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庫克注意了!搞不定這10事件,2018蘋果可能要完!

對蘋果來說, 2017年或許是成功的一年, 因為其產品銷量高於預期。 儘管智慧手機市場呈迅速飽和的狀態, 該公司仍在不斷打破其營收和利潤記錄。

作為一枚果粉, 或者說是眾多消費者的一員, 我們對蘋果的2018年還是滿懷期待。 對此, 小編總結了一下, 人們希望蘋果能在2018年有所改進的十個方面。 看看有沒有你所期待的呢?

TOP 10:讓iOS設備更自主地適應不同環境

兩年前, 蘋果推出了一項名為“Proactive”的新功能, 旨在利用時間和地點資訊來説明使用者進行安排。 換句話說, 它就像一個縮小版的Google Now。 現在對使用者來說, iOS設備上的這一功能需要變得更智慧, 更強大。

舉個例子, 使用者啟用定位服務、藍牙配對和Wi-Fi連接後, iPhone就可以判斷自己身處何處。 如果判定是在車裡, 他就會遵循預先定義的“汽車規則”, 比如從手機音樂庫隨機播放歌曲。

換句話說, 用戶可以創建適合自己生活的特定場景的設定檔,

由位置、時間或與某些配件配對觸發, iOS設備會完成相應運行。

TOP 9:讓iPods品牌保持活力

蘋果取消了iPod Shuffle、Nano和Classic, 但iPod Touch仍然存在。 不得不說, iPod是一個堅實的品牌, 在專門的行銷和協力廠商軟體團隊的運營下, Touch可以很容易地進行調整, 並重新定位。 如果蘋果不知道如何定位iPad Mini, 那麼可以將這類小的平板電腦, 歸於到iPod家庭中。

或者, 蘋果公司也可以將iPod Touch重新定位到一個新的智慧家居產品中, 作為價值150美元的桌面系統, 與亞馬遜具有視頻功能的Echo成為競爭對手。 作業系統, 應用程式和晶片都有了, 只需要再有一個新的螢幕和外殼即可。 同樣, 將iPod名稱用於不適合計算的產品也是合適的。

TOP 8:簡化iPad, iPhone和Apple Watch系列

由於iPad系列中有9.7英寸和10.5英寸的產品,

而且每種產品都有Wi-Fi和Wi-Fi + Cellular版本, 所以總的來說iPad陣容十分龐大。 同樣, iPhone系列現在包括八個不同的設備, 其中不少是增加“可選項”而存在的, 比如iPhone 6,7,8。 Apple Watch的版本也是多得讓很多入門用戶根本搞不清, 多種系列, 多種尺寸, 再加上各種材料的錶帶和品牌錶帶, 讓人眼花繚亂。

所以, 簡化蘋果的產品線還是有必要的, 這樣, 使用者在選擇產品時才不會覺得糾結。

TOP 7:改變Apple TV的尷尬現狀

說實在的, Apple TV在這類產品中, 實在沒什麼競爭力。 即便是在美國, 1.68億互聯網電視使用者中, 選擇使用智慧電視的最多, 其餘則傾向於選擇Roku、亞馬遜以及穀歌的機上盒, 而不是買Apple TV。 至於其競爭力較低的原因, 主要是售價高, 內容少。 換句話說, 性價比太低。 所以, 如果想要讓Apple TV尷尬的狀況有所改變, 那蘋果公司就要從價格和內容兩方面入手, 進行調整。

TOP 6:提高MacBook Pro的電池性能

使用2016年和2017年款MacBook Pro的用戶都知道, 其電池電量呈級數往下掉。 根據彭博社的報告, 蘋果為了讓舊款MacBook Pro和新系統性能達到平衡, 選擇了一個過渡型過渡型的電池方案, 留下了過渡型Book Pro續航不理想的缺陷。

對此, 蘋果應該提供一個解決方案, 優化電池管理的晶片。 比如一開始就為不同的MacBook設備(包括iPhone也是)規劃好分層次的電池管理機制。

TOP 5:讓Siri可以完成更多工

毫無疑問,2018年還會是AI年。所以,在各大公司主打人工智慧的時候,蘋果需要加快改進擴展Siri的能力,讓它可以與其它更強大的AI對手競爭,尤其是智慧家居市場興起的情況下。

蘋果走高端定位的HomePod即將在2018年入局,能不能帶來巨大的影響,大概要看Siri在上面的發揮了。

TOP 4:重振蘋果配件市場

在過去多年裡,蘋果一直堅持著“獨家配件”的市場方針。對於用戶來說,蘋果MFi認證是一個比較討厭但是又不得不去關心的標識。但是,最近兩年,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開發人員來講,蘋果的做法有些適得其反。不管是電源適配器還是資料線還是轉接線,蘋果的配件市場正在大幅衰退,大量的用戶選擇其他知名品牌或者“山寨”廠商那裡尋找價格更合理的替代品。

2018年可以預見到,隨著AR、VR、AI和其他顛覆性技術的蒸蒸日上,蘋果需要全面改革其配件許可業務,比如以開放的態度與配件商展開合作。

TOP 3:跨平臺整合Mac和iOS應用

2017年12月,有報導稱,蘋果計畫統一macOS和iOS應用,他們未來會發佈新的開發工具,讓開發者開發一個可以適應iPhone、iPad和Mac平臺的程式,以便振興嚴重缺乏活力的Mac App Store。

