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奇葩名士,傳被朱元璋辱殺,慈禧欲效其潔行,變態做法遭後人詬誶

阿城成名作《棋王》, 裡面有一個很搞笑的角色:腳卵。

腳卵長得眉清目秀, 卻又高又瘦, 在縣文體協會舉辦的運動會上, 被張冠李戴地安排去打籃球比賽。

在比賽場上, 傻乎乎地站著, 被人們推來擠去, 苦不堪言。

腳卵有潔癖, 身上沾上了球友和對手的汗漬, 噁心得連死的心都有了。

腳卵的特長不是打籃球, 而是象棋, 他自稱姓倪, 是元末畫家倪雲林的後代。 他手裡有一副由象牙打磨成的的象棋, 古色古香, 卻又精緻無比, 他說是祖上倪雲林傳下來的……

腳卵這個人物形象, 阿城其實是參考了倪雲林的某些特點來設計的。

比如說, 有潔癖、棋藝高超。

這裡, 重點說說倪雲林的潔癖趣事。

倪雲林的祖父是富甲一方的大地主, 貲雄鄉里。

倪雲林父親早喪, 弟兄三人, 長兄倪昭奎是當時道教的上層人物, 曾“宣受常州路道錄”、“提點杭州路開元宮事”、“賜號元素神應崇道法師,

為主持提點”, 又“特賜真人號, 為玄中文潔真白真人。 ”

在元代, 道教的上層人物擁有種種特權, 既無勞役租稅之苦, 又無官場傾軋之累, 財源滾滾, 非常吃香。

倪雲林在長兄的照顧下, 生活舒適, 無憂無慮, 因此有許多令人不可思議的講究。

史書上記, 倪雲林“為人有潔癖,

盥濯不離手”, 身後時時跟著一個端著洗手盆的僕人, 以滿足不停洗手之需。

即便穿個衣服, 也要重重複複拂整數十次之多。

除了對自身衛生條件要求苛刻, 對自家園林裡的樹木和石頭也同樣不放過, 每天都要求侍童反復洗拭, 以至於“苔蘚盈庭, 不留水跡, 綠褥可坐”。

倪雲林家庭院有一棵梧桐樹, 被僕人用水來來回回沖涮、清洗, 樹皮光潔如新還不甘甘休, 最後被洗死了。

庭院有樹木, 就免不了有落葉。 怎麼處理這些落葉?揀?不可!揀的話, 就會被“人足浸汙也”。

倪雲林給出的解決辦法很有創意, 即在長竿一頭綴上繡花針, 然後遠遠地紮住, 小心地挑出來。

家裡的文房四寶, 倪雲林也安排有專人清洗, 碰一下就要洗一次。

對洗東西和飲用的水, 倪雲林也是很有講究的。 他要求去水井挑水的僕人, 在回來過程中不能換肩, 哪個桶在前面、哪個桶在後面, 嚴格規定。 即前面桶裡的水是飲用水, 後面桶裡的水, 是用來洗東西的。

有姓徐的朋友來訪, 向倪雲林打聽其中原因,

倪雲林說:“後面那桶水離打水人的屁股比較近, 污濁不堪, 哪還能喝?”

這位徐先生聽了, 哭笑不得。

但讓徐先生更加哭笑不得的事還在後面。

徐先生當晚要在倪家留宿。

倪雲林礙不過情面, 只好勉為其難地讓他在客房過夜。

夜裡, 倪雲林輾轉反側, 擔心徐先生弄髒了自己的客房, 以至於半夜光著腳下床,躲到客房的窗戶下偷聽裡面動靜。

恰巧,徐先生咳嗽一聲。

就這一聲咳嗽,倪雲林一夜沒睡。

大清早,客人還沒走,倪雲林就火急火燎命令僕人去客房中找痰漬。僕人沒有找到,為了交差,隨手撿了一片葉子,報告說痰跡就在葉子上。倪雲林捂著鼻子、閉著眼睛,讓這位僕人把那片葉子扔到了幾裡之外。

就因為過於潔癖,倪雲林喪失了很多朋友。

不過,還是有些朋友比較照顧他的生活習慣的。

一個叫周南老的人,每次邀請倪雲林到自己家,必會提前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連柱子和柱礎都擦得鋥亮。

可惜,再講究也有不中倪雲林心意的時候。

某次,因為上菜的廚師是個絡腮胡,倪雲林二話不說,站起來就要回家。

周老先生大為驚訝,說:“這筷子都還沒動,怎麼說走就走了?”

