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邢臺日報:改廁,“改”出農民新生活 內丘縣累計完成農村改廁4.1萬座

點擊上方“內丘發佈”即可關注哦

改廁, “改”出農民新生活

內丘縣累計完成農村改廁4.1萬座

本報記者 李開 通訊員 石曉鵬

“以前的露天連茅圈,

又髒又臭, 一到夏天更是蒼蠅成團、臭味兒熏天;現在改了這雙甕漏斗式衛生廁所, 地下存便、化便, 地上瓷磚貼面, 乾淨、衛生……”在內丘縣柳林鎮喬交台村, 喬勤海家中廁所的小變化, 給全家人帶來了大便利。 這是該縣堅持推行農村“廁所革命”的一個縮影。

一直以來, 傳統旱廁是影響農村環境衛生的頑疾, 前面如廁、後面養豬的連茅圈, 不僅危害農民健康, 而且佔據大量土地。 內丘縣委、縣政府將消滅農村露天土廁定為一項“必修課”, 列入改造日程, 掀起了一場破除千年舊俗的農村“廁所革命”。

內丘縣成立改廁領導小組和改廁技術指導小組, 縣財政撥付配套資金800萬元, 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大力推廣農村廁所改造。 僅扁鵲大道片區就有28個農村、2988戶農民全部用上了雙甕漏斗式衛生廁所。

“改廁的關鍵, 是改變群眾的觀念”。 針對村民們在改廁過程中怕花錢、怕費力、怕費事的觀念, 內丘縣利用多種宣傳方式, 積極宣傳改廁衛生等知識, 並確定30個改廁示範村, 發揮典型帶動作用, 組織群眾實地參觀, 加強群眾對衛生廁所的直觀認識, 實現了群眾從“要我改廁”到“我要改廁”的思想轉變。

在內丘縣南賽鄉孫家坡村, 衛生廁所的牆上都有一個“國家改廁項目”編號牌。 據瞭解, 農村改廁項目是國家重大公共衛生項目之一, 每個衛生廁所地下部分的修建由國家各級財政發放專項補助來完成, 地上廁房修建則由群眾自己承擔。

為了激發群眾改廁積極性,

村委會為各家各戶出了施工費, 每戶實際只需承擔地上部分的磚、沙和水泥費用。 “一個造價1000元的衛生廁所, 我們拿了不到200元就能建好。 ”南賽鄉孫家坡村村民孫瑞坤說。

“改廁工作是黨和政府從小處著手、從大處著眼, 為百姓辦實事, 辦好事的重要體現。 這既是一項民生工程, 更是一項民心工程。 ”內丘縣委副書記、縣改廁領導小組組長王俊國說, 截至目前, 全縣累計完成改廁4.1萬座, 占全縣309個行政村總戶數的85%, 基本實現“平原農村全覆蓋, 山區、丘陵農村能改盡改”的目標。

隨著內丘縣改廁工作的推進, 拆除連茅圈騰出的空地, 變成了農戶門前院角的小花園、小菜園, 在改善農村環境衛生面貌的同時, 還提高了農民生活的環境品質。

據統計, 全縣拆除4.1萬座戶外廁所後, 新增村民綠地面積32萬平方米, 拓寬村莊道路300余公里, 建設街頭公園276個, 徹底改變了農村“髒、亂、差”的局面。

據內丘縣愛衛辦對完成全村改廁的30個村前後兩年調查資料顯示, 在以往消化道傳染疾病高發的7、8、9三個月份, 群眾發病率相比改造前同期下降56%以上。 新型衛生廁所不僅破除了連茅圈廁所的種種弊端, 還有效控制了腸道傳染疾病的傳播, 保障了農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如今, 在內丘縣廣大農村, 新式衛生廁所給廣大農民帶來了和城裡人一樣的生活品質, “講衛生、改陋習”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