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記第一次越野—鳳凰嶺越野賽2017

用一個字來形容越野賽就是“虐”

而我的參賽距離還不是最遠的。 組別包括:

10公里, 關門時間6h, 累計爬升793m

27公里, 關門時間9h, 累計爬升2230m

50公里, 關門時間13h, 累計爬升4157m

我報名的是27公里, 因為有過跑全程馬拉松的經驗, 所以應該能夠扛下來, 而沒有冒險報名50公里, 因為沒有越野賽的經驗。 事實證明我的決定是明智的……(後來突然發現50公里挑戰比27公里高很多。 因為不僅距離翻倍, 爬升翻倍, 關門時間卻沒有翻倍, 所以第一次參加越野的選手不是特別建議選擇50)

海拔及路線圖是這樣的:

在比賽前晚, 我把號碼布帶上了胸前, 做準備工作, 把要帶的東西都掛在了凳子上, 很開心的發現號碼布上帶有這個路線圖, 於是根據估計, 我想應該要在5公里後的那段臺階路使用手杖,

土路(紅色部分)上升還不明顯, 應該用不上, 第三個驛站過後應該也要用手杖。 中間可以收起來。

而實際情況是5公里後, 只要路面有上升, 尤其是第二個驛站以後, 我基本都用手杖做輔助……

第一個驛站我沒有停下, 因為我的補給還充足, 接下來的臺階部分(黃色部分)是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 因為似乎沒完沒了的往上登, 應該有2000+個臺階, 看到好幾個人不用手杖直接往上登的深感佩服, 尤其是好幾個漂亮的妹子, 身材都還不錯, 一直往上登……不過我還是量力而行, 如果太累了就停下來歇會, 吃塊士力架, 喝口水袋裡面的水。

在第二個驛站前(15公里前), 我的左大腿第一次抽筋, 路過的一個比我年齡大一些的姐姐告訴我要一隻手扶棵樹,

另一隻手抬起腳面往後進行大腿面的拉伸, 而且一定用力。 這一招真的很管用, 對了, 在之前我還和她搭了一句話, 問她跑多遠的, 她說50公里的……

也是在第二個驛站前, 距離驛站2公里作用, 我水袋裡的水沒了, 但是還不算太擔心, 我記得驛站有補給, 於是充滿期待的向前。 到了驛站, 發現補給後非常開心, 因為有熱乎乎的小米粥, 還有包子饅頭, 鹹菜、堅果、葡萄乾, 還有可樂。 我先喝了一碗粥, 喝完後又要了一個豆沙的包子, 同時又要了可樂(糖分很多……), 一手拿著包子, 一手拿著可樂, 頓時覺得超幸福, 形象已經不重要了……然後又喝了一碗粥, 吃了六根鹹菜。 再把水袋補滿, 拿了兩塊香蕉, 兩個小橘子,

離開了這個讓我感覺非常安逸的地方, 獨自前行。

部分補給

超幸福的可樂配包子(包子藏在了下麵)

確實在越野賽中會經常出現前後沒人的現象,同時我發現越野賽相比較馬拉松,比較難找到同伴一起前行(如果是50公里的,我猜到了天黑後有可能會結伴而行),馬拉松配速均勻,但是越野賽有爬坡,有平路,有下坡,每個人的優勢不同,所以很難找到同伴,這可能可以類比尋找人生的伴侶這件事吧……

好像不久就跑到了第三個驛站,因為中間很多公路,且多為平路,速度就上來了。在這個驛站也補充了一些飲食,不過水袋中的水還沒有喝所以沒補。

接下來開始爬坡,進入土路,爬了10米左右,左大腿再次抽筋,在拉伸的時候發現右腿也開始抽筋,一個攝影師從山上下來路過,關心的說,山下有救援隊,可以治療一下,旁邊路過了一個和藹的大叔對攝影師說,沒事,他在自救。果然懂我!!我拉伸了得有近5分鐘吧,而這個大叔走幾步腿也抽了,他是小腿抽筋……哈哈哈。我拉伸後感覺又恢復了,於是繼續開始攀登(留大叔一人在原地。。。)。從路線圖來看,這是最後一段高坡度攀登了,後面就會好很多了。

接下來一直沒啥事,因為多是下坡路,左腳不小心稍微扭一下,不過還好,不影響跑步。

到了終點,用時7小時15分鐘左右吧,然後吃了組委會提供的泡面和可樂,還可以享受拉伸。

手錶紀錄距離是30公里,是從早8點15開始到下午3點半左右。手錶和手機電量大概都用了30%左右。

裝備上,我穿了速幹長袖+抓絨上衣+衝鋒衣(10公里左右把衝鋒衣脫了放在包裡);運動內褲+壓縮褲+登山褲+長筒壓縮襪+越野跑鞋;越野背包(含水袋)+運動腰包+登山杖;運動帽+運動頭巾(頭巾和帽子感覺很實用啊,雖然不是強制攜帶物品,但是可以擋風,防止刮傷臉,我的手倒是有輕微刮傷,這個我倒是不介意)+手錶+手機(+260塊錢+公交卡)

飲食上帶了8塊左右的士力架+3條能量膠+1塊能量餅乾+200g應急葡萄乾+1.5升水(後來又補充1升左右)