倪雲林憤憤不平地說:“你家的廚師是個絡腮胡,做的飯菜肯定不乾淨。”

倪雲林的潔癖如此之深,對男女之事也是敬而遠之。他認為,這是非常不潔的行為,因而和妻子關係淡薄,只生有一個兒子。

歌姬趙買兒是一時名妓,倪雲林曾經興動,出大價錢召回家過夜。但是,到了脫衣服環節就不行了,嫌棄人家髒,讓人家洗,洗了一遍又一遍,始終未能滿意,到了天亮,打發人家回去了事。

倪雲林的潔癖已經到了無可複加的地步。

有人就決心整治整治他。

這個人,是當地名醫葛仙翁。

某次,倪雲林的母親病倒了,倪雲林派人延請葛仙翁到家診治。

葛仙翁知道倪雲林有兩樣至愛之物,一是他平日出行時跨騎的白馬;二是他的藏書樓“清閟閣”。

葛仙翁指定要騎倪雲林的白馬才能動身。

為了救母親,倪雲林忍痛割愛,讓僕人牽白馬去接葛仙翁。

當天正下著大雨,葛仙翁騎著白馬,專門挑爛泥地走。

倪雲林平日總讓人把白馬全身上下刷洗得乾乾淨淨的,他看到葛仙翁騎著滿身污泥的馬,心疼得直流血。

葛仙翁身上也是髒兮兮的,施醫術救治了倪雲林的母親後,又提出要進入清閟閣一觀。

倪雲林老大不願意,但也只好忍了,請葛仙翁進閣。

葛仙翁也不把自己當外人,入了清閟閣,亂翻倪雲林收藏的書籍古玩,在地上踩了許多泥腳印,還隨地吐痰。

葛仙翁走了,原本明窗淨几、一塵不染的藏書樓被搞得一片狼藉,慘不忍睹。

倪雲林一氣之下,讓人把清閟閣鎖起來,從此再也沒有使用過。

倪雲林在行為上有潔癖,在道德也有潔癖。

“誠王”張士誠的弟弟張士信送來素絹,還有很多金銀,請倪雲林畫畫。

倪雲林當場就把絹撕成了碎布條,不屑地說:“我怎能當權貴的畫師!”

張士信那個氣啊,拎起鞭子狠狠地抽了倪雲林一頓。

鞭子落在身上,立刻皮綻肉開,倪雲林卻緊咬牙關,一聲不吭。

事後,有人問他:“挨打不痛嗎,怎麼不叫一聲呢?”

他悻悻地答道:“一出聲便俗”。

倪雲林還作了一首詩以述其懷:

白眼視俗物,清言屈時英。

富貴烏足道,所思垂令名。

張士信其實並不解氣,回去後,又派人來把倪雲林關進了大牢裡。

在獄中,每次獄卒送飯,倪雲林都要他把飯舉到與眉毛平齊的高度。

獄卒納悶極了,問他,為什麼一定要我舉案齊眉?

他也不答。

有人悄悄告訴獄卒說:“他是怕你的嘴裡呼出的口氣熏到了米飯。”

獄卒一下子氣得半死,把倪雲林拴在糞桶的旁邊,讓臭氣熏他。

好在牢中眾人知道倪雲林是個大才子,一起求情,獄卒這才恨恨作罷。

獄卒拴倪雲林在糞桶旁邊熏這段,有人移花接木,說成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指使,甚至說朱元璋後來還派人把倪雲林扔進茅坑淹死了。

其實,朱元璋是很敬重倪雲林的,曾在明洪武五年(1372)專門徵召倪雲林進京供職。.

