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宋徽宗拍了一個馬販子一巴掌 北宋亡

宋徽宗

01

自從燕雲十六州被石敬瑭出賣給契丹人後, 失去了天然屏障的中原王朝無時無刻不想收復, 尤其是宋朝建立後, 幾代君主,

從宋太祖趙匡胤到宋太宗趙光義, 都作過不懈努力。

尤其是宋太宗趙光義, 為了收復燕雲十六州不惜御駕親征, 卻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門外)大敗於契丹人, 他自己也中箭受傷, 坐驢車逃走, 兩年後箭傷復發去世, 堪稱為收復燕雲十六州而丟命的皇帝。

西元1100年元月, 才子皇帝宋徽宗繼位。

在中國歷史上, 宋徽宗是以“昏庸無能”著稱於世的。

但即使是這樣一個皇帝, 也想勵精圖治, 轟轟烈烈地幹一番事業, 以便流芳百世。

他的雄心壯志, 就包括收復燕雲十六州。

02

宋徽宗時期, 東北方向的女真人崛起, 與位於南方的北宋像兩把鉗子, 把遼國夾在了中間。 這使宋徽宗看到了滅掉遼國、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希望。 在他看來, 只要金國願意與其合作,

兩國南北夾擊遼國, 就能達到目的。

與金國結盟夾攻遼國的主意, 出自趙良嗣。

趙良嗣原名馬植, 本為遼國燕京人, 而且世代為遼國大族, 他本人還做過遼國的光祿卿, 是個專管祭祀、朝會和皇帝生活用品的三品官, 後來辭官不做, 當起了馬販子。

馬植雖然是遼國人, 但身在遼國心在宋, 對契丹人一直占著家鄉燕山既憤恨又愧疚, 總是希望自己的家鄉能歸宋朝, 對自己是漢人, 卻要受契丹人統治而深感屈辱。

有了這樣的思想基礎, 就不難理解他為什麼要不遺餘力地幫宋圖遼了。 何況那時候遼國的天祚帝整天沉迷女色, 大權旁落, 遼國也已是外強中乾, 人心渙散, 正是幹掉它的好時機。

一個馬販子, 如何才能把他的想法上達宋朝天聽呢?

西元1111年, 深得宋徽宗信賴的童貫, 作為使節出使遼國。

住在盧溝橋附近驛館裡的童貫, 因買馬結識了馬植。

得知童貫是宋朝的大官, 馬植大喜, 他對童貫說, 遼國東北面活動著一支女真人, 非常不滿遼國對他們的欺負, 每時每刻都想反抗, 最近就在醞釀一次大的反抗, 你們宋朝應與其聯手, 對遼國來個南北夾擊, 肯定能收復燕雲十六州。

童貫說此計不錯啊, 待我找機會向皇上彙報。

03

那時候的女真人還未建國, 金國是四年後的1115年建的。

金國一建立, 時刻關注女真人動向的馬植, 立即用密信告知宋朝的雄州刺史。

經雄州刺史協助, 馬植來到宋朝, 秘密居住在童貫家中。

為保密起見, 童貫將他改名為李良嗣。

童貫, 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宦官, 時為西北宣撫使, 號稱“西陲將軍”。

有人說他是個不懂軍事、不會打仗的“常敗將軍”, 但他也僥倖擊破過西夏, 收復過四川和洮州, 因此在宋徽宗眼裡是個“北部邊患專家”, 也因此深得宋徽宗信任。

這人最大的特點是好大喜功, 馬植的建議正合他意, 若是在他的努力下收回燕雲十六州, 這是多麼大的功勞和榮耀啊, 千秋萬代都會記得他的。

於是, 在獻上聯金滅遼之策的同時, 他向宋徽宗推薦了李良嗣(馬植)。

宋徽宗不但賜他皇姓, 改名趙良嗣, 還推心置腹地拍了趙良嗣後背一巴掌說:“遼國不滅, 燕雲不收, 北部邊陲久不安寧。 今所獻良策, 或可解除朕心頭之病。 ”

