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漢朝:最厲害的封建皇帝劉邦建立西漢,共29位皇帝,享國405年

漢朝(前202—8年, 25—220年), 分為西漢和東漢, 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 共29位皇帝, 享國405年。 漢代因尚火德被稱為炎漢, 又因皇室姓劉又稱劉漢。 西元前206年劉邦被封為漢王。 西元前202年西漢建立, 定都長安。 漢初在消滅異姓王和諸呂之亂後政局趨於穩定。 漢文帝、漢景帝相繼休養生息開創文景之治, 漢武帝即位後攘夷拓土, 被稱為漢武盛世, 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 史稱孝宣之治。 西元8年, 王莽篡漢, 西漢滅亡。 不久爆發綠林赤眉起義, 西元23年新莽覆滅。 西元25年, 劉秀稱帝, 建立東漢, 定都洛陽, 確立息兵養民的國策,

開創了光武中興。 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 漢和帝繼位後開創永元之隆, 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中後期發生了戚宦之爭和黨錮之禍, 於西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 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 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 西元220年曹丕篡漢, 東漢滅亡後, 劉備建立蜀漢延續漢室, 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漢朝皇帝列表

劉邦:漢高祖皇帝劉邦(西元前256年——西元前195年), 沛豐邑中陽裡人, 漢朝開國皇帝, 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 對漢族的發展, 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突出貢獻。 劉邦出身農家, 為人豁達大度, 不事生產。 歷任沛縣泗水亭長、沛公、漢王。 秦時因釋放刑徒而亡匿芒碭山中。 陳勝起事後不久, 集合縣中約3千子弟回應起義, 攻佔沛縣等地, 稱沛公, 不久投奔項梁。

西元前206年十月, 劉邦軍進駐霸上, 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 秦朝滅亡。 劉邦廢秦苛法, 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 鴻門宴後封為漢王, 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

楚漢戰爭前期, 屢屢敗北。 但他知人善任, 注意納諫, 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 又注意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 終於反敗為勝。 擊敗西楚霸王項羽後, 統一天下。 西元前202年2月28, 劉邦于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 定都長安, 史稱西漢。 高祖十二年, 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 被流矢射中, 其後病重不起, 西元前195去世, 廟號太祖, 諡號高皇帝。 毛澤東對劉邦的評價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劉盈:漢惠帝劉盈(西元前210年―西元前188年), 漢高祖劉邦與呂後之子, 西漢第二位皇帝。 漢惠帝是位年輕皇帝, 十六歲時便繼承皇位。 漢惠帝即位後, 實施仁政, 減輕賦稅, 提拔曹參為丞相, 蕭規曹隨, 政治清明, 國泰民安。 與民生息的政策, 推動了經濟的繁榮。 在思想和文化方面, 他廢除秦時禁錮, 使黃老哲學代替法家學說, 打開各種思想發展的大門, 但是仁弱的漢惠帝在位期間大權實際上掌握在強勢的母親呂後手中, 因此後世司馬遷作《史記》時甚至不設惠帝本紀, 而設“呂太后本紀”。 西元前188年, 在位僅僅七年的漢惠帝去世,

時年二十三歲, 諡號孝惠皇帝, 葬于安陵。

劉恭:西漢前少帝劉恭(約西元前192年—西元前184年), 漢惠帝劉盈嫡長子, 西漢第三任皇帝, 前188年—前184年在位。 皇太后呂雉命令漢惠帝皇后張嫣(漢宣平侯之女, 為孝惠皇后時, 無子)佯為有身, 取周美人之子名之, 立所名子為太子, 同時, 呂雉命宮女鴆殺周美人。

劉弘:劉弘(?―前180年), 西漢後少帝, 原名劉山, 曾用名劉義, 漢惠帝劉盈之子, 前少帝劉恭異母弟, 生母不詳, 西漢第四位皇帝, 前184年—前180年在位。 前184年, 繼任帝位, 即後少帝。 前180年9月, 呂後逝世。 經過周勃、陳平等人努力後, 呂氏家族力量被剷除。 朝臣陰謀說少帝劉弘並非漢惠帝親生子, 廢殺了劉弘及他的四個兄弟。 朝臣選定代王劉恒(即後來的漢太宗孝文皇帝)作為新皇帝並迎入漢都長安。

