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潘連公:突出特色 發揮優勢 促進天水鄉村旅遊業發展

1月4日下午, 政協天水市第七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 范多智、王曉梅、方正偉等10位政協委員就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重大問題進行面對面協商討論, 暢所欲言, 履職建言。 現將10位委員發言予以刊發。

突出特色 發揮優勢

促進天水鄉村旅遊業發展

潘連公 委 員(市政協委員、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研究員)

一、天水市鄉村旅遊業發展條件及制約因素

我市自然人文景觀眾多、旅遊資源豐富, 特色農產品優勢明顯、觀光農業發展迅速。 經過多年發展, 全市基本形成了城市近郊休閒娛樂型、特色產業帶動型、景區遊覽服務型、生態農業體驗型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鄉村旅遊業產品體系, 逐步實現了從分散粗放的傳統“農家樂”向集約精細的鄉村度假型轉變, 從單純的農戶經營向多元化投資經營模式轉變, 從比較單一的鄉村觀光旅遊向觀光與休閒度假並重轉變,

為進一步發展鄉村旅遊業積累了成功經驗。 但我市鄉村旅遊業起步較晚, 制約因素較多, 主要表現在發展層次較低、人才缺乏、創意產品少、鄉村旅遊業投入不足等方面。

二、天水市鄉村旅遊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以“五大文化”為基礎, 積極開發鄉村旅遊產品。 融鄉村旅遊業于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秦早期文化、麥積山石窟文化和三國古戰場文化之中, 開發文化積澱深厚的古遺址、古景點、古村鎮和民族村寨, 依託各地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歷史文化、宗教文化等創造創新, 開發農業特色產品和旅遊產業品牌, 把演藝業、民族民間工藝和特色農產品種植、養殖、採摘、行銷與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相結合,

促進農特產品與地方文化品牌的有機結合, 打造各具特色的旅遊帶(鄉、村), 豐富文化旅遊產品, 形成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契合效應, 展現樂在文化的意境, 讓遊客在文化氛圍中, 領略天水源遠流長的歷史、體會天水農業的博大精深。

(二)以旅遊景區景點為載體, 展示現代農業發展新理念。 圍繞麥積山、大像山、水簾洞、大地灣、卦臺山等主要景區景點, 挖掘文化內涵, 融現代農業技術精品於景區景點之中, 充分開發利用各種有形、無形文化遺產資源和現代農業技術成果, 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農業示範園區、文化鄉村旅遊園區, 將琴棋書畫、名人墨寶、大家精品與鄉村旅遊產品相整合, 景區景點與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相得益彰,

相互襯托, 充分展示景點文化與鄉村旅遊業成果, 在鑒賞古今文化、現代文明與農業高新技術產品中增添樂趣, 讓遊客看得樂意、游得開心。

(三)以休閒農業為重點, 提升鄉村旅遊業發展水準。 依託各地區位條件、資源特色和市場需求, 發揮生態優勢, 突出鄉村特點, 合理利用古村古鎮、民間工藝、特色食品, 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旅遊村鎮, 支持傳統戲劇演出場所、傳統手工藝的傳習場所和傳統民俗活動場所建設, 開展競賽表演、健身休閒與旅遊活動, 發展特色醫療、療養康復、美容保健等康體休閒業, 提升農家樂經營能力和水準;發展一批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 組織開展群眾參與性強的文化旅遊活動,

開發休閒創意產品, 增強娛樂性、知識性、趣味性, 讓遊客在體驗中增強遊玩的興趣。

(四)以自然景觀為基礎, 打造全域鄉村旅遊示範區。 圍繞麥積區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武山縣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 充分利用伏羲旅遊文化節、天水花牛蘋果節、秦安桃花會、清水軒轅文化節、秦州大櫻桃採摘節等節會活動, 積極開展休閒農業特色村鎮等品牌創建活動, 將各具特色的甘谷、武山百里設施農業長廊、淺山區油菜花海、秦安桃花花海、關山牧場等景觀與麥積山、水簾洞、大像山、大地灣等景區、景點遊有機結合, 將鄉村旅遊業與自然資源優勢、特色產業優勢、田園風光融為一體, 讓旅客在大自然的懷胞中, 充分體會藍天白雲、田園花海、瓜果飄香的境界和採摘、踏青的樂趣。

