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操篇2.2

中平元年(184年)二月, 黃巾之亂爆發。 皇帝劉宏下詔解除黨錮, 鼓勵士人協助政府平叛, 有軍事才能的人可以公車應徵。

——平時酷愛鑽研兵書的曹操就名列其中。

曹操在此之前的身份應該是平民, 他這次出仕固然有其主觀的願望, 身在朝廷高層的曹嵩想必也有出力。

曹操影視劇

曹操官拜騎都尉, 可能由於資歷尚淺, 他沒有同孫堅、傅燮、張超等人隨軍出征, 也或者是曹嵩不希望兒子上戰場去冒險。 以後續故事看, 曹操屬於戰略部署的第二梯隊。

三月, 左中郎將皇甫嵩與右中郎將朱儁率軍在潁川郡被黃巾軍擊敗, 退守長社縣城。 朝廷得知軍情緊急, 便派出曹操領軍開赴前線支援。

——這應該是曹操人生中第一場軍事戰鬥。

當曹操抵達長社城外時, 當時正是夜裡, 皇甫嵩的夜襲火攻之計已經得手, 雙方正在廝殺, 曹操的騎兵部隊及時加入戰鬥, 黃巾軍的軍勢立即崩潰。

範書《皇甫嵩傳》:會帝遣騎都尉曹操將兵適至, (皇甫)嵩、操與朱儁合兵更戰, 大破之, 斬首數萬級。

隨後曹操是否繼續率軍協助皇甫嵩、朱儁平定豫州黃巾, 史書上沒有寫, 但是我們知道, 曹操因為此戰功被提拔為濟南相。

聯繫到傅夑有在兗州東郡力擒三帥的功勞都被宦官集團打壓成“安定都尉”, 曹操僅憑“從攻”、“僅此一戰”便能官拜二千石, 這其中肯定有家族的影響力, 因為朝中有人好辦事。

——老爹曹嵩可能正擔任大鴻臚。

曹操不屑與腐敗的宦官集團扯上關係, 他的心是放在士人這邊的。 本年黨錮解除, 曹操像很多士人那樣, 認為士人的政治春天已經到來;他也把“治世之能臣”這個評價時時刻刻提醒著自己,

立志要清除官場腐敗。

曹操到任後, 第一件事就是查辦各縣的貪腐案件, 結果十個縣令就被罷免了八個。

陳志《武帝紀》:(濟南)國有十餘縣, 長吏多阿附貴戚, 贓汙狼藉, 於是(曹操)奏免其八。

中平五年(188年), 冀州刺史賈琮前往冀州赴任, 冀州各級官員中的腐敗份子們聽聞此事, 紛紛辭職跑路, 這是因為賈琮的清正的威名如雷貫耳。

范書《賈琮傳》:百城聞風, 自然竦震。 其諸臧過者, 望風解印綬去。

對比曹操在濟南國懲辦貪官的這件事, 正能說明曹操此時的名聲低微, 以至於這八個貪污犯絕沒有想到出身宦官家族的曹操竟然會對他們動手。

曹操在濟南國辦的第二件事, 就是拆除城陽景王劉章的祠堂。

城陽景王劉章是漢高帝劉邦之孫,

在清除呂氏家族, 幫助漢文帝劉恒繼位是有功的。 他死後, 在青州一帶, 很多地方都為他修了祠堂, 時至東漢末年, 僅僅在濟南國一地, 就多達六百餘座。

曹操到任後, 就發現本地官員和商人為了組織祭祀活動, 大肆鋪張浪費, 成了當地百姓窮困的一個重要原因, 並且之前的各級官員都不敢管這件事。 曹操從來就不怕得罪人, 雷厲風行般宣佈濟南國禁止民間的祭祀行為, 並大規模拆除祠堂。

陳志《武帝紀》裴注引《魏書》:初, 城陽景王劉章以有功於漢, 故其國為立祠, 青州諸郡轉相仿效, 濟南尤盛, 至六百餘祠。 賈人或假二千石輿服導從作倡樂, 奢侈日甚, 民坐貧窮, 曆世長吏無敢禁絕者。 太祖到, 皆毀壞祠屋, 止絕官吏民不得祠祀。
及至秉政, 遂除奸邪鬼神之事, 世之淫祀由此遂絕。

看看!幾百年的風俗說沒就沒了!這就是曹操做的事!他可是要立志成為“治世之能臣”的男人!

