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引發關注的《紅色娘子軍》背後故事耐人尋味

撰文丨邢穎

“向前進, 向前進, 戰士的責任重, 婦女的冤仇深……”, 距離故事背景年代較遠的80後和90後都對這段旋律耳熟能詳。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注意到, 《紅色娘子軍》廣為人知版本包括電影版和芭蕾舞劇版。 電影版由梁信編劇、謝晉導演, 並于1960年上映, 芭蕾舞劇版由中央芭蕾舞團根據電影劇本改編, 公演時間稍晚於電影。

海南島四天四夜創作

1926年出生于吉林省扶余縣的梁信是一名軍旅作家, 親歷過東北抗日聯軍、解放戰爭、廣西剿匪戰爭等。 1953年, 他調到中南軍區成為正式的創作人員, 開始從事專業創作。

在2014年接受媒體採訪時,

梁信曾經回憶起創作《紅色娘子軍》故事的經過。

“大約70年前, 我是解放軍一四六師的宣傳隊長, 在我的隊裡, 有七八個女戰士, 她們都是像女奴一樣出身的人。 我們一起在戰場上將近兩年, 行軍路上, 圍著火堆閒談, 談她們的家庭、生活、遭遇。 當時我偷偷地在腦子裡記住了一兩個重點人物, 特別是那個地主家庭裡奴隸出身的, 後來成為吳瓊花原型的那位女戰士。 ”瓊花是海南姑娘的普遍稱呼, 梁信創造出的這個人物集合了過去和他一起工作的幾位女同志、海南已故婦女革命家劉秋菊和一位元娘子軍烈士的集體特徵。

△左為梁信

1958年夏在海南體驗生活采風期間, 梁信在一間堆放雜物的小屋花了四天四夜時間創作出電影劇本《瓊島英雄花》(後改名為《紅色娘子軍》)。 之所以寫得這麼快, “就是因為人物長期在我腦子裡活了, 羅霄在我腦子裡活了十幾年, 吳瓊花在我腦子裡也活了十年光景, 到契機成熟了, 他們就出來了”, 梁信說。

他還透露, 從1958年在瓊崖寫初稿,

到1960年初最後一次修改, 三個年頭他始終在修改劇本的結尾。 在列印出六本劇本後, 五本被寄往當時中國的多個電影製片廠。 這個劇本得到了著名導演謝晉的賞識, 他邀請梁信前往上海聊一聊劇本, 這次會面使得劇本《瓊島英雄花》被改名為《紅色娘子軍》。 梁信還和謝晉一起選角, 演員祝希娟被確定為女主角“瓊花”的扮演者。

1960年3月3日, 《紅色娘子軍》登上螢幕, 在那個解放不久的年代感動了無數觀眾, 並斬獲許多國內外的電影大獎。

△電影《紅色娘子軍》劇照

周恩來的親自關懷

經統計, 該劇創下了當年8億人口有6億人觀看的紀錄。 後來該劇被改編成同名芭蕾舞劇, 這是中國芭蕾史上第一部成功的現代題材的原創芭蕾舞劇。

成功改編的背後, 有周恩來總理的身影。

據參與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創作的中芭老團長李承祥回憶:1963年, 北京舞蹈學校實驗芭蕾舞團(中央芭蕾舞團前身)演出芭蕾舞劇《巴黎聖母院》, 周總理在觀看演出中說:“你們可以一邊學習排演外國的古典芭蕾舞劇,

一邊創作一些革命題材的芭蕾劇碼。 ”“為了適應這種外來的藝術形式, 可以先編一個外國革命題材的芭蕾舞劇, 比如反映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的故事。 ”

隨後, 北京舞蹈學校實驗芭蕾舞團按照周恩來總理對於中國芭蕾舞要由學習借鑒轉入獨立創作的要求, 在同名電影的基礎上改編創作了現代革命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

而當該劇在北京天橋劇場進行彩排時,周總理更是親自到現場觀看。看完戲後,他滿意地表示,“我的思想比你們保守啦!我原來想,芭蕾舞要馬上表現中國的現代生活恐怕有困難,需要過渡一下,先演個外國革命題材的劇碼,沒想到你們的演出這樣成功。我們國慶日就用這台戲來招待外賓。”

據報導,周總理還當場決定,該劇的首場演出要放在人民大會堂小禮堂。1964年9月29日,該劇在人民大會堂小禮堂正式演出,隨後劇組全體人員又南下廣州、深圳巡迴演出,都深受觀眾好評。

當年10月8日,毛澤東主席在北京觀看了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後也給出高度評價,稱這齣戲“方向是正確的,革命性是成功的,藝術上也是好的”。

從上至下都“點贊”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還被列為當時外事演出的劇碼之一,用於招待外國首腦。1972年2月21日尼克森訪華期間,中方為歡迎這位打開中美交往大門的美國總統,在其一行抵達北京的次日便安排觀看這部芭蕾舞劇。

