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在孩子身上看見多少父母的影子?

“欲造偉大之國民, 必自家庭教育始。 ”——英國學者赫胥黎

“國民的命運, 與其說是操在掌權者手中, 倒不如說是握在母親的手中。 ”——德國教育家福祿倍爾。

最近後臺有很多人問到, 該怎麼樣可以讓孩子擁有令人喜歡的性格。

令人喜歡, 我們在日常稱之為:討喜

討喜的孩子是怎麼樣的呢?

性格好呀!

今天的【育兒科學站】, 我們來研究一下孩子的性格培養問題。

我一直都認為, 孩子的性格不是自己來決定的, 孩子時常不能意識到自己哪些行為並不那麼討喜, 那麼對他們的性格形成影響最大的, 是父母。

父母所能代表的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 這家庭的氣氛, 傳統習慣, 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學效物件, 家人互動的關係等, 都影響子女日後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現。 人要認識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 才不致將原生家庭一些負面的元素帶到新家庭去。

我們能看到太多故事中的主人公, 受父母影響太多了

孟母三遷

岳母刺字

梁啟超一門三院士

當然, 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仿佛離我們太遙遠

我們日常生活中呢?孩子們的模仿能力超乎你的想像!

我觀察過身邊特別討喜的孩子身上的優點,

外向有禮貌, 愛打招呼喜歡回應, 說話積極, 最重要的是特別有靈氣。

愛屋及烏, 對討喜的孩子注意力增加, 自然會去觀察他的父母, 久而久之我已經能夠在教室裡猜出這個孩子的父母到底是哪位。

這些孩子的父母, 明顯會是一群家長之間傾聽者, 並且神色淡然, 對孩子講話十分客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過, 孩子很多行為都是他們父母日常行為的寫照, 愛吼人子平常在家他們的父母也會有這個習慣, 愛罵髒話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也有這個習慣。

孩子會一天天長大, 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會直接延續到他們長大以後

弗裡曼提及五項原生家庭的重要角色, 讓我們瞭解原生家庭對夫妻關係的影響:

1. 人從家庭的經歷中, 不可能沒有情感未了的需要, 例如:來自沒安全感家庭的, 想在配偶身上找到安全感。

2. 我們擇偶時是希望在情感上得到我們在原生家庭中未得到的需要, 例如:父母的肯定, 需要感到自己獨特等。

3. 我們都帶著這些未了的情感包袱,

希望在新的婚姻關係或家庭中得到解決。

4. 我們在原生家庭得不到家庭的滿足, 就會只顧索求, 沒有能力為擇偶付出。 這看法雖然有點悲觀, 但是我們如果勇於面對自己原生家庭的問題, 就有新的動力重新去愛。

5. 關係上的問題大多是因為原生家庭未解的結, 而多於因為缺乏委身、關心和愛。 這種看法或許帶有諒解和盼望, 當然背後不是鼓勵你將埋怨歸咎于原生家庭, 而是鼓勵你去正視家庭遺留下來的問題。

對於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棍棒和說教, 當父母能夠成為孩子們的優秀的榜樣, 自然能夠在日常教育中“省事”許多。

我們應當如何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 幫助孩子養成討喜的性格呢?

一、約束自己的言行

孩子的世界裡永遠都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我們最不應該的就是用“爸爸媽媽是大人”的話來分別自己和孩子的行為。

在管教孩子不許大聲講話之前,父母應該輕聲細語的說話

教育孩子要懂禮貌之前,作為父母應當客客氣氣的說話

教會孩子不能亂動別人的東西,最好的辦法是自己動孩子的物品之前先詢問孩子

以上的話,相信每位父母的都很清楚,只是這樣子就能夠很好的培養起孩子的性格了嗎?並不是!

家庭是令人最放鬆的地方,在這樣的環境下,在外精緻的太太也會有蓬頭垢面的時候,在外溫和紳士的男士也會有穿著秋褲亂糟糟的時候。

可是孩子呢?他一半的時間都在這樣一個環境裡和父母相處在一起,成年人在外面知道注意外人的眼光,會很好的約束自己的言行,我們自己也會很好的區別開家裡與外面之間言行的區別。

可是孩子尚且沒有這樣的能力,在家裡養成的習慣極其容易帶到外面。

在孩子面前約束自己的言行,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言傳身教。

二、給孩子打造輕鬆的心理氛圍

前段時間我遇到一個特別規整的女孩子,小小的年紀什麼東西都能夠做的妥妥當當,演出完畢以後收拾好自己的東西還能幫助別的小朋友將所有東西放好。

很多的小孩子都有丟三落四的毛病,但這個女孩子的媽媽告訴我,上小學後她就沒有在外面落下過東西,令人省心的就像是父母身邊的小跟班。

但是這裡的轉折是,孩子的存在讓人神經特別緊繃,特別容易和別人發生爭執

她說要立馬放好的東西,就必須立馬放到指定位置,完全不顧別人是不是還需要使用。

一個晚上,我們演出完了坐車回去,她忽然數起來自己該做的事情:回去拿衣服,洗澡,還要刷牙,收拾袋子裡的東西,把衣服放進洗衣機,還要收拾好自己的作業… …誒好多事情要做,真累

孩子能夠清楚的知道自己該做的每一項事情是很好的習慣,但是過大的“完成壓力”會讓人覺得孩子身上失去了那份童真,且這份省心還會給別人造成“麻煩”。

後來我發現,孩子身上充滿了她媽媽的影子,一來到哪怕小姑娘想去衛生間,她媽媽也要求她書必須立刻拿出來房子桌子上,原本牽著手高高興興來上課的母女倆,一會兒忽然就橫眉相沖。

這樣的孩子做事情很省心,但將來極其難成為令人擁戴的領導者。

給孩子營造一個輕鬆的家庭環境,孩子的生活節奏需要引導,但是我們不應該過多干涉。將小小的事情無限放大成壓力,孩子很容易失去身上的靈氣,抗壓能力也會大受影響。

三、用溝通傳遞愛

任何有關於教育的宣導方式裡,都強調溝通。

那麼父母之間和父母與孩子之間擅于溝通對孩子的影響能有多大呢?

