍的好些軍將們,都忍不住連連感歎。待到後來定西大戰塵埃落定,元朝包圍圈破產,十萬元軍全軍覆沒。好些被俘元軍將領被押走前,卻還提出請求:能否祭拜一下于光將軍!

曾經的明軍,是怎樣的鐵血忠勇,這位於光將軍和三千忠烈將士,就是最好縮影。

歷史中國系列(1368—1644):明朝原來是這樣 張嶔 現代出版社 ¥22.8 購買

剛經歷的生死搏殺,全都擺開來對照兵法來複盤,一討論就是整天。不管打了勝仗敗仗,功勞立的有多大,這個習慣卻是一輩子不變。就靠這個笨辦法,兵法韜略連年刷刷漲,終於漲出高水準!

而在那場明朝與元朝的空前主力大決戰——定西血戰上,徐達的淡定風格,更是關鍵時刻定勝敗!當時徐達的老對手,元朝頭號戰將擴敦帖木兒,悍然祭出夜襲殺招,派千餘精銳夜襲徐達東南營,果然一擊得手,眼看著東南營大亂,一旦淪陷,十萬明軍勢必崩潰。

但叫擴敦帖木兒看不懂的是,理論上夜襲應該成功了,可眼前的明軍主力,卻是巍然紋絲不動,半點慌張場面都沒有。摸不清虛實,當然也就不敢跟進行動,直到東方破曉,這才腸子悔青:得悉東南營被襲,徐達相當淡定,立刻嚴令全軍別吱聲,然後自己帶著衛隊殺到東南營,發佈軍令:徐大將軍在此,盡數圍殲韃子!三下五除二打完收工!

還沒等擴敦帖木兒後悔完,第二天夜裡,徐達依葫蘆畫瓢一場夜襲,八萬元朝精銳猝不及防,一夜血戰後全數淪為俘虜。元朝最後的家底徹底賠光,不淡定的擴敦帖木兒?只帶著老婆孩子抓著破木頭渡過黃河逃生。高手過招,“淡定”這事的差距,就是這麼大!

所以,武俠小說裡,一群高手為了《武穆遺書》打到頭破血流的場面,比比徐達就知道多沒必要:就算搶到了兵書,兵法韜略可以學,可這淡定的制勝風格,可不是讀兵書學來的。

二:暖男戰將

明朝開國名將裡,誰在臺灣古裝劇裡被黑的最慘?曹國公李文忠肯定算一個!

這位戰功比肩徐達,且公認顏值最高的一代名將,放在臺灣某“咆哮教主”主演的武俠大片裡,幾乎出落成了吃裡扒外的猥瑣形象,好幾個橋段都被修理的死去活來。真不知道和李文忠多大仇!

但哪怕是你死我活的大明開國戰爭年代,就算是對面敵人,想和李文忠結仇,都是非常不容易。這位戰將與戰功同樣聞名天下的,卻是另一個形象:暖男!

有多暖?簡直是從童年起就暖,作為朱元璋的親外甥,早年和父親一起逃難,一路吃夠了苦頭,父親都快要放棄認命了,卻是十二歲的他不認命,硬扛著父親摸爬滾打逃出來,終於找到了正在滁州帶兵的舅舅朱元璋,一見面就把朱元璋暖哭了,抱著小李文忠鼻涕眼淚一把!

而自從在舅舅麾下開始帶兵後,到了殺伐不留情的戰場上,他卻是繼續暖,不但愛撫士兵,多大惡戰都站在最前頭,常掛嘴上的口頭禪,就是“不敢貪生而死於三軍之後”。越是生死大戰越暖一片,一打仗全軍都燃了,爭先恐後朝對手猛衝,作戰風格就像怒濤,後來在草原對上元朝精銳騎兵,照樣呼嘯衝垮!