“原來我並不特別想看這出芭蕾舞。但我看了幾分鐘後,它那令人眼花繚亂的精湛表演藝術和技巧給了我深刻的印象”,尼克森卸任後在回憶錄裡描述了觀看《紅色娘子軍》的感受。

上演四千場的經典劇碼

這部“零差評”的舞劇無疑也成為中央芭蕾舞團經久不衰的代表劇碼。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在中央芭蕾舞團網站看到,這個有著將近六十年歷史的芭蕾舞團仍然將《紅色娘子軍》這部兼具中國文化時代精神的舞劇作為自己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典範作品”,並不斷將之推上舞臺,迄今為止已經上演了四千場。而中央芭蕾舞團現任團長馮英正是第三代“瓊花”的扮演者代表。

對《紅色娘子軍》舞者而言,每一代的瓊花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徵。馮英在2014年接受政知君的同事採訪時說,“第一代,他們為什麼跳得那樣滿懷激情?因為當時的觀眾需要他們這樣演繹。如果那個年代的觀眾看今天充滿活力、整齊劃一、線條非常流暢的表演,可能會不適應。今天的觀眾,可能也接受不了第一代那種粗線條演繹。”她認為,儘管每一代有每一代的特點,但是《紅色娘子軍》的故事和人物精氣神是一樣的,都需要英姿颯爽。

此外,《紅色娘子軍》也成為中國芭蕾走向海外的一張“名片”,在俄羅斯、丹麥、法國、義大利等多個國家輪番上演。“在法國里昂,當劇中響起《國際歌》時,市長還跟著唱起來。義大利也不排斥,認為‘《紅色娘子軍》是改革開放前中國藝術表達的最高水準’。2009年在巴黎歌劇院演出,他們的院長認為,《紅色娘子軍》在藝術上是上乘之作,觀眾都是願意用色彩漂亮、舞段神奇來形容。”

資料 | 北京青年報 南方都市報 北京晨報 羊城晚報等

校對 | 項戰

而當該劇在北京天橋劇場進行彩排時,周總理更是親自到現場觀看。看完戲後,他滿意地表示,“我的思想比你們保守啦!我原來想,芭蕾舞要馬上表現中國的現代生活恐怕有困難,需要過渡一下,先演個外國革命題材的劇碼,沒想到你們的演出這樣成功。我們國慶日就用這台戲來招待外賓。”

據報導,周總理還當場決定,該劇的首場演出要放在人民大會堂小禮堂。1964年9月29日,該劇在人民大會堂小禮堂正式演出,隨後劇組全體人員又南下廣州、深圳巡迴演出,都深受觀眾好評。

當年10月8日,毛澤東主席在北京觀看了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後也給出高度評價,稱這齣戲“方向是正確的,革命性是成功的,藝術上也是好的”。

從上至下都“點贊”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還被列為當時外事演出的劇碼之一,用於招待外國首腦。1972年2月21日尼克森訪華期間,中方為歡迎這位打開中美交往大門的美國總統,在其一行抵達北京的次日便安排觀看這部芭蕾舞劇。

“原來我並不特別想看這出芭蕾舞。但我看了幾分鐘後,它那令人眼花繚亂的精湛表演藝術和技巧給了我深刻的印象”,尼克森卸任後在回憶錄裡描述了觀看《紅色娘子軍》的感受。

上演四千場的經典劇碼

這部“零差評”的舞劇無疑也成為中央芭蕾舞團經久不衰的代表劇碼。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在中央芭蕾舞團網站看到,這個有著將近六十年歷史的芭蕾舞團仍然將《紅色娘子軍》這部兼具中國文化時代精神的舞劇作為自己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典範作品”,並不斷將之推上舞臺,迄今為止已經上演了四千場。而中央芭蕾舞團現任團長馮英正是第三代“瓊花”的扮演者代表。

對《紅色娘子軍》舞者而言,每一代的瓊花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徵。馮英在2014年接受政知君的同事採訪時說,“第一代,他們為什麼跳得那樣滿懷激情?因為當時的觀眾需要他們這樣演繹。如果那個年代的觀眾看今天充滿活力、整齊劃一、線條非常流暢的表演,可能會不適應。今天的觀眾,可能也接受不了第一代那種粗線條演繹。”她認為,儘管每一代有每一代的特點,但是《紅色娘子軍》的故事和人物精氣神是一樣的,都需要英姿颯爽。

此外,《紅色娘子軍》也成為中國芭蕾走向海外的一張“名片”,在俄羅斯、丹麥、法國、義大利等多個國家輪番上演。“在法國里昂,當劇中響起《國際歌》時,市長還跟著唱起來。義大利也不排斥,認為‘《紅色娘子軍》是改革開放前中國藝術表達的最高水準’。2009年在巴黎歌劇院演出,他們的院長認為,《紅色娘子軍》在藝術上是上乘之作,觀眾都是願意用色彩漂亮、舞段神奇來形容。”

資料 | 北京青年報 南方都市報 北京晨報 羊城晚報等

校對 | 項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