劉恒:漢文帝劉恒(前202年—前157年),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 ,漢惠帝劉盈之弟 ,西漢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漢高祖鎮壓了陳豨叛亂後,封劉恒為代王,其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調。漢高祖死後,呂後專權,諸呂掌握朝廷軍政大權。前180年,呂後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打盡,迎立代王劉恒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漢文帝即位後,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廢除肉刑,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當時百姓富裕,天下小康。劉恒為代王時有位王后,生有四個嫡子,在劉恒稱皇帝後不久,這四個嫡子相繼去世,其餘諸子中寵姬竇漪房之子劉啟最長。 劉恒登基後三月後(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劉啟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竇漪房為皇后。 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統治時期被合稱為文景之治 。

劉啟:漢景帝劉啟(西元前188年-西元前141年),漢文帝劉恒第五子,母孝文皇后竇氏(即竇太后) ,西漢第六位皇帝。劉啟在位期間,推行“削藩策”,削諸侯封地,平定七國之亂,鞏固中央集權,勤儉治國,繼續奉行“與民休息”政策,發展生產、減輕賦稅。劉啟在位16年,漢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劉啟駕崩,諡號孝景皇帝,葬于陽陵。

劉徹:漢武帝劉徹(西元前156年—西元前87年),西漢第七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劉徹十六歲登基, 為鞏固皇權,漢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範圍,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劉徹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但在位後期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為其整體正面形象留下負面評價,征和四年(西元前89年),劉徹下罪己詔。後元二年(西元前87年),劉徹崩于五柞宮,享年70歲,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劉弗陵:漢昭帝劉弗陵(前94年-前74年),漢武帝劉徹少子,母親是趙婕妤(鉤弋夫人),西漢第八位皇帝。漢昭帝繼位時年僅八歲,在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輔政下,沿襲武帝后期政策,與民休息,加強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前81年),召開“鹽鐵會議”,就武帝時期鹽鐵官營、治國理念等問題召集賢良文學討論,會後罷除榷酒(酒類專賣)。元鳳元年(前80年),以謀反罪誅殺桑弘羊、上官桀等,專任霍光,進一步改革武帝時制度,罷不急之官,減輕賦稅。因內外措施得當,武帝后期遺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漢王朝衰退趨勢得以扭轉,“百姓充實,四夷賓服”。元平元年(前74年),劉弗陵因病駕崩,年僅二十一歲,在位十三年。諡號孝昭皇帝,葬于平陵。

劉詢:劉詢(前91年―前49年),原名劉病已,漢武帝劉徹曾孫, 戾太子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之子 ,西漢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巫蠱之禍,繈褓中的劉詢曾下獄 ,後被祖母史家收養,直到漢武帝下詔掖庭養視,上屬籍宗正 。元平元年(前74)昌邑王劉賀被廢後,霍光等大臣將他從民間迎入宮中,先封為陽武侯,于同年7月繼位,時年十七歲。第二年改年號為“本始” 。他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在即位前受過牢獄之苦的皇帝 。宣帝在位期間,全國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吏稱其職,民安其業”,史稱“宣帝中興”,還有史家說,宣帝統治時期是漢朝武力最強盛、經濟最繁榮的時候。在以制定廟號、諡號嚴格著稱的西漢歷史中,中宗宣帝劉詢是四位擁有正式廟號的皇帝之一 。劉詢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黃龍元年(前49)十二月,劉詢因病死于長安未央宮 ,諡號孝宣皇帝,廟號中宗 ,葬於今天西安市南郊的杜陵。

劉奭:漢元帝劉奭(shì)(前74年—前33年),漢宣帝劉詢與嫡妻許平君所生之子,西漢第十一位皇帝。 劉奭出生幾個月後,漢宣帝即位為帝。兩年後,其母許平君被霍光妻子霍顯毒死。地節三年(前67年)四月,劉奭被立為太子 。黃龍元年(前49年)十月,漢宣帝駕崩,皇太子劉奭繼位,是為漢元帝。 漢元帝多材藝,善史書,通音律,少好儒術,為人柔懦 。在位期間,因為寵信宦官,導致皇權式微,朝政混亂不堪,西漢由此走向衰落。竟甯元年(前33年),漢元帝在長安未央宮病死 ,終年42歲,在位16年,葬於渭陵。

