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需要11個環節,農業電商絕不僅僅是物流和售後

2017年, 隨著農產品電商的崛起, 從產地到餐桌, 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從開始的“最初一公里”到現在圍繞“最後100米”, 我們一直在探尋農產品電商的密碼, 是品牌?定位?行銷?情懷?但是,當我們把這些都做的很好之後呢?我們如何有效的完成最終的交付?

一件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 需要經過採摘(挖掘)、預冷、抽濕、分揀、質檢、儲存、包裝、行銷、幹線、配送、售後等各環節, 我們所談到的電子商務僅僅是最上面一層, 扒掉這層外衣傑哥認為2018年農產品電商發展一個重要的主題和趨勢那就是:協同品控。

2017是農產品電商的分水點, 繁華之後, 我們看到了誰在裸奔, 圍繞品牌與行銷開始回歸到商品的品質本身, 如何有效的完成農產品交付成為核心競爭力, 而在這之中, 任何一個單一的主體都不可能完全全流程的交付控制,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全新的品控理念—協同品控,

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 地頭品控

主要以農戶與合作社為主要載體, 農戶通過採摘、大小、外觀完成農產品的初級標準化, 有效完成與代辦或者經紀人的交付。

有個長沙做社群電商朋友有一年去新疆收購大棗, 經過一番考察和談判, 最終和一家大戶簽了收購協定並支付了訂金, 臨到收購前幾天, 市場上的棗價突然漲了兩毛, 結果大戶死活不賣, 不漲價別想把貨拉走, 和他們談合同或什麼契約精神等於對牛彈琴, 但你也沒轍。

優質農產品多在窮鄉僻壤之處, 田間地頭的組織化程度低, 彼此的理念和溝通不在同一個頻道上, 縱使你是高大上的土豪, 在面臨兩毛錢的問題時同樣沒轍。

雖然這樣的農戶不具有普遍性,

但對農民來說最具吸引力的還是實實在在的價格, 一個“兩毛”讓你鬧心, 兩個“兩毛”讓你抓狂, 三個“兩毛”可能會讓你破產。

所以地頭品控, 需要完成源頭的交付標準建立與交付關係的確保。

第二, 代辦品控

主要以代辦, 經紀人為主體, 完成農產品商品化, 包括源頭控制、儲運與包裝控制。

儲運交付為例, 幹線物流和末端配送是生鮮農產品流通中繞不開的重要環節, 當下各家知名的生鮮B2C企業, 多數是全套自己幹(自建冷庫和自購冷藏車), 自己幹是源於沒有滿足自身配送要求且保證服務品質的協力廠商,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一旦規模擴張開展跨區域經營, 勢必會再來一個全套, 成本居高資產過重, 貌似不符合電商輕資產的運營邏輯,

但除此之外好像也沒有更好的選擇。

堂堂大中華人口14億, 現今僅有7萬余量冷藏車, 平均2萬人有一輛, 而日本是15萬輛左右, 美國是25萬輛左右, 他們平均800-1200人就擁有一輛冷藏車, 可以認為每個社區便有一輛專屬冷藏車, 這也決定了他們國家的冷藏運輸率高達80-90%, 而我們國家恰恰相反。

“要接近發達國家的冷鏈運輸水準, 我們至少需要60萬輛冷藏車。 ”中國冷鏈委(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玉鳴先生如是判斷。

以上現狀決定了我國當下的冷鏈基礎配套還很薄弱, 在你準備涉足農產品電商時, 請先調查本地是否具備冷藏、冷鏈運輸的條件, 再核算下相關運營和配送成本, 等搞明白了這些再搞也不遲。

所以, 代辦品控完成了商品化及終端的儲運方案的制定。

第三, 運營品控

主要以電商平臺為主體, 完成農產品電商化標準, 包括流程與體驗、售後。

通過流程式控制效率:

靖州楊梅通過幾年的實踐證明, 最佳的配送模式是冷鏈幹線到消費城市, 再通過同城物流配送到消費者, 物流成本以每車1200箱計算, 平均可以節省3元每箱成本, 儲運時效還可以縮短三分之一。 按照常規物流最遠是東到長株潭, 南到桂林, 西到重慶, 北到武漢, 但是通過幹線+同城模式, 最遠可以到深圳、廣州。

通過體驗控交付:

通過售後標準控服務:

農產品不出問題不可能, 但是有售後標準就確保交付, 最好消費者的管理, 以楊梅為例, 通過5%壞果率可以確定賠付標準。

通過以上三個品控,最終形成了以顧客為中心的協同品控,打破了以往以產品為中心的單點品控。協同品控來源與馬克思對於流通的一個理論“商品的價值與使用價值的實現離不開空間與實踐上的位移,這個位移是一個追加生產的過程”,農產品在這個位移的過程中,它是活的,一直在呼吸,所以他的品質無時不刻在發生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構建一個協同的品控系統。

所以,品控不僅僅是一個方法,更是一個農業產業升級的系統。

協同品控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發與價值?

