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豐子愷:這世上看似無用的,恰是大用!

從前英國的大詩人拜倫(Byron)的葬儀在倫敦舉行的時候, 倫敦街上的商人們望見了這大出喪的威儀, 驚歎之餘, 私下相問:“詩人到底是做什麼生意的人?”

從前日本有一個名畫家, 畫一幅立軸, 定價洋六十元, 畫中只是疏朗朗地描三粒豆。 有一個商人看見了, 驚歎道:“一粒豆值洋二十元!?”

這種大概是形容過分的笑話吧。 詩人不是做生意的人, 畫中的豆與糧食店內的豆不同, 這是誰也不會弄錯的, 不致發那種愚問吧。 不過, “詩到底有什麼用?”“畫到底有什麼用?”也許是一般人心中常有的疑問。

在展覽會中, 如果有人問我:“繪畫到底有什麼用?”我准擬答覆他說:“繪畫是無用的。 ”“無用的東西!畫家何苦畫?展覽會何苦開?”“純正的繪畫一定是無用的, 有用的不是純正的繪畫。 無用便是大用。 容我告訴你這個道理。 ”

普通所見的畫, 種類甚多:紀念廳裡的總理遺像也是畫, 教室裡的博物掛圖也是畫, 地理教科書中的名勝圖也是畫, 馬路裡牆壁上的廣告圖也是畫, 然而這種都不是純正的繪畫。 展覽會裡的才是純正的美術的繪畫。 為什麼道理呢?就為了前者是“有用”的, 後者是“無用”的。

紀念廳裡總理的遺像, 展覽會裡也有人物畫。

但前者是保留孫中山先生的遺容, 以供後人的瞻仰的, 後者並無這種目的, 且不必標叫是何人。 博物掛圖中有梅花圖, 吳昌碩的立幅中也有梅花圖。 然前者是對學生說明梅花有幾個瓣, 幾個雄蕊與雌蕊的;吳昌碩並不是博物教師。 地理教科書中有西湖的風景圖, 油畫中也有西湖的風景圖。 但前者是表明西湖的實景, 使沒有到過杭州的人可以窺見西湖風景的一斑的;後者並不是冒充西湖的照相。 馬路裡牆上的廣告畫中有香煙罐, 啤酒瓶, 展覽會裡的靜物畫中也有香煙罐, 啤酒瓶;但前者的目的是要誘人去買, 後者並不想為香煙公司及釀造廠推廣銷路。 大廈堂前的立幅, 試問有什麼實用?諸君手中的扇子上畫了花,
難道會多一點涼風?展覽會裡的作品, 都是這類的無目的的、無用的繪畫。 ——無用的繪畫, 才是真正的美術的繪畫。

何以言之?因為真的美術的繪畫, 其本質是“美”的。 美是感情的, 不是知識的, 是欣賞的, 不是實用的。 所以畫家但求表現其在人生自然中所發見的美,

不是教人一種知識;看畫的人, 也只要用感情去欣賞其美, 不可用知識去探究其實用。 真的繪畫, 除了表現與欣賞之外, 沒有別的實際的目的。 前述四種實例, 遺像、博物圖、名勝圖、廣告畫, 都是實用的, 或說明的。

換言之, 都是為了一種實際的目的而畫的。 所以這種都是實用圖, 都不是美術的繪畫。 但我的意思, 並非說實用圖都沒有價值。 我只是說, 實用圖與美術的繪畫性質完全不同。 看慣實用圖的人, 一旦走進展覽會裡, 慎勿仍用知識探究的態度去看美的繪畫。 不然, 就不免做出“一粒豆值洋二十元”的笑柄來。 美術的繪畫雖然無用 (詳之, 非實用, 或無直接的用處), 但其在人生的效果, 比較起有用的(詳言之, 實用的, 或直接有用的)圖畫來, 偉大得多。

人類倘然沒有了感情,世界將變成何等機械、冷酷而荒涼的生存競爭的戰場!

世界倘沒有了美術,人生將何等寂寥而枯燥!

美術是感情的產物,是人生的慰安。它能用慰安的方式來潛移默化我們的感情。

所以說“真的繪畫是無用的,有用的不是真的繪畫。無用便是大用。”用慰安的方式來潛移默化我們的感情,便是繪畫的大用。

偉大得多。

人類倘然沒有了感情,世界將變成何等機械、冷酷而荒涼的生存競爭的戰場!

世界倘沒有了美術,人生將何等寂寥而枯燥!

美術是感情的產物,是人生的慰安。它能用慰安的方式來潛移默化我們的感情。

所以說“真的繪畫是無用的,有用的不是真的繪畫。無用便是大用。”用慰安的方式來潛移默化我們的感情,便是繪畫的大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