劉驁:漢成帝劉驁(前51年~前7年),西漢第十二位皇帝,漢元帝劉奭與孝元皇后王政君所生的嫡子。漢成帝即位後,荒于酒色,外戚擅政,大政幾乎全部為太后一族王氏掌握,為王莽篡漢埋下了禍根,各地相繼爆發農民起義和鐵官徒起義。漢成帝竟甯元年至綏和二年(西元前33年—西元前7年)在位,終年44歲,共在位25年。諡號孝成皇帝,廟號統宗,葬於延陵。

劉欣:漢哀帝劉欣(前25年-前1年),字和,漢元帝劉奭之孫,漢成帝劉驁之侄,定陶恭王劉康之子,母丁姬,西漢第十三位皇帝,在位7年。陽朔二年(前23年)八月二十二日,其父定陶恭王劉康去世,劉欣襲封定陶王爵位,劉欣年長後,伯父漢成帝無子嗣,在與叔父中山王劉興經過一年的激烈爭奪後,于綏和元年(前8年)被立為太子。綏和二年(前7年)三月十八日,漢成帝病逝,劉欣即位為帝,改元建平元年。元壽二年六月初三日(前1年8月15日),在位僅七年的劉欣駕崩,時年二十五歲,諡號孝哀皇帝,葬于義陵。

劉衎:漢平帝劉衎(西元前9年-西元6年),原名劉箕子,漢元帝劉奭之孫,中山孝王劉興之子,母衛姬 ,西漢第十四位皇帝,西元前1年―西元6年在位。漢哀帝於西元前1年8月15日病死後,王莽為便於弄權,不肯立年歲較長的君主。於9月17日迎立年僅9歲的劉衎為帝。次年改元元始。西元6年,劉衎病逝,終年14歲,廟號元宗(後除廟號),諡號孝平皇帝,葬于康陵(今陝西咸陽西25裡處)。

劉嬰:漢孺子劉嬰(西元5年―西元25年),於西元6年至西元8年十一月在西漢皇太子位,沒有當上皇帝,王莽呼之為“孺子”。他是漢宣帝的玄孫、楚孝王劉囂的曾孫、廣戚侯劉顯的兒子。劉嬰一生僅僅是做了三年皇太子,5歲被囚,又通令禁止任何人與他講話。孺子嬰長大後,六畜不識,話也說不清楚,成了一個傻子。西元25年2月,在臨涇被李松殺死。

劉秀: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西元前6年—西元57年),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出生于陳留郡濟陽縣 ,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新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西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稱帝, 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西元57年)二月初五日,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遺詔說:“我無益于百姓,後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務必儉省。刺史、二千石長吏都不要離開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員或通過驛傳郵寄唁函弔唁。”劉秀死後,其子明帝劉莊繼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劉秀于原陵,上廟號世祖 、諡號光武皇帝。

劉莊:漢明帝劉莊(西元28年-西元75年),初名劉陽,光武帝劉秀第四子,母光烈皇后陰麗華,東漢第二位皇帝,西元57年―西元75年在位。劉莊初封東海公,後進封東海王。建武十九年(西元43年),立為皇太子。建武中元二年(西元57年),即皇帝位。漢明帝即位後,一切遵奉光武制度。漢明帝提倡儒學,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總攬權柄,權不借下。他嚴令後妃之家不得封侯與政,對貴戚功臣也多方防範。同時,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脅。永平十六年(西元73年),命竇固征伐北匈奴。其後,又以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諸國皆遣子入侍。次年,複置西域都護。此外,隨著對外交往的正常發展,佛教已在西漢末年傳入中國,漢明帝將佛教引進中國,使佛教開始在中國流行。漢明帝在位期間,吏治清明,社會安定。永平十八年(西元75年),漢明帝去世,時年四十八歲。廟號顯宗,諡號孝明皇帝,葬于顯節陵(今河南洛陽市東南)。

