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隴南成縣鐔家河最後一個殺豬匠人

殺豬匠曾經是農村很火的一門手藝。 過去, 農村幾呼家家養豬, 要把生豬變成吃貨, 就離不了殺豬匠。 農曆臘八一過, 年味漸濃, 殺豬匠也就忙了起來。 殺一頭豬, 主家酬謝一吊上好的肉, 一天要殺三五頭豬, 忙祿一個臘月, 全家一年吃肉吃油就都有了。

​鐔家河的殺豬匠叫王登俊, 年輕時都叫他王聾子, 大名很少有人知道。 他的師傅叫老魏, 老魏生活不寬裕, 王聾子對老魏一家很是關照, 老魏沒有兒子, 過世時安埋王聾子出了大力。 王聾子的這一點表現很讓人尊敬。 前些年還有豬可殺時, 王聾子殺豬時都叫著老魏給女子招下的女婿老梁。 王聾子對師傅一家的態度, 贏得了他在鐔家河的地位, 提起他, 都豎大拇指, 說他知恩圖報, 夠人。
​在我印象中, 王聾子隨活, 沒有其他殺豬匠身上常有的殺氣。 小時候莊裡過事情時, 常和他開玩笑, 與他砸沙鍋賭酒, 他輸了就喝, 我輸了就耍賴, 他也不記較。
​後來, 喂豬的人漸漸少了, 他會殺豬這門手藝也漸漸被人遺忘了。 只是知道他的四個孩子都成家立業了。 他也上七十歲了。
​去年春節前和媽說起, 那兒有農戶家散養的豬肉, 買點過年時吃。 媽說, 王聾子從十月開始, 從四鄰八鄉收購了些豬, 喂在公社娃家的豬圈裡, 等臘月裡年集上就殺了賣肉。 到時候可以買一點。
​現在一家一戶喂豬的人越來越少了,
都是規模化養殖, 吃的是合成飼料, 出欄時間短, 肉是沒有記憶中的香了。 幾年前到黑溝去, 在秦支書家吃午飯, 飯還沒熟, 從廚房飄來的炒肉的香氣就把人迷住了。 大家不約而同地說, 土豬肉。
​王聾子雖然年逾古稀, 可也不願閑著, 在四鄉八處誰家有不願再喂的豬, 他就收下來,先喂上一兩個月,等到臘月時就殺了賣肉。他的手藝終於又派上用場了。
​王聾子這個手藝人,將是鐔家河最後一個殺豬匠,他的手藝是有傳承的,磕了頭、拜了師傅的。他也對師傅盡到了一個徒弟應盡的義務和責任,成全了師傅,也成全了自己。多年前他就為自已的手藝找傳承人,最早是七斤,後來七斤外出闖蕩,不了了之。後來他又打算收愛民為徒,愛民又隨媳婦遷居宋坪了。還有沒有人繼承這門手藝,願意磕頭拜師傅,看來希望渺茫。​​年逾古稀的王聾子,不吸煙、不喝酒,勤勞樸實,盡力為家庭,為社會做貢獻,一心想讓小一輩生活地更好一點。生命不息,勞動不止。他心裡裝著娃娃,就是沒有他自已。他身上集中體現了鐔家河人的奉獻精神。
​向王聾子致敬。

他就收下來,先喂上一兩個月,等到臘月時就殺了賣肉。他的手藝終於又派上用場了。
​王聾子這個手藝人,將是鐔家河最後一個殺豬匠,他的手藝是有傳承的,磕了頭、拜了師傅的。他也對師傅盡到了一個徒弟應盡的義務和責任,成全了師傅,也成全了自己。多年前他就為自已的手藝找傳承人,最早是七斤,後來七斤外出闖蕩,不了了之。後來他又打算收愛民為徒,愛民又隨媳婦遷居宋坪了。還有沒有人繼承這門手藝,願意磕頭拜師傅,看來希望渺茫。​​年逾古稀的王聾子,不吸煙、不喝酒,勤勞樸實,盡力為家庭,為社會做貢獻,一心想讓小一輩生活地更好一點。生命不息,勞動不止。他心裡裝著娃娃,就是沒有他自已。他身上集中體現了鐔家河人的奉獻精神。
​向王聾子致敬。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