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戰鬥一生的黃埔尊師——方鼎英

方鼎英(1888年-1976年)字伯雄,號同春,又稱“百奚”居士, 湖南新化縣人,父親方瑞林,清代秀才、樸素好學,愛和農民交友,救濟貧苦,方鼎英從小受其教育,從堂兄方普熙勤學詩書,1903年方鼎英十五歲時東渡日本留學,初入東京弘文學院,繼入東京振武學校。 1906年,考入東京陸軍士官學校第八期炮兵科.得陳天華、蔡松坡、宋教仁三人賞識,1910年加入同盟會及“求知社"。 1911年春, 方鼎英畢業返國,任保定軍官學校人伍生總隊教官。 10月,武昌起義爆發,方鼎英趕程南來,參加了漢陽戰役。

方鼎英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方鼎英赴北京入陸軍部,研究軍事, 編著《炮兵操典》、《射擊教範》和《士兵兵卒教科書》等,以部令頒行全國。

1914年,袁世凱陰謀稱帝,蔡松坡被軟留於北京城。 為了護國討袁,蔡密派石陶均赴美與黃克強共商大計。 其秘密聯繫函件,均經方鼎英親手轉道,深得蔡松坡嘉許。 討袁之役,方實有策應之勞。

方鼎英對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非常不滿,乃於1917年再次東渡日本,由東京陸軍炮兵學校和千葉野戰炮兵射擊學校遞升東京帝國大學造兵科,潛心軍事學研究。

方鼎英從日本學成歸國,初在湖南軍閥趙恒惕部下供職,當他看到趙恒惕公開投降軍閥吳佩孚、暗中勾結廣東的陳炯明判變革命時,才恍然大悟,翻然改圖。 1923年,他毅然接受廣州大元帥府討賊軍總司令譚延閶的委任,擔任討賊湘軍第一軍參謀長代行軍長職務,並立即進軍長沙,討伐趙恒惕,史稱“九一政變”。 後因陳炯明謀叛于廣州,譚延閶又奉孫中山電令“回師廣州",方鼎英則奉命駐韶關,保衛廣州革命根據地。 在始興之役,他身先士卒,出奇制勝,一舉消滅贛軍勁旅高風桂部,全線遂告大捷。

由於戰功顯著,方鼎英在廣州大元帥府榮獲孫大元帥當面嘉獎,孫大元帥將八挺手提機關槍贈送給他1924年4月方鼎英正式受任湘軍第一軍軍長代兼第一師師長職務。 1924年冬,方鼎英又被廣州元帥府任命為北伐軍特遣軍總指揮,與國民二軍司令岳維峻相約會師武漢,以圖一舉消滅直系軍閥餘孽肖耀南。 事敗,他經長沙至武漢養病。

1925年春,方鼎英在武漢接譚延閭電召回廣州。 秋間,被授黃埔軍校入伍生部中將部長。 1926年4月19日,繼鄧演達之後任黃埔軍校教育長。 1926年,北伐軍興,蔣介石受任國民革命總司令職,率師北伐,方鼎英以教育長代行黃埔軍校校長職務。 方鼎英遵循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為培養和造就革命軍事人才做了許多有益的開拓性工作,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忠實執行者,在他任職期間,正是黃埔軍校進入全盛時期,他依靠共產黨人,悉心從事軍校的政治和軍事教學,廣羅優秀教官和革命青年來校,積極進行校政建設,他還先後邀請大批國共兩黨社會名人如譚延閭,毛澤東、何香凝、劉少奇、魯迅等來校演講,並與熊雄等共產黨人建立親密的友誼。

在歡迎白勞、鮑羅廷等國際友人和各地來賓抵校參觀的招待會上,方、熊二人往往並肩出席,分別致歡迎詞,致答詞,對黃埔軍校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1926年至1927年間,方鼎英為軍校著文,編纂了不少文集。 他在軍校紀念周上,常作熱情洋溢的演講,並在《黃埔日刊》上全文發表,後彙編成《方教育長言論集》出版。

他還主持編纂黃埔從書,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法規》、蘇聯顧問伯劄布列夫的《惠州作戰日記》等書作序,其內容都反映了方鼎英的軍事教育思想。

1927年4月18日,黃埔軍校實行“清黨”。 在此前夕,國民黨政府後方留守主任、北伐軍總參謀長李濟深召見方鼎英,向他出示南京中央黨部“清黨"密電,令軍校執行清黨任務。 他出於對共產黨人的同情,建議採取有利於共產黨人安全離校的清黨方式,還秘密通知和資助熊雄離校出國。 但實際上卻未能實行,熊雄終被反動派所殺害,不少共產黨員都未能倖免,革命的黃埔軍校從此大受摧殘。 他後來將這些情況寫成《黃埔軍校“清黨”回憶》一書。

之後,方鼎英離開了黃埔軍校。先是在廣州被李濟深任命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十三軍軍長,出師北伐,中途蔣介石又命率部折返南京,1928年十三軍改編為四十六軍,他仍任軍長,並兼津埔路運輸總指揮濟南慘案之後,又接任南京北伐軍第一集團軍第三軍團總指揮,參加討伐閻、馮和討伐桂系之役。1929年冬,他辭職引退。

