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太平天國驍將,堪比南梁名將陳慶之,惜被楊秀清壓制,藉藉無名

南北朝對峙年間, 梁武帝蕭衍在有生之年一直念念不忘收復壽陽, 以完善淮水防線, 提高自身安全, 進而興複中原。

從蕭梁普通五年到七年(西元524年—526年),

蕭衍連續發兵進攻淮水下游的北魏佔領區, 首要目標還是收復壽陽。 但隨著韋睿、曹景宗、馬仙琕等人的相繼老去、謝世, 南朝人材凋零, 能派得出場的老一輩名將只有豫州刺史裴邃一人而已。 普通六年(西元525年), 裴邃都督征討諸軍事, 整軍北上, 順利攻下了壽陽西面的新蔡和鄭城(今河南潁上), 眼看就要收取壽陽了, 裴邃本人卻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病逝於軍中。 這種情況下, 梁武帝蕭衍次子豫章王蕭綜舉彭城降了北魏, 梁軍由此軍心潰散, 在魏軍的追擊下傷亡了數萬餘人。

奇的是, 就在這樣的潰亂中, 梁軍有一支部隊卻能保持著鼓點不亂、旗幟整齊, 全身而退。

這讓梁武帝蕭衍大為驚奇, 對這這支部隊的領軍人物刮目相看。

這支部隊的領軍人物名叫陳慶之, 原本只是梁武帝身邊的一個棋童, 此次北伐, 梁武帝身邊實在無人可派, 只覺得這個棋童跟隨了自己幾十年, 是個老實可靠的人, 且棋風穩健, 謀子佈局有一套, 就隨便安排他在軍中做了名雜牌將軍。

哪想到, 這個雜牌將軍竟然會有這樣不俗的表現。

蕭梁普通七年(西元526年), 梁武帝決定再試試他的能力, 派他上戰場, 授予假節、總知軍事, 配合壽陽城下的梁軍合攻壽陽。

這一次, 成功了。

陳慶之一下子就把梁武帝夢寐以求的壽陽城打下了!

陳慶之也因此走上了南北朝年間的戰爭大舞臺, 打下了“千兵萬馬避白袍”的奇跡, 成為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最為光彩奪目的千古名將。

說起來, 太平天國也有一位天生名將, 其嶄露頭角的處子秀與陳慶之第一次出征表現差不多。 可惜的是, 掌握著太平天國軍事話語權的東王楊秀清並不象梁武帝對待陳慶之一樣, 給他太多戰場表現機會, 致使將星過早殞落。

這顆早逝的將星便是廣西桂平縣人黃再興。

黃再興少讀書史, 機警有謀, 參加金田村起義, 屬於革命元老。 但人小言微, 不為人所注意, 僅授二軍前營左一東兩司馬。

兩司馬名雖好聽, 其實是軍中最低級別的軍官, 管5個伍共25人。

而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 1851年十月十二日,

洪秀全為了提升大家的幹勁, 在永安州下令, 全軍官兵除有職務者按職務穿戴官服外, “封帽一概與兩司馬同”, 即全軍官兵全部當官, 最小為兩司馬, 一律穿上兩司馬的袍褂衣帽。

幸好, 黃再興與其他的兩司馬不同, 他識字, 有文化, 有智謀,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 被洪秀全派往詔書衙編纂詔書, 以功擢左史, 職同將軍, 掌文書。

