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公司有多少抱怨,就有多少感情,離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導讀:

在一家創業型公司工作多年, 當想離開的那一刻開始, 有的時候內心是不平靜的。

我的一個朋友在一家公司工作5年多, 當初這家公司成立4個月後, 他作為第一位員工來到這個公司, 而這份工作也是他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

每個月的薪資不多只有1500元, 但值得欣慰的是工作環境還算溫馨。 他努力的工作, 與公司一起創業, 將自己當做公司創業的一份子(領導也是這麼說的), 每天加班、熬夜不辭辛苦, 就是希望公司能夠有發展起來的一天, 自己也能夠學習到東西。

可是人生最慶倖的是任何事情都不是按照預想的發展,

最悲哀的也是。 。 。

老闆做事方式的不認同

每個人都有自己做事的一套方式, 我們可以不認同其他人的做事方式, 但不能完全去否定, 因為即便應用自己的方式去執行, 事情的結果也不一定和預想的一樣。 但是對人一定要言出必行。

我這位朋友的老闆是做銷售出身的, 大家都知道做銷售的可以分為幾個檔次, 按照賣產品、賣企業、賣自己三個層次。 在互聯網行業當中除了銷售固有軟體產品外, 還有二次開發等其他服務, 如果作為銷售的為了拿下訂單而口無遮攔, 沒有強大的技術支撐那就是失敗的銷售。

對於像IBM、寶潔等這樣跨國企業來說, 銷售人員誇下的海口是有能力填的, 而對於創業公司來講, 還按照大公司的銷售方式, 在沒有技術支撐、沒有資金扶持、沒有人才的情況下, 為了生存而拿下訂單, 為了練兵而拿訂單而誇下海口, 這樣的方式, 我的朋友不認同。

他認為:在大眾創新創業的環境下, 企業創業有國家各種政策資金扶持, 為了生存拿訂單也可以理解, 但是只為了生存, 而忽視打造企業核心能力, 在客戶面前談天說地的承諾能夠解決客戶的問題, 回來卻急著找供應商, 我相信很多企業都是這樣生存下來的, 但是是不是該考慮下如何產品化、能力化, 而不是到處救火。

公司企業發展的不認同

大部分的思維模式都是有計劃、有目標的。

可是如果一個企業在不投資一分錢的情況下, 在3年時間內註冊了8家公司, 而公司在經過3年的發展員工數量還不超過6人, 公司比員工多, 而大部分公司註冊都不是為了業務, 而是為了連結資源。

當客戶有一個需求的時候, 按照需求的分類, 分配給不同的公司, 由不同的公司同一批員工來做不同的事情, 又以主公司對外稱為集團。

員工在公司的財務、組織結構、人員崗位上慢慢碌碌, 一個企業的管理體系和業務模式需要大量的人力去完成梳理, 而只有6個人的公司卻要去梳理製作8個公司的組織結構、財務報稅、對外宣傳資料、業務介紹。每個人多崗位多職責,卻只拿著一份公司,不知道自己工作後形成了什麼能力,最後發現什麼都會一點,卻又什麼都不會。

我這位朋友時為實誠人,他希望公司在對外開展業務的時候能夠自豪的說我們集團怎樣怎樣,我公司如何如何。然而集團卻是個面子工程。

隨著不同公司的成立,每一位員工也都在做著不同的事情,比如說軟體公司員工要懂一些技術,伺服器,網路等。製造服務公司員工要知道西門子、自動化、機械製造。資產管理公司員工要知道資產管理類型,無形資產、有形資產。再說投資公司,員工還要學習什麼是投資,這個行業都有那些投資公司。

一個人做這麼多事情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但心總會累的。然後最終發現自己的青春都獻給了公司,錢沒賺著,能力沒學到。

信任的缺失

創業企業的艱難,很多沒從事過的人都不會理解,從事過的人又都覺得這是一份很好的經歷。

對於創業公司的老闆來講,前期一定是一個人說的算,當老闆說要廣納言論,吸取意見的時候,老員工明確的提出公司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好事,對於一個好面子的老闆來說, 4個人開會老員工說實話是敬業,8個人開會老員工說實話就是不給面子。而4個人和8個人又有什麼區別呢。。。。