但最暖的事,卻是紀律。他帶的部隊,從來以紀律嚴明著稱,平日行軍打仗,擅自進入民居甚至亂拿百姓東西,抓住了就是死罪!而且當他的兵,不但要努力打仗,還得努力做公益,只要遇上饑民,勒緊褲腰帶也常賑濟,甚至外出打仗一路,部隊的軍將們都得收養孤兒,每次出征就救回一大波孩子。

他戎馬生涯最後一戰,是平定洮州叛亂,打贏後給朱元璋提一個要求:西安老百姓吃水困難,趕緊挖新水渠吧。於是龍首渠破天荒引進了西安,老百姓終於吃上了水。打多大仗,心裡念叨的都是百姓。

日久天長,“李文忠”三個字都成了招牌,好些明軍的關鍵戰役,對手聽說李文忠來了,立刻毫無壓力就投降。甚至好些強敵投降時,點名都要李文忠來受降。撐起他一生輝煌戰功的,就是這種暖風格,還有暖風格換來的大明民心!有戰功的部隊,可以喧囂一時,有民心的軍隊,才能真正守住江山!

三:忠烈敗將

明初的開國猛將們,各個戰功輝煌到出名,史料上大書特書的,更是各種追亡逐北的經典戰役。但是卻有一位特殊的將軍,非但沒打勝仗,還把幾千精兵賠光,卻叫明太祖朱元璋看過戰報後,當場連連感泣,然後以隆重禮儀祭拜他的英靈,更將他的牌位請入雞籠山功臣廟,享受世代香火!

而明朝的各位猛將名將們,對這個決定,非但沒有任何非議,相反對他的忠烈殉國,卻是清一色唏噓感佩。如此特殊“敗將”,正是明初駐守西北鞏昌的鷹揚衛指揮使,懷遠將軍于光!

別看也掛著“將軍”名號,但這個職位在明軍的序列裡,只是個普通角色,於光手裡的兵馬,更只有五千冒頭。在那場明軍奠定山河的北伐戰爭裡,十足的龍套角色!

可是明朝與元朝之間的定西大決戰,卻把這位龍套,一下推到了風口浪尖。圖謀反撲中原的元朝戰將擴敦帖木兒,精心設下大圈套,十萬精銳死死圍困蘭州,部下天羅地網,就等著明朝主力部隊上鉤!

這麼個精心套路,以於光的職位和水準,當然未必能看明白,但他給鞏昌將士們的話說,蘭州是西北樞紐,萬萬丟不得,自己雖然兵少,去了必死無疑,但哪怕能多殺幾個敵人,叫蘭州弟兄們瞧見,也必然能鼓舞他們戰鬥下去的士氣!既然是必死,不願意的可以不勉強!士兵們聽完就激動了,爭著都要去。於光反復篩選,選了三千勇士!

就這樣,帶著這三千熱血男兒,默默無聞的於光,踏上了這場必死之戰。果然毫無懸念在蘭州東部馬蘭灘中伏,然後在蘭州軍民的眼皮子底下,打了一場悲壯血戰,三千明軍將士,與數萬元朝伏兵死磕到最後,全數壯烈殉國,只有於光被炮石打暈後被俘!

這些士兵的浴血場面,也震驚了擴敦帖木兒,他特意把於光五花大綁,拿刀押到蘭州城下:你是個勇士,我可以不殺你,但你要告訴蘭州的明軍,開城投降是唯一的出路!

重傷的於光,就此演出了他人生最後,也是最壯烈一幕,在蘭州城下哈哈大笑,告訴城上的袍澤一定要堅持住,大明不會拋棄你們,大明的援軍很快就到。任憑元軍抽他耳光,拿大棍猛打,依舊怒喝不止,直到當場遇難!而蘭州的滿城軍民,卻是淚如雨下後,再度士氣高漲!

此情此景,就連元軍的好些軍將們,都忍不住連連感歎。待到後來定西大戰塵埃落定,元朝包圍圈破產,十萬元軍全軍覆沒。好些被俘元軍將領被押走前,卻還提出請求:能否祭拜一下于光將軍!

曾經的明軍,是怎樣的鐵血忠勇,這位於光將軍和三千忠烈將士,就是最好縮影。

歷史中國系列(1368—1644):明朝原來是這樣 張嶔 現代出版社 ¥22.8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