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歷史上唯一 一個兩任大總統,晚年投資實業

黎元洪是一個充滿矛盾和爭議的人物。 他的一生, 經歷了北洋海軍、湖北新軍、首義都督、三任民國副總統和兩任民國大總統諸時段, 其間有功大於過者, 亦有功過相償者, 還有過失難辭者。

黎元洪(1864年—1928年)字宋卿, 漢族, 湖北黃陂人, 人稱“黎黃陂”, 中國北洋政府總統。 世居湖北黃陂西鄉、縣城、東鄉與北鄉, 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 1906年擢升暫編陸二十一軍統領。 武昌起義時, 任革命軍湖北軍政府都督。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 當選為副總統。 袁世凱死後, 繼任總統。 後段祺瑞利用張勳將其驅走, 由馮國璋代理大總統。

晚年投資實業。 黎元洪是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的都督, 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兩任大總統和三任副總統的人。

1911年, 武昌起義爆發, 黎被革命黨人強迫推舉為湖北都督。 漢口、漢陽光復, 各國領事宣佈“中立”, 才宣告就職。 1912年1月,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

黎元洪被選為副總統兼領鄂督。

2月, 南北和議告成, 與孫武、劉成禺、張伯烈等組織“民社”, 任理事長, 鼓動武昌和南京分裂;附和袁世凱定都北京;鎮壓“群英會”;為排除異己, 將原8個師的軍隊改編為3個師。 8月16日與袁世凱合謀, 誘殺湖北軍政府軍務部副部長張振武和湖北將校團團長方維。

1913年袁世凱撲滅“二次革命”。 10月6日袁世凱任中華民國正式大總統, 黎元洪為正式副總統兼鄂督。 但袁對黎元洪在鄂視為心腹之患。 12月派段祺瑞到鄂, 以“磋商要政”為詞, 迫黎元洪赴京。 被安置在瀛台, 與之結為兒女姻親以控制之。 1915年袁世凱帝制自為, 黎遷居東廠胡同, 閉門謝客。 12月15日, 袁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 黎元洪堅辭不就。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死, 黎元洪出任大總統。 而國務總理段祺瑞獨斷專行, 演成“府院之爭”。 翌年6月, 黎元洪引長江巡閱使張勳入京斡旋, 7月1日張勳復辟, 黎元洪被迫棄職。 1922年6月, 直系軍閥曹錕、吳佩孚趕走皖系總統徐世昌, “法統重光”再任大總統。 次年初曹錕賄選, 逼黎下野。 6月黎元洪辭職赴天津。

黎元洪晚年致力於實業, 曾任中興煤礦董事長、黃陂商業銀行總董事和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等企業的董事。 投資企業45個, 其中銀行17家, 工廠12個、煤礦6家, 總投資額達200萬元。 又于武昌油坊嶺等地購置大量田產。 1920年, 黎元洪眷念故鄉, 捐資拆遷黎家河祖遺的一間半屋, 修建黎氏宗祠。 內設孝義小學堂, 聘請塾師一人, 塾師工資及學生學雜費用, 都由黎元洪負擔。 1928年6月3日, 黎元洪因為腦溢血在天津去世。 黎死後, 以國葬的形式葬在土公山(現華中師範大學東南門附近)。

平生牽涉許多重大歷史事件, 反對袁世凱稱帝,拒絕王封,為他贏得了較高的威望。其後護國軍擁戴他,護法力量爭取他,他也與護國護法運動相呼應,對袁世凱的垮臺,北洋軍閥的分裂,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他的最大歷史貢獻是介入武昌起義,並與眾多辛亥志士一起推翻二千餘年的帝制,走向共和。在武昌起義中,他的介入與存在,就是一個歷史性的象徵,就已經正式敲響了滿清政府及千年帝制的喪鐘。這一歷史貢獻是完全不容抹殺的,也無法抹殺的。

反對袁世凱稱帝,拒絕王封,為他贏得了較高的威望。其後護國軍擁戴他,護法力量爭取他,他也與護國護法運動相呼應,對袁世凱的垮臺,北洋軍閥的分裂,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他的最大歷史貢獻是介入武昌起義,並與眾多辛亥志士一起推翻二千餘年的帝制,走向共和。在武昌起義中,他的介入與存在,就是一個歷史性的象徵,就已經正式敲響了滿清政府及千年帝制的喪鐘。這一歷史貢獻是完全不容抹殺的,也無法抹殺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