也就是說, 黃再興是太平天國開國之初的文臣。

但太平天國重武不重文, 軍隊武官大批被封高官厚爵, 各占地盤, 大修府第;文官地位很低, 常常被武官呼來喝去, 任意差遣, 甚至強行派去征糧抓夫。

即黃再興雖名曰為官, 身份上, 其實連陳慶之的棋童都不如。

黃再興的軍事能力得到表現的是1854年五月, 被任為湖北省佐將,前往武昌,協助國宗提督軍務石鳳魁,安民造冊,建立地方政權。

石鳳魁乃翼王石達開堂兄,是個粗線條的人物,不諳軍機,舉措多失當,又剛愎自用,聽不到別人的諫勸。

黃再興與石鳳魁相處、接觸了一段時間,知此人難當大任,便密稟東王楊秀清,乞調殿前丞相、殿左四十九指揮陳桂堂掌軍。

陳桂堂時守天京朝陽門,機警矯捷,是清軍聞風喪膽的天國驍將,若能換他鎮守武昌,可保無虞。

可惜楊秀清置之不理。

該年八月,清將胡林翼、塔齊布、李孟群等督湘軍水陸師圍攻武昌。

石鳳魁象個受驚嚇的孩童,倉惶失措,不知所為。

關鍵時刻,黃再興挺身而出,代為指揮,乘城搏殺,攻守自若。

不過,清軍有備而來,後續援軍源源不斷,而天京方面始終不發一兵一將,黃再興只好考慮棄城撤退。

兩軍交戰時的撤退可是一項高難度的軍事藝術。

黃再興卻將這項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

九月初九日,黃再興糾合武漢三鎮將士,大開武日城東門,振旅而出,軍容嚴整,旌旗堂皇,清軍遠遠望見,竟不敢進逼。

黃再興拔全軍出圍,秩序井然,不失一兵一卒。

退至田家鎮,黃再興一面飛函冬官正丞相羅大綱,以為聯絡救應,一面深溝高壘,作長久戰守計。

清軍尾隨而至,屢攻田家鎮不能克。

十月,一直處於沉默狀態的東王楊秀清發出誥諭,令石鳳魁、黃再興二人回朝述職。

石鳳魁、黃再興二人到了天京,乾綱獨斷的楊秀清二話不說,以失守武漢三鎮罪將之處斬。

黃再興的軍事生涯戛然而止,他的生命也就此終結。

太平天國的死對頭,清吏張德堅在撰《賊情匯纂》時,頗冤其死,忍不住慨歎說:“石鳳魁據武昌,官軍日逼,黃再興亦預知其不可守,仍賴再興死拒數日,且能竄出大東門自脫,而兼脫鳳魁,石黃兩賊之才,已見優劣。八月,官兵恢復武漢,再興下竄田家鎮,集潰敗之眾以禦我師,十月,楊賊偽誥諭調回江寧,以不能守武漢奏而殺之。”

被任為湖北省佐將,前往武昌,協助國宗提督軍務石鳳魁,安民造冊,建立地方政權。

石鳳魁乃翼王石達開堂兄,是個粗線條的人物,不諳軍機,舉措多失當,又剛愎自用,聽不到別人的諫勸。

黃再興與石鳳魁相處、接觸了一段時間,知此人難當大任,便密稟東王楊秀清,乞調殿前丞相、殿左四十九指揮陳桂堂掌軍。

陳桂堂時守天京朝陽門,機警矯捷,是清軍聞風喪膽的天國驍將,若能換他鎮守武昌,可保無虞。

可惜楊秀清置之不理。

該年八月,清將胡林翼、塔齊布、李孟群等督湘軍水陸師圍攻武昌。

石鳳魁象個受驚嚇的孩童,倉惶失措,不知所為。

關鍵時刻,黃再興挺身而出,代為指揮,乘城搏殺,攻守自若。

不過,清軍有備而來,後續援軍源源不斷,而天京方面始終不發一兵一將,黃再興只好考慮棄城撤退。

兩軍交戰時的撤退可是一項高難度的軍事藝術。

黃再興卻將這項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

九月初九日,黃再興糾合武漢三鎮將士,大開武日城東門,振旅而出,軍容嚴整,旌旗堂皇,清軍遠遠望見,竟不敢進逼。

黃再興拔全軍出圍,秩序井然,不失一兵一卒。

退至田家鎮,黃再興一面飛函冬官正丞相羅大綱,以為聯絡救應,一面深溝高壘,作長久戰守計。

清軍尾隨而至,屢攻田家鎮不能克。

十月,一直處於沉默狀態的東王楊秀清發出誥諭,令石鳳魁、黃再興二人回朝述職。

石鳳魁、黃再興二人到了天京,乾綱獨斷的楊秀清二話不說,以失守武漢三鎮罪將之處斬。

黃再興的軍事生涯戛然而止,他的生命也就此終結。

太平天國的死對頭,清吏張德堅在撰《賊情匯纂》時,頗冤其死,忍不住慨歎說:“石鳳魁據武昌,官軍日逼,黃再興亦預知其不可守,仍賴再興死拒數日,且能竄出大東門自脫,而兼脫鳳魁,石黃兩賊之才,已見優劣。八月,官兵恢復武漢,再興下竄田家鎮,集潰敗之眾以禦我師,十月,楊賊偽誥諭調回江寧,以不能守武漢奏而殺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