劉炟:漢章帝劉炟(57年-88年),漢明帝劉莊第五子,母賈貴人,東漢第三位皇帝,75年9月5日-88年4月9日在位。永平三年(60年)被立為皇太子。永平十八年(75年)繼位。章和二年(88年),漢章帝去世,時年三十一歲,諡號孝章皇帝,廟號肅宗,葬於敬陵。

劉肇:漢和帝劉肇(79年―105年),東漢第四位皇帝,建初四年(79年)出生,他是漢章帝劉炟的第四子,生母為梁貴人,過繼給皇后竇氏為繼子。建初七年(82年),漢章帝廢太子劉慶,立劉肇為皇太子。 章和二年(88年),漢章帝逝世,劉肇即位,養母竇太后臨朝稱制。 永元四年,劉肇聯合宦官掃滅竇氏戚族,親政後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時人稱之為“永元之隆” 。元興元年病逝章德殿,終年27歲。 諡號為孝和皇帝。 廟號穆宗,諡法曰“不剛不柔曰和”。葬於慎陵。

劉隆:漢殤帝劉隆(105年—106年9月21日),漢和帝劉肇少子,養于民間,東漢第五位皇帝,登基時離出生剛滿百天,是繼位年齡最小的皇帝,不久夭折,諡號孝殤皇帝。

劉祜:漢安帝劉祜(94年-125年),漢章帝劉炟之孫,清河孝王劉慶之子,母左小娥,東漢第六位皇帝(106年—125年在位),在位19年,享年32歲,葬於恭陵。諡號孝安皇帝,廟號恭宗。

劉保:漢順帝劉保(115年—145年正月初六日),漢安帝劉祜之子,母宮人李氏,東漢第七位皇帝,125年—145年在位。145年正月,時年三十一歲,死後廟號敬宗(後除廟號),諡號孝順皇帝,葬于憲陵。

劉炳:漢沖帝劉炳(143年—145年2月15日),字明 ,漢順帝劉保之子,母虞貴人 ,東漢第九位皇帝,144年八月—145年正月在位。建康元年(144年)四月,劉炳被立為皇太子。八月,漢順帝去世,年僅兩歲的劉炳繼位,是為漢沖帝,尊漢順帝皇后梁妠為皇太后,由梁妠臨朝攝政。永憙元年,漢沖帝去世,年僅兩歲,諡號孝沖皇帝,葬于懷陵。

劉纘:漢質帝劉纘(138年—146年7月26日),一名劉續,漢章帝劉炟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東漢第十位皇帝。145年即位,年號本初,在位時間1年,便被梁冀毒死,諡號孝質皇帝,葬于靜陵。

劉志:漢桓帝劉志(132年—167年),字意 ,漢章帝劉炟曾孫,河間孝王劉開之孫,蠡吾侯劉翼之子,母匽明 ,東漢第十一位皇帝。本初元年質帝崩,梁太后與兄大將軍梁冀定策,迎立為帝,時年十五。太后臨政。初由外戚梁冀掌握朝政。延熹二年與宦官單超等合謀誅滅梁氏,朝政於是由宦官專斷。九年,朝中官員、太學生員與外戚聯合反對宦官當權,他下詔逮捕李膺等二百餘人,禁錮終身,史稱“黨錮之禍”。劉志一生崇尚佛、道,沉湎女色。信任宦官,察舉非人,時人譏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東漢王朝自此江河日下,瀕於滅亡。諡桓,葬于宣陵。

劉宏:漢靈帝劉宏(157年—189年),生於冀州河間國(今河北深州)。漢章帝劉炟的玄孫。世襲解瀆亭侯,父劉萇早逝,母董氏。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漢桓帝劉志逝世,劉宏被外戚竇氏挑選為皇位繼承人,于建甯元年(168年)正月即位。劉宏在位期間,大部分時間施行黨錮及宦官政治,又設置西園,巧立名目搜刮錢財,甚至賣官鬻爵以用於自己享樂,在位晚期爆發了黃巾起義,而涼州等地也陷入持續動亂之中。中平六年(189年)四月十一日(5月13日),劉宏去世,諡號孝靈皇帝,葬于文陵。劉宏喜好辭賦,作有《皇羲篇》、《追德賦》、《令儀頌》、《招商歌》等。

