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AFP升高,除了肝癌,還有啥?

腫瘤標誌物是指存在於血液、體液和組織中可檢測到的與腫瘤的發生與發展有關的的物質, 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組織而僅見於胚胎組織, 或在腫瘤組織中的產量極大地超過正常組織, 其存在或變數可提示腫瘤的性質, 從而瞭解腫瘤的發生、細胞分化及工能, 在腫瘤的診斷、分類、預後判斷及指導臨床治療中起到輔助作用。 在眾多的腫瘤標誌物中甲胎蛋白(AFP)是臨床上應用較廣的一種腫瘤標誌物。

AFP理化性質

甲胎蛋白(AFP)是胚胎期合成的功能蛋白, 其平均分子量為70kD,含糖量4%, 在電場中泳動與α-球蛋白區的單一多聚體肽鏈的糖蛋白。

其物理化學特性以及氨基酸組分與蛋白相似。

AFP生理代謝

AFP是清蛋白的同系物, 在胎兒期可作為載體蛋白, AFP的合成首次出現在胎兒的肝臟以及卵黃中。

妊娠初期, AFP由卵黃囊分泌, 其在胎兒6周開始於肝和小腸合成分泌到胎兒血清, 在妊娠12-14周, 達到高峰值, 隨即降低至分娩期。 出生後, 在血清中的濃度逐漸減低, 該指標出生後1-2年該指標降至成人水準。

臨床中常見的使甲胎蛋白偏高的疾病:

1、原發性肝癌

AFP是原發性肝癌最靈敏、最特異的腫瘤標誌物。 一般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9ng/ml, 但當肝細胞發生癌變時, 卻又恢復了產生這種蛋白質的功能, 據瞭解發現約有80%的肝癌病人血清中甲胎蛋白會升高,

一般在肝癌出現症狀之前的8個月甲胎蛋白就已經升高。 因而, 甲胎蛋白對肝癌的肝癌的早期診斷具有一定的意義。

2、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可檢出AFP一般為20-50ng/ml, 少數病人可暫時升高到400ng/ml以上。 但急性肝炎患者隨著病情好轉, 常在短時間內下降至正常水準, 即AFP“一過性升高”。 慢性肝病和肝硬化可呈下降或持續低水準, 肝癌則呈逐漸上升趨勢。

3、先天性胎兒畸形

胎兒AFP可有少量通過胎盤屏障進入母體, 因此孕婦血清AFP可升高一般在500ng/ml以下, 產後20天內降至正常人水準。 在無腦兒脊柱裂畸形妊娠時, 孕婦血清AFP異常升高。 近年來, 羊水中AFP檢測的意義也引起人們的注意, 如胎兒為無腦兒、開放性脊柱裂時,

羊水中甲胎蛋白的測定已成為開放性神經管畸形的特異診斷方法。

4、新生兒肝炎

30%新生兒肝炎可測出甲胎蛋白, 發生率隨病情的嚴重度而增加, 大多明顯增高。 此可與先天性膽道閉鎖鑒別, 後者甲胎蛋白大多正常。

5、妊娠婦女和新生兒

妊娠婦女和新生兒也會出現甲胎蛋白的一時性升高, 因為甲胎蛋白是胎兒的正常血漿蛋白成份, 是胚胎早期的主要蛋白質, 妊娠期婦女甲胎蛋白是會明顯升高, 一般在妊娠後3個月, 甲胎蛋白就明顯升高, 到7-8月孕婦母血中AFP量達到最高峰並相對穩定, 約在產後3周後漸漸恢復正常水準。

6、生殖細胞腫瘤

大約50%患有生殖細胞腫瘤的病人其甲胎蛋白(AFP)呈陽性;一些其它腸胃管腫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甲胎蛋白偏高;另外,

若甲胎蛋白大於25μg/L的男性患者還要考慮睾丸癌的可能。

7、病毒性肝炎

慢性肝炎活動期甲胎蛋白有輕度、中度升高, 一般在50~300μg/L, 與肝細胞癌不同點為升高幅度低, 一般不持續增高, 經治療後降低以至恢復正常。

8、其他原因

肝損傷、充血性肝腫大、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先天性酪氨酸病、孕婦(3~6個月)、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腫瘤(如精原細胞瘤、惡性畸胎瘤、卵巢癌等)也常有甲胎蛋白增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