中平三年(186年), 皇帝劉宏繼續寵信宦官, 士人仍然受到排擠, 對此, 士人圈中抱怨不斷, 曹操也對朝政日益失望。 後來, 朝廷又任命曹操為東郡太守, 曹操卻拒絕上任, 除了失望之外, 大概他也不願意出這個買官錢。

按《魏書》記載, 曹操是求了個議郎職位, 卻又經常託辭生病不上班, 後來乾脆辭職回家了。

——這次是曹操出仕後第三次成為平民了。

中平五年(188年), 面對叛亂層出不窮的東漢帝國, 劉宏決定改革, 罷免大量貪腐無能的官員, 重用名士能吏出任地方。 這時, 曹操仿佛對這個內憂外患的東漢帝國又看到了機會和希望。

但與此同時,冀州刺史王芬卻給曹操寫信,說劉宏不期將至冀州故鄉(河間國樂成縣)探訪,他已經聯絡了一幫名士(許攸等)結為同盟,屆時趁機發動政變,廢掉劉宏,擁立合肥侯(名不詳)為帝。

曹操對此不以為然,回信拒絕了,果然王芬的密謀也沒成功,自殺身亡。

陳志《武帝紀》:頃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連結豪傑,謀廢靈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敗。

東漢政府的另一項重大改革措施,就是設立西園軍。大概是在老爹曹嵩的活動下,朝廷也對曹操送出了征辟令,任命曹操為都尉;曹操到任後,又被收編為西園軍的典軍校尉。

多年後(建安十五年十二月),曹操在“己亥令”中寫道“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描述的正是此時的心情。

西園軍的組建是由外地徵調進京的士兵改編而成的,於是曹操拜官之後就返回家鄉譙縣,再至沛縣附近徵兵,與他同行的還有劉備。

陳志《先主傳》裴注引《英雄記》:靈帝末年,(劉)備嘗在京師,後與曹公俱還沛國,募召合眾。

不料曹操的下屬士兵在沛縣叛變,曹操負傷後隻身逃走,投奔到平河亭長的官舍,自稱“曹濟南處士”。曹操養傷八九日,對亭長說:“我聽說曹濟南吃了敗仗,但是生死未蔔,不如您用牛車送我返回譙縣,來回也只要四五天行程,我將厚報於您。”

亭長便用牛車護送曹操返回譙縣,尚未抵達譙縣時,發現周圍有很多人在尋找曹操,曹操笑嘻嘻的現身與尋找他的鄉人相見,亭長這才明白,這位“處士”是真的曹操。

《太平御覽·卷467》引《曹操別傳》:拜操典軍都尉,還譙、沛,士卒共叛,襲擊之。操得脫身亡走,竄平河,亭長舍,稱曹濟南處士。臥養足創八九日,謂亭長曰:"曹濟南雖敗,存亡未可知。公幸能以車牛相送,往還四五日,吾厚報公。"亭長乃以車牛送操,未至譙,數十裡騎求操者多,操開帷示之,皆大喜,始悟是操。

現實並非一帆風順,曹操這個典軍校尉的徵兵工作也沒順利完成,西園軍被派出作戰的例子也只有鮑鴻和趙瑾二人,當初說好的御駕西征涼州叛軍,也成了皇甫嵩與董卓二人的任務。曹操空有一腔熱血和抱負卻無法施展。

接著,更讓人感到意外的是皇帝劉宏,在中平六年(189年)駕崩了!隨後大將軍何進將西園軍的統帥——上軍校尉蹇碩辦成了死罪,先帝留下的西園軍將何去何從?我個人以為,西園軍的編制是慢慢被解散的。

再往後,何進聽信袁紹的建議,暗中籌畫剿滅宦官,征辟了一大幫名士作為幕僚。而曹操因為出身和地位的問題,又一次被閒置。

曹操的父親曹嵩早就回鄉躲避風頭,曹操留在雒陽,此時尚留在雒陽的曹氏家族可能還有黃門侍郎曹純。

八月政變發生後,大將軍何進身亡,董卓卻出人意料的成為權臣,在朝廷大量封賞士人的時候,曹操得到了“驍騎校尉”的官職。

這個“驍騎校尉”是個“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獨一無二的軍職,所以說這是一個雜號軍職,更何況校尉還不如將軍,要知道朝廷給袁術的軍職是“後將軍”。