劉辯:劉辯(176年-190年),中國漢朝皇帝(光熹元年四月十三戊午日至昭甯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即西元189年5月15日-189年9月28日在位)。他是東漢第十三位皇帝,是漢靈帝劉宏與何皇后的嫡長子。中國古代的史書中稱劉辯為皇子辯、少帝和弘農王等,但因為劉辯在位不逾年,一般不把他看作是漢朝正統的皇帝,不單獨為他撰寫專屬於帝王的傳記(即本紀),不過現代史學界也有觀點承認他是漢朝皇帝。劉辯在靈帝駕崩後繼位為帝,史稱少帝,由於年幼,實權掌握在臨朝稱制的母親何太后和母舅大將軍何進手中。少帝在位時期,東漢政權已經名存實亡,他即位後不久即遭遇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和以十常侍為首的內廷宦官集團這兩大敵對政治集團的火拼,被迫出宮,回宮後又受制於以“勤王”為名進京的涼州軍閥董卓,終於被廢為弘農王,成為東漢唯一被廢黜的皇帝,其同父異母弟陳留王劉協繼位為帝,是為漢獻帝。被廢黜一年之後,劉辯在董卓脅迫下自盡,時年僅十五歲,其弟獻帝追諡他為懷王。

劉協:漢獻帝劉協(西元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漢靈帝劉宏次子,漢少帝劉辯異母弟,母靈懷皇后王榮,東漢最後一任皇帝,西元189年-220年在位。因被董太后撫養,故稱“董侯”,初封渤海王,後改封陳留王。西元189年,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誅殺後,董卓部將李傕等攻入長安,再次挾持了他,後來逃出長安。西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劉協,並遷都許縣,挾天子以令諸侯。西元220年,曹操病死,劉協被曹丕控制,隨後被迫禪讓于曹丕。西元234年,劉協壽終正寢,享年54歲。葬於禪陵(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北小風村),諡號孝獻皇帝。

劉恒:漢文帝劉恒(前202年—前157年),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 ,漢惠帝劉盈之弟 ,西漢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漢高祖鎮壓了陳豨叛亂後,封劉恒為代王,其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調。漢高祖死後,呂後專權,諸呂掌握朝廷軍政大權。前180年,呂後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打盡,迎立代王劉恒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漢文帝即位後,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廢除肉刑,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當時百姓富裕,天下小康。劉恒為代王時有位王后,生有四個嫡子,在劉恒稱皇帝後不久,這四個嫡子相繼去世,其餘諸子中寵姬竇漪房之子劉啟最長。 劉恒登基後三月後(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劉啟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竇漪房為皇后。 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統治時期被合稱為文景之治 。

劉啟:漢景帝劉啟(西元前188年-西元前141年),漢文帝劉恒第五子,母孝文皇后竇氏(即竇太后) ,西漢第六位皇帝。劉啟在位期間,推行“削藩策”,削諸侯封地,平定七國之亂,鞏固中央集權,勤儉治國,繼續奉行“與民休息”政策,發展生產、減輕賦稅。劉啟在位16年,漢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劉啟駕崩,諡號孝景皇帝,葬于陽陵。

劉徹:漢武帝劉徹(西元前156年—西元前87年),西漢第七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劉徹十六歲登基, 為鞏固皇權,漢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範圍,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劉徹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但在位後期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為其整體正面形象留下負面評價,征和四年(西元前89年),劉徹下罪己詔。後元二年(西元前87年),劉徹崩于五柞宮,享年70歲,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劉弗陵:漢昭帝劉弗陵(前94年-前74年),漢武帝劉徹少子,母親是趙婕妤(鉤弋夫人),西漢第八位皇帝。漢昭帝繼位時年僅八歲,在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輔政下,沿襲武帝后期政策,與民休息,加強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前81年),召開“鹽鐵會議”,就武帝時期鹽鐵官營、治國理念等問題召集賢良文學討論,會後罷除榷酒(酒類專賣)。元鳳元年(前80年),以謀反罪誅殺桑弘羊、上官桀等,專任霍光,進一步改革武帝時制度,罷不急之官,減輕賦稅。因內外措施得當,武帝后期遺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漢王朝衰退趨勢得以扭轉,“百姓充實,四夷賓服”。元平元年(前74年),劉弗陵因病駕崩,年僅二十一歲,在位十三年。諡號孝昭皇帝,葬于平陵。

