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孔有德桂林自盡,尼堪喪命湖南,清軍受挫西南,洪承疇臨危受命

洪承疇(之十九)

西南、中南地區幅員遼闊, 山川險峻, 形勢複雜。 清軍入關後之後, 經過吳三桂、孔有德、尚可喜等人率軍征戰, 雖有進展, 但整體的形勢並不穩固。

明神宗的孫子、桂王朱由榔在南方稱帝, 年號永曆。 張獻忠的部將孫可望和李定國歸降永曆皇帝, 孫可望在湖南, 李定國在廣西, 另外湖北還有郝搖旗、一隻虎等人, 都給清軍帶來不少麻煩。

順治九年七月, 李定國圍攻桂林, 定南王孔有德親自登城守衛, 額頭中箭, 最終桂林陷落, 孔有德妻兒自焚, 自己自盡。

十一月, 明將白文選攻陷湖南辰州, 總兵官徐勇、參議劉升祚、知府王任杞等人戰死。

順治九年秋天, 尼堪被任命為定遠大將軍, 率軍前往湖南、貴州。 尼堪是努爾哈赤大兒子褚英的第三子。 十一月, 尼堪在衡州被明軍包圍, 戰死於陣中。

順治十年五月, 湖南、湖北局勢動盪, 兩廣、雲貴等地地處偏遠, 尚未完全臣服。

朝廷要迅速穩定形勢, 單純依靠武力征討, 短期之內效果明顯, 但長期來看, 那裡的人民“時複蠢動”。

順治皇帝不想“全恃兵威, 恐玉石俱焚”, 所以要尋找一個“夙望重臣, 曉暢民情, 練達治理者”, 以文德綏懷, 向當地的百姓宣揚朝廷的善意, 在此基礎之上, “假以便宜, 相機撫剿, 方可救寧”。

遍察朝中眾臣, 最合適的人物就是大學士洪承疇, 當年他招撫江南的效果非常好。 於是洪承疇被升為太保兼太子太師、內翰林國史院大學士、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處地方, 總督軍務、兼理糧餉。

一長串的頭銜, 其中的“太保兼太子太師”是虛名, 後面的實職顯示清廷對洪承疇寄予的厚望, 同時也賦予他極大的權力:撫鎮以下聽其節制,

兵馬糧餉聽其調發, 一應撫剿事宜不從中制, 事後報聞。 文武各官在京、在外者, 聽其擇取任用, 吏、兵二部不得掣肘。 應用錢糧即與解給, 戶部不得稽遲, 等等。

洪承疇任重而權大, 這種權力對於一個漢大臣來說, 沒有先例。 順治皇帝給了他完全的信任, 賜給他寶馬、雕鞍, 設宴送行, 同行的一百多位官員也被召見。

此行的成敗關係重大。 六月, 洪承疇在一份奏疏中說:“臣年逾六十, 理宜退休, 乃蒙皇上特畀經略之任。 伏讀聖諭, 信臣任臣, 懇至周詳。 臣當盡心竭力, 以期剿撫中機, 無負皇上承天愛民本念。 ”

洪承疇希望皇帝不忘今日信任之初心, 希望各部密切配合。 順治皇帝讓洪承疇放心, 一切全部委託洪承疇全權處理。

閏六月, 順治皇帝再發一道諭旨, 重申洪承疇的各種特權, 誇讚洪承疇在招撫江南時成效顯著, 希望他這一次也能夠綏靖南方, “務使滇黔望風來歸, 官民懷德恐後”。

到了順治十年的十一月, 洪承疇在一份奏疏中提到了清軍的種種不利形勢:湖南雖然駐有重兵,

但孫可望實力可觀, 清軍首尾難顧, 需要防備腹背受敵。 湖北兵力不足, 需要增援。 洪承疇決定自己坐鎮湖南, 督臣移駐湖北。

粵西和廣西的形勢也不好, 清兵佔領幾個重要城邑, 李定國的勢力強大, “兵至則賊退, 兵去則賊複合。 彼逸我勞, 甚犯兵家之忌。 ”

洪承疇趕往湖南。 十二月, 清廷以固山額真陳泰為甯南靖寇大將軍, 固山額真藍拜濟席哈、護軍統領蘇克薩哈等人統領清軍鎮守湖南, 配合洪承疇的剿撫活動。

前篇:火神廟密謀叛逃?洪承疇兩次被拘押審查, 降臣的日子真難過

于左撰, 待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