作為老闆害怕失去對員工的掌控,就對員工的生活指指點點,口中說著自由決定,行為上卻不讓員工的決定自己的住處。。。

公司接到的每一個專案,作為老闆都會任命專案經理,而在所有人的常識裡,既然任命項目經理那麼項目盈利就會有提成的,老闆也是在每一次專案開始前對著專案經理說:“好好幹,幹好了有提成的。”

就僅僅這一句話,三四年後也沒有兌現。

他往往在給人期望,畫著大餅,卻不兌現,讓人失望。而在人失望的時候,給畫了更大的餅。當員工不再吃餅的時候,卻又用情感、個人的未來作為論據,詭辯說服。

這樣一來,除了給人一種騙子的感覺,還能有什麼呢?

說公司創業艱難,員工不買帳,說公司未來成長,員工不買帳。這樣的老闆太失敗了。

一個說道做不到,能說不能兌現的老闆,拿什麼兌現未來公司壯大後的高官厚祿。

當離職的那一天到來,內心仍然有不舍,有多少抱怨,就有多少情感在裡面。一個全心全意希望公司好的人,卻因為說句實話成為了領導內心的猜忌。 帶著不舍、氣憤離開。

而只有6個人的公司卻要去梳理製作8個公司的組織結構、財務報稅、對外宣傳資料、業務介紹。每個人多崗位多職責,卻只拿著一份公司,不知道自己工作後形成了什麼能力,最後發現什麼都會一點,卻又什麼都不會。

我這位朋友時為實誠人,他希望公司在對外開展業務的時候能夠自豪的說我們集團怎樣怎樣,我公司如何如何。然而集團卻是個面子工程。

隨著不同公司的成立,每一位員工也都在做著不同的事情,比如說軟體公司員工要懂一些技術,伺服器,網路等。製造服務公司員工要知道西門子、自動化、機械製造。資產管理公司員工要知道資產管理類型,無形資產、有形資產。再說投資公司,員工還要學習什麼是投資,這個行業都有那些投資公司。

一個人做這麼多事情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但心總會累的。然後最終發現自己的青春都獻給了公司,錢沒賺著,能力沒學到。

信任的缺失

創業企業的艱難,很多沒從事過的人都不會理解,從事過的人又都覺得這是一份很好的經歷。

對於創業公司的老闆來講,前期一定是一個人說的算,當老闆說要廣納言論,吸取意見的時候,老員工明確的提出公司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好事,對於一個好面子的老闆來說, 4個人開會老員工說實話是敬業,8個人開會老員工說實話就是不給面子。而4個人和8個人又有什麼區別呢。。。。

作為老闆害怕失去對員工的掌控,就對員工的生活指指點點,口中說著自由決定,行為上卻不讓員工的決定自己的住處。。。

公司接到的每一個專案,作為老闆都會任命專案經理,而在所有人的常識裡,既然任命項目經理那麼項目盈利就會有提成的,老闆也是在每一次專案開始前對著專案經理說:“好好幹,幹好了有提成的。”

就僅僅這一句話,三四年後也沒有兌現。

他往往在給人期望,畫著大餅,卻不兌現,讓人失望。而在人失望的時候,給畫了更大的餅。當員工不再吃餅的時候,卻又用情感、個人的未來作為論據,詭辯說服。

這樣一來,除了給人一種騙子的感覺,還能有什麼呢?

說公司創業艱難,員工不買帳,說公司未來成長,員工不買帳。這樣的老闆太失敗了。

一個說道做不到,能說不能兌現的老闆,拿什麼兌現未來公司壯大後的高官厚祿。

當離職的那一天到來,內心仍然有不舍,有多少抱怨,就有多少情感在裡面。一個全心全意希望公司好的人,卻因為說句實話成為了領導內心的猜忌。 帶著不舍、氣憤離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