是否應該聯金攻遼, 大臣們爭論激烈,

反對者不少, 但都被童貫一一擺平, 為宋徽宗作出聯金攻遼決定掃除了障礙。

南宋著名史學家徐夢莘編撰過一本叫《三朝北盟會編》的名著, 在這本著作裡, 他對此的評價是:“國家禍變自是而始”。

意思是宋徽宗聯金攻遼的決定, 埋下了北宋滅亡的禍根。

順便介紹一下:童貫因亂權貪污而被時人稱為“六賊”之一, 被《宋史》列為奸臣, 他是中國歷史上掌控軍權最大的宦官、獲得爵位最高的宦官、第一個代表國家出使的宦官。

04

決定作出後, 接下來就是運作。

運作過程, 卻充滿了波折。

先是宋朝和西夏幹了一架, 而且還打敗了, 緊接著西北地方地震, 朝廷得賑災。

兩件事一耽誤, 結盟之事無法提上議事日程。

直到1117年, 童貫調到樞密院主管北方事務, 才真正有了機會。

那時候的金國軍隊已經打過了遼河,佔領了遼東。

雖然是個剛出生不久的小娃娃,但這個小娃娃看起來還挺能幹的,所以童貫覺得時機成熟,趙良嗣之計可以實施了。

第一次派使者卻像個兒戲,不但是非正式的,使者還是個醫師,給人看病的。

沒辦法,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懂金文的。

更好笑的是,這個使者連個正式文書都沒帶,即便當叫花子也得帶個介紹信啥的啊,人家怎麼知道你是幹啥的,說不定是個間諜呢,所以他一到金州就被女真人抓了起來,關了一年才放掉。

第二次,宋朝不敢再開“玩笑”了,決定正式地派個使者。

經過挑選,有膽有識、文武雙全、有勇有謀的登州防禦史馬政成為正使,副使是平海軍卒呼延慶。

1118年八月,馬政帶著使團出發了,走了將近兩個月才到金上京。

這是因為兩國中間隔著個遼國,他們不敢直接穿越遼境,否則抓到了只有死路一條。

他們先是從山東蓬萊出發,渡過大海後到達遼東金州,光是從金州到達金上京,就花了20多天。

馬政的到來令金國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十分意外,對方帶來的動議更令他意外。

與眾大臣商量了整整兩天,完顏阿骨打才說了三個字:“我看行。”

05

然而,阿骨打派出的與宋朝商量具體事宜的人,卻連宋徽宗的面都沒見到。

這個人名叫李善慶,渤海人,他也是花了兩個月時間才抵達汴京,宋徽宗讓蔡京、童貫等人和他談。

當童貫按照之前的設想,提出攻遼成功後燕雲十六州自然歸宋,李善慶卻跟他打哈哈:“這個嘛,我走的時候領導沒給我分配燕雲的權力啊哈哈哈,這事兒今後再說吧哈哈哈。”

心裡卻在想:特麼你們老大都不見我,談個錘子啊!

領導派他來,就是來談這個事的,如今他卻說他無權,這不是戲弄人嗎!

就算被戲弄了,宋徽宗也沒脾氣,如今是有求於人啊,有脾氣又能怎麼樣?第二年三月底,宋徽宗再派人去金國談判。

不料剛走到登州,正使趙有開就突然掛了。

宋朝終於生氣了。不過不是因為趙有開掛掉,而是因為聽說了遼國冊封完顏阿骨打為東懷國王、遼和女真講和的消息。這特麼豈止是戲弄老子,簡直是出賣啊!算了算了,這個事情不談了。

雖然不談了,宋朝還是讓副使呼延慶帶著登州的文書,跟著李善慶去了金國。

不料一到金國呼延慶就被扣了。

金國大臣粘罕質問呼延慶,你們宋朝人到底靠不靠譜,為毛要中止談判?呼延慶說怪我們嘎?貴國不是已受遼國封為東懷國,和他們穿一條褲子了嗎?粘罕說那只是遼國單方面的意思,何況這對我們大金國不但不是好事,還是一種侮辱,我們怎麼能接受?如果你們真想和我們聯合攻遼,就請誠意一點,拿正式的國書來。

