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真實的武松沒打過虎,民國時期的這位將軍才是真正的打虎英雄

《水滸傳》中,景陽岡武松打虎的故事膾炙人口。 然而,這是小說家言,在歷史上,真實的武松並未打過虎且慘死獄中。 那麼真實的武松是何面目?而真正打過虎的英雄又有誰呢?今天給您講講

真實歷史上的武松, 打虎無從考證

武松自小在今為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長大, 拜當時江湖上鼎鼎大名的武林高手, 少林派武師譚正芳最小的徒弟, 陝西大俠鐵臂膀周侗為師, 學得一身好武藝。 按這一史實, 武松應為同出周門的民族英雄岳飛的師兄。 我們知道岳飛就是周侗的弟子, 只是那時周侗年事已高。

武松學得驚人藝之後, 又結識了同樣是武林高手的宋江。 不要以為宋江武功平庸, 像小說《水滸傳》中描述的那樣, 只會一些平常功夫, 使槍弄棒的, 並不突出。

真實的宋江可不是等閒之輩, 他武功高超, 智謀過人, “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 官軍數萬, 無敢抗者”, 後為朝廷招安。 宋江與圓通法師共創武術門派——子午門。 這門功夫因注重天地人氣融會貫通, 多在子時、午時習練而得名。

它非常適合山東大漢, 講究拳腳大開大合, 出擊勇猛。 武松結識宋江後, 學得子午門功夫, 被立為子午門第一代掌門人, 宋江與圓通法師被尊為子午門始祖,

現在山東東平湖一帶仍有子午門傳人。

武松學得一身好武藝後, 來到杭州, 經常在湧金門外, 靠賣藝為生, 當時的知府高權見其武藝高強, 人才出眾, 就招收為都頭。 因工作勤勉, 立功不少, 不久, 被提升為提轄。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 在當時黑暗的政治鬥爭中,

高權被罷官, 武松也受到牽連, 被逐出衙門。

新任知府是當朝大奸臣蔡京之子蔡鋆, 專事欺壓百姓, 人們怨聲載道, 稱其為蔡虎。 武松對此惡官恨之入骨, 下定決心要為民除害, 以一己之力掃除大宋天空惱人陰霾。 一次, 在蔡虎出行時,

武松持利刃斜刺裡沖上去, 對蔡虎連刺數刀, 使其當場斃命。

其護衛人員一擁而上, 和武松拼殺, 武松終因寡不敵眾, 被擒獲, 後慘死獄中。 當地百姓深感其德, 葬於杭州西泠橋畔。 後人立碑:“宋義士武松之墓”。

古代到底誰真打過虎, 無從考證。 而近現代出了一位真實的打虎英雄,他就是趙登禹將軍。

抗日名將趙登禹故里是山東省菏澤市,入伍前在家鄉學了一身耍拳劈刀武藝,後經名師指數十八樣武藝件件精通。入伍後被馮玉祥將軍選為隨從衛兵。由於他英雄善戰,作戰指揮有方,在戰術上能克敵致勝,多次立功,對待士兵親如兄弟,深受首長的愛戴。

因此,趙登禹從排長開始一直升為師長。1919年秋,馮玉祥的部隊調到湖南省常德市駐防,城北德山時常有老虎出沒,經常傷害人畜,鬧得人心惶惶。趙登禹聽後,立即帶領士兵上山圍追,老虎身中數彈,但沒有傷到要處,就跳到江中。

趙也隨即跳了下去,將老虎撈上岸來,急眼的老虎向趙猛撲過去。趙立即騎在了老虎的身上,揮拳猛打。經過多次旋轉博鬥將老虎打死,圍觀的人們無不拍手叫好。當時有人還拍了他騎在老虎上的照片作為留念。

第二天趙登禹打虎的照片和事蹟就登載到湖南日報上。馮玉祥看到報紙上那張照片後。就在照片上方寫了"民國七年的打虎英雄"九個字。

事後不久,當地的紳士甄長久帶頭捐款立了一塊大石碑,上書"打虎英雄趙登禹"七個大字。從那時起,解除了當地百姓的恐怖心理給群眾解除了一大害。

1938年7月7日,盧溝橋被日本侵略軍強佔,趙登禹所領導的部隊,負責保衛盧溝橋和宛平縣城的任務。在與日軍做戰中,把身上所帶的子彈打完後,又用大刀砍死了13名敵人,由於寡不敵眾,雙方敵力懸殊很大,最後壯烈光榮犧牲。

抗日名將趙登禹故里是山東省菏澤市,入伍前在家鄉學了一身耍拳劈刀武藝,後經名師指數十八樣武藝件件精通。入伍後被馮玉祥將軍選為隨從衛兵。由於他英雄善戰,作戰指揮有方,在戰術上能克敵致勝,多次立功,對待士兵親如兄弟,深受首長的愛戴。

因此,趙登禹從排長開始一直升為師長。1919年秋,馮玉祥的部隊調到湖南省常德市駐防,城北德山時常有老虎出沒,經常傷害人畜,鬧得人心惶惶。趙登禹聽後,立即帶領士兵上山圍追,老虎身中數彈,但沒有傷到要處,就跳到江中。

趙也隨即跳了下去,將老虎撈上岸來,急眼的老虎向趙猛撲過去。趙立即騎在了老虎的身上,揮拳猛打。經過多次旋轉博鬥將老虎打死,圍觀的人們無不拍手叫好。當時有人還拍了他騎在老虎上的照片作為留念。

第二天趙登禹打虎的照片和事蹟就登載到湖南日報上。馮玉祥看到報紙上那張照片後。就在照片上方寫了"民國七年的打虎英雄"九個字。

事後不久,當地的紳士甄長久帶頭捐款立了一塊大石碑,上書"打虎英雄趙登禹"七個大字。從那時起,解除了當地百姓的恐怖心理給群眾解除了一大害。

1938年7月7日,盧溝橋被日本侵略軍強佔,趙登禹所領導的部隊,負責保衛盧溝橋和宛平縣城的任務。在與日軍做戰中,把身上所帶的子彈打完後,又用大刀砍死了13名敵人,由於寡不敵眾,雙方敵力懸殊很大,最後壯烈光榮犧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