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在古代一萬兩黃金等於現在多少錢?

很多古裝電視劇, 都有賞賜萬兩黃金的鏡頭, 古代萬兩黃金價值多少, 是不是古代每個朝代的金子價值都是一樣的, 還有古代每個時期的物價是多少?大家都充滿好奇。

春秋時期的逗金地, 多半是指青銅。 那時黃金還不太流行, 主要是青銅。 從戰國一直到東漢以前的金, 通常就是在說真正的金子了。 需要注意的是, 那時候的金子多做成馬蹄形或餅形, 每一塊就是逗一斤地, 現在出圖的金餅、馬蹄金, 重量一般就在250克左右, 250克, 正是漢代一斤的重量。 那時候的一兩也不是現在的一兩, 一斤是十六兩, 一兩其實是15.625克左右。

金餅的鑄造, 一塊剛好要差不多是一斤, 即一金, 才行。 在先秦兩漢貴金屬是極少見的奢侈品, 多用於工藝品, 比如曾侯乙幕中出土的金釵, 而世面上流通的貨幣卻多是青銅材質, 到了唐宋時期, 冶金業的發展使得青銅的生產量猛增, 所以銅錢就成了普遍的低廉貨幣, 而稀有的金銀也成了高額貨幣。

秦朝錢幣

先從秦朝說起,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 “收天下兵, 聚之咸陽, 銷以為鐘鐻金人十二, 重各千石。 ”先秦各國的主要兵器為銅, 可以看出, 《史記》中“金”就是銅的意思。 秦漢制, 一石為四均, 四均為一百二十斤。 前文說過, 秦漢一斤為今天250克左右, 那麼一石大約在30公斤, 十二個金人也就是360噸銅。 現在銅價格大概45000元/噸, 360*45000元=1620萬元。 也就是說秦朝的時候萬金相當於現在1620萬元左右。

古代錢幣

漢朝貨幣沿襲秦制, 黃金與銅幣共為法定貨幣, 其中黃金為“上幣”, 銅幣為“下幣”, 西漢在經過“文景之治”後, 在興盛的漢武時期開始, “五銖”銅幣一直沿用至隋朝。 漢代的黃金是皇室、貴族大額賞賜的貴重物品, 西漢的官方匯率是1金=1萬錢, 也就是說, 一兩黃金的官方價格是10000個五銖錢。 據《漢書》記載, 當時的米價, 每石20文至80文錢不等, 又1石=27市斤粟, 那麼平均下來一文錢大概能買半斤米。 按現在的米價, 若折合成人民幣, 大約1文錢可換0.5元人民幣。 萬兩黃金=10000*10000文*0.5=5000萬元,

也就是說西漢時候萬金相當於現在5000萬人民幣。

一吊錢

隋朝時期跟西漢差不多, 隋朝的時候, 銀子是不通用的, 也就是不是貨幣, 那時候流行的是五銖錢。 也是根據米價換算的, 根據五銖錢和銀子的換算, 大概一兩銀子, 相當於現在大概2000塊吧。

一兩金子大概八兩銀子, 萬兩金子=2000*8*10000=16000萬, 也就是說隋朝的時候萬金相當於現在的16000萬人民幣左右。

古代金元寶

唐朝金元寶

到了宋朝,錢幣的製作就開始特別混亂了,有銅錢鐵錢還有錫錢。根據《宋史 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 職官志》“每鬥(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姑且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300錢(靖康之亂前後到南宋初期有一兩銀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計算範圍)。在當時銀子儲量偏少,所以一兩銀子約值2000個銅錢,大米一石(宋代一石66公斤)300到600錢,一兩銀子大約買4鬥到8鬥,綜合算出一兩銀子924元到1848元,很不穩定。黃金白金換算還是1:8。924*8*10000=7392萬,1848*8*10000=14784萬。也就是說宋朝萬金相當於現在的7392萬到14784萬之間。黃金最不穩定是年代。

