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文有“烏台詩案”,武有“風波亭”,除此外,兩宋皇權相當溫和

兩宋時期, 除了嶽飛, 鮮有朝廷官員被皇帝殺害。 一直與王安石為首的改革派對著幹的蘇東坡, 從朝廷貶到黃州, 再貶到惠州, 最後被趕到“天涯海角”的儋州, 貶來謫去, 卻始終活得好好的。 宋朝的士大夫們享受了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官員待遇。

為什麼會如此呢?原因是因為宋朝的皇權被關進了“籠子”。

早在陳橋兵變時, 趙匡胤就約束部下:進城不得殺害舊朝皇帝和大臣, 不得擾民。 太祖死後, 立一塊石碑於密室, 碑文上有一條便是:不得殺害士大夫和上書言事之人。 後代皇帝即位時, 必須跪於石碑前, 背誦碑文, 併發下重誓, 恪守祖訓。

這便是宋朝皇帝權力的“籠子”。

太祖在立碑之前, 常常以身作則。 “杯酒釋兵權”雖說是歷史在詬病趙匡胤,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 何嘗不是太祖在把雙手套在“籠子”裡來行使皇權呢?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 都是直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趙匡胤卻能和功臣們坐在酒桌上, 好言好酒, 用良田美姬來交換功臣們手裡的兵權。

另一個事例就是善待老東家—柴家, 以至於《水滸傳》裡小旋風柴進那麼肆無忌憚地屢屢對抗朝廷, 救濟罪犯。

還有一次, 太祖在御花園中打鳥雀, 一位禦史不顧士兵阻攔硬闖進來,

太祖聽完彙報, 盡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生氣地說:“火急火燎地見朕, 就為這點事?”禦史說:“總比打鳥雀要緊。 ”太祖拿起斧頭, 用斧柄擊打禦史的嘴, 敲落兩顆牙齒, 禦史彎腰撿起, 放入衣袖, 太祖冷笑道:“怎麼著, 要告朕?”禦史道:“告不了, 但史官會記錄。 ”太祖哈哈一笑, 只好站起身向禦史道歉。

宋太祖知道, 天下是趙家的, 但是治天下得靠大家。 自己的子孫後代賢愚不等, 能否一如既往地善待士大夫就很難說了, 所以立碑樹訓, 令後代發誓恪守。 從史實來看, 這個“籠子”是一直生效的。

宋神宗時代, 陝西一官吏因作戰不力, 神宗下旨誅殺。 宰相勸諫:不可壞了祖宗規矩。 神宗:那就刺字, 流放。 宰相:士可殺不可辱。 神宗只好從輕處理。

《楊家將》演義中的八賢王, 手執金鐧, “上打昏君, 下打奸臣。 ”凜凜威風從何而來?還不是太祖傳下來的“籠子”。

大名鼎鼎的包青天, 可謂家喻戶曉。 宋仁宗曾經想給自己的叔岳父提個官, 結果被包拯給硬頂回去了, 仁宗沒法, 回到後宮跟老婆發脾氣:你就知道給你的家人要官, 全國都知道有個“包黑子”難道你不知道嗎?為了抵制那個官, 包黑子竭力爭辯, 滿口吐沫星子都快噴到我臉上了。 如果沒有“籠子”, 皇帝的叔岳父直接頂替包拯的官職都有可能, 還容得了你包拯多管閒事。

宋徽宗在金國幽閉身故, 高宗趙構服喪, 把朱漆椅換成了沒上漆的木椅, 一個外地來的公主見了, 問:這張禦椅是不是檀香木做的?妃嬪們都笑了:我們平時用胭脂、皂莢用多了, 宰相們都要管, 即便陛下, 也不敢奢侈浪費, 哪裡敢用檀香做椅子?

被關進“籠子”的不僅僅是皇權, 還有官吏的權力。

宋朝的宰相人數常常有好幾個, 比唐代還要多, 正的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副的叫參知政事。 大凡決策, 需要眾宰相集體討論通過,宰相不能“進退人物,隨意在手”,如此就不容易產生像李林甫楊國忠那樣一手遮天的權相了。當然,這又帶來另外一個問題:行政效率低。這是世界範圍內也是古今長存的問題,民主和專制,各有千秋。但總的來說,顯然低效率的民主比高效率的專制更受地球人歡迎。

熱播電視劇《大宋提刑官》根據南宋法醫專家宋慈的《洗冤錄》改編,劇中的宋慈通過自己精深的法醫理學破獲了一樁樁的疑案,使若干的沉冤得以昭雪。別看熱鬧,要看門道,這個門道就是大宋的法制“籠子”。

宋朝的司法制度,特別強調證據,不僅講究物證的收集、甄別和運用,還建立了犯罪現場勘察制度和嚴密的檢驗制度。正是由於這些司法制度的建立,使得宋慈有了大展身手的機會,歷年的破案經歷形成了《洗冤錄》,並出版發表,隨後朝廷要求辦理刑案的官吏人手一冊,成為當時的法醫檢驗指南,該書比歐洲的法醫著作早了三百多年。

如果沒有這些司法制度為基礎,宋慈的《洗冤錄》寫不出來。而有了這些法制權力的“籠子”,法官們就不能為所欲為,否則只要有像宋慈這樣懂法理的人,就很容易去偽存真,揭露真相,使元兇無處躲藏。

相對明清兩朝暗無天日的專制獨裁,大宋是溫和的,大宋的權力始終被裝在“籠子”裡。正因為如此,人們才敢說敢做,才有作為,才共同創造了一個經濟繁榮、科技進步、文化昌盛的溫和時代。

需要眾宰相集體討論通過,宰相不能“進退人物,隨意在手”,如此就不容易產生像李林甫楊國忠那樣一手遮天的權相了。當然,這又帶來另外一個問題:行政效率低。這是世界範圍內也是古今長存的問題,民主和專制,各有千秋。但總的來說,顯然低效率的民主比高效率的專制更受地球人歡迎。

熱播電視劇《大宋提刑官》根據南宋法醫專家宋慈的《洗冤錄》改編,劇中的宋慈通過自己精深的法醫理學破獲了一樁樁的疑案,使若干的沉冤得以昭雪。別看熱鬧,要看門道,這個門道就是大宋的法制“籠子”。

宋朝的司法制度,特別強調證據,不僅講究物證的收集、甄別和運用,還建立了犯罪現場勘察制度和嚴密的檢驗制度。正是由於這些司法制度的建立,使得宋慈有了大展身手的機會,歷年的破案經歷形成了《洗冤錄》,並出版發表,隨後朝廷要求辦理刑案的官吏人手一冊,成為當時的法醫檢驗指南,該書比歐洲的法醫著作早了三百多年。

如果沒有這些司法制度為基礎,宋慈的《洗冤錄》寫不出來。而有了這些法制權力的“籠子”,法官們就不能為所欲為,否則只要有像宋慈這樣懂法理的人,就很容易去偽存真,揭露真相,使元兇無處躲藏。

相對明清兩朝暗無天日的專制獨裁,大宋是溫和的,大宋的權力始終被裝在“籠子”裡。正因為如此,人們才敢說敢做,才有作為,才共同創造了一個經濟繁榮、科技進步、文化昌盛的溫和時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