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紮心,快再也吃不到巧克力!基因編輯能否拯救失落的巧克力一族?

最近, 多家主流外媒同時報導了一個重大消息:專家稱, 由於氣候變暖導致環境不適宜可哥種植, 巧克力或許將在未來30年內消失。

這一消息可嚇壞了不少巧克力愛好者。 對於很多歐美人來說, 巧克力早就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英國農業企業調查顯示, 平均每個歐美巧克力愛好者每年食用286板巧克力, 比利時等國家甚至更多——而這286板巧克力, 平均需要10棵可哥樹供給原料。

需求巨大, 供給下降, 巧克力愛好者們真的只能坐等巧克力消失嗎?

▲巧克力 圖據網路

可哥危機

地理原因:可哥多種在赤道附近, 受氣候變化影響明顯

據澳大利亞新聞網2日報導, 由於氣候變暖, 專家判斷, 巧克力或將在30年內絕跡。

眾所周知, 巧克力的原料是可哥樹的果實乾燥後, 研磨製成的可哥粉。 而由於可哥樹喜濕熱的習性, 使它只能種植在赤道南北緯20度之間(甚至南北緯10度之間)相當有限的區域,

其中西非的象牙海岸和迦納, 出產世界超過一半的可哥豆。

▲可哥樹 圖據澳大利亞新聞網

然而由於氣候變暖, 地質災害頻發, 土地的濕潤程度逐漸下降——這裡廣闊的土地在2050年前將變得不適宜種植咖啡豆這一作物。

受氣候影響,

可哥種植區將被迫“遷徙”到海拔更高的山區地帶, 然而這也並非長久之計:山區不但空間有限, 而且為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 其開發也受到嚴格的限制。

人文原因:90%的可哥仍以落後的小農經營產出, 抗災能力弱

而除了氣候變暖這一“天災”之外, 當地獨特的人文生產條件也加劇了這一困境。

倫敦哈德曼農業綜合企業(Hardman Agribusiness)研究員道格•霍金斯表示, 造成巧克力荒的重要原因是, 目前大部分可哥仍然是由赤道附近眾多貧窮家庭種植產出, 而這種小農經營的方式無法承擔施用化肥和殺蟲劑的費用, 產量始終較低。

▲收咖啡豆的農民。 圖據路透社

“目前, 全球超過90%的可哥仍然是以小農經營方式產出......小種植戶, 自給自足的農業方式以及落後的種植手段都很脆弱。 ”霍金斯表示, “所有的研究都指向同一結果, 幾年之內, 全球巧克力的供應缺口就將達到10萬噸, 而2020年就將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 ”

市場原因:需求上漲, 歐美天然口味偏好, 發展中國家後發制人

專家表示,

由於歐美人包括拉丁美洲居民對巧克力的口味偏好, 傳統種植地對於可哥的產出已經供不應求, 儲備量正在持續降低。 2016年2月, 倫敦哈德曼農業研究綜合企業就發佈了一篇題為《巧克力帶來的毀滅》的報告, 指出了效率低下的種植模式和需求持續增長的矛盾, 正在導致全球範圍內的可哥供不應求。

“典型的歐美巧克力愛好者, 平均每年吃掉286板巧克力, 其中比利時等國家消費更多——而每286版巧克力需要10棵可哥樹供應原料, 包括可哥粉和可哥脂。 ”

而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 中國、印尼、巴西等非傳統巧克力消費大國中, 超過10億人也開始消費可哥, 然而供應量卻始終止步不前, 導致全球庫存直線下滑——儘管西非象牙海岸沿線, 已經開始使用封禁林地偷偷非法種植可哥,仍未能填補這一缺口。

解困之路

運用基因編輯技術,可可能生長在更多區域

專家稱,現代農業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這一問題,但是這並不是一個萬全之策,而基因編輯技術,將可能成為改變這一窘境的終極手段——

據《商業內幕》報導,目前,全球巧克力巨頭瑪氏公司已經開始和加州大學植物研究團隊合作,希望通過基因編輯技術CRISPR,使得可哥能夠在未來更加炎熱乾旱的環境中保持高產。

▲瑪氏公司生產的巧克力豆。圖據《商業內幕》

據悉,這項實驗由韓國裔科學家Myeong-Je Cho帶隊,這項技術使得人類可以對DNA進行精確修改,使之適應更複雜的氣候。如果試驗成功,將可以廣泛應用於受氣候影響將會減產的作物,以免廣大貧困地區出現饑荒。

該項基因編輯技術的發明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基因學家杜德納(Jennifer Doudna)教授也樂於見到瑪氏公司對該技術的應用,並且她的眼光更加長遠。

她表示,基因編輯技術剛一問世就和解決人類遺傳疾病,以及和“基因選擇嬰兒”扯上了關係,但是在杜德納自己看來,這項技術最深遠的意義本來就不在於改造人類自身,而是改造人類所吃的食物。

▲瑪氏公司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合作,希望能夠重新編輯可哥的DNA。圖據福布斯新聞網