宋徽宗之前沒見金使,在金國人看來是一種傲慢,所以他們也要傲慢一回,這次阿骨打也沒見呼延慶,而且也扣留了幾個月才放掉。

之前宋朝將李善慶扣留了八個多月,金國此舉,也算是來而不往非禮也。

06

如果說宋朝還有一點百折不撓的精神的話,那麼此次表現的,正是這個精神。

西元1120年,始作俑者趙良嗣終於走上了前臺,帶著宋徽宗的親筆信再次使金。

那時的金國,已經對遼國展開了行動,完顏阿骨打親自帶兵攻打遼上京,所以趙良嗣沒有見過阿骨打,接待他的,是完顏阿骨打的四弟完顏吳乞買(名字真是奇葩),當時的職務是國政。

這一次談判,雙方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誠意,只是在起名這件事上發生了分歧,完顏吳乞買建議叫“金宋聯盟”,趙良嗣心想這怎麼行?憑啥把你放在前面?這主意可是老子出的!但要把宋放在前,估計女真人也不會答應,他眼珠子一轉:這件事是從渡海開始的,叫“海上之盟”怎麼樣?對方說可以,就叫“海上之盟”。

得到金國老大完顏阿骨打首肯後,雙方經過磋商,達成了六點協定:

一、宋金南北出兵夾攻契丹,兩國軍隊均不許越過長城,期間雙方不許單方與遼講和。

二、作為代價,宋朝將每年貢給遼國的歲幣,按舊數轉貢金國;金國出兵,宋朝給予一定的糧餉軍費補貼。

三、戰後(如果勝利),金原則上同意將燕雲十六州交給宋朝。

四、雙方不許招降納叛。

五、雙方共同遵守盟約,若不如約,則難依已許之約。

六、平州不屬燕京舊漢地,也不屬遼太宗受賄之地,與燕京為兩路,不在歸還之列。

此外,金軍為捉拿天祚帝暫住西京。

07

雖然費盡了周折,但盟約畢竟簽下了。

接下來,就等履行盟約、收穫勝利果實了。

然而,當阿骨打領兵打下遼中京、粘罕領兵佔領西京大同後,宋朝卻連兵都沒出。

關鍵時刻又掉鏈子,宋朝這是腫麼啦?

原來後院又起火了,南方爆發了方臘起義。

直到三年零八個月後,搞定了方臘起義,童貫才率宋軍北上攻打燕京。

雖然晚了幾年,但把軍隊安頓在關外的阿骨打終於等來了宋軍出兵的消息。

阿骨打沒想到,這個消息其實是一盆冷水,專門用來潑他的——童貫不但怎麼也攻不下燕京,還被契丹人打得屁滾尿流,厚著臉皮求他幫忙。

完顏阿骨打先是目瞪口呆,接著勃然大怒,然後一聲冷笑:原來宋軍是這樣的渣渣,這特麼太好啦!

阿骨打率領的軍隊剛到居庸關,守關的遼兵就放下武器,打開關門讓他們過去了,金軍兵不血刃地占了燕京城。

打下燕京城後,金國雖然同意將太行山以東燕、薊、檀、景、順、涿、易七州交還于宋,但宋朝必須每年向金納歲幣(進貢)銀絹各20萬兩匹,另輸代稅錢100萬緡。

除此之前,金國的苛刻條件中還包括三項:

一,平灤營不是五代時契丹的受賄之地,不歸還;

二,西京暫不還,另議;

三,宋同意金帶走燕地人口。

宋徽宗自認為完成了歷代祖宗都沒有完成的使命,但他沒想想,這個條件對宋朝來說既苛刻又屈辱。

他卻不管那麼多,雖然僅收回七個州,但他知道他“贏”了,這是個巨大的勝利,所以值得“全國大赦,同慶三天”,更值得在萬歲山刻石記功,讓自己的歷史功績“永垂不朽”。

至於立此大功的趙良嗣,自然得到了他應該得到的加官進爵;

還有童貫,還有其他有功人員,一個不落,統統有份。

宋徽宗更是沒有想過,幹掉遼國,實際上是摧毀了橫亙于宋朝與金國之間的天然屏障,金國若是對宋朝有企圖,大軍分分鐘就可越過邊境,來一個直搗黃龍!

宋徽宗沒想過這個問題,但完顏阿骨打想過。

早在童貫所帶領的宋軍不堪一擊、向他求助的時候,他就在想這個問題了。

他不但這樣想過,還在撤離燕京時公開宣稱:“兩三年後必再奪回來!”