劉詢:劉詢(前91年―前49年),原名劉病已,漢武帝劉徹曾孫, 戾太子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之子 ,西漢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巫蠱之禍,繈褓中的劉詢曾下獄 ,後被祖母史家收養,直到漢武帝下詔掖庭養視,上屬籍宗正 。元平元年(前74)昌邑王劉賀被廢後,霍光等大臣將他從民間迎入宮中,先封為陽武侯,于同年7月繼位,時年十七歲。第二年改年號為“本始” 。他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在即位前受過牢獄之苦的皇帝 。宣帝在位期間,全國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吏稱其職,民安其業”,史稱“宣帝中興”,還有史家說,宣帝統治時期是漢朝武力最強盛、經濟最繁榮的時候。在以制定廟號、諡號嚴格著稱的西漢歷史中,中宗宣帝劉詢是四位擁有正式廟號的皇帝之一 。劉詢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黃龍元年(前49)十二月,劉詢因病死于長安未央宮 ,諡號孝宣皇帝,廟號中宗 ,葬於今天西安市南郊的杜陵。

劉奭:漢元帝劉奭(shì)(前74年—前33年),漢宣帝劉詢與嫡妻許平君所生之子,西漢第十一位皇帝。 劉奭出生幾個月後,漢宣帝即位為帝。兩年後,其母許平君被霍光妻子霍顯毒死。地節三年(前67年)四月,劉奭被立為太子 。黃龍元年(前49年)十月,漢宣帝駕崩,皇太子劉奭繼位,是為漢元帝。 漢元帝多材藝,善史書,通音律,少好儒術,為人柔懦 。在位期間,因為寵信宦官,導致皇權式微,朝政混亂不堪,西漢由此走向衰落。竟甯元年(前33年),漢元帝在長安未央宮病死 ,終年42歲,在位16年,葬於渭陵。

劉驁:漢成帝劉驁(前51年~前7年),西漢第十二位皇帝,漢元帝劉奭與孝元皇后王政君所生的嫡子。漢成帝即位後,荒于酒色,外戚擅政,大政幾乎全部為太后一族王氏掌握,為王莽篡漢埋下了禍根,各地相繼爆發農民起義和鐵官徒起義。漢成帝竟甯元年至綏和二年(西元前33年—西元前7年)在位,終年44歲,共在位25年。諡號孝成皇帝,廟號統宗,葬於延陵。

劉欣:漢哀帝劉欣(前25年-前1年),字和,漢元帝劉奭之孫,漢成帝劉驁之侄,定陶恭王劉康之子,母丁姬,西漢第十三位皇帝,在位7年。陽朔二年(前23年)八月二十二日,其父定陶恭王劉康去世,劉欣襲封定陶王爵位,劉欣年長後,伯父漢成帝無子嗣,在與叔父中山王劉興經過一年的激烈爭奪後,于綏和元年(前8年)被立為太子。綏和二年(前7年)三月十八日,漢成帝病逝,劉欣即位為帝,改元建平元年。元壽二年六月初三日(前1年8月15日),在位僅七年的劉欣駕崩,時年二十五歲,諡號孝哀皇帝,葬于義陵。

劉衎:漢平帝劉衎(西元前9年-西元6年),原名劉箕子,漢元帝劉奭之孫,中山孝王劉興之子,母衛姬 ,西漢第十四位皇帝,西元前1年―西元6年在位。漢哀帝於西元前1年8月15日病死後,王莽為便於弄權,不肯立年歲較長的君主。於9月17日迎立年僅9歲的劉衎為帝。次年改元元始。西元6年,劉衎病逝,終年14歲,廟號元宗(後除廟號),諡號孝平皇帝,葬于康陵(今陝西咸陽西25裡處)。