第一,資源協同

讓農戶上網去賣貨,這是一個天大的坑,也是一個笑話,從社會分工的角度,農戶就應該完成如何更好的種植,提高源頭的產品品質以及初級標準化,而代辦則是通過清洗、冷藏、包裝等環節,完成商品化....每個參與的主題都進行專業化分工合作,包括物流、包裝等進行資源整合,高度協同,提高了效率。

第二、主體賦能

有很多農產品電商跑到產地,拍一組高大上的照片,編一個情懷滿滿的故事,有的還會來一個所謂“互聯網思維”的品牌名字,然後通過網路喧囂一下,訂單來了,但是一旦產品交付消費者後,發現“所雲非所雲”。還有的電商平臺跑到產地,把一幫農民伯伯叫過來培訓,如何拍照上傳產品,但是發貨的時候該進冷庫的都沒進,直接裸奔混裝,讓消費者哭笑不得。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情況下,你會發現一個做電商的80後跑到產地與一幫農民、代辦、本土電商形成競爭關係,大家相互不協作,相互挖坑。

我曾經操盤過的10餘個農產品專案,通過協同品控模式不僅僅解決的各個參與主體的積極性與專業性,同時讓大家都專注自己擅長的事情,掌握的卻是基於電商化下的技能,以農民為例,雖然他還是在做源頭的事情,但是他是按照電商的標準採摘、分級...於是乎,他也掌握了電商化的技能,其他環節也是如此。

在靖州一個做楊梅的專業戶吳大叔,他後來把銷售全部交付給當地代辦經紀人與電商企業,自己專注於做好源頭的品質控制,不僅僅將以前的競爭對手成為了合作夥伴,由於品質有保障,自己的收入也增加了3倍。

第三,產業升級

特別是對於一個產地,完成了前面2個環節,才能最終實現產業的良性發展,最終推動農產品產業升級。

鄉村振興20字方針核心在於人才,重點在於“產業興旺”,產業興旺的關鍵在於產業的升級與一二三產融合,實現產業鏈條的協同發展,品控協同不僅僅對於農產品經營者如何準確定位自己指明了方向,也給中國縣域主管電商的部門一個很好的啟發。

買賣農產品,就上手機惠農!

通過以上三個品控,最終形成了以顧客為中心的協同品控,打破了以往以產品為中心的單點品控。協同品控來源與馬克思對於流通的一個理論“商品的價值與使用價值的實現離不開空間與實踐上的位移,這個位移是一個追加生產的過程”,農產品在這個位移的過程中,它是活的,一直在呼吸,所以他的品質無時不刻在發生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構建一個協同的品控系統。

所以,品控不僅僅是一個方法,更是一個農業產業升級的系統。

協同品控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發與價值?

第一,資源協同

讓農戶上網去賣貨,這是一個天大的坑,也是一個笑話,從社會分工的角度,農戶就應該完成如何更好的種植,提高源頭的產品品質以及初級標準化,而代辦則是通過清洗、冷藏、包裝等環節,完成商品化....每個參與的主題都進行專業化分工合作,包括物流、包裝等進行資源整合,高度協同,提高了效率。

第二、主體賦能

有很多農產品電商跑到產地,拍一組高大上的照片,編一個情懷滿滿的故事,有的還會來一個所謂“互聯網思維”的品牌名字,然後通過網路喧囂一下,訂單來了,但是一旦產品交付消費者後,發現“所雲非所雲”。還有的電商平臺跑到產地,把一幫農民伯伯叫過來培訓,如何拍照上傳產品,但是發貨的時候該進冷庫的都沒進,直接裸奔混裝,讓消費者哭笑不得。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情況下,你會發現一個做電商的80後跑到產地與一幫農民、代辦、本土電商形成競爭關係,大家相互不協作,相互挖坑。

我曾經操盤過的10餘個農產品專案,通過協同品控模式不僅僅解決的各個參與主體的積極性與專業性,同時讓大家都專注自己擅長的事情,掌握的卻是基於電商化下的技能,以農民為例,雖然他還是在做源頭的事情,但是他是按照電商的標準採摘、分級...於是乎,他也掌握了電商化的技能,其他環節也是如此。

在靖州一個做楊梅的專業戶吳大叔,他後來把銷售全部交付給當地代辦經紀人與電商企業,自己專注於做好源頭的品質控制,不僅僅將以前的競爭對手成為了合作夥伴,由於品質有保障,自己的收入也增加了3倍。

第三,產業升級

特別是對於一個產地,完成了前面2個環節,才能最終實現產業的良性發展,最終推動農產品產業升級。

鄉村振興20字方針核心在於人才,重點在於“產業興旺”,產業興旺的關鍵在於產業的升級與一二三產融合,實現產業鏈條的協同發展,品控協同不僅僅對於農產品經營者如何準確定位自己指明了方向,也給中國縣域主管電商的部門一個很好的啟發。

買賣農產品,就上手機惠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