兩年後,完顏阿骨打雖然已經病死,但他當初的誓言變成了現實——靖康二年四月,“靖康之難”發生,南下的金軍一舉攻破開封,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做了金國俘虜,北宋滅亡。

忘了“唇亡齒寒”古訓的宋徽宗,不知在北國的冰天雪地中,是否明白了什麼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很顯然,他們這一家子沒忘,南宋末年他們有糾結蒙古人滅金,然後悲劇重來…

老王:自己很弱雞,怎麼折騰都是個死。

才真正有了機會。

那時候的金國軍隊已經打過了遼河,佔領了遼東。

雖然是個剛出生不久的小娃娃,但這個小娃娃看起來還挺能幹的,所以童貫覺得時機成熟,趙良嗣之計可以實施了。

第一次派使者卻像個兒戲,不但是非正式的,使者還是個醫師,給人看病的。

沒辦法,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懂金文的。

更好笑的是,這個使者連個正式文書都沒帶,即便當叫花子也得帶個介紹信啥的啊,人家怎麼知道你是幹啥的,說不定是個間諜呢,所以他一到金州就被女真人抓了起來,關了一年才放掉。

第二次,宋朝不敢再開“玩笑”了,決定正式地派個使者。

經過挑選,有膽有識、文武雙全、有勇有謀的登州防禦史馬政成為正使,副使是平海軍卒呼延慶。

1118年八月,馬政帶著使團出發了,走了將近兩個月才到金上京。

這是因為兩國中間隔著個遼國,他們不敢直接穿越遼境,否則抓到了只有死路一條。

他們先是從山東蓬萊出發,渡過大海後到達遼東金州,光是從金州到達金上京,就花了20多天。

馬政的到來令金國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十分意外,對方帶來的動議更令他意外。

與眾大臣商量了整整兩天,完顏阿骨打才說了三個字:“我看行。”

05

然而,阿骨打派出的與宋朝商量具體事宜的人,卻連宋徽宗的面都沒見到。

這個人名叫李善慶,渤海人,他也是花了兩個月時間才抵達汴京,宋徽宗讓蔡京、童貫等人和他談。

當童貫按照之前的設想,提出攻遼成功後燕雲十六州自然歸宋,李善慶卻跟他打哈哈:“這個嘛,我走的時候領導沒給我分配燕雲的權力啊哈哈哈,這事兒今後再說吧哈哈哈。”

心裡卻在想:特麼你們老大都不見我,談個錘子啊!

領導派他來,就是來談這個事的,如今他卻說他無權,這不是戲弄人嗎!

就算被戲弄了,宋徽宗也沒脾氣,如今是有求於人啊,有脾氣又能怎麼樣?第二年三月底,宋徽宗再派人去金國談判。

不料剛走到登州,正使趙有開就突然掛了。

宋朝終於生氣了。不過不是因為趙有開掛掉,而是因為聽說了遼國冊封完顏阿骨打為東懷國王、遼和女真講和的消息。這特麼豈止是戲弄老子,簡直是出賣啊!算了算了,這個事情不談了。

雖然不談了,宋朝還是讓副使呼延慶帶著登州的文書,跟著李善慶去了金國。

不料一到金國呼延慶就被扣了。

金國大臣粘罕質問呼延慶,你們宋朝人到底靠不靠譜,為毛要中止談判?呼延慶說怪我們嘎?貴國不是已受遼國封為東懷國,和他們穿一條褲子了嗎?粘罕說那只是遼國單方面的意思,何況這對我們大金國不但不是好事,還是一種侮辱,我們怎麼能接受?如果你們真想和我們聯合攻遼,就請誠意一點,拿正式的國書來。

宋徽宗之前沒見金使,在金國人看來是一種傲慢,所以他們也要傲慢一回,這次阿骨打也沒見呼延慶,而且也扣留了幾個月才放掉。

之前宋朝將李善慶扣留了八個多月,金國此舉,也算是來而不往非禮也。

06

如果說宋朝還有一點百折不撓的精神的話,那麼此次表現的,正是這個精神。

西元1120年,始作俑者趙良嗣終於走上了前臺,帶著宋徽宗的親筆信再次使金。

那時的金國,已經對遼國展開了行動,完顏阿骨打親自帶兵攻打遼上京,所以趙良嗣沒有見過阿骨打,接待他的,是完顏阿骨打的四弟完顏吳乞買(名字真是奇葩),當時的職務是國政。