當然還有頭燈+備用電池+彈力繃帶+求生哨+保溫毯+充電寶、充電線+瑞士軍刀+熱帖+創可貼+凡士林+藥水

存在存包處沒有帶在身上的有輕薄羽絨服+襪子+泡面+2個柳丁+榨菜

行程和路費方面,我是早晨從北京市區打車到鳳凰嶺,花費88.3元(因為如果坐公交要近兩個小時,我選擇了早晨多睡會。。。);跑完了以後做公交到頤和園,花費2.5元;準備換成331回家,但是公交卡又沒錢了,於是打車回家,花費37元。

賽事體驗和裝備準備大家僅供參考,畢竟我是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重在參與,完賽就好,我是2017年11月5號參加了杭州全程馬拉松,完賽成績是449,之前也經常參加馬拉松賽事,這是第一次參加越野賽,所以大家想要更專業的備賽建議,可以諮詢專業人士。我的記錄僅供參考。

無論什麼長程耐力賽,估計很多人會有和我一樣的體會,就是跑的時候感覺自己腦殘,怎麼報這麼個比賽虐自己(這也是很多未參賽的親朋好友經常問我的問題,他們還會強調不僅跑步虐,還要交不少的報名費)但是當一切都結束後,就會馬上想,明年還來,或者換個賽事參加……我最近就在看18年都有哪些賽事……

路線圖(六隻腳)

資料顯示(佳明手錶)

完賽“獎牌”

我的“伴侶”——登山杖

確實在越野賽中會經常出現前後沒人的現象,同時我發現越野賽相比較馬拉松,比較難找到同伴一起前行(如果是50公里的,我猜到了天黑後有可能會結伴而行),馬拉松配速均勻,但是越野賽有爬坡,有平路,有下坡,每個人的優勢不同,所以很難找到同伴,這可能可以類比尋找人生的伴侶這件事吧……

好像不久就跑到了第三個驛站,因為中間很多公路,且多為平路,速度就上來了。在這個驛站也補充了一些飲食,不過水袋中的水還沒有喝所以沒補。

接下來開始爬坡,進入土路,爬了10米左右,左大腿再次抽筋,在拉伸的時候發現右腿也開始抽筋,一個攝影師從山上下來路過,關心的說,山下有救援隊,可以治療一下,旁邊路過了一個和藹的大叔對攝影師說,沒事,他在自救。果然懂我!!我拉伸了得有近5分鐘吧,而這個大叔走幾步腿也抽了,他是小腿抽筋……哈哈哈。我拉伸後感覺又恢復了,於是繼續開始攀登(留大叔一人在原地。。。)。從路線圖來看,這是最後一段高坡度攀登了,後面就會好很多了。

接下來一直沒啥事,因為多是下坡路,左腳不小心稍微扭一下,不過還好,不影響跑步。

到了終點,用時7小時15分鐘左右吧,然後吃了組委會提供的泡面和可樂,還可以享受拉伸。

手錶紀錄距離是30公里,是從早8點15開始到下午3點半左右。手錶和手機電量大概都用了30%左右。

裝備上,我穿了速幹長袖+抓絨上衣+衝鋒衣(10公里左右把衝鋒衣脫了放在包裡);運動內褲+壓縮褲+登山褲+長筒壓縮襪+越野跑鞋;越野背包(含水袋)+運動腰包+登山杖;運動帽+運動頭巾(頭巾和帽子感覺很實用啊,雖然不是強制攜帶物品,但是可以擋風,防止刮傷臉,我的手倒是有輕微刮傷,這個我倒是不介意)+手錶+手機(+260塊錢+公交卡)

飲食上帶了8塊左右的士力架+3條能量膠+1塊能量餅乾+200g應急葡萄乾+1.5升水(後來又補充1升左右)

當然還有頭燈+備用電池+彈力繃帶+求生哨+保溫毯+充電寶、充電線+瑞士軍刀+熱帖+創可貼+凡士林+藥水

存在存包處沒有帶在身上的有輕薄羽絨服+襪子+泡面+2個柳丁+榨菜

行程和路費方面,我是早晨從北京市區打車到鳳凰嶺,花費88.3元(因為如果坐公交要近兩個小時,我選擇了早晨多睡會。。。);跑完了以後做公交到頤和園,花費2.5元;準備換成331回家,但是公交卡又沒錢了,於是打車回家,花費37元。

賽事體驗和裝備準備大家僅供參考,畢竟我是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重在參與,完賽就好,我是2017年11月5號參加了杭州全程馬拉松,完賽成績是449,之前也經常參加馬拉松賽事,這是第一次參加越野賽,所以大家想要更專業的備賽建議,可以諮詢專業人士。我的記錄僅供參考。

無論什麼長程耐力賽,估計很多人會有和我一樣的體會,就是跑的時候感覺自己腦殘,怎麼報這麼個比賽虐自己(這也是很多未參賽的親朋好友經常問我的問題,他們還會強調不僅跑步虐,還要交不少的報名費)但是當一切都結束後,就會馬上想,明年還來,或者換個賽事參加……我最近就在看18年都有哪些賽事……

路線圖(六隻腳)

資料顯示(佳明手錶)

完賽“獎牌”

我的“伴侶”——登山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