孩子的世界裡,父母的態度非常容易影響他們的判斷,我見過太多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用當時最省心的棍棒或責駡完成。

孩子知道這件事情是錯的,可是為什麼錯?怎麼樣才是對的?孩子並不能有自己的判斷。

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很容易沒有主見,更不能在一個團隊裡決定團隊的發展方向,同樣難以成為優秀的領導者。

孩子在充滿愛的環境裡沒有作惡的心態,做錯事無外乎:沒有辨別能力&好玩

這個時候父母與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影響到的是孩子的包容能力與思維模式

這件事情到底是怎麼錯的?會給別人造成什麼麻煩?和正確的做法之間有什麼差距?

孩子會在父母的溝通間養成自己的思維模式,想事情能夠想到來龍去脈,自然會日漸做事沉穩。

一、約束自己的言行

孩子的世界裡永遠都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我們最不應該的就是用“爸爸媽媽是大人”的話來分別自己和孩子的行為。

在管教孩子不許大聲講話之前,父母應該輕聲細語的說話

教育孩子要懂禮貌之前,作為父母應當客客氣氣的說話

教會孩子不能亂動別人的東西,最好的辦法是自己動孩子的物品之前先詢問孩子

以上的話,相信每位父母的都很清楚,只是這樣子就能夠很好的培養起孩子的性格了嗎?並不是!

家庭是令人最放鬆的地方,在這樣的環境下,在外精緻的太太也會有蓬頭垢面的時候,在外溫和紳士的男士也會有穿著秋褲亂糟糟的時候。

可是孩子呢?他一半的時間都在這樣一個環境裡和父母相處在一起,成年人在外面知道注意外人的眼光,會很好的約束自己的言行,我們自己也會很好的區別開家裡與外面之間言行的區別。

可是孩子尚且沒有這樣的能力,在家裡養成的習慣極其容易帶到外面。

在孩子面前約束自己的言行,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言傳身教。

二、給孩子打造輕鬆的心理氛圍

前段時間我遇到一個特別規整的女孩子,小小的年紀什麼東西都能夠做的妥妥當當,演出完畢以後收拾好自己的東西還能幫助別的小朋友將所有東西放好。

很多的小孩子都有丟三落四的毛病,但這個女孩子的媽媽告訴我,上小學後她就沒有在外面落下過東西,令人省心的就像是父母身邊的小跟班。

但是這裡的轉折是,孩子的存在讓人神經特別緊繃,特別容易和別人發生爭執

她說要立馬放好的東西,就必須立馬放到指定位置,完全不顧別人是不是還需要使用。

一個晚上,我們演出完了坐車回去,她忽然數起來自己該做的事情:回去拿衣服,洗澡,還要刷牙,收拾袋子裡的東西,把衣服放進洗衣機,還要收拾好自己的作業… …誒好多事情要做,真累

孩子能夠清楚的知道自己該做的每一項事情是很好的習慣,但是過大的“完成壓力”會讓人覺得孩子身上失去了那份童真,且這份省心還會給別人造成“麻煩”。

後來我發現,孩子身上充滿了她媽媽的影子,一來到哪怕小姑娘想去衛生間,她媽媽也要求她書必須立刻拿出來房子桌子上,原本牽著手高高興興來上課的母女倆,一會兒忽然就橫眉相沖。

這樣的孩子做事情很省心,但將來極其難成為令人擁戴的領導者。

給孩子營造一個輕鬆的家庭環境,孩子的生活節奏需要引導,但是我們不應該過多干涉。將小小的事情無限放大成壓力,孩子很容易失去身上的靈氣,抗壓能力也會大受影響。

三、用溝通傳遞愛

任何有關於教育的宣導方式裡,都強調溝通。

那麼父母之間和父母與孩子之間擅于溝通對孩子的影響能有多大呢?

孩子的世界裡,父母的態度非常容易影響他們的判斷,我見過太多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用當時最省心的棍棒或責駡完成。

孩子知道這件事情是錯的,可是為什麼錯?怎麼樣才是對的?孩子並不能有自己的判斷。

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很容易沒有主見,更不能在一個團隊裡決定團隊的發展方向,同樣難以成為優秀的領導者。

孩子在充滿愛的環境裡沒有作惡的心態,做錯事無外乎:沒有辨別能力&好玩

這個時候父母與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影響到的是孩子的包容能力與思維模式

這件事情到底是怎麼錯的?會給別人造成什麼麻煩?和正確的做法之間有什麼差距?

孩子會在父母的溝通間養成自己的思維模式,想事情能夠想到來龍去脈,自然會日漸做事沉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