安順府銀錠

在明朝的時候,明末白銀貶值厲害,明朝初幾年和末期時物價曾有過一兩白銀買一石大米,正統年間也有一兩可以買四石的年景,崇禎帝國亂時還有過二兩一石的物價。明朝米價在洪武二十八年以後基本上一兩銀子可以購大米二石。《明史·食貨二》:“於是戶部定:鈔一錠,折米一石;金一兩,十石;銀一兩,二石。”明代一石約等於現在的94.4公斤。按2006年大米價均價1.75元/斤計算。一兩白銀是2*94.4*2*1.75=660.8元。黃金和白銀換算已經是1:10了,一兩黃金就是6608元,也就是說明朝的萬金相當於現在的6608萬元人民幣左右。

壽金

清朝中期,外國大量的銀兩流入中國,導致銀兩價值變低,一兩銀子大約200元人民幣的樣子。19世紀北京市面上的白銀分碎銀、銀錠和銀元三種。碎銀和銀錠都是“國產”的,成色不一。以紋銀為例,計算出一兩銀子的標準重量:37.31克,以及一兩紋銀所含純銀的重量:34.9克。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製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製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清朝時候,十兩的黃金錠大概是373克,結合現在的價格乘一下就可以了,大概是8.6萬元人民幣。折合萬金,就是清朝的時候萬金相當於現在8600萬元人民幣。

中外金銀比價表

清朝基本上繼承了明朝的貨幣制度,實行銀錢平行本位,大數用銀,小數用錢,且銀錢之間比價大體維持在一千文一兩上下。政府的重點在用銀,尤其不主張用鈔。此時的各種交易中,已經極難再見到黃金的影子了。 白銀在民國幣制改革後就不再鑄造發行,當然因為國民黨貨幣貶值,實際上一直到建國後才真正退出歷史舞臺。

唐朝金元寶

到了宋朝,錢幣的製作就開始特別混亂了,有銅錢鐵錢還有錫錢。根據《宋史 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 職官志》“每鬥(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姑且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300錢(靖康之亂前後到南宋初期有一兩銀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計算範圍)。在當時銀子儲量偏少,所以一兩銀子約值2000個銅錢,大米一石(宋代一石66公斤)300到600錢,一兩銀子大約買4鬥到8鬥,綜合算出一兩銀子924元到1848元,很不穩定。黃金白金換算還是1:8。924*8*10000=7392萬,1848*8*10000=14784萬。也就是說宋朝萬金相當於現在的7392萬到14784萬之間。黃金最不穩定是年代。

安順府銀錠

在明朝的時候,明末白銀貶值厲害,明朝初幾年和末期時物價曾有過一兩白銀買一石大米,正統年間也有一兩可以買四石的年景,崇禎帝國亂時還有過二兩一石的物價。明朝米價在洪武二十八年以後基本上一兩銀子可以購大米二石。《明史·食貨二》:“於是戶部定:鈔一錠,折米一石;金一兩,十石;銀一兩,二石。”明代一石約等於現在的94.4公斤。按2006年大米價均價1.75元/斤計算。一兩白銀是2*94.4*2*1.75=660.8元。黃金和白銀換算已經是1:10了,一兩黃金就是6608元,也就是說明朝的萬金相當於現在的6608萬元人民幣左右。

壽金

清朝中期,外國大量的銀兩流入中國,導致銀兩價值變低,一兩銀子大約200元人民幣的樣子。19世紀北京市面上的白銀分碎銀、銀錠和銀元三種。碎銀和銀錠都是“國產”的,成色不一。以紋銀為例,計算出一兩銀子的標準重量:37.31克,以及一兩紋銀所含純銀的重量:34.9克。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製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製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清朝時候,十兩的黃金錠大概是373克,結合現在的價格乘一下就可以了,大概是8.6萬元人民幣。折合萬金,就是清朝的時候萬金相當於現在8600萬元人民幣。

中外金銀比價表

清朝基本上繼承了明朝的貨幣制度,實行銀錢平行本位,大數用銀,小數用錢,且銀錢之間比價大體維持在一千文一兩上下。政府的重點在用銀,尤其不主張用鈔。此時的各種交易中,已經極難再見到黃金的影子了。 白銀在民國幣制改革後就不再鑄造發行,當然因為國民黨貨幣貶值,實際上一直到建國後才真正退出歷史舞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