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嘴巴老疙瘩額!上海“老”吃貨都去這些地方吃早餐

上海魯迅公園“小桃園”——上海的“四大金剛”

嘴巴老疙瘩額!

上海“老”吃貨都去這些地方吃早餐“

兩個齊腰高的杉木大桶擱在灶台邊,

散發出很好聞的松脂氣味, 桶裡存著熱乎乎的豆漿, 水氣嫋嫋。 早餐師傅用一把接了木柄的紫銅勺子一勺勺地舀起豆漿, 裝入顧客的鍋子裡、或者盛在碗裡, 一勺正好裝滿藍邊大碗, 坐下堂吃, 便開始了美好的一天

| 瞭解一座城市 大多從當地的美食開始, 在上海, 人們習慣把小吃稱為“點心”, 早飯被人們稱做“早點”也許也來源於此。 生煎、鍋貼、麻球、包子、饅頭……是外地人對上海早點最熟悉的印象。 然而在老上海人的心中, 最經典的早點並不是這些。 老上海人幽默的把他們鍾愛的四種早點稱作“四大金剛”——大餅、豆漿、油條、粢飯。

小桃園(魯迅公園店)

90後對傳統食物並沒有多少集體的記憶, 他們的世界裡充斥著外來文化。 麵包、松餅、溫泉蛋、咖啡……成為他們世界裡最熟悉的生活場景。

張記油條(武夷路)

小時候, 馬路上賣四大金剛的攤頭已經成為另外一部分人的記憶。

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四大金剛攤頭越來越難找了。 這些攤頭和石庫門的房子一起消失了嗎?

張記油條(武夷路店)

地址:武夷路331號

張記油條算得上是上海賣“四大金剛”的網紅店之一了。 每天早上從7點開始, 到8點人流量達到最高,

9點人們還在排隊。

張記油條(武夷路)

老大爺在視窗排隊, 今天依舊買了一根油條和一杯豆漿。

店員對此已經很熟悉了。

張記油條(武夷路)

武夷路這邊的這家店,對面就是菜市場。早早起來排隊的都是上海的大叔大媽,一杯豆漿一根油條,慢慢悠悠的吃著,又慢慢悠悠的離開。

張記油條(武夷路)

一對吃完早飯,打算去對面菜場買菜的上海老年夫妻。

一人一碗甜豆漿,配油條和大餅。

他們說“小年輕啊,我們以前弄堂裡的油條大餅更好吃”

烤爐裡的大餅進進出出,大廳裡的食客一撥換了一撥,菜市場的嘈雜,小馬路的喧鬧。這一條街的味道大概就是上海的市井氣味。

張記油條(武夷路)

小桃園(魯迅公園店)

地址:虹口區四川北路2318號

在上海,乾淨整潔又是純正的大餅油條店並不多,好在有這麼一家新上海市井氣息的小店,用路邊攤的價格賣著“桃園眷村”水準的上海味道。精於生活的一部分上海人彙聚在這裡,成為味覺記憶裡的朝聖地。

小桃園

近幾年,新餐飲品牌迅速崛起的秘訣基本都是:三分靠口味,七分靠故事。臺灣來的“桃園眷村”可以說是深諳此道。大量臺灣風味的裝飾元素,落地窗窗明几淨,簡潔的座椅板凳。

給你味道的同時,賣給消費者一個來自“眷村”的故事。油條6元一根,鹹豆漿12元一碗,燒餅25塊一個,包子13塊一隻還要2只方起售。同樣是傳統的中式早餐,桃園眷村的殺入,選址和價格的定位擁抱了城市精英,卻喪失了城市市井的味道。

小桃園

魯迅公園旁,土生土長的大餅油條店——“小桃園”,環境優雅,出品全是現點現做。每一份的價格都在4-5元,並不比路邊小店高多少,超高的性價比和本土的味道,讓這裡頗受本地人的歡迎。

小桃園的鹹豆花和油條

小桃園的鹹豆漿

一把蔥花,一撮紫菜,一勺醬油,一捧油條段,澆上一勺熱騰騰的豆漿,香噴噴的鹹漿就呈現在眼前。

小桃園的油條

喜歡透過開放式廚房,看著油條師傅們專注地炸油條,將長條麵團入鍋油炸,麵團迅速膨脹,炸到兩面金黃,浮在油面上。

小桃園的大餅

麥熟的焦香和芝麻香,從烤箱裡鋪面而來。長條狀的鹹大餅,青蔥香誘人;圓形的甜大餅,香酥又可口。

蒸熟的糯米夾著油條、肉鬆……帶著糯米的香甜和嚼勁一起下肚,就著甜豆漿,一口粢飯團,巨大的滿足感油然而生。配上一塊方形的米飯,過油炸成金黃,零嘴的味道,粢飯糕讓人想起小時候吃鍋巴的感覺。