倪雲林堅辭不赴,作《題彥真屋》表心志,其中有句雲:“只傍清水不染塵”。

倪雲林的名聲很響,詩書畫三絕,他繪畫開創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畫風,與黃公望、吳鎮、王蒙並稱“元代四大家”。

“元代四大家”中,倪雲林的聲譽最高。

何良俊稱讚說:“雲林書師大令,無-點塵土。”

董其昌也稱:“古淡天真,米癡(即米芾)後一人而已。”

有明一代,“世以有無雲林畫論清俗”,世人都以有無收藏倪雲林的畫而分雅俗。

倪雲林的繪畫理論觀點對明清數百年畫壇影響巨大,至今乃被評為“中國古代十大畫家”之一,英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將他列為世界文化名人。

倪雲林作有一首散曲〔折桂令〕說:“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不見一個豪傑。”他不隱不仕,獨來獨往於天地間。

補一句,倪雲林在畫上題詩書款只寫甲子紀年,不用洪武紀年,而朱元璋也沒有為難他。

明洪武七年(1374),倪雲林身染脾疲,一病不起,於陰曆十一月十一日辭世,享年74歲。

倪雲林身後六百多年,又出了一個患有嚴重潔癖的人。

這人就是左右清朝命運的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生活奢侈,吃的是上乘精品,穿戴的是人間極品,單就一床被子上,就要鑲嵌近萬科珍珠。每頓飯要上百樣菜,大部分只是“目品”,即用眼睛觀看代替品嘗,飯後還要喝點人奶以滋潤皮膚。

不用說,在吃穿方面,慈禧太后是全方面壓倒倪雲林的。

但有一條,即在如廁的衛生和雅致方面,慈禧始終沒法超越。

倪雲林的如廁法子非常絕,他讓人建了一個高懸空中的小樓閣,用香木搭好格子,下面填土,中間鋪著潔白的鵝毛,“凡便下,則鵝毛起覆之,不聞有穢氣也”,排泄物落下,鵝毛就飄起來覆蓋,不但無影無蹤,而且一點臭味都沒有。一旦如廁完畢,僕人立刻換上新的木格子和新的鵝毛,保證環境整潔,氣味芬芳。

慈禧有恐高症,沒法效仿倪雲林的建空中樓閣,只得另想高招。

她讓人用檀香木雕琢成一個個人專用便盆,便盆裡放滿香料,除了經常拭洗,還時時用香料熏。

即使這樣,還是有氣味,而且格調低。

慈禧就在使用的手紙上動心思。

慈禧使用的手紙名喚白棉紙,本身造價就不菲,使用前還要經過三道加工。

第一道加工是把白棉紙裁剪好,確保每張都一樣大小,方方正正,切邊不能用粗毛,不能影響慈禧太后的心情。

第二道工序是用燙鬥熨平,使整張手紙平整光滑,紙上不能有凹凸之感。

該工序要求加工者心要細,如果燙熨時用力過大而使紙張變薄,會導致使用紙破汙手,掉腦袋是分分鐘的事。

第三道工序要求更高,由於燙平之後的手紙太過乾燥,和皮膚摩擦的感覺不爽,則使用前需要噴濕一點點。噴霧設備就是宮女的嘴,噴比燙更需要技巧,噴少了沒效果,噴多了不能用,為了幹好這個,宮女得進行專項訓練,嘴唇的形狀,噴氣的力度等等,都要拿捏好。

在使用手紙的環節上,慈禧的講究無疑遠勝倪雲林。

但慈禧的窮奢極侈,也更受後人詬誶。

以至於半夜光著腳下床,躲到客房的窗戶下偷聽裡面動靜。

恰巧,徐先生咳嗽一聲。

就這一聲咳嗽,倪雲林一夜沒睡。

大清早,客人還沒走,倪雲林就火急火燎命令僕人去客房中找痰漬。僕人沒有找到,為了交差,隨手撿了一片葉子,報告說痰跡就在葉子上。倪雲林捂著鼻子、閉著眼睛,讓這位僕人把那片葉子扔到了幾裡之外。

