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毛主席時代的“大三線建設”:宏偉深遠的超級戰略工程,影響至今

大三線建設是新中國在1964年至1978年間, 展開的、延續時間最長、規模最為宏大的一次工業體系建設。 簡單地說, 就是在以四川為中心的廣大西南地區建立相對於全國獨立的、“小而全”的國民經濟體系、工業生產體系、資源能源體系、軍工製造體系、交通通訊體系、科技研發體系和戰略儲備體系。

什麼要這樣做?一句話, 就是建立中華民族的“戰略大後方”。

當時國際形勢複雜, 1960年中蘇關係急劇惡化, 在我國北部邊境陳兵百萬;1962年, 印度在中印邊境挑起事端, 直接導致中印軍事衝突。 1964年, 美也虎視眈眈, 航母在臺灣海峽舉行核戰爭演習, 1964年8月越南戰爭規模擴大, 並延燒到中國南部地區, 直接威脅中國安全。

由於地理和歷史的原因, 當時中國70%的工業分佈于東北和沿海地區, 從軍事經濟學的角度看, 這種工業佈局顯得非常脆弱, 東北重工業完全處於蘇聯的轟炸機和中短程導彈的射程之內;而在沿海地區,

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工業區則完全暴露在美國航空母艦的攻擊範圍中。 一旦戰爭開始, 中國工業將很快陷入癱瘓。 假如我們遭到強敵的夾擊, 發生像日本侵略那樣極端惡劣的形勢, 東北、華東工業區相繼失守、大片國土淪喪的極端情況。

三線建設, 就是以防戰爭期間, 退守于高山大川, 保存一個“微縮中國”, 在四川和西南, 部署全套獨立完整、門類齊全、互相協調、實用實戰的交通能源、基礎工業及國防工業體系, 保持我們的工業化進程不至於被徹底打斷, 然後伺機反擊。 用心可謂極其良苦!所以, 為了抗禦外敵, 國家提出三線建設的超大戰略構想。

大三線戰略構想:把全國劃分為前線、中間地帶和戰略後方, 分別簡稱為一線、二線和大三線。 按照中國軍事經濟地理區劃, 沿海地區是第一線, 包括沿海和邊疆省區, 如北京、上海、天津、遼寧、黑龍江、吉林、新疆、西藏、內蒙古、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 三線則是指長城以南、廣東省韶關以北、京廣鐵路以西、甘肅烏鞘嶺以東的廣大地區,

包括基本屬於內地的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7個省區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廣西等省區靠內地的一部分, 共涉及13個省區。 四川、雲南、貴州及湘西、鄂西為西南三線, 陝、甘、寧、青及豫西、晉西為西北三線。 相對於西北、西南的大三線, 中部及沿海地區腹地稱小三線。

用今天的概念來說, 它基本上是指不包括新疆、西藏和內蒙古在內的中國中西部。 介於一、三線地區之間地帶, 就是二線地區。

大三線建設歷時1964---1978計14年, 若包括1958---1964的前期6年共20年整, 核心時間段為1964---1972計8年, 橫貫三個五年計劃的三線建設中, 國家在主要13個省和自治區的中西部地區投入了2052.68億元鉅資, 涉及600多家企、事業單位的重建、搬遷、合併, 整個工程規模史無前例。 幾百萬工人、幹部、知識份子、解放軍官兵和成千萬人次民工的建設者, 打起背包, 跋山涉水, 來到祖國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峽谷、大漠荒野。 他們露宿風餐, 肩扛人挑, 用十幾年的艱辛、血汗和生命, 建起了星羅棋佈的1100多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

三線建設“基地”分佈:

011基地:貴州安順。殲擊機和教練機生產基地。

012基地:陝西漢中。預計建設成殲擊機生產基地,1975年,中央決定西安飛機設計所研製的運八飛機由012基地繼續研製,基地變為運輸機製造基地。1979年彤輝機械廠、勁松機械廠和012飛機設計所分出單獨設立陝西飛機製造公司,012基地成了航空配件生產基地。1980年,運八飛機投入批量生產。

013基地(湖南航空):張家界—長沙。管轄幾個航空配件廠(主要是3028廠湘陵機械廠)和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航空第三設計院。

014基地(中國空對空導彈研究院):河南洛陽。158廠南峰公司從漢中遷來,專門製造空對空導彈。

061基地:(江南航太)貴州遵義。防空導彈生產基地,航二院分建。

062基地:(航太七院)四川萬源—成都。火箭/彈道導彈生產基地。航一院分建。

063基地:(航太四院):陝西西安。

064基地:(併入062基地):四川達州。

066基地:(三江航太):湖北遠安—孝感。飛航導彈生產基地(紅鳥)。航三院分建。

067基地:(航太六院):陝西鳳縣—西安。液體火箭發動機生產基地。航一院分建。

068基地:(湖南航太):湖南邵陽4縣1市—長沙。航二院分建。1970年始建,1978年停建,1994年搬遷到長沙。

081基地(川北電子):四川廣元。原0821指揮部,1965年開始興建,為火控雷達生產基地。

082基地:四川成都東郊電子工業基地。

083基地:(振華電子):貴州都勻。

541總廠:坦克製造基地,機關在山西聞喜東鎮,廠區分佈在山西絳縣、翼城和垣曲。

大三線建設主要成就

中國二汽:(湖北省十堰市)中國第二大汽車集團

江漢油田:(湖北省潛江市)

長慶油田:(陝西省)中國第三大油田

酒泉鋼鐵集團:(甘肅酒泉)

西北鋁加工廠:(甘肅蘭州)