(五)以改善基礎設施,豐富產品業態為抓手,增強鄉村旅遊業發展活力。實施鄉村旅遊業提升工程,扶持建設一批功能完備、特色突出、服務優良的鄉村旅遊聚集村、鄉村旅遊園區、鄉村旅遊合作社,著力改善開展鄉村旅遊業村莊的道路、供水設施、寬頻、停車場、遊客綜合服務中心、餐飲住宿的洗滌消毒設施、農事景觀、觀光道路、休閒輔助設施、鄉村民俗展覽館和演藝場所等基礎服務設施,創造鄉村旅遊業發展的基礎條件;有規劃地開發創意農莊、鄉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駕車房車營地、戶外運動、草原騎射等鄉村旅遊業產品,大力開展休閒度假、旅遊觀光、養生養老、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相關設施建設,提高產業融合的綜合效益,促進鄉村旅遊業多樣化、個性化發展;依託天水師院和天水林職學院等院校、農業園區和產業基地,分類、分層開展鄉村旅遊業管理和服務人員培訓、培養,提高從業人員素質。依託科研教學單位建立鄉村旅遊業設計研究中心、創意中心,立足各地優勢,有針對性的研究開發鄉村旅遊業產品,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撐。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旅遊業宣傳推介平臺建設,加快構建網路行銷、網路預訂和網上支付等公共服務平臺,增強線上線下行銷能力。

(六)以政策落實為動力,加快鄉村旅遊業發展步伐。在資源配置上,支援有條件的地方通過盤活農村閒置資產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和水準;在財政政策上,鼓勵各地整合財政資金,加大財政對鄉村旅遊業的扶持力度。創新融資模式,引導社會各類資本投資鄉村旅遊業;在金融支援上,鼓勵社會資本依法合規利用PPP模式、眾籌模式、“互聯網+”模式等新型融資模式投資鄉村旅遊業;在公共服務上,積極將鄉村旅遊業納入城鄉發展大系統中,打造產業帶和產業群,儘快形成集群發展態勢;在品牌培育上,面上繼續創建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市、區),點上推行美麗休閒鄉村遊,線上重點開展鄉村旅遊精品景點線路推介活動。通過強有力的政策扶持,促進鄉村旅遊業又好又快發展。

充分體會藍天白雲、田園花海、瓜果飄香的境界和採摘、踏青的樂趣。

(五)以改善基礎設施,豐富產品業態為抓手,增強鄉村旅遊業發展活力。實施鄉村旅遊業提升工程,扶持建設一批功能完備、特色突出、服務優良的鄉村旅遊聚集村、鄉村旅遊園區、鄉村旅遊合作社,著力改善開展鄉村旅遊業村莊的道路、供水設施、寬頻、停車場、遊客綜合服務中心、餐飲住宿的洗滌消毒設施、農事景觀、觀光道路、休閒輔助設施、鄉村民俗展覽館和演藝場所等基礎服務設施,創造鄉村旅遊業發展的基礎條件;有規劃地開發創意農莊、鄉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駕車房車營地、戶外運動、草原騎射等鄉村旅遊業產品,大力開展休閒度假、旅遊觀光、養生養老、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相關設施建設,提高產業融合的綜合效益,促進鄉村旅遊業多樣化、個性化發展;依託天水師院和天水林職學院等院校、農業園區和產業基地,分類、分層開展鄉村旅遊業管理和服務人員培訓、培養,提高從業人員素質。依託科研教學單位建立鄉村旅遊業設計研究中心、創意中心,立足各地優勢,有針對性的研究開發鄉村旅遊業產品,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撐。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旅遊業宣傳推介平臺建設,加快構建網路行銷、網路預訂和網上支付等公共服務平臺,增強線上線下行銷能力。

(六)以政策落實為動力,加快鄉村旅遊業發展步伐。在資源配置上,支援有條件的地方通過盤活農村閒置資產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和水準;在財政政策上,鼓勵各地整合財政資金,加大財政對鄉村旅遊業的扶持力度。創新融資模式,引導社會各類資本投資鄉村旅遊業;在金融支援上,鼓勵社會資本依法合規利用PPP模式、眾籌模式、“互聯網+”模式等新型融資模式投資鄉村旅遊業;在公共服務上,積極將鄉村旅遊業納入城鄉發展大系統中,打造產業帶和產業群,儘快形成集群發展態勢;在品牌培育上,面上繼續創建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市、區),點上推行美麗休閒鄉村遊,線上重點開展鄉村旅遊精品景點線路推介活動。通過強有力的政策扶持,促進鄉村旅遊業又好又快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