劉嬰:漢孺子劉嬰(西元5年―西元25年),於西元6年至西元8年十一月在西漢皇太子位,沒有當上皇帝,王莽呼之為“孺子”。他是漢宣帝的玄孫、楚孝王劉囂的曾孫、廣戚侯劉顯的兒子。劉嬰一生僅僅是做了三年皇太子,5歲被囚,又通令禁止任何人與他講話。孺子嬰長大後,六畜不識,話也說不清楚,成了一個傻子。西元25年2月,在臨涇被李松殺死。

劉秀: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西元前6年—西元57年),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出生于陳留郡濟陽縣 ,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新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西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稱帝, 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西元57年)二月初五日,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遺詔說:“我無益于百姓,後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務必儉省。刺史、二千石長吏都不要離開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員或通過驛傳郵寄唁函弔唁。”劉秀死後,其子明帝劉莊繼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劉秀于原陵,上廟號世祖 、諡號光武皇帝。

劉莊:漢明帝劉莊(西元28年-西元75年),初名劉陽,光武帝劉秀第四子,母光烈皇后陰麗華,東漢第二位皇帝,西元57年―西元75年在位。劉莊初封東海公,後進封東海王。建武十九年(西元43年),立為皇太子。建武中元二年(西元57年),即皇帝位。漢明帝即位後,一切遵奉光武制度。漢明帝提倡儒學,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總攬權柄,權不借下。他嚴令後妃之家不得封侯與政,對貴戚功臣也多方防範。同時,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脅。永平十六年(西元73年),命竇固征伐北匈奴。其後,又以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諸國皆遣子入侍。次年,複置西域都護。此外,隨著對外交往的正常發展,佛教已在西漢末年傳入中國,漢明帝將佛教引進中國,使佛教開始在中國流行。漢明帝在位期間,吏治清明,社會安定。永平十八年(西元75年),漢明帝去世,時年四十八歲。廟號顯宗,諡號孝明皇帝,葬于顯節陵(今河南洛陽市東南)。

劉炟:漢章帝劉炟(57年-88年),漢明帝劉莊第五子,母賈貴人,東漢第三位皇帝,75年9月5日-88年4月9日在位。永平三年(60年)被立為皇太子。永平十八年(75年)繼位。章和二年(88年),漢章帝去世,時年三十一歲,諡號孝章皇帝,廟號肅宗,葬於敬陵。

劉肇:漢和帝劉肇(79年―105年),東漢第四位皇帝,建初四年(79年)出生,他是漢章帝劉炟的第四子,生母為梁貴人,過繼給皇后竇氏為繼子。建初七年(82年),漢章帝廢太子劉慶,立劉肇為皇太子。 章和二年(88年),漢章帝逝世,劉肇即位,養母竇太后臨朝稱制。 永元四年,劉肇聯合宦官掃滅竇氏戚族,親政後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時人稱之為“永元之隆” 。元興元年病逝章德殿,終年27歲。 諡號為孝和皇帝。 廟號穆宗,諡法曰“不剛不柔曰和”。葬於慎陵。

劉隆:漢殤帝劉隆(105年—106年9月21日),漢和帝劉肇少子,養于民間,東漢第五位皇帝,登基時離出生剛滿百天,是繼位年齡最小的皇帝,不久夭折,諡號孝殤皇帝。

劉祜:漢安帝劉祜(94年-125年),漢章帝劉炟之孫,清河孝王劉慶之子,母左小娥,東漢第六位皇帝(106年—125年在位),在位19年,享年32歲,葬於恭陵。諡號孝安皇帝,廟號恭宗。

劉保:漢順帝劉保(115年—145年正月初六日),漢安帝劉祜之子,母宮人李氏,東漢第七位皇帝,125年—145年在位。145年正月,時年三十一歲,死後廟號敬宗(後除廟號),諡號孝順皇帝,葬于憲陵。