1930年以後,隨著抗日愛國民主運動逐漸高漲,他先後在上海、香港等地組織“革命同志社”,主辦《怒潮》月刊,又與徐謙合組“抗日會",提出“反對內戰,不抗日者皆為敵"的原則,號召國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1932年,又將“抗日會"轉移香港,組織“抗日大同盟”,開展抗日宣傳活動。“九一八”事變後,他參與李濟深、蔡廷鍇、蔣光鼐、陳銘樞等人組織福建人民政府,進行抗日活動。後方鼎英回湘西,組織湖南抗日政府。但因軍機失控,未能如願。“西安事變”後國共第二次合作,蔣介石宣佈抗日,方鼎英積極請纓抗日,共赴國1938年,他任湖南第九戰區戰地黨政委員會副主任。

抗日戰爭勝利後,方鼎英主張和平、民主,反對內戰,擁護新民主主義革命。1948年間,李濟深在香港組織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方鼎英曾派梁覺去香港和李濟深取得聯繫,並在湖南開展民革地下活動。1949年,人民解放軍南下,肖勁光司令抵長沙,方鼎英受聘為四野高級軍事顧問,在湖南積極促進地區起義活動,維護革命秩序,為湖南的和平解放與協助解放軍收編散兵游勇等,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方鼎英還十分熱愛家鄉的教育事業,從1928年至1950年底,先後投資在家鄉興辦鼎興學校、大熊中學、大複中學,這三所學校培育了不少人才。

新中國成立後,方鼎英歷任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省參事室主任、省司法廳廳長,湖南省第二一、三屆人民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三、四屆全國委員會會員,政協湖南省委員會副主民革中央委員、民革湖南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

1975年,他已88歲高齡,但愛國情懷依然不減當年。他欣然填寫《一剪梅 八八抒懷盼統一》詞一首,以抒心志:

鶴髮童顏不老翁,松樣蔥蔥,樅樣蓬蓬。高齡雖八八經春,身不疲癃,耳不癡聾。企盼台歸早協同,親盼歡逢,疏冀情通,朝霞景映滿天紅,懷念盈衷,如日方中。

1976年6月2日,方鼎英病逝于湖南長沙,享年八十九歲

之後,方鼎英離開了黃埔軍校。先是在廣州被李濟深任命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十三軍軍長,出師北伐,中途蔣介石又命率部折返南京,1928年十三軍改編為四十六軍,他仍任軍長,並兼津埔路運輸總指揮濟南慘案之後,又接任南京北伐軍第一集團軍第三軍團總指揮,參加討伐閻、馮和討伐桂系之役。1929年冬,他辭職引退。

1930年以後,隨著抗日愛國民主運動逐漸高漲,他先後在上海、香港等地組織“革命同志社”,主辦《怒潮》月刊,又與徐謙合組“抗日會",提出“反對內戰,不抗日者皆為敵"的原則,號召國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1932年,又將“抗日會"轉移香港,組織“抗日大同盟”,開展抗日宣傳活動。“九一八”事變後,他參與李濟深、蔡廷鍇、蔣光鼐、陳銘樞等人組織福建人民政府,進行抗日活動。後方鼎英回湘西,組織湖南抗日政府。但因軍機失控,未能如願。“西安事變”後國共第二次合作,蔣介石宣佈抗日,方鼎英積極請纓抗日,共赴國1938年,他任湖南第九戰區戰地黨政委員會副主任。

抗日戰爭勝利後,方鼎英主張和平、民主,反對內戰,擁護新民主主義革命。1948年間,李濟深在香港組織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方鼎英曾派梁覺去香港和李濟深取得聯繫,並在湖南開展民革地下活動。1949年,人民解放軍南下,肖勁光司令抵長沙,方鼎英受聘為四野高級軍事顧問,在湖南積極促進地區起義活動,維護革命秩序,為湖南的和平解放與協助解放軍收編散兵游勇等,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方鼎英還十分熱愛家鄉的教育事業,從1928年至1950年底,先後投資在家鄉興辦鼎興學校、大熊中學、大複中學,這三所學校培育了不少人才。

新中國成立後,方鼎英歷任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省參事室主任、省司法廳廳長,湖南省第二一、三屆人民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三、四屆全國委員會會員,政協湖南省委員會副主民革中央委員、民革湖南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

1975年,他已88歲高齡,但愛國情懷依然不減當年。他欣然填寫《一剪梅 八八抒懷盼統一》詞一首,以抒心志:

鶴髮童顏不老翁,松樣蔥蔥,樅樣蓬蓬。高齡雖八八經春,身不疲癃,耳不癡聾。企盼台歸早協同,親盼歡逢,疏冀情通,朝霞景映滿天紅,懷念盈衷,如日方中。

1976年6月2日,方鼎英病逝于湖南長沙,享年八十九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