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紫雲懂桑村:做好“大米文章” 助推精准扶貧

近日, 記者來到紫雲自治縣火花鎮懂桑村, 在紫雲自治縣懂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米加工廠裡, 機器在快速運作, 幾個村民正在分工協作,

不一會, 一袋袋稻穀就變成了一袋袋大米。

由於氣候、土壤、水分等條件的天然優勢, 懂桑村種出的大米品質好、口感好, 深受市場歡迎。 但過去, 由於懂桑村的村民種植大米各自為陣, 規模上呈零星散形式, 品質上也是參差不齊, 村民靠著種自家家裡的一畝三分地, 得到的收入有限, 怎麼也富不起來。

為了帶動村民發展, 早日過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懂桑村成立了村級公司——紫雲自治縣懂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經過多次研究與商討, 2017年, 懂桑村決定開設大米加工廠, 統一包裝, 統一品牌, 提高大米的附加值, 增加村民收入。

“跟著村裡幹, 肯定比自己一個人幹強得多, 政府一直沒有忘記我們貧困戶, 在政府的支持下,

村集體進行大米加工和銷售, 價格肯定比我們拿出去散賣要高, 我們自然也賺得更多。 ”村裡的貧困戶韋小伍告訴記者。 村級公司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 現有42戶貧困戶將每戶的一萬元“到戶產業扶持資金”入股在了村級公司。

懂桑村村主任韋元亮告訴記者:“為了管理和運作好村級公司的大米加工廠, 廠裡務工的人員由入股的村民進行選舉。 ”現在大米加工廠有4名村民長期在裡面務工, 每人每個月能得到1000元的收入。

韋小伍是村裡的貧困戶, 原來在外面從事建築, 但是幾年前生病, 做手術就花了不少錢, 也就成為村裡的貧困戶, 在村民的選舉下, 到大米加工廠務工, 進行收稻穀、打米等工作。 他告訴記者:“在政府的支持下,

我入股到村級公司, 現在村民選舉我來加工廠務工, 每個月得到1000元的務工費用, 我一定要好好做。 ”

“我們與縣教育局達成協議, 我們加工出來的大米直接銷往縣裡的學校, 這是很大的需求量。 我們的大米品質好, 投入市場反響不錯, 相信銷售不是問題。 ”談及村級公司加工出來的大米銷售問題, 韋元亮打開了“話匣子”。

除了銷售大米, 村級公司對稻穀加工成米後剩下的糠進行銷售, 增加村級公司收入。 同時, 對剩下的碎米進行加工, 釀成米酒, 以每斤6元銷往市場, 充分利用資源, 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下一步, 懂桑村將對村民栽種品種進行統一, 同時統一收購、加工、銷售, 形成一道糧食產、供、銷環環相扣的產業鏈, 打造品牌效應, 提高農產品價值,

增加村民收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