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曾國藩:盛時常作衰時想 上場當念下場時

文/清江

曾國藩說:“盛時常作衰時想, 上場當念下場時。 富貴人家宜牢記此二語。 ”其實對於我們每一個人而言, 這兩句都是不刊之論, 應時刻掛在心頭。 盛衰無常, 風水輪流轉, 誰能保證富貴的常富貴, 落魄的一生窮呢。 若是在得意之時目中無人, 也就難保失勢之時被人所欺。 有道是:“莫道東風常向北, 北風也有轉南時。 ”有憂患意識, 才不致落得個一敗塗地, 無有下場。

“餘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但求臨死之際, 存心可無悔憾, 斯為大幸。 ”曾國藩正是因為長存憂患意識, 原始察終, 見盛觀衰。 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 只求一生無憾無悔, 所以能夠潔身自好, 檢束身心, 成就不世之功業。 他深知位高權重, 樹大招風, 所以時刻提醒自己與弟弟:“古來成大功大名, 除千載一郭汾陽外, 恒有多少風波, 多少災難, 談何容易!願與吾弟兢兢業業, 各懷臨深履薄之懼, 以冀免於大戾。 ”要有戰戰兢兢,

如履薄冰的心態, 不驕不躁, 謙虛謹慎。

古來功臣, 大多難免《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所說“蜚鳥盡, 良弓藏;狡兔死, 走狗烹”的下場。 除卻君主猜忌殘暴不論, 臣子也缺少一點憂患意識和自知之明。 范蠡曾勸說文種:“越王為人長頸鳥喙, 可與共患難, 不可與共樂。

子何不去?”但是文種還是沒能像范蠡一樣毅然離朝, 終致禍殃。

韓信當初不聽蒯通之說, 三分天下, 鼎足而居, “猶豫不忍倍漢, 又自以為功多, 漢終不奪我齊”。 說什麼“漢王遇我甚厚, 載我以其車, 衣我以其衣, 食我以其食”, 而不知“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難測也”,

“勇略震主者身危, 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直到被呂後設計陷害而死, 方才想起“恨不用蒯通計”。 所以徒令太史公司馬遷感慨道:“假令韓信學道謙讓, 不伐己功, 不矜其能, 則庶幾哉。 ”這就是無有遠慮深憂的悲慘遭遇。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憂患意識, 這才是日日新,

又日新的法寶, 是長盛不衰的根基。 對於個體而言, 我想《紅樓夢》中賈雨村在智通寺所見的對聯值得我們深思:“身後有餘望縮手, 眼前無路想回頭。 ”時常想想這句話, 也許能避免重複文種和韓信的悲劇人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