這一次談判,雙方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誠意,只是在起名這件事上發生了分歧,完顏吳乞買建議叫“金宋聯盟”,趙良嗣心想這怎麼行?憑啥把你放在前面?這主意可是老子出的!但要把宋放在前,估計女真人也不會答應,他眼珠子一轉:這件事是從渡海開始的,叫“海上之盟”怎麼樣?對方說可以,就叫“海上之盟”。

得到金國老大完顏阿骨打首肯後,雙方經過磋商,達成了六點協定:

一、宋金南北出兵夾攻契丹,兩國軍隊均不許越過長城,期間雙方不許單方與遼講和。

二、作為代價,宋朝將每年貢給遼國的歲幣,按舊數轉貢金國;金國出兵,宋朝給予一定的糧餉軍費補貼。

三、戰後(如果勝利),金原則上同意將燕雲十六州交給宋朝。

四、雙方不許招降納叛。

五、雙方共同遵守盟約,若不如約,則難依已許之約。

六、平州不屬燕京舊漢地,也不屬遼太宗受賄之地,與燕京為兩路,不在歸還之列。

此外,金軍為捉拿天祚帝暫住西京。

07

雖然費盡了周折,但盟約畢竟簽下了。

接下來,就等履行盟約、收穫勝利果實了。

然而,當阿骨打領兵打下遼中京、粘罕領兵佔領西京大同後,宋朝卻連兵都沒出。

關鍵時刻又掉鏈子,宋朝這是腫麼啦?

原來後院又起火了,南方爆發了方臘起義。

直到三年零八個月後,搞定了方臘起義,童貫才率宋軍北上攻打燕京。

雖然晚了幾年,但把軍隊安頓在關外的阿骨打終於等來了宋軍出兵的消息。

阿骨打沒想到,這個消息其實是一盆冷水,專門用來潑他的——童貫不但怎麼也攻不下燕京,還被契丹人打得屁滾尿流,厚著臉皮求他幫忙。

完顏阿骨打先是目瞪口呆,接著勃然大怒,然後一聲冷笑:原來宋軍是這樣的渣渣,這特麼太好啦!

阿骨打率領的軍隊剛到居庸關,守關的遼兵就放下武器,打開關門讓他們過去了,金軍兵不血刃地占了燕京城。

打下燕京城後,金國雖然同意將太行山以東燕、薊、檀、景、順、涿、易七州交還于宋,但宋朝必須每年向金納歲幣(進貢)銀絹各20萬兩匹,另輸代稅錢100萬緡。

除此之前,金國的苛刻條件中還包括三項:

一,平灤營不是五代時契丹的受賄之地,不歸還;

二,西京暫不還,另議;

三,宋同意金帶走燕地人口。

宋徽宗自認為完成了歷代祖宗都沒有完成的使命,但他沒想想,這個條件對宋朝來說既苛刻又屈辱。

他卻不管那麼多,雖然僅收回七個州,但他知道他“贏”了,這是個巨大的勝利,所以值得“全國大赦,同慶三天”,更值得在萬歲山刻石記功,讓自己的歷史功績“永垂不朽”。

至於立此大功的趙良嗣,自然得到了他應該得到的加官進爵;

還有童貫,還有其他有功人員,一個不落,統統有份。

宋徽宗更是沒有想過,幹掉遼國,實際上是摧毀了橫亙于宋朝與金國之間的天然屏障,金國若是對宋朝有企圖,大軍分分鐘就可越過邊境,來一個直搗黃龍!

宋徽宗沒想過這個問題,但完顏阿骨打想過。

早在童貫所帶領的宋軍不堪一擊、向他求助的時候,他就在想這個問題了。

他不但這樣想過,還在撤離燕京時公開宣稱:“兩三年後必再奪回來!”

兩年後,完顏阿骨打雖然已經病死,但他當初的誓言變成了現實——靖康二年四月,“靖康之難”發生,南下的金軍一舉攻破開封,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做了金國俘虜,北宋滅亡。

忘了“唇亡齒寒”古訓的宋徽宗,不知在北國的冰天雪地中,是否明白了什麼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很顯然,他們這一家子沒忘,南宋末年他們有糾結蒙古人滅金,然後悲劇重來…

老王:自己很弱雞,怎麼折騰都是個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