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母親何愛瑜,還有他的師父葉問!

1940年11月, 李小龍在美國加州出生。 他有四分之一德國血統, 母親何愛瑜是上海富商之女, 父親李海泉是一名祖籍順德的粵劇演員。

▲ 李清泉抱著兒子李小龍。 李小龍原名李振藩, 小名“細鳳”。 因前一胎的哥哥不幸夭折, 家人為他取女孩名, 希望他能平安健康地長大。

不久, 一家人回到香港九龍生活。 雖然家境富裕, 李小龍卻沒有丁點少爺的斯文樣, 性格搗蛋, 打架、蹺課是家常便飯。

思來想去, 父親決定親自教他練習太極拳。 太極拳不僅能強身健體, 更重要的是能修身養性, 克制李小龍浮躁的性情。

然而李小龍剛學了點皮毛就開始厭倦。 日復一日, 他找人“街戰”的想法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每次放學回家, 他總要第一時間換掉校服, 穿上唐裝, 到處找人比武。

剛開始還儼然“打遍天下無敵手”, 可他終歸只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毛頭小子, 13歲那年, 李小龍第一次倒在了別人的拳頭下。

這是李小龍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被打敗後的李小龍情緒消沉, 朋友看在眼裡, 他決定將李小龍引薦給自己的師傅——詠春拳宗師葉問。

加入葉問門下後, 李小龍決心將詠春拳練好。 除了上課, 他還在家裡設了一座木樁, 天天對著木樁勤練不輟,

無時無刻想變得更強大。 一家人圍坐吃飯的時候, 李小龍常常邊吃飯邊用拳頭狠狠砸凳子, 說:我要讓自己的拳頭變硬, 不能被人欺負。

但這時的他, 只是為了肉體強大而一味急進, 未曾靜下心來思考自己到底適合怎樣的方法。 在跟隨葉問的5年間, 他始終無法很好地領悟“柔能克剛”。

▲ 葉問與李小龍, 1956年前後, 前往香港九龍利達街, 拜入葉問門下學習詠春拳。

葉問對他說:小龍放鬆一點, 定下神來, 忘掉自己, 跟隨對手的招式, 讓你的腦子不受任何思想的干擾。

李小龍不斷逼自己“放鬆”, 可這卻讓他進入了另一種緊張:越想放鬆, 越不能真正放鬆, 無所適從。 一天出海划船散心, 他回想往事, 氣惱得用拳頭猛擊海水。

可就在那一刹, 他突然領悟:水這種最基本的東西, 不正就是反映了功夫的真諦嗎?

一個人要練好功夫, 就必須學習水的“柔”性。

而當站在對手面前時, 不是說全無感覺, 而是應該使自己的思想像水的倒影一樣, 隨著水的變化而變化, 於有形與無形之間游走自如,

不受滯帶和阻礙。

這是李小龍第一次以自己的雙眼, 自己的內心去領悟何謂“武術之道”。

他開始將自身的思考融入所學,

逐步擺脫一招一式的束縛,

一步步走進自我覺悟之境。

多年後, 他也對自己的弟子說:

我無法教你什麼, 只能幫助你探求你自己。 學習李小龍,要從他的思想開始。人只有思考,才能進步。作者:物道(來自豆瓣)感謝龍迷的供稿,由華人英雄主編整理。本文首發公號:華人英雄,一個李小龍的百科全書。

學習李小龍,要從他的思想開始。人只有思考,才能進步。作者:物道(來自豆瓣)感謝龍迷的供稿,由華人英雄主編整理。本文首發公號:華人英雄,一個李小龍的百科全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