儘管作為一個業餘的園藝愛好者,杜德納也希望自己種植的蔬菜能夠正常地在藤蔓上緩慢生長,但是日益惡化的環境沒有給這個世界太多時間。

目前,她已經成立了科技公司和實驗室,專注使用CRISPR技術,運用DNA編輯改善作物應對氣候變暖的能力,而改造的作物包括了玉米、蘑菇和木薯——對於很多貧困地區的人來說,這是他們得以維持生計的重要作物。

另據今日美國報導,除使用科學技術之外,2017年9月,瑪氏公司亦投注10億美元,用於減少巧克力生產和企業經營的碳足跡,計畫在2050年之前減少到目前排放量的40%。

農戶期待新技術

30年緩衝期,還能做很多

倫敦哈德曼農業研究綜合企業研究員霍金斯表示,儘管巧克力荒正在籠罩全球,但希望仍然存在。既然人們對於巧克力美味的追捧不會改變,情人節希望收到巧克力的浪漫願望不會改變,那種植戶開發和擁抱新技術的決心也不會改變。

“所以未來我們應該可以看到,高素質的專業農場將使用更加高效的手段種植可哥。”霍金斯斷言。

而《福布斯》雜誌評論文章也做出了類似的預判。他們稱,雖然30年內巧克力是否會絕跡仍有爭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30年中人類可以做出的努力有很多。儘管科學家表示可哥植物面臨危機,但是並不表示滅絕已成定局。

但是無論如何,不能否認的是,巧克力的危機從側面展現了人類目前的食物供應鏈是何等脆弱——

“即便你家樓下的雜貨店裡可能總是擺滿食物,也不代表目前食物的供應可以持續趕上增長的人口和惡化的環境,人類不應如此短視。”該雜誌寫到。

紅星新聞實習記者丨翟佳琦 編譯報導

已經開始使用封禁林地偷偷非法種植可哥,仍未能填補這一缺口。

解困之路

運用基因編輯技術,可可能生長在更多區域

專家稱,現代農業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這一問題,但是這並不是一個萬全之策,而基因編輯技術,將可能成為改變這一窘境的終極手段——

據《商業內幕》報導,目前,全球巧克力巨頭瑪氏公司已經開始和加州大學植物研究團隊合作,希望通過基因編輯技術CRISPR,使得可哥能夠在未來更加炎熱乾旱的環境中保持高產。

▲瑪氏公司生產的巧克力豆。圖據《商業內幕》

據悉,這項實驗由韓國裔科學家Myeong-Je Cho帶隊,這項技術使得人類可以對DNA進行精確修改,使之適應更複雜的氣候。如果試驗成功,將可以廣泛應用於受氣候影響將會減產的作物,以免廣大貧困地區出現饑荒。

該項基因編輯技術的發明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基因學家杜德納(Jennifer Doudna)教授也樂於見到瑪氏公司對該技術的應用,並且她的眼光更加長遠。

她表示,基因編輯技術剛一問世就和解決人類遺傳疾病,以及和“基因選擇嬰兒”扯上了關係,但是在杜德納自己看來,這項技術最深遠的意義本來就不在於改造人類自身,而是改造人類所吃的食物。

▲瑪氏公司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合作,希望能夠重新編輯可哥的DNA。圖據福布斯新聞網

儘管作為一個業餘的園藝愛好者,杜德納也希望自己種植的蔬菜能夠正常地在藤蔓上緩慢生長,但是日益惡化的環境沒有給這個世界太多時間。

目前,她已經成立了科技公司和實驗室,專注使用CRISPR技術,運用DNA編輯改善作物應對氣候變暖的能力,而改造的作物包括了玉米、蘑菇和木薯——對於很多貧困地區的人來說,這是他們得以維持生計的重要作物。

另據今日美國報導,除使用科學技術之外,2017年9月,瑪氏公司亦投注10億美元,用於減少巧克力生產和企業經營的碳足跡,計畫在2050年之前減少到目前排放量的40%。

農戶期待新技術

30年緩衝期,還能做很多

倫敦哈德曼農業研究綜合企業研究員霍金斯表示,儘管巧克力荒正在籠罩全球,但希望仍然存在。既然人們對於巧克力美味的追捧不會改變,情人節希望收到巧克力的浪漫願望不會改變,那種植戶開發和擁抱新技術的決心也不會改變。

“所以未來我們應該可以看到,高素質的專業農場將使用更加高效的手段種植可哥。”霍金斯斷言。

而《福布斯》雜誌評論文章也做出了類似的預判。他們稱,雖然30年內巧克力是否會絕跡仍有爭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30年中人類可以做出的努力有很多。儘管科學家表示可哥植物面臨危機,但是並不表示滅絕已成定局。

但是無論如何,不能否認的是,巧克力的危機從側面展現了人類目前的食物供應鏈是何等脆弱——

“即便你家樓下的雜貨店裡可能總是擺滿食物,也不代表目前食物的供應可以持續趕上增長的人口和惡化的環境,人類不應如此短視。”該雜誌寫到。

紅星新聞實習記者丨翟佳琦 編譯報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