小桃園的粢飯團

兩個齊腰高的杉木大桶擱在灶台邊,散發出很好聞的松脂氣味,桶裡存著熱乎乎的豆漿,水氣嫋嫋。早餐師傅用一把接了木柄的紫銅勺子一勺勺地舀起豆漿,裝入顧客的鍋子裡、或者盛在碗裡,一勺正好裝滿藍邊大碗,坐下堂吃,便開始了美好的一天。

(新)上海小桃園

(新)上海小桃園

(舊)上海早餐“攤頭”

這裡並沒有踩著高跟鞋排隊等一兩個小時的拔草文藝女青年,大叔大媽看不懂年輕人世界裡的消費升級,她們耳語討論著這個城市的變遷。

老上海的早餐

跟隨本地人流,走進“張記油條”或者“小桃園”,這兩家頗具上海氣息的“攤頭”店。這裡坐著最本土的老上海人和最新興的新上海人,嘈雜聲音裡,夾雜著菜場裡應季蔬菜的價格和陸家嘴某棟樓複雜的辦公室政治,唯一不變的是這裡食物的味道。

城市市井的味道,也許才是這座城市不被為外人所道的。

張記油條(武夷路)

武夷路這邊的這家店,對面就是菜市場。早早起來排隊的都是上海的大叔大媽,一杯豆漿一根油條,慢慢悠悠的吃著,又慢慢悠悠的離開。

張記油條(武夷路)

一對吃完早飯,打算去對面菜場買菜的上海老年夫妻。

一人一碗甜豆漿,配油條和大餅。

他們說“小年輕啊,我們以前弄堂裡的油條大餅更好吃”

烤爐裡的大餅進進出出,大廳裡的食客一撥換了一撥,菜市場的嘈雜,小馬路的喧鬧。這一條街的味道大概就是上海的市井氣味。

張記油條(武夷路)

小桃園(魯迅公園店)

地址:虹口區四川北路2318號

在上海,乾淨整潔又是純正的大餅油條店並不多,好在有這麼一家新上海市井氣息的小店,用路邊攤的價格賣著“桃園眷村”水準的上海味道。精於生活的一部分上海人彙聚在這裡,成為味覺記憶裡的朝聖地。

小桃園

近幾年,新餐飲品牌迅速崛起的秘訣基本都是:三分靠口味,七分靠故事。臺灣來的“桃園眷村”可以說是深諳此道。大量臺灣風味的裝飾元素,落地窗窗明几淨,簡潔的座椅板凳。

給你味道的同時,賣給消費者一個來自“眷村”的故事。油條6元一根,鹹豆漿12元一碗,燒餅25塊一個,包子13塊一隻還要2只方起售。同樣是傳統的中式早餐,桃園眷村的殺入,選址和價格的定位擁抱了城市精英,卻喪失了城市市井的味道。

小桃園

魯迅公園旁,土生土長的大餅油條店——“小桃園”,環境優雅,出品全是現點現做。每一份的價格都在4-5元,並不比路邊小店高多少,超高的性價比和本土的味道,讓這裡頗受本地人的歡迎。

小桃園的鹹豆花和油條

小桃園的鹹豆漿

一把蔥花,一撮紫菜,一勺醬油,一捧油條段,澆上一勺熱騰騰的豆漿,香噴噴的鹹漿就呈現在眼前。

小桃園的油條

喜歡透過開放式廚房,看著油條師傅們專注地炸油條,將長條麵團入鍋油炸,麵團迅速膨脹,炸到兩面金黃,浮在油面上。

小桃園的大餅

麥熟的焦香和芝麻香,從烤箱裡鋪面而來。長條狀的鹹大餅,青蔥香誘人;圓形的甜大餅,香酥又可口。

蒸熟的糯米夾著油條、肉鬆……帶著糯米的香甜和嚼勁一起下肚,就著甜豆漿,一口粢飯團,巨大的滿足感油然而生。配上一塊方形的米飯,過油炸成金黃,零嘴的味道,粢飯糕讓人想起小時候吃鍋巴的感覺。

小桃園的粢飯團

兩個齊腰高的杉木大桶擱在灶台邊,散發出很好聞的松脂氣味,桶裡存著熱乎乎的豆漿,水氣嫋嫋。早餐師傅用一把接了木柄的紫銅勺子一勺勺地舀起豆漿,裝入顧客的鍋子裡、或者盛在碗裡,一勺正好裝滿藍邊大碗,坐下堂吃,便開始了美好的一天。

(新)上海小桃園

(新)上海小桃園

(舊)上海早餐“攤頭”

這裡並沒有踩著高跟鞋排隊等一兩個小時的拔草文藝女青年,大叔大媽看不懂年輕人世界裡的消費升級,她們耳語討論著這個城市的變遷。

老上海的早餐

跟隨本地人流,走進“張記油條”或者“小桃園”,這兩家頗具上海氣息的“攤頭”店。這裡坐著最本土的老上海人和最新興的新上海人,嘈雜聲音裡,夾雜著菜場裡應季蔬菜的價格和陸家嘴某棟樓複雜的辦公室政治,唯一不變的是這裡食物的味道。

城市市井的味道,也許才是這座城市不被為外人所道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