劉炳:漢沖帝劉炳(143年—145年2月15日),字明 ,漢順帝劉保之子,母虞貴人 ,東漢第九位皇帝,144年八月—145年正月在位。建康元年(144年)四月,劉炳被立為皇太子。八月,漢順帝去世,年僅兩歲的劉炳繼位,是為漢沖帝,尊漢順帝皇后梁妠為皇太后,由梁妠臨朝攝政。永憙元年,漢沖帝去世,年僅兩歲,諡號孝沖皇帝,葬于懷陵。

劉纘:漢質帝劉纘(138年—146年7月26日),一名劉續,漢章帝劉炟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東漢第十位皇帝。145年即位,年號本初,在位時間1年,便被梁冀毒死,諡號孝質皇帝,葬于靜陵。

劉志:漢桓帝劉志(132年—167年),字意 ,漢章帝劉炟曾孫,河間孝王劉開之孫,蠡吾侯劉翼之子,母匽明 ,東漢第十一位皇帝。本初元年質帝崩,梁太后與兄大將軍梁冀定策,迎立為帝,時年十五。太后臨政。初由外戚梁冀掌握朝政。延熹二年與宦官單超等合謀誅滅梁氏,朝政於是由宦官專斷。九年,朝中官員、太學生員與外戚聯合反對宦官當權,他下詔逮捕李膺等二百餘人,禁錮終身,史稱“黨錮之禍”。劉志一生崇尚佛、道,沉湎女色。信任宦官,察舉非人,時人譏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東漢王朝自此江河日下,瀕於滅亡。諡桓,葬于宣陵。

劉宏:漢靈帝劉宏(157年—189年),生於冀州河間國(今河北深州)。漢章帝劉炟的玄孫。世襲解瀆亭侯,父劉萇早逝,母董氏。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漢桓帝劉志逝世,劉宏被外戚竇氏挑選為皇位繼承人,于建甯元年(168年)正月即位。劉宏在位期間,大部分時間施行黨錮及宦官政治,又設置西園,巧立名目搜刮錢財,甚至賣官鬻爵以用於自己享樂,在位晚期爆發了黃巾起義,而涼州等地也陷入持續動亂之中。中平六年(189年)四月十一日(5月13日),劉宏去世,諡號孝靈皇帝,葬于文陵。劉宏喜好辭賦,作有《皇羲篇》、《追德賦》、《令儀頌》、《招商歌》等。

劉辯:劉辯(176年-190年),中國漢朝皇帝(光熹元年四月十三戊午日至昭甯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即西元189年5月15日-189年9月28日在位)。他是東漢第十三位皇帝,是漢靈帝劉宏與何皇后的嫡長子。中國古代的史書中稱劉辯為皇子辯、少帝和弘農王等,但因為劉辯在位不逾年,一般不把他看作是漢朝正統的皇帝,不單獨為他撰寫專屬於帝王的傳記(即本紀),不過現代史學界也有觀點承認他是漢朝皇帝。劉辯在靈帝駕崩後繼位為帝,史稱少帝,由於年幼,實權掌握在臨朝稱制的母親何太后和母舅大將軍何進手中。少帝在位時期,東漢政權已經名存實亡,他即位後不久即遭遇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和以十常侍為首的內廷宦官集團這兩大敵對政治集團的火拼,被迫出宮,回宮後又受制於以“勤王”為名進京的涼州軍閥董卓,終於被廢為弘農王,成為東漢唯一被廢黜的皇帝,其同父異母弟陳留王劉協繼位為帝,是為漢獻帝。被廢黜一年之後,劉辯在董卓脅迫下自盡,時年僅十五歲,其弟獻帝追諡他為懷王。

劉協:漢獻帝劉協(西元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漢靈帝劉宏次子,漢少帝劉辯異母弟,母靈懷皇后王榮,東漢最後一任皇帝,西元189年-220年在位。因被董太后撫養,故稱“董侯”,初封渤海王,後改封陳留王。西元189年,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誅殺後,董卓部將李傕等攻入長安,再次挾持了他,後來逃出長安。西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劉協,並遷都許縣,挾天子以令諸侯。西元220年,曹操病死,劉協被曹丕控制,隨後被迫禪讓于曹丕。西元234年,劉協壽終正寢,享年54歲。葬於禪陵(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北小風村),諡號孝獻皇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