這個計畫到底是不是真正有利於Mac用戶,是否真的會實行,還存在很多爭議。當然,如果蘋果可以很好地處理一個程式兩套UI的配置,讓開發者做出盡可能多樣而又清晰的交互層面,讓iOS應用能夠在Mac上也能通過鍵盤、滑鼠、觸控板進行操作,並且一個通用版搞定一切,應該會很受歡迎的。

TOP 2:推出一款觸屏Mac

多數人都很想要一台這樣的Mac電腦,它的螢幕牛逼,而且可以直接觸控操作。可惜蘋果一直沒想明白,新款MacBook Pro尷尬的Touch Bar觸控條,既不能讓人完整地“觸摸”,又需要在使用的時候分散精力兼顧螢幕,反倒是微軟拿出了一台生產力爆表的觸屏設備。所以現在是時候給Mac加上觸控式螢幕了,可以觸摸的螢幕,加上可以放置便捷小工具的觸控條,以及手感優秀的觸控筆,會給用戶的使用帶來很大的便利的。

TOP 1:改善公關部門,修復用戶關係

一直以來,蘋果似乎總會忽視少數用戶的聲音,當有消費者提出對產品或者系統存在問題的質疑批評時,蘋果公關部門永遠不會主動站出來作解釋,直到事情鬧大,才會發聲明。如此缺乏主動與用戶溝通的管道,比如更廣泛的社交平臺,更親民的公關運作,只會讓用戶覺得反感。所以,2018年,蘋果的公關要學會關注自己的負面消息,即時作出回應,這樣才能保持消費者心目中優質企業的形象。或者,也可以利用不同的平臺,建立更加開放的資訊交流回饋管道以及快速的事件回應機制。

2018年,新的一年,新的開始。希望蘋果可以在反省自己的同時,作出些許改變,這樣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成就!

TOP 5:讓Siri可以完成更多工

毫無疑問,2018年還會是AI年。所以,在各大公司主打人工智慧的時候,蘋果需要加快改進擴展Siri的能力,讓它可以與其它更強大的AI對手競爭,尤其是智慧家居市場興起的情況下。

蘋果走高端定位的HomePod即將在2018年入局,能不能帶來巨大的影響,大概要看Siri在上面的發揮了。

TOP 4:重振蘋果配件市場

在過去多年裡,蘋果一直堅持著“獨家配件”的市場方針。對於用戶來說,蘋果MFi認證是一個比較討厭但是又不得不去關心的標識。但是,最近兩年,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開發人員來講,蘋果的做法有些適得其反。不管是電源適配器還是資料線還是轉接線,蘋果的配件市場正在大幅衰退,大量的用戶選擇其他知名品牌或者“山寨”廠商那裡尋找價格更合理的替代品。

2018年可以預見到,隨著AR、VR、AI和其他顛覆性技術的蒸蒸日上,蘋果需要全面改革其配件許可業務,比如以開放的態度與配件商展開合作。

TOP 3:跨平臺整合Mac和iOS應用

2017年12月,有報導稱,蘋果計畫統一macOS和iOS應用,他們未來會發佈新的開發工具,讓開發者開發一個可以適應iPhone、iPad和Mac平臺的程式,以便振興嚴重缺乏活力的Mac App Store。

這個計畫到底是不是真正有利於Mac用戶,是否真的會實行,還存在很多爭議。當然,如果蘋果可以很好地處理一個程式兩套UI的配置,讓開發者做出盡可能多樣而又清晰的交互層面,讓iOS應用能夠在Mac上也能通過鍵盤、滑鼠、觸控板進行操作,並且一個通用版搞定一切,應該會很受歡迎的。

TOP 2:推出一款觸屏Mac

多數人都很想要一台這樣的Mac電腦,它的螢幕牛逼,而且可以直接觸控操作。可惜蘋果一直沒想明白,新款MacBook Pro尷尬的Touch Bar觸控條,既不能讓人完整地“觸摸”,又需要在使用的時候分散精力兼顧螢幕,反倒是微軟拿出了一台生產力爆表的觸屏設備。所以現在是時候給Mac加上觸控式螢幕了,可以觸摸的螢幕,加上可以放置便捷小工具的觸控條,以及手感優秀的觸控筆,會給用戶的使用帶來很大的便利的。

TOP 1:改善公關部門,修復用戶關係

一直以來,蘋果似乎總會忽視少數用戶的聲音,當有消費者提出對產品或者系統存在問題的質疑批評時,蘋果公關部門永遠不會主動站出來作解釋,直到事情鬧大,才會發聲明。如此缺乏主動與用戶溝通的管道,比如更廣泛的社交平臺,更親民的公關運作,只會讓用戶覺得反感。所以,2018年,蘋果的公關要學會關注自己的負面消息,即時作出回應,這樣才能保持消費者心目中優質企業的形象。或者,也可以利用不同的平臺,建立更加開放的資訊交流回饋管道以及快速的事件回應機制。

2018年,新的一年,新的開始。希望蘋果可以在反省自己的同時,作出些許改變,這樣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成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