我個人的理解是:在政變之後,有大量進京或他人部曲歸附董卓,董卓將這些軍隊改編,其中設有“驍騎校尉”一職,選拔曹操擔任。

但是曹操拒絕成為董卓下屬,選擇了追隨袁紹的腳步,離開京師。

但與此同時,冀州刺史王芬卻給曹操寫信,說劉宏不期將至冀州故鄉(河間國樂成縣)探訪,他已經聯絡了一幫名士(許攸等)結為同盟,屆時趁機發動政變,廢掉劉宏,擁立合肥侯(名不詳)為帝。

曹操對此不以為然,回信拒絕了,果然王芬的密謀也沒成功,自殺身亡。

陳志《武帝紀》:頃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連結豪傑,謀廢靈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敗。

東漢政府的另一項重大改革措施,就是設立西園軍。大概是在老爹曹嵩的活動下,朝廷也對曹操送出了征辟令,任命曹操為都尉;曹操到任後,又被收編為西園軍的典軍校尉。

多年後(建安十五年十二月),曹操在“己亥令”中寫道“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描述的正是此時的心情。

西園軍的組建是由外地徵調進京的士兵改編而成的,於是曹操拜官之後就返回家鄉譙縣,再至沛縣附近徵兵,與他同行的還有劉備。

陳志《先主傳》裴注引《英雄記》:靈帝末年,(劉)備嘗在京師,後與曹公俱還沛國,募召合眾。

不料曹操的下屬士兵在沛縣叛變,曹操負傷後隻身逃走,投奔到平河亭長的官舍,自稱“曹濟南處士”。曹操養傷八九日,對亭長說:“我聽說曹濟南吃了敗仗,但是生死未蔔,不如您用牛車送我返回譙縣,來回也只要四五天行程,我將厚報於您。”

亭長便用牛車護送曹操返回譙縣,尚未抵達譙縣時,發現周圍有很多人在尋找曹操,曹操笑嘻嘻的現身與尋找他的鄉人相見,亭長這才明白,這位“處士”是真的曹操。

《太平御覽·卷467》引《曹操別傳》:拜操典軍都尉,還譙、沛,士卒共叛,襲擊之。操得脫身亡走,竄平河,亭長舍,稱曹濟南處士。臥養足創八九日,謂亭長曰:"曹濟南雖敗,存亡未可知。公幸能以車牛相送,往還四五日,吾厚報公。"亭長乃以車牛送操,未至譙,數十裡騎求操者多,操開帷示之,皆大喜,始悟是操。

現實並非一帆風順,曹操這個典軍校尉的徵兵工作也沒順利完成,西園軍被派出作戰的例子也只有鮑鴻和趙瑾二人,當初說好的御駕西征涼州叛軍,也成了皇甫嵩與董卓二人的任務。曹操空有一腔熱血和抱負卻無法施展。

接著,更讓人感到意外的是皇帝劉宏,在中平六年(189年)駕崩了!隨後大將軍何進將西園軍的統帥——上軍校尉蹇碩辦成了死罪,先帝留下的西園軍將何去何從?我個人以為,西園軍的編制是慢慢被解散的。

再往後,何進聽信袁紹的建議,暗中籌畫剿滅宦官,征辟了一大幫名士作為幕僚。而曹操因為出身和地位的問題,又一次被閒置。

曹操的父親曹嵩早就回鄉躲避風頭,曹操留在雒陽,此時尚留在雒陽的曹氏家族可能還有黃門侍郎曹純。

八月政變發生後,大將軍何進身亡,董卓卻出人意料的成為權臣,在朝廷大量封賞士人的時候,曹操得到了“驍騎校尉”的官職。

這個“驍騎校尉”是個“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獨一無二的軍職,所以說這是一個雜號軍職,更何況校尉還不如將軍,要知道朝廷給袁術的軍職是“後將軍”。

我個人的理解是:在政變之後,有大量進京或他人部曲歸附董卓,董卓將這些軍隊改編,其中設有“驍騎校尉”一職,選拔曹操擔任。

但是曹操拒絕成為董卓下屬,選擇了追隨袁紹的腳步,離開京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