攀枝花鋼鐵集團:(四川攀枝花)中國第五大鋼鐵集團

賀蘭山煤炭基地:(寧夏石嘴山市)

酒泉航太發射中心:(甘肅酒泉)中國最大航太發射場

西昌航太發射中心:(四川西昌)

金川有色金屬公司:(甘肅金昌)

嘉陵摩托車集團:(重慶市)世界最大摩托車生產商

六盤水煤炭工業基地:(貴州六盤水)

德陽第二重型機器廠:(四川德陽)超大型機械生產商

洛陽玻璃廠:(河南省洛陽市)

成都飛機製造廠

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

東方電機廠

東方汽輪機廠

東方鍋爐廠

成昆鐵路:(成都——昆明) 全長1091公里

焦枝鐵路:(焦作——枝城) 全長 772公里

湘黔鐵路:(株洲——貴定) 全長 905公里

襄渝鐵路:(襄樊——重慶) 全長 895公里

青藏鐵路一期:(西寧——南山口) 全長 814公里

劉家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22.5萬千瓦,年發電量57億度

丹江口水電站 :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

葛洲壩水電站:總裝機容量271.5萬千瓦,年發電量161億度

中國西南物理研究院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

三線建設是我國工業佈局的一次乾坤大挪移,影響巨大而深遠,在某種程度上,促進內地省區的經濟繁榮和科技文化進步,給內地以後建設帶來了發展機遇。攀枝花、六盤水、十堰、金昌等過去是人煙稀少的荒山僻野,現在成為著名的新興工業城市。鐵路的開通,礦產資源的開發,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的內遷,使長期不發達的內地和少數民族地區湧現了幾十個中小工業城市,社會經濟、文化水準得到顯著提高,縮小了內地與沿海地區的各種差距,人民生活水準有一定的增長。

三線建設“基地”分佈:

011基地:貴州安順。殲擊機和教練機生產基地。

012基地:陝西漢中。預計建設成殲擊機生產基地,1975年,中央決定西安飛機設計所研製的運八飛機由012基地繼續研製,基地變為運輸機製造基地。1979年彤輝機械廠、勁松機械廠和012飛機設計所分出單獨設立陝西飛機製造公司,012基地成了航空配件生產基地。1980年,運八飛機投入批量生產。

013基地(湖南航空):張家界—長沙。管轄幾個航空配件廠(主要是3028廠湘陵機械廠)和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航空第三設計院。

014基地(中國空對空導彈研究院):河南洛陽。158廠南峰公司從漢中遷來,專門製造空對空導彈。

061基地:(江南航太)貴州遵義。防空導彈生產基地,航二院分建。

062基地:(航太七院)四川萬源—成都。火箭/彈道導彈生產基地。航一院分建。

063基地:(航太四院):陝西西安。

064基地:(併入062基地):四川達州。

066基地:(三江航太):湖北遠安—孝感。飛航導彈生產基地(紅鳥)。航三院分建。

067基地:(航太六院):陝西鳳縣—西安。液體火箭發動機生產基地。航一院分建。

068基地:(湖南航太):湖南邵陽4縣1市—長沙。航二院分建。1970年始建,1978年停建,1994年搬遷到長沙。

081基地(川北電子):四川廣元。原0821指揮部,1965年開始興建,為火控雷達生產基地。

082基地:四川成都東郊電子工業基地。

083基地:(振華電子):貴州都勻。

541總廠:坦克製造基地,機關在山西聞喜東鎮,廠區分佈在山西絳縣、翼城和垣曲。

大三線建設主要成就

中國二汽:(湖北省十堰市)中國第二大汽車集團

江漢油田:(湖北省潛江市)

長慶油田:(陝西省)中國第三大油田

酒泉鋼鐵集團:(甘肅酒泉)

西北鋁加工廠:(甘肅蘭州)

攀枝花鋼鐵集團:(四川攀枝花)中國第五大鋼鐵集團

賀蘭山煤炭基地:(寧夏石嘴山市)

酒泉航太發射中心:(甘肅酒泉)中國最大航太發射場

西昌航太發射中心:(四川西昌)

金川有色金屬公司:(甘肅金昌)

嘉陵摩托車集團:(重慶市)世界最大摩托車生產商

六盤水煤炭工業基地:(貴州六盤水)

德陽第二重型機器廠:(四川德陽)超大型機械生產商

洛陽玻璃廠:(河南省洛陽市)

成都飛機製造廠

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

東方電機廠

東方汽輪機廠

東方鍋爐廠

成昆鐵路:(成都——昆明) 全長1091公里

焦枝鐵路:(焦作——枝城) 全長 772公里

湘黔鐵路:(株洲——貴定) 全長 905公里

襄渝鐵路:(襄樊——重慶) 全長 895公里

青藏鐵路一期:(西寧——南山口) 全長 814公里

劉家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22.5萬千瓦,年發電量57億度

丹江口水電站 :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

葛洲壩水電站:總裝機容量271.5萬千瓦,年發電量161億度

中國西南物理研究院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

三線建設是我國工業佈局的一次乾坤大挪移,影響巨大而深遠,在某種程度上,促進內地省區的經濟繁榮和科技文化進步,給內地以後建設帶來了發展機遇。攀枝花、六盤水、十堰、金昌等過去是人煙稀少的荒山僻野,現在成為著名的新興工業城市。鐵路的開通,礦產資源的開發,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的內遷,使長期不發達的內地和少數民族地區湧現了幾十個中小工業城市,社會經濟、文化水準得到顯著提高,縮小了內地與沿海地區的各種差距,人民生活水準有一定的增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