就因為過於潔癖,倪雲林喪失了很多朋友。

不過,還是有些朋友比較照顧他的生活習慣的。

一個叫周南老的人,每次邀請倪雲林到自己家,必會提前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連柱子和柱礎都擦得鋥亮。

可惜,再講究也有不中倪雲林心意的時候。

某次,因為上菜的廚師是個絡腮胡,倪雲林二話不說,站起來就要回家。

周老先生大為驚訝,說:“這筷子都還沒動,怎麼說走就走了?”

倪雲林憤憤不平地說:“你家的廚師是個絡腮胡,做的飯菜肯定不乾淨。”

倪雲林的潔癖如此之深,對男女之事也是敬而遠之。他認為,這是非常不潔的行為,因而和妻子關係淡薄,只生有一個兒子。

歌姬趙買兒是一時名妓,倪雲林曾經興動,出大價錢召回家過夜。但是,到了脫衣服環節就不行了,嫌棄人家髒,讓人家洗,洗了一遍又一遍,始終未能滿意,到了天亮,打發人家回去了事。

倪雲林的潔癖已經到了無可複加的地步。

有人就決心整治整治他。

這個人,是當地名醫葛仙翁。

某次,倪雲林的母親病倒了,倪雲林派人延請葛仙翁到家診治。

葛仙翁知道倪雲林有兩樣至愛之物,一是他平日出行時跨騎的白馬;二是他的藏書樓“清閟閣”。

葛仙翁指定要騎倪雲林的白馬才能動身。

為了救母親,倪雲林忍痛割愛,讓僕人牽白馬去接葛仙翁。

當天正下著大雨,葛仙翁騎著白馬,專門挑爛泥地走。

倪雲林平日總讓人把白馬全身上下刷洗得乾乾淨淨的,他看到葛仙翁騎著滿身污泥的馬,心疼得直流血。

葛仙翁身上也是髒兮兮的,施醫術救治了倪雲林的母親後,又提出要進入清閟閣一觀。

倪雲林老大不願意,但也只好忍了,請葛仙翁進閣。

葛仙翁也不把自己當外人,入了清閟閣,亂翻倪雲林收藏的書籍古玩,在地上踩了許多泥腳印,還隨地吐痰。

葛仙翁走了,原本明窗淨几、一塵不染的藏書樓被搞得一片狼藉,慘不忍睹。

倪雲林一氣之下,讓人把清閟閣鎖起來,從此再也沒有使用過。

倪雲林在行為上有潔癖,在道德也有潔癖。

“誠王”張士誠的弟弟張士信送來素絹,還有很多金銀,請倪雲林畫畫。

倪雲林當場就把絹撕成了碎布條,不屑地說:“我怎能當權貴的畫師!”

張士信那個氣啊,拎起鞭子狠狠地抽了倪雲林一頓。

鞭子落在身上,立刻皮綻肉開,倪雲林卻緊咬牙關,一聲不吭。

事後,有人問他:“挨打不痛嗎,怎麼不叫一聲呢?”

他悻悻地答道:“一出聲便俗”。

倪雲林還作了一首詩以述其懷:

白眼視俗物,清言屈時英。

富貴烏足道,所思垂令名。

張士信其實並不解氣,回去後,又派人來把倪雲林關進了大牢裡。

在獄中,每次獄卒送飯,倪雲林都要他把飯舉到與眉毛平齊的高度。

獄卒納悶極了,問他,為什麼一定要我舉案齊眉?

