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歷史未解之謎:鄭板橋敢向皇帝打啞謎,裝糊塗,是高風亮節嗎

l鄭板橋,名燮,是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首。 作為讀書人,他剛直不阿,見義勇為,寧受貧困折磨,不向權貴折腰。 的高風亮節,為世人所欽仰。 他的字和畫也為世人所青眯。

但是,在乾隆十六年,他五十九歲時寫的“難得糊塗”,卻使一頭霧水,猜不透他本意是什麼,這樣就引發了後人對此的眾多猜測有人猜測這是鄭板橋的自我解嘲

《廣陵奇才—鄭板橋傳》說這句話“真乃絕頂聰明人吐露的無可奈何語,是對暄囂人生、炎涼世態內心進出的激憤詞”。 據說,有天,他在悵然無聊之時,不覺想到,一生碌碌,半世蕭蕭,人生難道就是如此嗎?那些爭名奪利的人,到頭來又怎樣呢?看來人還是糊塗一些的好,萬事都要作個糊塗觀,無所謂失,也無所謂得,心靈大約也就寧靜了。

於是大筆一揮,“難得糊塗”便如他的心聲躍然紙上。

也有人猜測這是他的激憤之言。

據說有一年秋天,鄭板橋任山東濰縣知縣之時,恰逢大旱,欽差姚耀宗不問災情,卻向鄭板橋索畫。

鄭板橋心生憤懣,畫了一幅鬼圖給他。 姚見鄭用畫諷刺他,頓起歹心,指使財主囤糧,使百姓餓死,以使鄭板橋獲罪。 鄭板橋左右為難,他的妻子勸他,既然皇上不問欽差不理,你就裝糊塗吧!鄭板橋憤憤道:“裝糊塗我鄭板橋裝不起來。 你可知道,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變糊塗更難,難得糊塗說著說著競自覺思路大開,於是就以“拯救萬民,在所不惜”來激勵自己,果然決定開官倉賑濟災民。 後來,這句話還成了“難得糊塗。 大字下的自注:“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 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有人認為這段題書,“其中有段非常感性的心路歷程,也是知識份子在專制腐敗政海中無法展現志向的一種抗議之聲。
它具有為所當為的失敗含義和不可為面為的膽識。 ”這種“心理調節”,乃是“試圖把自己的心理反差平衡一下以求得方寸的暫時安寧”。

還有人說這是他心安理得之言。

據說鄭板橋任山東誰縣知縣期間,接到堂弟鄭墨的一封信,托他幫忙求興化知縣打贏一場與鄰里關於一段祖房牆基的官司。 鄭板橋當即回信:“千里捎書為一牆,讓他幾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怎麼不見秦始皇!”接著他又寫了“難得栩塗”,“吃虧是福”兩幅大字,並在其下加了注。 在“吃虧是福”下加的注是:“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損於己則盈於彼,各得心情之半。 而得我心安即平,且安福即在是矣。 ”這裡是將“難得糊塗“比喻為聰明,結果就是福凡事都如此去想,不就心安理得了嗎?

最後一種猜測是說他這在暗喻清醒。

有人認為,鄭板橋嘴上說“難得糊塗”,實則並不糊塗,而是心裡非常清醒。 正因為他清醒、正派,面對讒言卻無能為力時於才發出了“難得糊塗”的慨歎。 他的“難”就難在對惡勢力難以視而不見,對百姓疾苦難以無動於衷,只有假裝“糊塗”。 他表面淡然,內心卻很痛苦。 這種清醒之人卻裝作“糊塗”更難。

上述各種猜測,無論是望文生義,解釋詞語,還是探討內涵,總之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鄭板橋的心態和處世的文化環境是複雜的,對“難得糊塗”的認識還須我們進一步考證。

鄭板橋的心態和處世的文化環境是複雜的,對“難得糊塗”的認識還須我們進一步考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