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鋳造法在中國古代金銀器中的應用

鑄造法就是將金、銀熔化成汁液, 採用範模澆鑄而製成器物的方法, 鑄造法是最早的金銀加工方法之一。 它原本是青銅器的製作工藝,

在我國新石器時代末期、夏代初期便已經出現, 並隨著青銅器在夏商周時期的興盛而發展、成熟。

金的熔點為1064.43度, 銀的熔點為961.93度, 均低於銅的熔點1083度, 且液態的金銀流動性良好, 因此採用此種方法製造金銀器, 在工藝上並不存在難度。 鑄造法制成的金銀器以胎體厚重為特點,

薄胎器物很難用鑄造法做出。 因此這種方法非常耗費原材料, 而金、銀相比於銅要稀少得多, 所以採用鑄造法制成的金銀器比較少見。

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戰國時期的金盞、金匕堪稱我國鑄造法制成金銀器的代表。

金盞高10.7、口徑15.1釐米, 重2150克, 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先秦時期品質最重的一件金器。

故宮所藏的獅紐金鐘亦為鑄造而成。 但總體看來, 用鑄造法制成的金銀器並非中國古代金銀器的主流, 尤其是錘揲法得到推廣之後, 鑄造法在金銀器製作方面已基本不用,

後主要在將通過採礦冶煉獲得的不同形狀、不同重量的金銀塊重新熔化製成具有規定形狀及重量的鋌、錠時使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