他也不答。

有人悄悄告訴獄卒說:“他是怕你的嘴裡呼出的口氣熏到了米飯。”

獄卒一下子氣得半死,把倪雲林拴在糞桶的旁邊,讓臭氣熏他。

好在牢中眾人知道倪雲林是個大才子,一起求情,獄卒這才恨恨作罷。

獄卒拴倪雲林在糞桶旁邊熏這段,有人移花接木,說成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指使,甚至說朱元璋後來還派人把倪雲林扔進茅坑淹死了。

其實,朱元璋是很敬重倪雲林的,曾在明洪武五年(1372)專門徵召倪雲林進京供職。.

倪雲林堅辭不赴,作《題彥真屋》表心志,其中有句雲:“只傍清水不染塵”。

倪雲林的名聲很響,詩書畫三絕,他繪畫開創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畫風,與黃公望、吳鎮、王蒙並稱“元代四大家”。

“元代四大家”中,倪雲林的聲譽最高。

何良俊稱讚說:“雲林書師大令,無-點塵土。”

董其昌也稱:“古淡天真,米癡(即米芾)後一人而已。”

有明一代,“世以有無雲林畫論清俗”,世人都以有無收藏倪雲林的畫而分雅俗。

倪雲林的繪畫理論觀點對明清數百年畫壇影響巨大,至今乃被評為“中國古代十大畫家”之一,英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將他列為世界文化名人。

倪雲林作有一首散曲〔折桂令〕說:“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不見一個豪傑。”他不隱不仕,獨來獨往於天地間。

補一句,倪雲林在畫上題詩書款只寫甲子紀年,不用洪武紀年,而朱元璋也沒有為難他。

明洪武七年(1374),倪雲林身染脾疲,一病不起,於陰曆十一月十一日辭世,享年74歲。

倪雲林身後六百多年,又出了一個患有嚴重潔癖的人。

這人就是左右清朝命運的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生活奢侈,吃的是上乘精品,穿戴的是人間極品,單就一床被子上,就要鑲嵌近萬科珍珠。每頓飯要上百樣菜,大部分只是“目品”,即用眼睛觀看代替品嘗,飯後還要喝點人奶以滋潤皮膚。

不用說,在吃穿方面,慈禧太后是全方面壓倒倪雲林的。

但有一條,即在如廁的衛生和雅致方面,慈禧始終沒法超越。

倪雲林的如廁法子非常絕,他讓人建了一個高懸空中的小樓閣,用香木搭好格子,下面填土,中間鋪著潔白的鵝毛,“凡便下,則鵝毛起覆之,不聞有穢氣也”,排泄物落下,鵝毛就飄起來覆蓋,不但無影無蹤,而且一點臭味都沒有。一旦如廁完畢,僕人立刻換上新的木格子和新的鵝毛,保證環境整潔,氣味芬芳。

慈禧有恐高症,沒法效仿倪雲林的建空中樓閣,只得另想高招。

她讓人用檀香木雕琢成一個個人專用便盆,便盆裡放滿香料,除了經常拭洗,還時時用香料熏。

即使這樣,還是有氣味,而且格調低。

慈禧就在使用的手紙上動心思。

慈禧使用的手紙名喚白棉紙,本身造價就不菲,使用前還要經過三道加工。

第一道加工是把白棉紙裁剪好,確保每張都一樣大小,方方正正,切邊不能用粗毛,不能影響慈禧太后的心情。

第二道工序是用燙鬥熨平,使整張手紙平整光滑,紙上不能有凹凸之感。

該工序要求加工者心要細,如果燙熨時用力過大而使紙張變薄,會導致使用紙破汙手,掉腦袋是分分鐘的事。

第三道工序要求更高,由於燙平之後的手紙太過乾燥,和皮膚摩擦的感覺不爽,則使用前需要噴濕一點點。噴霧設備就是宮女的嘴,噴比燙更需要技巧,噴少了沒效果,噴多了不能用,為了幹好這個,宮女得進行專項訓練,嘴唇的形狀,噴氣的力度等等,都要拿捏好。

在使用手紙的環節上,慈禧的講究無疑遠勝倪雲林。

但慈禧的窮奢極侈,也更受後人詬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